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2206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戈壁瀚海尽芳菲春风浩荡纵玉关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左公柳。普拉提尼亚孜摄扫码赏视频看左公柳绿染边疆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曾配合左宗棠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的清末重臣杨昌浚的这首诗,刻画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诗中“大将”,是指誓死出征收复新疆的晚清名臣左宗棠;“新栽杨柳”,是他在挺进西北途中命兵士植下的数百万株柳树,后人尊称“左公柳”。岁月流转,世事更迭。又是春风催发时节,记者来到当年左宗棠大军挺进新疆的驻屯地、左公柳留存最多的哈密市。担任向导的哈密市文史研究委员会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郝常立,向记者讲起那段烽烟岁月清朝末年,虎狼环伺。

2、阿古柏政权在英国支持下侵占新疆大片领土,西北边陲告急!此时,日寇也虎视眈眈觊觎我东南。清廷陷入“海防塞防之争”。年近古稀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力排众议,提出“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疆土。他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为表明生死以赴、马革裹尸的决心,他自备棺木于1875年6月率六万大军挥戈西进。正义之师,奇功可期。不到三年,大军便彻底击败阿古柏,平定新疆。“左宗棠的西进之路,东起潼关,越河西走廊,直至哈密,再延至南疆、北疆,全长4000多里。他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便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军士人人随身携带树苗,

3、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动员百姓分段看管。左公自己也率先垂范,携镐种柳。”郝常立娓娓讲述。这是怎样一曲绿染大漠的壮士长歌!不出十年,从兰州至嘉峪关、从嘉峪关到哈密,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o昔日关山飞雪,今朝层林叠翠。这些横空出世的青枝绿叶,不但起到了巩固路基、保障运输、限戎马之足”的军事功用,又以防风固沙、蔽日遮凉、指引方向而惠泽生民,更在荒僻苦寒之所,深植下一行行郁郁葱葱的诗情。“世人珍爱左公柳。晚清官府曾在古驿道旁张贴告谕: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左宗棠逝世后,点石斋画报发表甘棠遗泽图以为纪念,旁有题字:从此手泽在途,口碑载道,诵甘棠之三章,千载下犹遗爱焉。

4、”郝常立了如指掌,“百余年间,滚滚柳浪被写进无数诗文,著名记者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里,也为其古老苍劲专书一笔。”郝常立带记者来到左公柳成片的东河坝。一下车,顿时被眼前景象震撼一排排枝干挺拔的老树巍然耸立,粗糙锻裂的树皮上写满岁月的沧桑,树冠翠幄连云,犹如巨型华盖直插云霄。清风吹来,碧浪翻滚,声如聚啸。这,全然不是江南垂柳纤巧柔媚、依依含情的俏模样,分明是一队阵列森严、拔剑出征的伟将军!“这片左公柳有800多棵,绵延约5公里。”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牟宗军轻拍树干,“树种是本土旱柳,生命力顽强,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臣!”百年老树得以留存,多亏了后人的精心养护。”柳树生长三四十年后就开始

5、老化,极易空心倒伏,怕干旱,更怕病虫害一代一代的哈密人,展开了接续的左公柳保卫战。尤其是1994年以来,哈密设立东西河坝管理处,政府出资、单位集资、市民捐资,筹集1030万元,年引水710万立方米灌溉林地,让左公柳不再焦渴。现在,整个哈密河的绿地面积也比原来增加了3.8倍!”牟宗军如数家珍般介绍。其实,西北人爱绿护绿,又岂止在哈密。记者走马天山南北,体悟到,对绿色家园的追求已深植每个人的心田各族群众发扬“左公柳精神”,脐手胭足遍植青绿。从空中鸟瞰南疆“母亲河”塔里木河流域,沿线2000余公里遍布着星罗棋布的郁郁绿洲,一片片胡杨林如大河卫士般比肩挺立,枝梢上涌动着生机蓬勃的绿色波涛。世居塔河岸边

6、的村民艾合买提阿布拉记忆犹新:兵团职工、当地群众,甚至学生娃娃,都在为建设塔里木河“绿色走廊”而努力。几十年来,挥锹填土、见缝插“绿”,人们一年接着一年干,终于建起了规模巨大的生态防护林,有效遏制了“沙进林退”的局面。尤其是连续24年的生态输水、持续3年的“胡杨林拯救行动”,让680多万亩濒临死亡的胡杨林重现生机,“消失”多年的尾闾台特玛湖再现碧波!著名的“玉石之乡”和田,因遍布沙漠、大风肆虐,曾有“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之说。今天,驱车沿高速公路驶入和田每个县市,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千里平畴、林网如织。“谁能看出来,40年前这里是一片沙漠?我们一年年种杨树、种核桃树,才有了这片绿洲。

7、大家都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护树,哪怕小巴郎子玩闹折一根树枝,都要挨批评。”在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年过七旬的阿布都拉买买提笑着说。这样的动人故事,在今日新疆比比皆是在昔日“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百万亩林海沐着春风醒来,万亩林果舒展枝Y,酝酿着又一个丰收梦想;在素有“不毛之地”名号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南山、北山林木菽蕤、随风摇曳,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去年年底,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暨荒漠化石漠化调查结果发布:和2014年相比,新疆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6.45万亩,结束了作为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区的历史!”牟宗军喜滋滋地说。数字是最好的证明近年来,全疆各地州市和兵团师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森林面积达1.24亿亩、覆盖率达5.02%,天然草原毛面积达到5725.88万公顷,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21个古柳新芽无尽意,风吹塞上绿满川。左公柳“种”下的绿色传奇,将一如既往润泽边疆,让春风永在天山南北浩浩激荡!(记者赵明昊李慧)(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