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24724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0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电力无线LTE-G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 项目总体介绍31.1 项目背景&客户需求分析31.2 总体覆盖目标42 电力业务介绍及技术需求52.1 电力行业需求特点52.2 基本业务及技术要求5*根据实际场景调整62.2.1 配电自动化62.2.2 用电信息采集72.2.3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82.2.4 分布式电源92.2.5 精准负荷控制92.3 扩展业务及技术要求102.3.1 输变电状态监测112.3.2 配电所综合监测112.3.3 输配变机器巡检122.3.4 电能质量监测122.3.5 电力应急通信132.3.6 视频监控142.3.7 开闭所环境监测142.3.8 移动IMS语音(IMS行政交换网移动语音业务)1

2、52.3.9 移动作业153 华为LTE-G电力无线专网解决方案概述173.1 华为LTE-G电力无线专网解决方案介绍173.2 LTE-G电力解决方案亮点173. 3专网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挑战204网络规划设计方案204. 11.8GHZ频率概述204.1.1 使用原则214.1.2 频率使用许可214. 2干扰共存(1.8GHZ频段外)224.1.1 与电信FDDUL干扰共存224.1.2 与移动GSM/LTEDL干扰共存224.3 建网模式234.3.1 网络独立建设,空间隔离234.4 详细规划设计244.4.1 业务需求244.4.2 网络架构设计254.4.3 网络规划264.4.4

3、 覆盖规划324.4.5 仿真规划结果324.5 设备配置清单335LTE-G解决方案的主要设备介绍335.1 核心网335.1.1 UEN335.1.2 CloudEPC345.2 基站365.3 网管MAE395.4 终端391项目总体介绍1.1项目背景&客户需求分析配电网处于电网末端,连接着电力最终用户,具有结构复杂、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一方面配电网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坚强配电网,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装备手段的支持,而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依赖于通信。配电网通信需要解决变电站和供电所、配电线路

4、、配变和户表等环节的数据传输问题。目前,电力通信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光纤通信、载波通信均属于有线通信技术。但多年实践证明,有线方式难以解决中低压配网点多面广的通信问题。国内主要采用有线方式解决配电网骨干网络通信问题,而采用无线公网方式作为补充。无线公网方式由于安全性、可靠性和带宽流量方面的限制,不宜作为配电网骨干网络通信方式。详细分析如下:1、变电站和供电所业务多,传输信息量大,目前采用自建或租用光纤方式解决通信问题。但无法满足操作人员和管理者户外工作的需求。2、对配电线路上的监控点(含配变)没有好的通信手段,存在调度和管理的“盲区”。自建光纤和载波方式,因造价高,难以做到全部覆盖。而采用租用无

5、线公网方式,1)降低了系统安全性;2)通常出于经济性,降低数据流量,从而降低了实时性;3)对运营商依赖程度大,因欠费等问题影响可靠性。3、目前户表集抄主要采用低压载波和微功率无线方式,将户表数据传输到配变集中,再由配变统一上送。存在的问题是:1)带宽较低,传输数据量小,实时性低;2)受谐波和环境影响,可靠性难以保证;3)支持业务种类有限,难以直接与用户互动。4、建设或运行费用高。以单个市区为例,配电网的设备数量从几十(站所),到几百(线路开关),到几千(配变),到几十万(户表)。需要考虑通信设备的建设成本和通道运维费用:1)光纤或其他有线方式初次建设费用高;2)租用无线公网方式运行费用高。由上

6、述分析可知,由于配电网通信网络薄弱,完全制约了配电网业务的发展。配电网通信方案需要在适应设备点多面广、环境各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带宽的要求,且配电网通信的难点在于中低压配电网通信问题。在电网中,由于无线网络的发展不受限于地面线路结构,且最新的ErE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具备非视距传输能力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部署周期短、安全传输等优点,LTE无线通信在电网配用电网中应用有着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华为推荐采用已成熟的无线宽带专网来建设电力通信网络,根据电力行业输电、配电、用电网络的信息采集与远程控制、视频监控等业务的需要,可以提供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上下行接入业务,亦可

7、提供语音、视频监控等多种增值业务。1.2总体覆盖目标2电力业务介绍及技术需求2.1 电力行业需求特点 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企业内部网络建设中,安全性是整个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确保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同时,要求系统本身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 可管理性网络运维管理关系到电力网络的整体运行保障,在网络建设中,网络的易维护管理是重要的网络选择标准。电力企业XXrr部门可以通过选择全网的可管理性软件,实现网络的简易便捷运维,降低日常维护成本。 可扩展性随着企业业务的丰富、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还要能够平滑扩容,承载越来越多的业务,保护当前

8、网络投资。所以,网络的可扩展性是网络建设中必须提前规划的重点。2.2 基本业务及技术要求业务技术指标配电自动化速率要求:19.2kbps端到端单方向时延奠求:2s用电信息采集速率要求:2.5kbps(负荷控制)1.05kbps(数据采集)端到端时延(单方向)要求:5s电动汽车充电站/桩速率要求:4kbps端到端向延要求:5s分布式电源速率要求:4kbps端到端向延要求:5s精准负荷控制速率要求:N48.1kbps(远景Ni.13Mbps)管道时延要求:50ms(亳秒级系统,纯管道时延要求)*根据实际场景调整2.2.1 配电自动化2.2.1.1 业务功能要求配电自动化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

9、)业务功能: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监视与控制,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联等功能;符合DL/T814的要求;b)业务流向特征: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主要传输数据业务,包括终端上传主站(上行方向)的遥测、遥信信息采集业务以及主站下发终端(下行方向)的常规总召、线路故障定位(定线、定段)隔离、恢复时的遥控命令,上行流量大、下行流量小,主站为地市集中部署;c)业务工作周期特征:主站总召周期可配置1分钟至60分钟;终端心跳周期30秒;终端时钟同步周期60分钟;遥控为主站下发命令,遥信为终端设备因突发事件主动上传数据,二者频率不固定;遥测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时,配电终端可设

10、置为电压波动IV,电流波动50mA往主站上送一次数据;d)业务终端工作环境特征:现场侧配电设备及通信设备大多运行在户外,终端应能在恶劣气候下正常工作,少数设备运行在环网柜或地下配电室弱信号环境,终端应能够稳定运行;通信终端应能抵抗电磁干扰,且不干扰附近其他通信设备。2.2.1.2 业务通信要求配电自动化业务通信应符合DlJTI406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通信质量要求:业务系统要求配电终端月平均在线率95%;遥控成功率98%;遥信动作正确率95%;对通信系统可靠性需求较高的区域,网架结构应采取冗余配置;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2、优先级2等级服务质量要求;b

11、)业务移动性要求,终端应固定;c)业务上下行峰值速率要求,单个配电终端接入速率要求为光纤专网“9.2kbps,其它方式2.4kbps;d)业务容忍最大时延要求,不同配电业务的实时性需求如表所示:e)遥测(模拟量由终端传递到配电子站/主站单方向):30s;f)遥信(状态量由终端传递到配电子站/主站单方向):60s;g)遥控(命令由配电子站/主站传递到终端单方向):2so2.2.1.3 业务终端接口要求配电业务终端应支持以太网及RS232/RS485接口,协议应符合Q/GDW382中的要求。嵌入式通信模块的接口和协议应符合Q/GDW11413的要求。2.2.2 用电信息采集2.2.2.1 业务功能

12、要求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业务功能: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等功能,符合Q/GDW1373要求;b)业务流向特征:主要传输数据业务,包括终端上传主站(上行方向)的状态量采集类业务以及主站下发终端(下行方向)的常规总召命令,呈现出上行流量大、下行流量小的特点;c)业务工作周期特征:业务工作周期符合Q/GDW378.3的要求,专变采集终端记录专变三相智能电能表的数据,采集周期每天1次,控制命令不定时进行下发。集中抄表终端记录单相智能电能表、三相智能电能表和公用配变电表的数据,主站每天集中采集终端1次数据。采集终端和集中器终端每小时产生1

13、次脉冲心跳。未来根据用电信息采集业务需求,采集频次可能将提升至1小时1次或更高;d)业务终端工作环境特征:终端多部署于楼道、屋檐及小区配电房等,部分位于地下室内。2.2.2.2 业务通信要求用电信息采集业务通信应符合Q/GDW378.3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通信质量要求:用采业务要求遥控正确率299.99%:一次采集成功率295%;周期采集成功率299.5%(非设备故障和非通信故障条件下);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4、优先级5等级服务质量要求;b)业务移动性要求:终端应固定;c)业务上下行峰值速率要求:用电数据采集业务约1.05kbps,负荷控制业务约2.5

14、kbps;d)业务容忍最大时延要求:1)主站巡检终端重要信息(重要状态信息及总加功率和电能量)时间V15min;2)系统控制操作响应时间(遥控命令下达至终端响应的时间)5s;3)常规数据召测和设置响应时间(指主站发送召测命令到主站显示数据的时间)V15S;4)历史数据召测响应时间(指主站发送召测命令到主站显示数据的时间)V30s;5)系统对客户侧事件的响应时间30分钟。2.2.2.3 业务终端接口要求用采业务通信终端主要包括专变通信模块、集中器通信模块和外置独立通信终端。业务终端接口应满足以下要求:a)负荷控制/专变采集业务终端通信模块接口应支持以太网口/TTL串口RS232串口接口;终端总体

15、技术应遵循Q/GDW1374.1的要求:通信模块型式应遵循Q/GDW1375.1的要求;通信协议应遵循Q/GDW1376的要求。b)集中器终端通信模块应支持以太网口/TTL串口/USB数据接口;终端总体技术应遵循Q/GDW1374.2Q的要求;通信模块型式应遵循GDWI375.2的要求;通信协议应遵循Q/GDW1376的要求;c)外置独立通信终端应支持以太网口/USB数据接口;通信协议应遵循Q/GDW1376的要求;2.2.3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2.2.3.1 业务功能要求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业务功能概述:车联网平台系统直接采集充电桩信息,而无需经过充电站进行信息汇

16、聚;充电桩内置TCU装置,实现本地计费功能;车联网平台可与其他电动汽车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社会充电桩设备状态信息采集;b)业务流向特征:充电桩与车联网平台之间双向点对点通信,主站下发召测、计费等命令,终端上传设备、计量等信息;充电桩之间无信息传输需求;充电站具备视频监控业务,采用本地存储方式;c)业务工作周期特征:电动汽车充电业务数据采集方式分为定时自动采集、按需召测和事件触发主动上报三种,上行数据主要包括充电桩状态、计量等,下行数据主要为运行、对时和计费等信息;主站系统每5分钟下发一次召测命令,充电桩上传充电桩状态、计量等数据;d)业务终端工作环境特征:充电站分布在公路沿线;充电桩分布在居民区

17、、企业、学校、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2.2.3.2 业务通信要求电动汽车充电站/桩通信应满足Q/GDW677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通信质量要求:业务系统要求可靠性99.9%;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3、优先级3等级服务质量要求;b)业务移动性要求:终端应固定;c)业务上下行峰值速率要求:单个充电桩带宽要求为4kbps:d)业务容忍最大时延要求:业务系统端到端时延要求5秒。2.2.33业务终端接口要求电动汽车充换站业务通信终端接口及协议应满足Q/GDW488的要求。2.2.4 分布式电源2.2.4.1 业务功能要求分布式电源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业务功能概

18、述:实现分布式电源运行监视和控制,具备数据采集和处理、有功功率调节、电压无功功率控制、孤岛检测、调度与协调控制及与相关业务系统互联等功能,主要由分布式电源监控主站、分布式电源监控子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和通信系统等部分组成。b)业务流向特征: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与主站系统之间通信为点对点通信,与主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括电能质量监测、测控和关口计量信息,电能质量监测和测控信息通过终端通信接入网和地市骨干通信网传到主站,关11计量信息直接传到用电信息采集主站。c)业务工作周期特征:召测频度为每分钟一次。d)业务终端工作环境特征:分布式电源终端根据容量不同接入环境有较大差异。2.2.4.2 业务通信要求

19、分布式电源业务通信应满足Q/GDW677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通信质量要求:分布式电源业务要求综合遥测综合误控率W1.5%,遥信正确率299.9%,遥控正确率100%,子站、监控终端平均无故障时间226000h,系统可用率299.9%;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3、优先级3等级服务质量要求;b)业务移动性要求:终端应固定;c)业务上下行峰值速率要求:按照IEClo4通信规约,经测算单站点数据峰值流量约为4kbps;d)业务容忍最大时延要求:1)遥测:遥测越限由终端传递到子站/主站60s;2)遥信:端到端时延60s;3)遥控:端到端时延5s。2.2.4.3 业务

20、终端接口要求分布式电源业务通信终端接口及协议应满足Q/GDW11147的要求。2.2.5 精准负荷控制2.2.5.1 业务功能要求精准负荷控制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业务功能概述:精准负荷控制通信系统的通信对象包括接入层电力用户配电室分路开关及计量装置,以及骨干汇聚层各级上联汇聚站点。重点解决电网故障初期频率快速跌落、主干通道潮流越限、省际联络线功率超用、电网旋转备用不足等问题,根据不同控制要求,分为实现快速负荷控制的亳秒级控制系统和更加友好互动的秒级及分钟级控制系统;b)业务流向特征:秒级及分钟级控制系统由控制主站和控制终端构成。控制指令等数据信息在控制终端与控制主站之间交互,控制终端

21、横向之间无数据交互;c)业务工作周期特征:业务采集周期遥测80ms、遥信IOms、遥控通道时延小于IoOms;d)业务终端工作环境特征:室内环境。2.2.5.2 业务通信要求精准负荷控制业务通信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通信质量要求:应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5、优先级1等级服务质量要求:b)业务移动性要求:终端固定;c)业务上下行峰值速率要求:秒级和分钟级系统单个终端至主站间约48.1kbps1.13Mbps:d)业务容忍最大时延要求:系统最大时延指从故障信息采集开始到终端跳开完成时延,毫秒级系统为650ms,秒级系统为8.7s,分钟级系统为5min,上述时延包含故障信息采

22、集及决策时间、通道传输时间、用户站点转接装置延时时间、分路开关跳开时间;通道传输时间包含了传输通道上的安全接入、骨干网传输、接入网传输以及中间节点的存储转发时间;通道时延要求小于50ms。2.2.5.3 业务终端接口要求精准负控业务终端宜支持以太网接口。2.3扩展业务及技术要求业务技术指标输变电状态监测速率要求:2Mbps;端到端时延要求:ls配电所综合监控速率要求:20kbps(数据)、256kbps(图像)、2Mbps(视频)输配变机器巡检速率要求:2Mpbs端到端时延要求:300ms(图传)、80ms(数传)电能质量监测速率要求:19.2kbps;端到端时延要求:4s智能家居速率要求:4

23、Mbps(智能家居)、30Mbps(智能小区)端到端时延要求:百毫秒级(智能家居)智能营业厅单路速率要求:2Mbps电力应急通信速率要求:512kbps(指挥),2Mbps(运行控制)端到端时延要求:600ms(指挥),20ms(运行控制)视频监控速率要求:2Mbps(单路普清),4Mbps(单路高清)业务技术指标开闭所环境监测速率要求:20kbps(终端)、256kbps(图像)、2Mbps(视频)移动IMS语音速率要求:23.85kbps:端到端时延要求:3OOms移动作业速率要求:64kbps(语音)、2Mbps(视频)、2Mbps(数据)仓储管理速率要求:64kbps(语音)、2Mbp

24、s(视频)、2Mbps(数据)2.3.1 输变电状态监测2.3.1.1 业务功能要求输变电状态监测业务用于输电和变电设备及线路的温度、气象、现场环境等信息的实时监测。2.3.1.2 业务通信要求输变电状态监测业务通信要求应满足Q/GDW534、Q/GDW240的要求,输变电状态监测业务单个接入点的传输速率约为2Mbps,端到端传输时延小于Is: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4、优先级5等级服务质量要求。2.3.1.3 业务终端接口要求输配变状态监测业务通信终端宜支持以太网接口。2.3.2 配电所综合监测2.3.2.1 业务功能要求配电设备/环境综合状态监测面向配电状态

25、检修业务,状态监测作为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站房(环网柜、配电室等)测温、带电检测等,以及少量的配电线路状态监测。2.3.2.2 业务通信要求配电所综合监测.业务通信要求宜满足以下内容:a)单终端采集数据传输速率约20kbps;b)当包含图像业务时,传输通信要求不低于256kbps;c)当包含视频业务时,传输通信要求不低于2048kbps;d)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l6、优先级6等级服务质量要求。2.3.23业务终端接口要求配电所综合监测终端宜支持以太网接口。2.3.3输配变机器巡检2.3.3.1 业务功能要求输配变机器巡检包括无人机巡检及机器人巡检,具体如下:a)无

26、人机巡检:应用于电力线与杆塔巡线、线路施工测绘等,通过地面控制站进行操控拍摄,完成图像的实时回传与快速拼接,实现复杂地形、恶劣环境下现场信息获取;b)机器人巡检:针通过机器人搭载的可见光、红外和局放综合检测设备,对设备进行观测,实现对设备缺陷的智能诊断和综合管理,自动生成线路及设备健康状态检测报告,并将检测数据和诊断结果自动上传至PMS系统,为配电网状态管控提供基础数据。23.3.2 业务通信要求输配变机器巡检通信宜满足以下要求:a)无人机巡检业务通信要求:1)固定翼无人机巡检系统:传输带宽22M(标清),误码率WIXlO-6,数传延时W120ms,图传延时W300ms;2)中型无人直升机巡检

27、系统:传输带宽22M(标清),误码率WlXIO-6,数传延时W120ms,图传延时W300ms;3)小型无人直升机巡检系统:传输带宽22M(标清),误码率ll0-6,数传延时200ms,图传延时300ms;b)机器人巡检业务通信要求:传输带宽22M(标清),误码率llq数传延时200ms,图传延时30Oms;c)机器巡检图传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6、优先级6等级服务质量要求。23.3.3 业务终端接口要求机器巡检终端宜支持以太网接口。23.3.4 能质量监测23.3.4.1 务功能要求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在线自动采集、监测电网频率、电压和可靠性等电能质量数据。2

28、3.4.2业务通信要求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数据传输通信应满足DLZT1297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终端数据传输速率:219.2kbps;b)工作方式:双工、点对点传输时应有备用通道,可由服务站控制自动切换;网络传输时应能自动封闭环形结构的故障段;c)比特差错率:应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4、优先级5等级服务质量要求;d)实时数据传输到主站时延:4s;e)电能质量监测业务接口及协议应满足Q/GDW649、DL/T860要求。2.3.43业务终端接口要求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宜支持以太网接口。2.3.5电力应急通信2.3.5.1业务功能要求电力应急通信业务功能要求包括以下方面:a)

29、业务功能概述:电力应急通信的保隙范围是突发事件场景和重要保电场景。均要求应急通信应具备应急指挥和电力运行控制功能。突发事件场景要求应急通信应能够快速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通信通道、快速恢复现场电力关键生产业务的通信通道、为应急指挥及快速恢复供电提供通信保障。重要保电场景要求应急通信应提供保电现场临时业务、对所已有生产控制业务通道实施加固,并对未实现通信的场所进行通信延伸;b)业务流向特征:应急指挥功能的业务流向为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间的双向语音视频业务,电力运行控制业务恢复或加固时的业务流向为现场电力业务的原本流向;c)业务终端工作环境特征:电力应急通信终端的防水防尘、温度、湿度、气压、抗

30、风、防腐、抗震、抗结冰、防雷及电磁兼容要求应满足DL/T5505的要求。23.5.2 业务通信要求电力应急通信系统通道应满足DL/T5505的要求。业务移动性满足以下要求:a)应急指挥要求终端应支持高速移动性;b)控制业务恢复和加固要求终端固定;通信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c)应急指挥要求:1)语音:传输速率-22.5kbps,丢包率Wl%,端到端时延W600ms;2)视频:传输速率2512kbps,丢包率Wl%,端到端时延W600ms:3)数据:传输速率2512kbps,丢包率Wl%,端到端时延W600ms0d)电力运行控制要求:1)调度电话:TDM制式最低要求为传输速率264kbps,误码

31、率llO-3,端到端时延W150ms;2)交流线路保护:TDM制式最低要求为传输速率22048kbps,误码率ll06端到端时延20ms;3)安全稳定控制:TDM制式最低要求为传输速率22048kbps,误码率WlXlo-6,端到端时延W30ms;4)调度自动化:TDM制式最低要求为传输速率22048kbps,误码率WlXlO-6,端到端时延W30ms;5)直流控制保护:TDM制式最低要求为传输速率22048kbps,误码率WIXIo-6,端到端时延W30ms,23.5.3 3业务终端接口要求电力应急通信业终端接口应满足DUT5505的要求,固定终端上联接口应支持以太网接口,基于LTE技术体制

32、的应急通信系统,移动终端应满足3GPPTS36系列规范要求。2.3.6视频监控2.3.6.1 业务功能要求视频监控业务包括现场视频监控和配电视频监控等,实现施工现场或配电房画面通过无线网络传到办公管理区域的功能,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信息对现场施工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2.3.6.2 业务通信要求电力基建现场一般部署视频监控终端,每路普清视频传输速率要求大于2Mbps,每路高清视频传输速率要求大于4Mbps,下行云台控制信息传输速率一般约为IOkbPs;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l6、优先级6等级服务质量要求。2

33、.3.63业务终端接口要求基建现场业务终端宜支持以太网接口。2.3.7开闭所环境监测2.3.7.1业务功能要求开闭所环境监测用动力环境监测子系统主机安装在监控室,通过采集和传输技术的应用,实时监测开闭所的下作环境,如非法入室、电缆沟小动物入侵、电缆沟进水、烟雾、明火等;当工作环境出现异常时,及时显示、报警,并可通过通信IP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23.7.2 业务通信要求环境监测通信要求如下:a)单终端采集数据传输速率约20kbps:b)考虑传输图像、视频时,其带宽要求如下:图像传输速率为256kbps;视频传输速率为2048kbps:c)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

34、l6、优先级6等级服务质量要求。23.7.3 业务终端接口要求开闭所环境监测业务终端宜支持以太网接口。23.7.4 动IMS语音(IMS行政交换网移动语音业务)23.7.4.1 务功能要求移动IMS语音业务是架构在无线网络上全IP条件下的端到端语音业务,属于上下行对称业务,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以及移动终端与内网行政电话间的互联互通,为远程协助、移动办公提供有效支撑。IMS核心网目前部署在省公司。通话过程中,每20ms发送一次话音包,通话静默期间,每16OmS发送一次SlD(静默插入描述)。23.8.2 业务通信要求业务通信要求如下:a)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移动IMS语音业务速率主要包括12.2

35、kbps(标清话音)和23.85kbps(高清话音);b)端到端单向时延小于300msoc)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l1、优先级4等级服务质量要求。23.8.3 3业务终端接口要求移动IMS语音终端为移动终端,空中接口应符合3GPPTS36系列规范要求。2.3.9移动作业2.3.9.1 业务功能要求移动作业平台由电力专用终端、安全加密平台、无线网络和相关软件构成。软件管理平台集成SG-186相关系统业务数据,集成现场安全监督管控、PMS2.0、PMS2.0外网模块、营销移动作业应用系统和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输变配人工巡检、输变配抢修作业、移动内网门户(移动

36、办公)、移动缴费等业务应用。专用终端、安全平台和无线网络构成移动作业的硬件支持系统。2.3.9.2 业务通信要求移动作业业务传输的数据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不同业务传输速率范围为:a)语音业务864kbps: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el1、优先级4等级服务质量要求;b)视频业务384kbps2Mbps;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I6、优先级6等级服务质量要求;c)数据业务64kbps2Mbps0通信质量宜符合电力业务优先级及服务质量分类要求“中QCl4、优先级5等级服务质量要求。23.9.3业务终端接口要求移动作业终端为移动终端,空

37、中接口应符合3GPPTS36系列规范要求。3华为LTE-G电力无线专网解决方案概述3. 1华为LTE-G电力无线专网解决方案介绍当前,企业内部的通信业务各自建设通信网络,而建设多张网络投资成本高、建网效率低,呈“烟囱式”发展,导致后期操作维护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且难以互联互通。同时,不同的网络在扩建时非常困难,已成为新业务拓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工业园区亟需一张能够提供各种数据接入的宽带无线专网。华为聚焦行业客户需求,依托深厚的无线技术积累和eLTE行业无线专网方案,适配电力行业业务和频谱特点,打造面向电力无线专网的LTE-G解决方案,使能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华为LTE-G电力无线专网解决

38、方案,一张网络提供不同的网络接入类型,可以承载多种业务,为电力行业客户打造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是电力智能化通信网络的最佳选择。华为LTE-G电力无线专网解决方案,采用频谱1800MHz,用于承载配电自动化、精准负荷控制、集中器回传、配变房环境监测、电能智能监测、视频监控等对接入容量、时延以及安全可靠性要求都较高的基础业务和扩展业务需求。以下为LTE-G电力无线专网解决方案全景图。生产控制大区(一区/二区)管理信息大区日常维护&应急精准负荷控制配电自动化线路检测用电信息采集充电桩智能变电站维修维保J三三Miliii云核心网LTEG艇站负荷控制DTUzTrU/FTUKAxtDAU4. 2LTE-G电

39、力解决方案灵点华为LTE-G解决方案基于最先进的4.5G技术和电力业务特点,打造一张深度融合的电力无线专网,选用灵活的接入方式满足不同业务的接入需求,并实现统管理和维护。低时延先进的架构和算法满足精准负控、配电业务时延需求。终端侧采用专用模组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基站侧采用预调度算法减少流程时延,传输侧采用专用传输链路保障数据传输优先级,核心网采用高度集成的一体化设计减少网元间数据传输时延,通过以上算法实现单向最低20ms的时延,满足精控和配电等时延敏感性业务对网络的需求。广覆盖通过多天线技术和时域重复技术来提升网络覆盖。相对于传统的2收2发天线,采用4收4发(4T4R)技术可以提升25%35%下

40、行覆盖,提升10%对20%上行覆盖。创新的16倍重传机制,比传统的1次传输提升50%左右的覆盖。工业级性能华为LTE-GI800MHZ解决方案提供超高性能满足电力多业务需求。在20MHZ工作带宽下,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峰值可达40MbPS,小于50ms超低时延;通过4.5G覆盖增强技术,可提供5-15公里的超强覆盖能力。一网多业务华为LTE-G解决方案可实现一网多业务承载,满足不同业务对安全、可靠、时延、容量、功耗等差异化需求,提升无线专网的使用价值,支持包含配电自动化、精准负荷控制、用电信息采集、分布式能源接入、充电桩、电能智能监测、故障监测及告警、移动巡检等。易部署,易维护1.TE-G解决方案

41、提供业界最高集成度小型化云核心网,分布式宏站和一体化小基站等多样化基站,适应各种环境下的应用要求,支持上塔、抱杆、挂墙等多种安装方式。开放合作信息化运营需要网络为第三方设备和应用提供开放架构,每个行业的客户配置了基于自身业务的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营效率。华为坚持“被集成”战略,致力于推动联合创新及合作,建设开发者定义的新生态圈,开发和提供开放的LTE-G解决方案,构筑更开放的新ICT生态系统。LTE-G解决方案可以为定制化服务提供开发平台SDK,实现LTE-G业务和其它业务的无缝融合。由此,运营者可在现有平台上通过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来实现对工业生产的管理。此外,LTE-G可提供标准接口的无线模组

42、,便于各种各样的行业终端集成,以接入LTE-G系统。基于45G,面向5G演进华为LTE-G解决方案基于国际移动通信组织3GPP最先进的4.5G技术,基于电力频谱和业务特点进行深度适配优化,并率先将5G技术LTE-G解决方案引入满足电力行多样化需求,并面向5G持续演进满足未来电力业务新需求。3.3专网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挑战电力无线专网使用1.8G频段TDDLTE制式,该频段(1795M1805M)属于行业共享频率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被地铁、电力、机场、港口、油气等行业广泛使用。各地电力专网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用维护等阶段主要面临以下挑战:1、频率协商:由于频谱的属性是行业共享,所以在广覆盖电力网的建设

43、之初,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频率规划和与其他行业的应用方提前协同,包括频率两侧与运营商的干扰规避,需按照各方可接纳的技术指标确立共享应用原则和协商备忘,才能做出可落地的规划方案,减少后续变更及未预期的干扰对彼此业务的影响;2、网络规划:基于频率使用规划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部分区域必须和其他频率使用方在一个区域内(XX园区)共享使用,可以选择多重方案与对方协商,如共战分频、RANSharing等,需要与对方主管单位及网络建设维护方协商落实。电网内部也要确立专网覆盖技术指标要求,如覆盖边缘电平、速率或点位数范围等,站址资源及精细化覆盖地图也是网络规划阶段的重要输入;3、业务规划:专网建设的目标是服务于电

44、力业务,整体建设节奏和范围、技术要求要基于业务目标来制定,区分不同类型的业务或区域制定分阶段覆盖建设和各类终端上线阶段目标;4、终端上线:电力业务端侧存在多种形态,无线专网下应用的是4G公专双模模组,需要在终端上线前,结合省内不同业务终端制定终端集成开发和准入测试、分批上线等计划,同时根据上线计划进行开号管理和发放。各终端厂家与模组厂家要提前进行设备对接开发、测试、准入认证等,以及提前按规模生产储备;5、内部统筹:电力专网建设技术上是客户内部通信部门主要相关,但在落地上涉及电网客户多个业务部门共同投入,如营销部、设备部等人力和设备投入,需要结合业务侧情况进行规划、计划和最终网络端侧上线的业务割

45、接等,需要客户内部提前建立协同组织和协作机制,支撑规划建设的高效落地;6、设备管理:无线专网及专网下使用的各类终端需要在相应准入测试和认证情况下入网使用,从无线设备管理层面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设备核准,国家电网电科院的行业准入测试,各省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部分以上未覆盖到的设备认证测试,已确保网络应用设备的质量合格,新产品上网有保障;7、平稳运维:网络主体建成后,终端上线是长期持续和迭代的过程,网络设备需要持续根据终端上线业务效果及网络质量、其他使用方变动等情况持续进行优化和运维问题处理,需要与其他使用方建立日常沟通渠道,方便高效协同;4网络规划设计方案5. 11.8GHZ频率概述无线频

46、谱方面,根据“信部无2003408号文”和“工信部无【2008】332号文”,17851805MHz(1.8G)频段适合于行业专网应用工信部无201565号,1.8GHZ电力无线宽带专网频谱授权文件4.1.1 使用原则按照(2021年版)要求,频率使用中,如发生无线电有害干扰,由受到无线电干扰方报请干扰发生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按照“频带外让频带内、次要业务让主要业务、后用让先用、无规划让有规划”的原则依法协调解决。4.1.2 频率使用许可使用1800MHz频段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含使用专用移动通信频段的eMTC系统),原则上由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许可(另有规定的除外新频段申请评估环节多,周期长,流程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既有已验证频段申请相对简洁,申请成功率及效率较高。申调位工信部对频率申请的关注点(经验):1、行业申请使用频谱的必要性(行业价值&规模);2、看行业是否已有批复的频率;3、看频谱是否与其他行业有冲突,以及周边频谱冲突/干扰;4、采用什么制式(2345G,2G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退网,不再批复);4. 2干扰共存(1.8GHZ频段外)结论:建议与电信FDD、移动GSM各预留5MHz保护带1.8G频段干扰场景如下图所示FDDUE(DL)LTETDDUELTETDDUEFDDUE(U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