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3721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鸥岛旅游和城市设计规划手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 根据广州市规划局的规定,本设计联合体开展了“海鸥岛旅游筹划和都市设计”工作。海鸥岛为珠江主航道和莲花山水道所围绕,地处珠江入海口,面临狮子洋,是一种经典的珠一:角河流冲积而成的内河岛,其西距番禺市桥中心城区约10公里,用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海鸥岛是广州南拓轴上重要节点一一广州新城的重要构成部分,对该地区的保护和合理运用品有重要的意义。1.2 本项工作以低强度开发海鸥岛,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功能为原则,包括旅游筹划和都市设计两大部分。旅游筹划立足于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体系,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条件等要素的分析出发,确定海鸥岛的旅游定位,进行合宜的旅游项目筹划,对海鸥岛

2、地区I内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估算游人容量,并对开发模式,开发时序、融资渠道等进行分析和提议。都市设计则基于对海鸥岛现实状况的深入调查,结合旅游筹划,明确土地开发目的,对土地使用分区、使用强度及发展模式提出指导性规定。遵照广州都市建设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纲要和番禺片区发展规划内容,对海鸥岛与都市整体交通的衔接关系进行研究,考虑“行人优先”原则,倡导无污染低能耗交通工具。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尊重现实状况自然环境景观,确定开敞空间的系统布局,制定地块划分与都市设计导则。都市设计还对各重要节点进行了深化设计,分别制定了空间形态的都市设计导则。1.3由于海鸥岛位于珠江入海口地区,除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3、和人文景观外,同步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过程中需严格遵照生态环境保护与运用相结合啊原则,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强度,谨慎地处理人工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损害。作为毗邻广州新城,珠江三角洲中心区位,珠江水道中的大型岛屿,在也许的状况下,木项都市设计建立了必须投入资源进行生态建设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的基本思绪。1.4本项都市设计编制在旅游筹划基础上,进行了植被生态的专题研究,参照了有关基础资料和技术数据,为获得地区生态增量I内设计期望提供了支持。2区域分析及定位2.1 区域生态构造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翡翠绿心”海鸥岛位于珠江三角洲城镇连绵带的中央位

4、置,珠江主航道的出海口处,具有明显的生态重要性。高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都市建设开发地区已经对珠江出海口形成了合围的态势,海鸥岛作为大都市城镇群落中独一无二的绿色生态岛屿,承我了绿色珠三角的生态期望所在,这一“翡翠绿心”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构造性生态节点。2.1.2广州的“生态锁扣”海鸥岛位于广州市重要生态廊道网络的敏感位置。依托南北向珠江主航道生态廊道,海鸥岛与莲花山绿色山体以及黄阁沙仔岛、小虎岛北部生态保育区起,勾通北部和中部两条东西向绿色生态主廊道,构成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生态锁扣”。毗邻喧嚣繁华的广州新城,海鸥岛以全岛三十余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提供了处休闲放松的生态宝

5、地。2.2 区域交通系统分析2.2.1 便捷的区域交通联络海鸥岛位于珠三角关键地理区位上,毗邻广州新城,南部有规划I内珠一:环高速公路联络一:角洲,北部有海鸥大桥联络广州,中部有规划的地铁三号线与东莞的城际快抗连接线联络珠江两岸,因此海鸥岛具有极好的交通可达性,其交通联络在番禺、广州、珠江三角洲各个层面均有迅速方式,并且远期有望通过轨道的大容量客运交通联络三角洲的各处客源地。2.2.2 生态主导的交通方式海鸥岛毗邻广州新城,两者发展定位有明显区别。广州新城的定位是构筑国际化、信息化的新兴都市,以高强度、高品质开发为特性,是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都市地位的国际功能区。海鸥岛则是强

6、调生态主导的发展定位,成为广州新城隔水相望的绿色休闲岛。为了实现这种定位,木项都市设计认为不适宜将大量的都市性交通引入岛内,原番禺片区发展规划采用的环状路网势必导致较大强度的开发和交通量,不适宜采用。区别于此,规划拟采用枝状路网形式,以南北向主干道联络海鸥大桥和珠三环高速公路,而岛内各区采用枝状尽端环路形式,同步取消原规划的岛中部区域主干道,只设置步行景观桥联络对岸,以支持海鸥岛生态主导的发展定位。2.3 区域定位解析2.3.1 基本定位一一扩展定位一创新定位基本定位一“生态岛”生态环境是海鸥岛目前最具潜力的发展基础,也是海鸥岛最基本的定位所在。海鸥岛未来I内开发必须遵照低强度开发原则,在保持

7、蕉林、稻田之绿色风格基础上,还必须致力于生态总量的增长。为此,首先应当保护和强化海鸥岛的生态重要性,拟在海鸥岛东南部规划大规模的生态保育区,营造大面积的生态植被系统,成为全岛生态环境的稳定核,珠三角的“西翠绿心”同步,本项都市设计强调必须由政府投入相称的资源进行生态建设,改造现实状况环境,装造优良的植被生态系统,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扩展定位一“休闲岛”毗邻广州新城,南部有规划的珠三环高速公路联络三角洲,北部有海鸥大桥联络广州,海鸥岛具有极好的交通可达性,在生态基本定位的基础上,筹划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各类项目,有助于树立海鸥岛珠三角“休闲岛”的旅游形象。依托既有生态和交通优势,拟在海鸥岛上结合既有

8、水乡村落规划小区旅游项目和水上度假设施,并在岛上设置一种展示岭南文化的博览型主题公园,能让广州市民、游客在清新的生态环境中得到愉悦的休闲享有。创新定位一“文化岛”在生态基本定位得到实现,休闲扩展定位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借助广州侨乡重地以及珠江母亲河的文化概念,拟筹划建设华人论坛,将海鸥岛“珠三角地理中心”优势发展为“东南亚华人文化中心”。通过华人论坛弘扬中华文化,凝聚华人精神,开拓华人事业,成为国际性华人社团经济、文化的交流场所,同步挖掘“母亲河”文化内涵,在保持绿色生态基调的前提下,开发会议度假功能,提高市场著名度,使海鸥岛通过文化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2生态绿心休闲基地一一华人

9、论坛 生态绿心一珠江三角洲会议、度假、旅游胜地海鸥岛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关键位置的大型岛屿,地理中心位置优势突出,且对外联络便利,同步由于位于旅游热点番禺境内,毗邻广州新城,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十分有利。 休闲基地一广州大都市的郊野文化、生态场所海鸥岛是目前广州都市范围内保持着原生生态的唯一大型岛屿,是都市发展的生态节点。未来广州新城开发建设展开后,广州新城将与海鸥岛形成“都市”与“郊野”的鲜明景观对比。同步海鸥岛发展成为郊野休闲基地也将突出展示珠江母亲河的水域生态特色。海鸥岛将作为广州大都市郊区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旅游区,为广州市民及周围都市的居民提供一种休闲场所,为旅游业奠定人气。 华人论坛一国际性的

10、华人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南中国大型节庆会议活动举行地、港澳着名的文化旅游区珠三角会议、度假、娱乐旅游区的竞争对手较多。面对剧烈的竞争,海鸥岛必须形成自己的品牌。规划将海鸥岛发展为粤港澳著名的文化旅游区、南中国大型节庆会议活动举行地、国际性的华人文化经济交流中心,通过政府运作推进,组织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活动,凭借浓郁而独特的地方文化,迅速形成海鸥岛的市场著名度和旅游形象。3现实状况资源分析及评价3.1 土地运用现实状况I海鸥岛是一种经典的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河口岛,全岛地势平坦,无山丘。由于地处出海口,地势较低。海鸥岛的土地运用以农村居住和农业耕种为主,同步辅以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只有少许的工业和仓库

11、用地,因此岛内基本无污染。海鸥岛是围填而成的河洲,以农业、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为重要产业。耕地、园地、基本农田保护区、鱼塘占总用地的80.39%。现实状况建设用地占11.83%,重要是村民居住用地、村镇公共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等,总体建设量较小,建设质量较差。现实状况水土条件很好,布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恢豆和营造,具有成为休闲郊野公园的良好基础条件。同步总体土地价值较低,有助于高起点的规划开发建设。现实状况用地平衡表用地类别面积(平方公里)比例()E水域和其他用地E2耕地13.6537.9288.17E3园地3.238.97E24基本农田保护区9.1625.44El水域2.807.78EI9其他水

12、域(鱼塘)2.908.06T对外交通用地0.722.00M工业用地1.032.86C公共设施用地0.270.75R居住用地1.734.80W仓储用地0.210.58S道路用地0.300.84合计36.001003.2 土填现实状况土壤重要类型是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土层深厚,总体肥力水平一般。地下水位高,深度常在0.5m以内,土壤长期处在潜育还原状态,含盐量较高,质地偏砂质,养分含中等,不利于早生性地带性植物种类的生长。3.3 旅游资源评价3.3.1 优势原因海鸥岛的资源优势重要有自然优势、地缘优势和时代优势三方面。3. 3.1.1自然优势包括原生的农业生态环境,水乡景观、冲积平原地形等,

13、作为位于珠江河道的大型岛屿,海鸥岛具有如下的几大特点:生态文脉一一岛内基本上无工业化干扰,建设量较小,村居、农田、鱼塘脉络分明,肌理细腻,是广州重要的生态区域;水文脉一一位于珠江河道之中,岛内水网纵横,与珠江通过水闸相连;(3)母亲河文脉一一珠江入海口近端,珠江水围绕,可与珠江源遥相呼应,成为整个珠江三角洲母亲河的现实体现载体。4. 3.1.2地缘优势包括自然以及都市区位两方面。自然方面重要指中国大陆三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穿过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河口正是候鸟休憩“加油”之地。因此,海鸥岛具有吸引鸟类的地缘和生态上的也许性。同步,沿广东省滨海地带错落有近30个红树林分布区,海鸥岛的自然地理条件,有

14、也许引入这种尤其有助于湿地保护和提高岛内生态价值的植被,以优化全岛的自然条件。都市区位方面,海鸥岛所在的位置,正是珠三角9个都市的几何中心,华南迅速干线、京珠高速、广深高速、虎门大桥等大大便利了海鸥岛的对外联络,距离每种都市都在两个小时车程之内,为海鸥岛发展旅游业奠定了非常难得的市场基础。5. 3.1.3时代优势重要指珠三角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大量口勺民间资金,政府财政也十分雄厚,为海鸥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了资金瓶颈。同步,旅游业在广州建设山水生态都市的过程中也将获得新的机遇。总的来说,原生的自然生态、强劲的区域旅游发展、近距离消费市场腹地支撑是海鸥岛突出的优势条件,运用这

15、些优势条件发展生态文化型旅游产品,将是海鸥岛未来发展的一条可行途径。3.3.2 劣势原因3.3.2.1 自然资源质量局限性作为一种河流下游入海口的亚热带江心洲,海鸥岛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某些天然的局限性:集中表目前气候的季节性,冬季不是很适合旅游;并且,陆地与水体的交界处不是受游客欢迎的碧水沙滩,而是高高的防洪堤坝和浑浊的江水,滨水空间特色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花大力气改造沿江景观,或者把旅游吸引力集中在岛内。3.3.2.2 原住区条件的局限性客观地评价,目前海鸥岛的景观欣赏价值并不高。岛内建筑基本没有特色,质量参差不齐,与发展旅游业的规定相比远远不够。而村落居民总量较大,未来假如进行旅游开发和

16、生态构造的改善性调整,将波及较大规模的居民搬迁和低质量房屋的拆除。3.3.2.3 周围旅游项目的竞争根据已经有规划,海鸥岛的基本定位是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必然面临周围同类旅游区的竞争,如横沥生态旅游度假农庄、百万葵园、化龙农业大观园等等。面对旅游者有限的旅游时间,和众多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怎样成为整个珠三角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是海鸥岛面临的挑战。4都市设计构造4.1 概念演绎:绿叶水珠绿叶:海鸥岛的天然岛形和绿色生态基质如同一片绿叶,静谧地飘浮在珠江水面之上,承载着“绿色广州、绿色珠三角”的理想。水珠:高品质的活动赋予海鸥岛更生动的活力,如同水珠滴落,漾起涟漪,互为浸润渗透。水珠与绿叶互相

17、映衬,如露珠般晶莹、如翡翠般夺目,海鸥岛成为珠江三角洲的“翡翠绿心”。4.2 淳透海鸥岛以低强度、高生态为发展理念。建设区重要靠北靠西,尽量依托水系滨水小规模展开,岛的东向南向则为生态地区。海鸥岛强调绿化和水系的交融渗透,依顺现实状况岛上东西向的形态肌理.,建立起广州新城通过海鸥岛联络珠江水脉的生态渗透体系。4.3 联络海鸥岛的联络包括简要便捷的外部区域联络和丰富宜人的内部区间联络。4.3.1 外部区域联络外部区域视觉联络重:要指沿莲花山水道建立与广州新城的双向视觉联络,以及沿珠江主航道的景观界面联络。外部区域交通联络由陆路、轨道和水路构成。陆路包括南部联络三角洲的珠三环高速公路和北部联络广州

18、的海鸥大桥:轨道是中部地铁三号线联络珠江两岸以至港澳;水路包括北往广州、南达香港的游艇线路,拟在岛北与莲花山码头设置组合码头,岛中设置华人论坛码头。因此海鸥岛具有极好的交通可达性,其交通联络在番禺、广州、珠江三角洲各个层面均有迅速方式,并且远期有望通过轨道的大容量客运交通联络三角洲的各处客源地。4.3.2 内部区间联络内部区间联络由陆路和水路构成。陆路包括联络各功能分区的区间联络以及各功能分区内的区内联络,由主次道路提供。水路重要指贯穿全岛南北各区的岛内游船线路,在各功能分区内均设置游览性小型游船线路。5土地运用规划5.1 人口、用地规模5.1.1 用地规模通过对海鸥岛现实状况条件的调研,结合

19、有关的项目筹划,参照经验,确定了海鸥岛开发建设备功能区的空间规模,如下表。功能区项目占地面积(ha)文化公园区岭南宗教文化公园72粤北区55珠三角区53考西区58粤东区64会议度假区华人民俗度假村16五星级酒店16娱乐、餐饮设施4论坛会议中心32来宾别堂18研发中心10娱乐、轻饮设施4生态公园364水乡休闲区度叙村16小区旅游149+80旅游服务中心(含酒店、商业、娱乐设施)112高级别里度假区77生态区生态缓冲区1040牛态保育区1000生态公园区360合计36005.1.2 人口规模游客规模:海鸥岛的合适游客规模应当为1.21.8万人次的口流量,取1.5万人。常住人口规模:除了在酒店住宿的

20、游客之外,海鸥岛的常住人口还包括既有村里居民和未来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综合分析,预测海鸥岛常住人口规模为8000人以内。5.1.3 住宿设施规模海鸥岛的住宿设施聿要是为会议度假游客服务,此外尚有部分小区家庭旅馆为大众旅游者服务。根据国际会议会展市场的经验,国际级别或者国家级别的会议规模在30008000人之间。海鸥岛华人论坛是重要针对世界华人的区域性国际论坛,其规模以2500-45人为宜,配套的住宿设施规模以IOoo-1800个房间为宜。小区旅游依托岛上村落的家庭旅馆作为大众住宿设施,床位规模控制在250个/村为宜。5.2 功能分区5.2.1 基本原则海鸥岛发展的最大挑战来自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

21、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本项都市设计期望旅游的发展最终应给海鸥岛带来环境生态的增量,而不是一种破坏,这种规划设计思绪的明确,对于处理这一最大挑战来说应当是未雨绸缪。基于这种规划设计思绪,根据海鸥岛现实状况,在遵照生态优先的基本前提下,结合有关主题定位及旅游项目筹划,对海鸥岛进行了下列功能分区。在总体上把海鸥岛划提成生态优化类和旅游建设类两大类功能区,依托道路体系沿线分布,形成“大分散、小集聚”的组团格局,共形成六个功能区。对于生态优化类,保护强度从岛西北向东南逐渐加强,分别规划生态公园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保育区。与此相反,对于旅游建设类,建设强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分别规划文化公园区、会议度假区

22、和水乡休闲区。5.2.2 旅游建设类功能区会议度假区该功能区位于东北部岛区,以华人论坛为关键,会议度假为重要功能,眼务对象面对亚洲乃至全球华人,开发强度及建设规格为全岛最高,并作为未来海鸥岛旅游活动的中心。文化公园区该功能区位于北部岛区,集中布置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多种旅游项目及设施,体现广东省各地区文化渊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开发强度适中。水乡休闲区一本区是岛内常住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规划考虑在此结合现实状况村落发展体现乡土生活趣味的小区旅游项目,尽量保留现实状况农田及鱼塘,并配置酒店、医院、学校等设施,形成与广州新城都市生活形态相对比的独特休闲度假场所,同步拉动村落建设和居民收入。本

23、区总体开发强度较低。5.2.3 生态优化类功能区生态保育区一一将东南部岛区作为海鸥岛的“生态核”,区划范围内的既有居民和有关建筑设施所有迁出,按照生态保护关键区的原则进行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建设。运用既有地形和水域种植乔木、濯木等多种植物,形成大面积人工湿地,构筑以大型水陆生态体系为特色的大面积生态绿岛(珠江绿心;整个岛区的最终目的是由人工生态系统转变为次生自然生态体系,由“林带一一灌木丛一一湿地草甸”自然过渡的水生植被构成,远期尚有望吸引到华南过冬的水禽类候鸟在此停留栖息,不仅起到提高整个海鸥岛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极具欣赏性的绿岛湿地候鸟景观也必将成为海鸥岛旅游吸引力的关键之一。该区域为岛内关

24、键保护区,严禁一切开发建设活动。生态公园区一一为游览型景观公园,以人工营造的生态园林为重要欣赏景观,以亚热带、热带植物及花卉的展示和教育功能为主。公园中部修建生态景观桥横跨莲花山水道联络广州新城滨水地带,沿桥布置多种园林生态景观,供游客步行欣赏,力图成为海鸥岛的生态标识。生态缓冲区结合现实状况农Da及鱼塘,种植果树,在建设区和生态保育区之间形成缓冲。5.3 地块划分及控制指标一览表地块代号用地性质面积(ha)配套设施建筑密度()鳖建筑限K(m)建设时序游客容量化乐区文娱区WYOl公园用地71.7游客码头、餐饮服务100.215中期本区游客容量为7000-Ioo(X)人次/天WY02公园用地55

25、.3餐饮服务100.2.15中期WYo3公园用地53.0餐饮服务200.520近期WYO4公园用地58.0餐饮服务100.215远期WY05公园用地63.6轻饮服务100.215远期WY06生态建设用地90.5WY07生态建设用地63.6一一本区面积合计:455.7会议度假区HDOl生态建设用地24.1一远期本区游客容量平常为7000IOoOO人次/天,会议召开期间为1500)人次次HD02休闲度假用地10.1小区管理100.212中期HD03综合服务用地51.2酒店、科研、停车场200.535中期HD()4会议用地27.8停机坪150.350中期HD05生态建设用地11.5一远期HD06生态

26、建设用地75.6远期HD07休闲度假用地15.1小区管理150.312远期HDOS生态建设用地4.9远期HD09生态建设用地1.0远期HDIO度假别堂用地28.3小区管理、网球场、游泳池IO0.212远期HDll生态建设用地18.2一远期本区面积合计:267.8水乡休闲区SXOI生态旅游用地70小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IO0.312近期本区游客容量为7000100Oo人次/天SX02生态旅游用地78.4小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IO0.312中期SX03水上度假用地111.8酒店、医院、文化中心、商业中心150.535近期SX04水上度假用地65.5小区管理100.212中期SX05水上

27、度假用地76.5小区管理50.18中期SX06生态旅游用地44.3小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IO0.312中期SX07生态旅游用地36.1小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100.312中期本区面积合计:482.6生态保育区SBOI生态保育用地582.5观鸟屋、游客管理一远期本区为限时限量游客接待SB02生态保育用地94.2远期SB03生态保育用地184.5远期生态公园区SGOI生态公园用地49.2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电瓶车总站一近期本区游客容量为3000-500()人次/天SGO2生态公园用地310.9一近期生态缓冲区SHOI生态绿化用地306.7污水处理厂一远期本区不作大量性游客接待SH02

28、生态绿化用地69.8一一远期SH03生态绿化用地60.9一一远期SH04生态绿化用地116.4一一远期生态区面积合计:1725.96道路交通规划6.1道路系统规划6.1.1区域级道路北部有海鸥大桥联络广州,南部有规划口勺珠三环高速公路联络三角洲。6.1.2 重要道路规划采用枝状路网形式,以南北向主干道联络海鸥大桥和珠三环高速公路,而岛内各区采用枝状末端环路形式。断面红线控制80米,红线内两侧各控制28米绿带,中央部分车行道为双向四车道,断面强调生态性,平面线形为弧形且中央绿化带采用变换宽度结合大面积绿化,形成车道。6.1.3 次要道路次要道路在各区内部起联络功能,断面红线控制1630米,车行道

29、为双向四车道。6.1.4 支路支路重要服务各地块或各村落,断面红线控制9米,车行道为双向两车道。6.1.5 景观步行道区内将大量建设专用步行道和景观小路,可以与车行道路平行,也可以采用愈加波折的路线,结合观光游览活动和休闲空间的布置,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林荫步行系统,到达步易景移的效果。小路两旁合适进行环境美化,并设宜某些具有特色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使人可以悠闲地漫步其间,欣赏大海和田园美景,同步择地筑房提供辍饮服务和休息的设施,人行专用路一般为2.0-5.0米宽不等。6.2风景游赏及交通组织规划1. 2.1海鸥岛内交通联络以电瓶车和水上交通为主,除论坛会议期间用车和岛上自用汽车,其他旅游观光车辆

30、严禁岛内通行,在两处对外交通联络点设置游客换乘中心,提供停车场和电瓶车总站以及游船码头。6. 2.2岛上旅游交通组织重要用电瓶车、步行道、人力车、马车等其他无污染交通工具完毕,将岛上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论坛设直升机停机坪一种,以便接送会议首脑。7. 2.3停车场规划,按最高峰日外来游客按1.5万人左右计算,其中7侬乘坐大中型车,30%乘坐小汽车,加上本区自有旅游车辆,折算合计区内需同步容纳车辆2500辆,其中70%的车辆停在南北两侧公共旅游停车场(1750辆),30%车辆停放内部停车场。各片区公共停车场规模将在详细规划中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规定确定,停车场应与环境协调,并

31、对其周围进行景观设计处理。水上交通游览系统海鸥岛内多种水面和河湾多,岸线波折第杂两岸植物茂盛,景色优美,设置了联络各功能区的主水道游线和各区内的次水道游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水上观光游览条件,规划在各片区和重要设置对应的游船停靠码头,并与道路和步行游览小路相接,沿水面开辟游船游览线路。游船线路的设定既要满足乘船游览观光的规定,同步也可为区内两岸居住者提供水上交通服务。7公共开放空间规划7.1 绿化系统规划海鸥岛Fl前植被为以农作物为主。在海鸥岛的生态设计中,将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遵照生态学法则,构建稳定、高效、优质的植被构造。海鸥岛的绿化系统规划将运用阔叶林、濯丛、草地、水面、田园和湿地等自然生

32、态景观绿地结合人工绿化植被,建设成为种生态功能完整的绿地系统。7.1.1 海鸥岛植被构建原则以森林植被为关键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构造:并以阔叶林为主,防止大面积针叶林;在以自然植被为关键的功能区(尤其是红树林湿地生态岛),物种构造上应体现稳定植物群落的特性,模拟自然群落的种类构成。建立合理比例的湿地生态系统。7.1.2 景观性植被绿化华人论坛植被设计:配置芳杏和色彩型植物种类为主,发明详和、绚丽、芬芳口勺植被环境。以小片木棉为背景,配以彩色芳杏濯丛。小区旅游生态植被设计:小区旅游将以复合农林业植被构造出现,重要考虑生态上的协调性、居民的经济收益和可持续性。有要植被类型包括:以农田为主的模式,以渔

33、业为主的综合运用模式,以及庭院综合经营模式。文化公园生态植被设计:作为反应民俗和特定区域特色的主题公园,植被重要体现经典性(与每主题区相对应的植被)、强生态功能(自然植被类型)、好的欣赏性(行道树)及易于维护性。每一种主题区将配置与之相对应J植被类型,让游客不仅在建筑风格上,还能在植被类型与植物种类上,获得回到家的感觉。例如,粤北的油桐树,油茶树,但凡在这一地区的长大的游客,都会对它们有亲切的感觉,这是他们房前屋后的植物。从而形成植被与建筑友好统一的整体效果。生态公园植被设计,生态公园内植被将突出欣赏性与知识性,它与小区旅游区的植被构建上的区别在于后者强调农庄生活,以农渔为主体,突出旅游者与当

34、地居民共同参与形成的经济价值。因而,生态公园植被将由多种特色植物区与民俗植物区构成。7.1.3 经典植物种类分布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I由于东部及南部将建立较大面积红树林,有相称部分要挖低,这一部分土填可堆填至西侧位国,以抬高地势。在此抬高部分,可以建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红树林湿地生态岛植被设计:红树林湿地生态岛的植被设计将充足体现生物多样性,高的生物多样性将获得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种以植被为关键的生态系统,将强调物种多样性和植被类型多样性。既强调生态系统在调整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又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美学欣赏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塘池水生(湿生)植被,在红树林湿地生态岛内,

35、运用原有口勺池塘,建立塘池水生(湿生)植被,根据不样植被类型的规定设置水深条件,将不样类型的水生(湿生)植物配置其中。构建这一类型的植被,重:要考虑它们具有小气候调整功能、具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地形地势的适合性。7.2 水体系统规划海鸥岛内水系分为自然景观水体和人工景观水体两大类。7.2.1 自然景观水系除岛外围的狮子洋水道和莲花山水道外,还包括贯穿岛内的两条重要河道、遍及全岛东西向河涌和鱼塘.密布的水网形成了本岛独特的肌理和脉络,是现实状况最重要的)积极原因。因此规划对于现实状况水网予以充足保护,各景区及生态区均尽量保留原有水道或水田,整合局部狭窄地段,结合旧村建筑与环境的整改在重点地段设计开敞

36、空间,营造水乡生活特色,并在新村的建设中维续贯彻。7.2.2 人工景观水系规划在现实状况自然水系的基础上,根据视觉景观和游线组织的需要构筑人工景观水体。在全岛重要道路以西结合部分现实状况水道建设岛内主航道,作为陆路交通的辅助,连通重要景区和生态建设区,增强了岛内重要交通联络的生态性和游览性。此外,在会议度假区和水乡休闲区的公共活动中心挖掘大面积人工水面,形成视野开阔、形象优美的度假港湾,强化当地区凝聚力和关键建筑的视觉焦点作用。通过开放空间的组织形成富有层次的亲水场所,使水体、绿化、建筑互相渗透融合,加强人与自然的沟通,体现出浓厚的休闲气息。7.3 滨水控制导则水体和岸线是海鸥岛生态景观环境的

37、主体要素和关键景观,滨水地区导则重要针对海鸥岛西侧隔莲花山水道与广州新城相望的岸线地区。实际上是结合堤防设置的休闲景观水岸。原则段为大部分岸线的滨水形状,宽度约为50100米。分别在常水位、高潮位河防洪标高位不一样标高处设三级滨水步道。扩展段为岸线每个300-500米设置的,提供驻留的滨水空间,在高潮位设置较宽阔的驻留空间,便于游客休闲交往。8生态系统规划8.1 生态保育区规划构造海鸥岛的东南部划定生态保育区,面积达980.6公顷,营造大型湿地生态景观,全面提高整个岛屿环境质量。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运用保护资源,把保育区逐渐建设成为保护海岸红树林湿地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主,兼有科研、科学、环

38、境保护与生态教育及观光的多功能基地。参照红树林生态区的经验,规划划定生态保育区由关键区、缓冲区、资源善用区和公众参与区构成。关键区为无人区,布置在保育区南部。在这一范围内,生境类型包括红树林滩、开阔的泥滩涂和基围鱼塘,生境条件优越。关键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大量侯鸟均在此觅食和活动,加之底栖和昆虫生物类群丰富,因而关键区的物种多样,生物群落稳定。关键区的面积为447.2公顷,占生态保育区总面积的45.6%o缓冲区为严格限制性进入非游览地区,布置在关键区的北部和西部,设置缓冲区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外来损害对关键区的冲击,因此缓冲区地带幅度应较宽,一般不应少于500米。缓冲区的面积为27

39、9.4公顷,占生态保育区总面积的28.5%资源善用区也为严格限制性进入非游览地区,结合既有鱼塘,布置在保育区东南部,面积113公顷,占生态保育区总面积的11.5%。资源善用区的鱼塘适于开展水、鸟类环境和生态研究,并作为鱼虾养殖功能,提供侯鸟的食物来源。公众参与区为限制性进入游览地区,限时限量提供参观接待服务以及观鸟屋,面积较小,为141公顷,占生态保育区总面积的14.4%,其功能还包括保育区的管理、维护、科研、后勤服务等。8.2 水质生态8.2.1 现实状况水质分析海鸥岛内有多条内河水渠,其水质受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在全岛不一样位置及珠江航道取水样,进行了水质测定,同步,采集了全岛不一样位置的

40、上壤,测定了重金属污染物含量。从现场取样检测成果与国家水质原则对比看出,海鸥岛水体酸碱度不存在问题,地而水没有硝酸盐与筱盐污染,基本不存在磷污染问题,所有水质总犯量超过国家四级水质原则,含碳量也高,而无机氮含量很低,表明有机物污染较严重:,尤其是珠江附航道水体亦超过国家四级水质原则,重要原因是有机废弃物直接倒入珠江导致。化学耗氧量以两条岛内河流和岭南文化主题公园最高,超过三级水质原则,显示有机污染和其他还原性物质含量较高。从现场观测看,位于居民区的内河小渠水质均不佳,常常出现某些漂浮物,或明显可见I内垃圾沉积物,不符合国家较低等级的水质原则。8.2.2 规划水质分析海鸥岛水质处理的J措施包括倡

41、导复合农业、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自净三部分。复合农业通过高效率的施肥和浇灌技术,尽量减少农业施肥导致的磷和氮污染。此外,不搞集约型水产养殖业,防止水体富养化时等原因导致对水环境污染的威胁。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污水搜集管道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通过截污将生活污水、宾馆废水通过管道系统汇集并送往建在岛中部的污水处理厂,按照二级排放原则进行污水处理,海鸥岛污水处理率应在60置以上。生态自净重要指运用红树林IKJ净化功能,深入净化自污水处理厂排除的水,根据研究和测算,通过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后的污水,其水质指标优于水污染排放限制(DB44/26-2023)中I级水质原则。8.2大气生态海鸥岛现实状况建设

42、用地占全岛比例很小,仅为12%左右,其他以农田和鱼塘为主。但由于岛上植被以原生状态的水稻田和蕉林为主,并不承担太多的生态功能,因此岛内现实状况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一般。规划开发以生态为主题,构筑了在会议度假区、水上休闲区和文化公园区等三个旅游建设景区和生态保育区、生态公园区和生态缓冲区三个生态优化区。景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保证绿化覆盖率,根据当地区气候特点和游览需求配置景观性植被,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阔叶混交植被和榕树岛植被等,部分地区可结合景观水面设置池塘水生植被;生态区植被配置强调生态性与实用性并重,开发豆合农林植被,如红树林、桑基鱼塘、生态果园等,既可发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增进生态,净化

43、环境,对改善全岛大气、水体质量有极大好处。为科学评价规划前后空气质量的对比状况,根据各类植物在CO:吸取和0一屏放的性能,对全岛植被的大气生态进行评估,参照国内外有关数据,可得如下计算表:植物种类总面积(ha)C出吸取(kd)出释放(kgd)实况现状蕉林529190440142830水稻15874108729915合计2116231527172745规划红树林6004080030600阔叶林187118710001403250人工林800288000216000合计327121998001649850由上表可知,规划后海鸥岛C(吸取和0二释放均可到达现实状况的10倍左右,证明通过生态建设后,本

44、岛生态获得r极可观的大气生态增量。9市政设施规划9.1排水系统规划海鸥岛的生活污水重要集中在主题公园区、会议度假区和水乡休闲区。岛内的污水必须所有净化处理,到达有关旅游区污水排放原则才可排放。为了保护本区的水体清洁,提高环境质量,规划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9.Ll污水管网:污水管道结合地形沿规划道路敷设,靠重力自流排放,受地形限制不能靠重力自流排放的污水,设置污水提高泵站排入污水管,其泵站详细位置在施工图设计时予以考虑。污水系统规划包括污水搜集管道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通过截污将生活污水、宾馆废水通过管道系统汇集并送往建在岛中部的污水处理厂,按照二级排放原则进行污水处理,海鸥岛污水处理率应在

45、60%以上。9.1.2雨水工程雨水量计算参照广州市暴雨公式计算图表(设计用表)(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区域气象中心应用气候研究所,1993年7月编制)中广州地区重现期为一年的暴雨强度公式:2424.17c0=t=tl+mt2(t+ll)0.688t一降雨历时(min):tl地面径流时间(min),取lOmin;m-折减系数,取m=2。雨水流量公式:Q=Fq中一综合径流系数,绿地、近郊取0.50.6,城区取0.70.85;F-汇水面积(ha);q南水暴雨强度(LSha)雨水工程规划原则是就近排入自然水体,以减小雨水管渠断面、长度及埋深。雨水管渠沿规划道路铺设,搜集雨水排入水体。因岸线受台风影响较大,雨水排出口易被海沙堵塞和海浪冲毁。来台风时亦是降雨量较多时,对雨水排除影响较大,故雨水排出口应尽量设向内陆河道为主。因雨水量大,故管径也大,为减少管道埋深,可以采用盖板边沟,以减少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