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40918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切实做好我区汛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3、编制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加强和做好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自救和互

2、救的综合素质。(3)、坚持区、镇两级首长分级负责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开发区、镇、村责任人作用。(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区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各镇(开发区)、农场、行政村。5、预案制定(1)、本预案由某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报某区人民政府和XX市防汛指挥部备案。各镇(开发区)和村级(含农场)均应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同时,向某区防汛办上报1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备案)。(2)、本预案有效期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二、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及水系XX市某区是1997年1月成立的县级区,

3、位于东经117、北纬24,地处XX平原中部,九龙江北溪穿境而过,辖区范围东联龙海,西接英城,北邻长泰,南临九龙江西溪。某区位于九龙江流域下游,东南以三峰山、五营寨、瑞竹岩、万松关为界,西南以狮尾山、仙亭岩、大帽山相邻。九龙江流域位于XX省西南部,流域面积14741km2,是XX省第二条大河,主要河流有北溪、西溪和南溪。北溪是九龙江干流,流经龙岩、漳平、华安、龙海等县(市),于某区境内福河与西溪汇合,北溪流域面积9640kmz,河长272km,平均比降2.0%。西溪是九龙江主要支流,西溪流域面积3940km2,河长172km,平均比降3.1%。某区河流基本情况详见表1表1某区河流基本情况表序号河

4、流名称级流上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长(公里)道降4)河比(%涉及乡镇1九十九湾九龙江西溪100218某镇、某镇、某镇、2马洋溪九龙江北溪13830.47.3某镇3九龙江西溪39401723.1某镇、某镇、某镇、某开发区4九龙江北溪96402722某镇、某镇、某镇、某开发区、某镇2、气象水文某区属九龙江冲积平原,区内三面临江,水网稠密;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4,极端最高气温41.2(1950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2.1C(1955年1月2日),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45OnInb最大年降雨量2386mm(1997年),最小年降雨量1030mm(1954年),年

5、平均日照时数4430小时。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一般3级。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当年的49月,约占年降雨量的76%;111月受冷高压控制,降雨明显偏少,仅占年降雨量的7.6%左右。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大范围降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梅雨是受太平洋热带季风和北方冷气团在我省上空交汇形成的峰面雨,一般在5、6月份,前后约50天,常阴雨连绵,降雨强度不大。夏秋之间常受台风影响,多出现在每年的69月,降雨历时24天,时间短,强度大,特别是从广东东部登陆后转向偏北或东北向移动的台风或热带风暴,经过九龙江流域上空,常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的山洪、内涝等自然灾害。3、经济社会情况XX市某区国土

6、面积126平方公里,现辖4个镇(某镇、某镇、某镇、某镇),1个省级工业开发区(某开发区);42个行政村,1个镇办农场,9个社区居委会;共131个自然村,全区常住人口约18万人,其中本地人口12.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95%以上。区内鹰厦电气化铁路穿越全境,建成或在建的有水仙大街、新浦东路、江滨路某段、南昌路某段、澳门路、龙江路、某路、八号路等,全区已形成“五横五纵”的道路网络,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厦漳、漳诏、漳龙高速公路均经城区,交通四通八达。3座11万伏变电站与省电网联网;设计能力为日供水15万吨的XX第二自来水厂直供新区;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XX污水处理厂,能有效改善新区水系质量的浦头港

7、排涝道渠已在区内建成启用。区内拥有丰富而优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优质淡水沙储量5000万立方米,风化残积型高岭土500万吨,花岗岩100O万立方米,地热资源呈带状分布在某、某一带,据初步勘探是XX第二大热田。九龙江北溪水质良好,是重要的饮水保护带。已发现的某镇院后金龟山矿泉,是优质的偏硅酸盐矿泉水,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区内有峰奇洞异、石刻精湛的“闽南第一碑林”云洞岩,有中国桥梁史上的旷世奇桥江东桥,还有壮观雄伟的瑞竹岩、雄风尤在的万松关、环境清幽的石室岩、连绵起伏的五营寨、古老神秘的关帝庙、滩阔水清的黄坑沙滩、传说动人的东溪小姐楼等。区内尚保存较好的文物遗迹有云洞岩旧石器晚期遗址和摩崖石刻

8、200多处,商代樟山“浮滨文化”遗址、宋代的洛宾山窑遗址、明代的瑶山瓷器遗址、明清时期的湘桥古民居,以及陈淳(宋理学家朱熹弟子)、蔡烈(明理学家)、林钎(明代名士)古墓遗址。历代许多名人如五代许石昔、宋朱熹、明林钎、黄道周、丰熙及蔡烈等均在某或开坛设学,或隐迹修学,留下许多道德文章、词诗书画。某镇的湘桥村是著名国画家黄稷堂的祖籍地。某区各乡(镇)场基本情况表表2序号乡镇名称面积(km2)人口(万人)行政村(个)行政村名称1某镇29.614.4811蔡坂村、东屿村、圳头村、湘桥村、某村、小港村、西坑村、梧桥村、鹤鸣社区、景山社区、毅阳社区2某镇11.525.5512某村、长福村、坂上村、田丰村、

9、土白村、下洲村、石仓村、后坂村、碧湖村、浦东社区、天亭社区、锦绣社区3某镇38.864.3918漳滨村、科坑村、石州村、登科村、石井村、流岗村、孚美村、六石村、后店村、翁建村、浦口村、书厅村、打山村、恒坑村、桥头村、西洋村、新石洲村、朝兴社区4某镇35.031.7510某村、院后村、篁卿村、扶摇村、洛滨村、汐浦村、口社村、新街社区、铁路社区、东溪农场5某开发区10.81.621某村全市合计125.8217.79524、历史洪灾情况某区位于九龙江北溪和西溪交汇处,区内地势较低,水网复杂,洪涝灾害历来严重。1960年6月9日,强台风夹带暴雨袭击某,北溪浦南站洪峰流量940OmVs,相当于50年一遇

10、,五天洪水总量M.7亿痛,水位超警戒线2.9m,内林防洪堤因管涌而决口,决口水位达12.2m(黄海高程),决口堤长60m。西溪郑店洪峰流量614(Ws,相当于33年一遇,五天洪水总量7.45m3,西溪中山桥水位超警戒线4.79m,沿江堤防均漫顶溃决,九龙江平原一片汪洋,灾情严重。1961年9月10日,九龙江流域普降暴雨,北溪浦南站洪峰流量893Om/S,洪水总量16.19亿n?。西溪郑店站洪峰流量4160!s,洪水总量9.46亿m北溪内林站洪水位12.6m(黄海),我区某堤碧湖水闸因管涌而冲毁,决口时中山桥站水位9.98m(黄海),决口长度120m,原某镇低洼地带受淹,灾情严重。1973年6月

11、2日,北溪浦南站洪峰流量610OInVs,某镇防洪堤大部分漫顶溃决,灾情严重。1985年6月26日,北溪浦南站洪峰流量621(Ws,某镇山头州、顶口州、舟山桥、漳溪桥、口社、破寨后6个堤段共决口8处,灾情十分严重。2000年8月24日,受第10号台风“碧利斯”影响,北溪发生建区后最高水位洪水,19时内林站洪水位最高,达10.67m,超警戒水位2.37m,超危险水位0.37m,经“三期”加固扩建的内林防洪大堤安然无恙,但全线17公里镇村城防堤到处频频告急,险情不断的出现,险情严重的石井堤段出现30多处渗漏、管涌,群众采用“前堵、后疏”“反滤、围井”等抢险措施进行加固保住防洪堤;黄坑沙堤上百人垒筑

12、沙袋制止了堤坡滑动,稳定堤脚;顶口州堤段出现20米滑坡,村委会紧急开闸引水平压,避免防洪堤被冲毁。经过一昼夜的奋战抢险,全区城防堤没有发生决堤垮坝,经济损失较小。2006年6月9日,受北溪上游流域强降雨影响,北溪发生建区以来最大洪水,浦南水文站控制断面洪峰流量达615Oln/S,相应浦南水文站洪峰水位14.43m,超警戒水位2.43m,内林站洪峰水位发生在6月9日11时,为9.33m,超警戒水位1.03mo2006年7月15日,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宁德登陆后,虽然没有正面袭击我区,但在短时间内给我区带来了特大暴雨,在历时2个小时内降雨量达122.7mm,三天最大过程降雨量西坑站515m

13、m,某站558mm,全区普遍内涝,迎宾路以北地区十分严重,某镇流岗、桥头村和某镇梧桥村和某开发区受淹最严重,内涝水位最深超过2.5m,孚美站最高内涝水位7.29m,孚美上游地区5.3In水位以上内涝持续时间从7月15日23:00至7月18日3:00达51.5个小时。水库蓄洪量猛增,大石水库溢洪深度50cm。包括防汛指挥部大院也受淹1.5m,给防汛指挥领导出入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由于没有遭遇西溪较大洪水,西溪水位较低,碧湖、湘桥、东墩水闸得以全部开启自流排涝,东墩站最高水位仅为4.64m,某镇、某镇以及迎宾路以南地区内涝较轻。据统计,全区受灾人口56384人,倒塌房屋106间,农作物及农业经济作

14、物受灾面积13830亩,水产养殖受灾面积7880亩,死亡牲畜16370只,工矿企业停产988家,损毁公路路基8050米,损坏输电线路450米,水利设施水毁8处,直接经济损失16289.5万元。5、山洪灾害成因和特点山洪灾害是由于山洪暴发所带来的危害,其特点是具有突发性、能量集中、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山洪灾害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田地被毁、交通通信中断,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一)山洪灾害类型某区山洪灾害主要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洪涝、山体滑坡、崩塌等类型。(二)山洪灾害成因某区发生山洪灾害的主要成因是:(1)气象水文因素。山洪灾害的直接来源是山

15、洪本身。破坏动力是山洪冲击力和泥石流淹埋作用。某区山洪灾害形成主要气象因素是暴雨因素,进入主汛期后,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特别是79月的台风暴雨,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另一原因是梅雨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份,前后约50天,降雨范围广,一般降雨强度不大,但时间长,过程雨量大,容易引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较大的损失。(2)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泥质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

16、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3)地质灾害因素:某区地质灾害重点活动地段为某镇、某开发区、某工业区新建厂房形成的高陡边坡、原厂房高陡边坡。据某区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某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仍有1个尚未处理的地质灾害点。(4)人类活动因素。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如修路、开矿、削坡建房、溪河淤塞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三)山洪灾害特点某区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是:(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

17、发生在山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3)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且汇流快、流速快、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此危害性、破坏性很大。某区地质灾害点情况表表3乡镇村地灾点号及位置威胁对象某镇蔡坂村LWZ-005某镇凤山不稳定斜坡车间一幢约20万元,受威胁人口15人6、重要山洪灾害隐患点:根据我区地质灾害点和历史上易受洪水侵害的实际情况,确定以

18、下地区为重点隐患防范区。某镇:湘桥、梧桥、蔡坂、东屿、小港、某、圳头、西坑。某镇:碧湖。某镇:打山、孚美、科坑、流岗、浦口、桥头、石井、石州、书厅、翁建、漳滨。某镇:某、篁卿、口社、铁路社区、汐浦、洛滨、新街社区、扶摇、东溪农场、院后。某开发区:某7、汛期山洪灾害防御要求(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山洪灾害防御机构,认真落实行政首长防灾责任制,把山洪灾害监测任务落实到人,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2)、严格防范,增强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有关镇政府(开发区)结合区政府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重点山洪灾害隐患点进行登记、建卡,对其危害性做出初步评估,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对重点山洪灾害隐患有关乡镇要安排

19、专人进行监测,同时要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随时掌握降雨等天气形势,力争提前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及时组织群众转移。(3)、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镇(开发区)和各有关责任部门一把手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有关村村委会主任或村支部书记为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通讯畅通,有应急车辆,做好应急救灾准备。如发生山洪灾害,要迅速上报,并赶赴现场调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防灾害进一步扩大。(4)、加强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御山洪

20、灾害的基本知识,形成人人关心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营造关心山洪灾害隐患动态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三、组织指挥体系1、组织机构(1)、某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职能可与防台防洪等工作职能合并,归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组织和领导,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指挥部成员由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广电局、区水利局、某国土分局、区委农办、农林局、区发改局、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民政局、区交通局、某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旅游局、区安监局、某交警大队等有关部门组成,共同担负山洪灾害防御的具体工作任务。某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的日常工作

21、。为加强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的组织保障,某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和技术专家组等共6个工作组,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组成单位分别是: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技术专家组:水利局 防汛办 公安局、 民政局、 民政局、交通局 财政局 卫生局监测组:国土局、信息组:国土局、转移组:民政局、调度组:水利局、保障组:财政局、技术专家组:水利局、国土局(2)、各镇(开发区)设山洪防御指挥机构,镇长(开发区主要领导)任指挥长,镇(开发区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防汛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和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

22、(每队不少于20人)。、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民主任任副组长,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层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转移队、抢险队、保障队等四个工作队。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场、市防汛办备查。2、职责和分工(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组织和领导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2)、各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组织和开展本辖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市

23、防汛指挥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3)、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范围内降雨监测、险情检查、预警、信息发送、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生等工作。3、工作组职责(1)、监测信息组:负责及时收集、汇总山洪灾害防御区的雨量、气象、水利工程、危险区水位、泥石流沟和滑坡点的异常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及时为领导机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2)、转移安置组:负责按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按预定的转移地点、路线和对口安置方案,配合镇政府做好组织工作,确保转移不漏户、不漏人和转移途中的人员安全。(3)、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转移物资、应急抢险队、抢险人员的调配;善后补偿的发放和有关

24、事项的处理。、保障组:负责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调配工作;灾后救灾和重建的物资供应保障等工作。4、联系方式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与各镇指挥机构、村的通讯联系,主要依靠电话、传真、手机、短信平台、有线电视、广播电台、村村响广播语音系统等,确保汛期正常联系和沟通。省市区镇及相关部门传真、联系电话见表5表4省市区镇及有关部门传真、联系电话单位别值班电话传真单位别值班电话传真四、监测预警1、预警指标的确定预警指标是指山洪灾害发生时可提前发出警报的气象、水文、地质变化等指标。本次预警指标的确定和预警等级的划分是根据某区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初步拟定区、镇、村或

25、小流域的预警等级以及相应的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今后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2、预警等级对监测站实时雨量、实时水位进行分析,根据预警指标决定预警等级,当监测站水雨情达到相应临界值时,即产生预警,每个镇只允许有一个预警,预警等级以该镇下多个预警监测站中等级最高的为准。(1)、县级预警等级从低到高可依次分为县3级、县2级、县1级,根据全县范围内灾害的面积和程度确定(具体划分见表6)。某区预警等级划分表表5县预蓍等级准备转移乡镇个数(个)立即转移乡镇个数(个)3级22级311级52根据上表,当准备转移乡(镇)个数达到2个,则表示某区达到县3级预警;当准备转移乡(镇)个数达到3个或立即转移乡(镇)

26、个数达到1个,则表示某区达到县2级预警;当准备转移乡(镇)个数达到5个或立即转移乡(镇)个数达到2个,则表示某区达到县1级预警。(2)、镇级小流域预警等级依据各镇境内的关联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从低到高可依次分为可分为镇2级和1级。具体划分参照表7。某镇预警等级划分表乡镇2级(准备转移)1级(立即转移)预警关联站点雨量(mm)湘桥(内)关联站点水位(In)关联站点雨量(mm)湘桥(内)关联站点水位(IIl)等级Ih3h6h12h24hIh3h6h12h24h某镇5.25.6某镇预警等级划分表某镇5.25.6乡镇2级(准备转移)1级(立即转移)预警关联站点雨量(mm)湘桥(内)关联站点水位(m)关

27、联站点雨量(mm)湘桥(内)关联站点水位(m)等级Ih3h6h12h24hIh3h6h12h24h某镇预警等级划分表乡镇2级(准备转移)1级(立即转移)预警关联站点雨量(mm)孚美水闸关联站点水位(In)关联站点雨量(mm)孚美水闸关联站点水位(m)等级Ih3h6h12h24hIh3h6h12h24h6.16.5某镇(石井、漳滨、科坑)659210313015578111123157187某镇预警等级划分表乡镇2级(准备转移)1级(立即转移)预警关联站点雨量(mm)关联站点水位(m)关联站点雨量(mm)关联站点水位()等级Ih3h6h12h24hIh3h6h12h24h某镇6592103130

28、15578111123157187某开发区预警等级划分表乡镇2级(准备转移)1级(立即转移)预警关上关站点G量(mm)湘桥(内)关联站点水位(m)关联站点雨量(11三)湘桥(内)关联站点水位(m)等级Ih3h6h12h24hIh3h6h12h24h某开发区5.25.6根据上表,当各镇辖区内的关联监测站点中最高的监测数据达到各短历时暴雨相应的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时,则表示镇达到2级预警;当各镇辖区内的关联监测站点中最高的监测数据达到各短历时暴雨相应的危险雨量或保证水位时,则表示镇达到1级预警。(3)、村级预警等级可分为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村级预警等级以行政村范围内监测站所达到的最高等级来确定。3、

29、预警指标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包括临界雨量、临界水位等,受地形、地质、土壤以及前期降雨等条件的影响,各地区的临界雨量、临界水位标准不尽相同。某区由于山洪、洪涝灾害可同时形成,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临界水位和全区布设自动水位雨量监测站,临界雨量作为预警指标。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一简易雨量站,易洪涝行政村都设置一简易水尺,重要桥梁都设置水位观测设施,预警指标可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一对照,这需要在今后运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1)、临界雨量或临界水位临界雨量、临界水位的预警指标可分为: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准备转移)、危险雨量或危险水位(立即转移)。、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准备转移)所谓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

30、是指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必须提前做好转移准备的雨量水位。本次设计是根据某区历史资料和防汛经验,初步确定不同降雨时段所对应的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准备转移),分别用五年一遇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雨量作为警戒雨量。警戒水位则以村庄地形地势历史经验确定。、危险雨量(立即转移)所谓危险雨量是指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极大,必须立即转移的雨量。本次设计是根据某区历史资料和防汛经验,初步确定不同降雨时段所对应的危险雨量(立即转移分别用十年一遇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雨量作为危险雨量,该指标需各地区在今后实际运用中逐步修订完善。4、实时监测辖区内降雨量或水位达到临界值,

31、各村山洪灾害降御工作小组监测信息发送员要对监测点、监测部位实时监测和测量,并做好记录向上一级进行信息反馈。上一级监测信息组应及时组织人员对其监测站、点、部位实施测量。5、预报预警(1)、预报内容:气象、降雨预报由市气象局或防汛办发布,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市、区水利局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区国土分局发布。(2)、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或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水位信息;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和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都要以预警的方式予以发布。6、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电话通知各镇、开发区防汛指挥机构,做好暴雨可能引发的山洪防御;当预报或发

32、生的降雨接近或超过监界雨量值时,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镇(开发区)指挥机构应发布预警信息。(2)、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各镇(开发区)指挥机构在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同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3)、当水库、塘坝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各镇(开发区)指挥机构在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同时,应及时发布避险、转移、抢险等相关信息。7、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预警信息来源渠道,预警流程有两种:(1)自动监测系统的预警流程预警信息通过自动监测预警平台制作、发布。预警流程一般为:区级防汛指挥部门一镇政府指挥机构一村一组一户。紧急情况下,区防汛指挥部门可直接对村、组、户发布预警信息。基于监测预警

33、平台的预警流程示意见图1。(2)群测群防的预警流程群测群防预警信息来自区、镇(开发区)、村或监测点。由监测人员根据经验、技术和监测信息,发布预警。各镇(开发区)除接收区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还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预警信息。村、组接受上级部门和群测群防监测点预警信息。上游乡镇、村组的预警信息要及时向下游乡镇、村组传递。群测群防预警流程示意见图2。图2群测群防预警流程图五、转移安置1、各镇(开发区)结合有关行政村,对易发生洪水灾害的区域确定危险区、安全区。掌握危险区相应要转移的户数人口、确定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安置接收户。2、各镇(开发区)对易发生灾害区域的危险区进行填报群众转移计划表,绘制

34、转移路线图。制作转移、接收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接收户、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户。制作标志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3、转移安置工作在镇(开发区)、村组织领导下有秩序的进行。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六、抢险救灾1、抢险救灾准备(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镇(开发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电台宣传播放有关山洪灾害防御专题片,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同时镇(开发区)分指挥机构应有计划地对有关行政村的山洪灾害防御负责人、抢险救生小组人员进行培训,普及抢险救生知识,提高防灾救灾素质。(2)、有关镇(开发区)指挥机构、有关行政村建立抢险

35、救灾工作机制,除组成应急抢险小组外,还要组成50100人的抢险救灾预备队,预号抢险救灾物资、车辆,制定救护措施方案。2、抢险、救灾(1)、一旦发生险情,各行政村在及时向镇(开发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应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3)、如发生灾情,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护;对转移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组织力量和调动物资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七、保障措施1、汛前检查各有关镇指挥机构、行政村对所辖区域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对重点区域、工程明确监测人员负责监测防守。2、宣传教育及演练(1)、对本预案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挂图等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防御意识。(2)、山洪灾害防御的监测、人员转移、抢险救生、人员救护,各镇(开发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按区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