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44043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已结项《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来,黄河以她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有助于学生了解黄河文化,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及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学生建设美丽河南、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黄河文化,践行黄河精神。关键词:黄河文化;校本课程;黄河文化与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第一部分研究概况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黄河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青少年作为国家振兴的希望,更是有必要担当起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

2、的重任。然而,在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各种条件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对黄河文化知之甚少,学校也没有建立起传承学习黄河文化与精神的专门活动机制,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堪忧。针对此现状,本课题重点研究适用于农村中学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的实践活动。由于我校为乡村少年宫培养重点单位,在少年宫社团的组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研究组决定以我校为试点,通过组建“黄河文化”少年宫社团,开发出“黄河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黄河文化的相关内容,从中感悟伟大的黄河精神,同时探索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的多种途径。本课题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研究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黄河

3、文化,增强保护黄河文化的意识,传承黄河精神的同时能享受充实快乐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总体上提高农村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与主要依据(一)核心概念界定本课题的关键词是“黄河文化与精神”。黄河文化是我们民族在开发和治理黄河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而在与黄河水旱灾害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是指以黄河文化为依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

4、强学生对黄河文化与精神的保护传承意识。(二)主要依据1、坚持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学生展示其才能创设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尝试、探究、交往等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区,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学习黄河文化的实践探究中,学生需要自主去搜集资料,设计活动主题,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这就能挖掘学生的个性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多种实践活动探索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开发学生的不同智力,如人际智

5、能、音乐智能等。在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中,要以发展的态度看待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自我生成性,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3、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开创了“导生制”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在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过程中,不可能人人都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学习中,这就需要系统学习过黄河文化知识的学生做“导生”,通过指导、帮扶的形式将黄河文化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学生。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总目标: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重点放在研究探索适用于我校学生学习黄河文化,

6、传承黄河精神的实践活动上。2、分目标:(1)探索适合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使学生能系统学习了解黄河文化,激发保护黄河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提高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丰富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活动,使全校师生融入到学习黄河文化的氛围中,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实践研究中提高教师的团结、合作、反思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我校教育科研能力。(二)研究内容1、通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查看学生对黄河文化的了解程度,对黄河精神的认同度,以及校内领导阶层对学校开展学习

7、黄河文化活动的态度意见。2、组建“黄河文化”少年宫社团,以此为平台,研究开发适合我校的学习黄河文化的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编写校本教材,研究激发学生学习黄河文化兴趣的有效策略,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系统的了解黄河文化,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3、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探索其他适合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丰富学生学习黄河文化的路径,全面推进黄河文化进校园,使全校师生融入到学习黄河文化的氛围中。四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参阅相关论著,收集国内关于少年宫社团组建管理的研究成果、开发校本课程的论著及文化在学校传承的路径,为课题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8、。2、调查研究法:通过前后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现状及精神认同度,同时与后测网络问卷学生对黄河文化认知形成对比:通过访谈了解教师与学生对校本教材及各种研究的意见看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意义。3、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并对此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相关素质发展的情况。4、运用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实践一总结一反思一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五研究的过程(一)第一阶段一准备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2月)阶段工作:开展网络调查问卷;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及学习相关理论知

9、识。1、2019年12月针对学生对黄河文化及黄河精神的内涵的理解、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途径、从学生的思想行为选择了解对黄河文化及精神的认同度等角度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进行实验前测,撰写调查报告。同时通过板报、座谈、广播等形式宣传黄河文化重要性。2、2020年1月基于调查报告,课题组就“农村中学如何传承黄河文化及精神”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前期的任务和分工,并建立教师研究个人档案。3、2020年2月初邀请县教研室课题负责人和中心校教科研负责人通过钉钉会议进行指导,对部分方案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合理化,同时撰写课题开题报告。4、课题组成员利用寒假期间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强课题研究意识。(二)第二阶段一具体研究

10、阶段(2020年5月一2020年12月)阶段任务:本阶段我们课题组按照既定的方案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方案,在研究与实践中探索适合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1、2020年5月一7月组建“黄河文化”社团,开发学习黄河文化的校本课程,在专家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编写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制定校本课程活动方案;制作课堂学生观察表和实践活动观察表;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2、2020年7月13日校领导与课题组经过研讨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决定在2020年9月推进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课程,并研讨推进方案。3、2020年9月一12月校内继续推

11、进“黄河文化”社团,制定完善社团规章制度,以全校学生学习校本教材与部分学生参与社团实践相结合,学习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探索并完善其它适合农村中学生学习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10月底召开中期报告会,邀请县教研室课题负责人和中心校教科研负责人进行指导,撰写结题报告。12月底抽取部分学生对黄河文化知识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三)第三阶段一总结阶段(2021年1月一2021年3月)1、对问卷、案例及相关资料汇编成册,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前两个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2、撰写研究报告,请有关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完成结题。第二部分研究成果及社会影响一研究成果(一)实践成果1、总

12、结出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有效途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首要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精神。而目前农村中学的普遍现状是对黄河文化的缺失性强,对黄河文化与精神的认同度不高,因此我们课题组在不断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校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途径,为其他农村中学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1)线上线下相结合,扎实黄河文化理论学习“黄河文化”社团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由于我校还是“农村少年宫特色学校”,因此我们课题组成立了“黄河文化”社团,基于社团

13、进行学习黄河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目的是为了了解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切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团授课形式:A:授课对象:根据自愿原则,从七八九年级中抽取30人组成社团。B:课时安排2020年5-7月共10次社团课,2020年9月-2021年1月共18次社团课:社团课定于每周五下午前两节课,在八三教室对学生讲解黄河文化的相关知识。C:内容确定:社团课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模式进行。第一节社团课主要从黄河的起源、地理位置、水资源、洪水灾难等自然角度和从科技、人物、书画石刻、古都遗址等文化角度了解黄河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全方位了解黄河,激发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的情感,

14、增强保护黄河意识。第二节社团课主要以实践的形式进行,如制作手抄报、制作环保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学习相关的歌颂黄河歌曲等等,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体悟伟大的黄河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在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及社团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与老师讲授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同时为了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课题组在专家和学校其他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一课一研,集体备课的形式,即搜集相关资料编写教材;制定社团课活动方案;在社团课上进行实验研究;重新修改教材内容,在2020年7月完成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的开发,在2021年1月完成

15、“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课程教案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阵地,弘扬黄河文化与精神离不开课堂教育,因此校本课程进入课堂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科教学的趣味性文化性,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践行黄河文化与精神,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不断充实黄河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校领导与课题组经过研讨决定在2020年9月在全校推进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课程进入课堂的活动,动员全体教职工在暑假期间阅读有关黄河文化的书籍及校本教材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开学后,我校充分利用语文、思品、音乐、地理等课程资源,把黄

16、河文化及黄河精神贯穿到课堂之中,使全体学生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如在音乐课堂中涉及到河南豫剧、黄河歌曲等的学唱;地理课堂中涉及到黄河的起源,地理位置,生物资源等;体育课堂中涉及到太极拳,少林武术等:总之,通过课堂中老师们不着痕迹地教学,学生能对黄河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产生对黄河的喜爱之情。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参与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每月进行一次黄河文化与学科教学课堂观摩,举行“黄河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教学设计大赛,同时学校特地制定了评价激励机制,用以表彰鼓励在学习黄河文化过程中表现优异的老师和学生。2020年12月,课题组成员李冰上了一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一课,受到广泛好评。在这节课中

17、,导入环节利用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引发学生对古人天人合一,创造美好家园的思考:合作探究一环节利用黄河洪水形成原因及黄河支流洪河面临枯竭两则材料,引发学生思考黄河生态面临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从而体悟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黄河势在必行;合作探究二环节利用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保护黄河的举措,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保护黄河,国家、企业、公民等人人都必须付出行动,才能共建美丽家园,描绘我国的美丽图景。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写保护黄河的倡议书,从而增强学生保护黄河意识。这节课以保护黄河为切入点,让学生体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悟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8、巧妙地将黄河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导生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开创了“导生制”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其他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能教育更多的学生。我们课题组充分利用“导生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每周一下午第一节阅读课时间,由阅读课老师负责,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校本教材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由已经系统学习过黄河文化的社团成员做“导生”,负责把自己学到的内容按小组教给其他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这样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黄河文化,还能提高学

19、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网络越来越成为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利用网络这个新兴媒体实现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学习和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熏陶,如可以开通学习黄河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开展弘扬黄河文化与精神的网络慕课等。2020年9月,为了激发广大中小学生保护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河南省正式推出“黄河文化云课堂”,将微信公众号与微课有效结合,有趣生动地讲述了黄河故事。我们课题组借这个机会,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学习“黄河文化云课堂”,进一步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意识。同时,我们课题组鼓励广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自主学习纪录片黄河、大迁建等关

20、于黄河文化的微课,更加深入了解黄河,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保护意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及新兴媒体网络的运用,全体师生接受了黄河文化的洗礼,认识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起对黄河的保护意识,对黄河精神的传承意识。同时通过学习,全校师生的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全校融入到学习研究的氛围中来。(2)知行合一、家校合一使黄河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除了开展扎实的理论学习之外,我们课题组根据我校实际,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培养传承学生“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具体活动如下:社团活动,如:办理有关黄河文化的主题手抄报、学习黄河歌曲、黄河区域

21、拼图、制作环保小手工等,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黄河古诗词精选有效利用,利用早饭后晨读时间朗诵读背课题组编写的黄河古诗词精选,从古诗词中感悟黄河的波澜壮阔,感悟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黄河文化与德育主题教育融合,如黄河颂征文、黄河文化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黄河文化进教室主题板报等,让学生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它实践活动,如在早上课间操打太极拳,在感悟中国武术精妙,体悟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同时,强身健体,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举办慈善捐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黄河精神:黄河文化演讲、诗词朗诵

22、、歌曲比赛等,在传唱中体悟伟大的黄河精神。在学校外动员学生向家人朋友宣传介绍黄河文化、参加慈善捐款、捡垃圾等公益活动,动员学生去黄河游览区及博物馆参观等等。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在校学生的文化艺术生活,陶冶情操,增强同学们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3)加强校园黄河文化建设,营造学习黄河文化氛围学习黄河文化知识,传承黄河精神,仅仅依靠课程教学及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课程之外的一切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并渗透在学生的方方面面。加强校园黄河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可使学生在感性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并使学生

23、受到自然生活状态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保护黄河意识,增强建设美丽河南的使命感。为了营造黄河文化的良好氛围,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校园黄河文化的建设,如在教室外边悬挂有关黄河的古诗词、黄河人物故事、黄河传说典故,让黄河文化随时随处映入学生的眼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在教室里有黄河文化主题板报、黄河文化特色专栏、图书角,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喜爱在校园里专门设有黄河文化宣传栏,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之时品读黄河文化,领悟黄河精神等,通过校园文化环境这种无形的教育资源的利用,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养性的场所。2、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文化素养提高,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24、课题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学习掌握黄河文化知识,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及文化认同感。通过社团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黄河文化知识及黄河文化进课堂等活动的展开,学生对于黄河文化的了解及保护黄河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题研究之前进行的黄河文化认知现状网络问卷调查中,学生并没有满分答卷,优秀率不及10%,及格率不及50%,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偏低,对黄河文化不甚了解,在整个黄河文化知识学习结束后,又针对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测试,学生的优秀率高达80%。通过实验前后测得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得文化素养及文化认同度有了很大得提高。(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勇于创

25、新的黄河精神我们在选择实践活动的时候,非常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黄河地理位置拼图、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动手制作工艺品等。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其他学生合作磋商、共同配合,需要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因此在活动中学生愿意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推陈出新。同时,在黄河文化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团结进取的意识。我们课题组专门制定了课堂观察表及实践活动观察表,每月进行一次对学生的课堂观察或实践观察,并对学生在课堂中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发现一系列活动的展开确实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3)提高了收集整理信息、自主学习

26、的能力我们在黄河文化的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课前搜集材料与老师整合材料进行讲授的方式相结合。我们发挥了学校计算机室及图书馆的硬件优势,因此学生在课下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媒体等资源,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提供便利。同时在学习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老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训练,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4)学生成果丰硕我们课题组在组织校内实践活动有序展开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征文小制作歌唱比赛,成果丰硕。如:在XXX举办的“黄河梦百年情”歌唱比赛中,我校的黄河大合唱荣获市级二等奖在X

27、XX举办的黄河颂征文比赛中,XXX的赞黄河荣获市级一等奖;在XXX“我爱母亲河云教育”作品征集活动中,上传优秀作品20幅,这些作品中有手抄报、绘画、书法作品等;在XXX是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制作”大赛中,XXX的蒸汽机小汽车荣获一等奖等等。(二)理论成果1、研发了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及社团的授课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课题组在专家和学校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在2020年7月完成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的开发,这本教材分为自然篇和文化篇,从黄河的起源、地理位置、水资源、洪水灾难等角度叙述了黄河的自然状况,从科技、人物、书画石刻、古都遗址等角度

28、叙述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发展,考虑到黄河文化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我们课题组主要选取了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文化,以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全方位了解黄河,激发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的情感,增强保护黄河意识。2、形成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及教学案例反思(1)论文成果:XXX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黄河文化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荣获市教科研一等奖XXX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编写及实施思考荣获市教科研二等奖;XXX“黄河文化”社团的实践研究荣获市教科研二等奖;XXX将黄河文化融入初中课堂初探一以语文学科为例;XXX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探索。(2)“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课程教案集(3)

29、学生作品集、黄河古诗词精选文集二社会影响本课题实验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文化建设三个角度探索了我校传承黄河文化和精神的途径,对于其他农村中学具有借鉴意义,对于其他农村中学而言,可根据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推广本课题的研究实验,实际上推广的是扩大教育资源,整合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策略的新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对各个学校进行适合自己的活动设汁具有极大的价值。第三部分主要结论及研究局限一主要结论(一)黄河文化与精神融入初中课堂途径初探1、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初中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教师在教学中传播黄河文化提供了可能。在

30、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拓展,将黄河文化的内涵及精神与课堂中各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如在讲授晏子使楚一课时,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战国有七雄,而位于黄河流域的齐国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大家知道是谁吗”这样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而在合作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从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感悟黄河儿女的优秀品质,体悟黄河精神。2、以创新教法为关键,加深黄河文化与精神的教育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同样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辅助黄河文化教育更好地开展,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这也决定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

31、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黄河文化与精神学习积极性。以语文课堂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语言、实物等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回到过去,与古代文人对接,感受情怀,加深体验,进而进一步理解语文教材中的黄河文化内容。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提供沟通舞台,加深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黄河文化内容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问题沟通与交流,学生能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黄河文化,能够提高语文课堂黄河文化教育的有效性。3、以课外实践为延伸,弘扬黄河文化与精神的精髓提高课堂上黄河文化教育的有效性绝非单纯依靠教师的课文讲解,它也需要教师扩展教学场所,加强文化实践,这样才能在丰富课堂的同

32、时实现黄河文化精髓的弘扬。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语文教学为例,如默写古诗文,观看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事迹的影视作品并开展讨论,开展黄河文化作品的诵读活动,阅读有关黄河文化与精神的精粹篇章、国学经典等。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黄河文化的兴趣。(二)激发学生学习黄河文化兴趣的有效策略在校本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学习黄河文化,在社团课堂上不断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专家指导及学生访谈反复修改,总结出激发学生学习黄河文化兴趣的有效策略。1、选择适宜的教学活动形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策略就有所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学科内容的特点和

33、教学环境的变化去选择相应的适宜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令学生感兴趣的方法,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如黄河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一课,主要通过讲授法和情境教学法来学习,教师需要创设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活动情境和讲授黄河水资源的历史和特点来解决问题。而民俗风情一课中,主要采用讨论法和活动体验法,学生针对河南的民俗风情展开具体讨论,同时在体验豫剧、曲剧、太极拳的活动中感受民俗的魅力。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有效结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教师从生活中挖掘主题材料,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己分析整理资料,探寻问题答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

34、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对提出的问题先交流自己的看法或分享学习成果,再针对问题进行探索讨论,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在进行黄河水资源利用和开发教学时,老师根据黄河水资源开发的问题,确定了3大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搜集了身边破坏黄河水资源的行为,然后通过合作探讨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制作了环保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均得到了发展。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黄河文化校本课程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利于多媒体资源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的黄河景象,绘声绘色的传

35、达黄河故事,展示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开放性课堂,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搭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获取大量知识。二研究局限(一)研究问题1、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实践研究的范围十分大,课题研究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面广量大,而我们子课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路径探索这一领域,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及黄河文化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也是我们课题组今后要深入研究的方向。2、在开发学习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黄河文化门类繁多,知识庞杂,讲黄河故事传黄河精神校本教材的文化篇也仅

36、仅是围绕河南地区的黄河文化进行展开,而其他地区的黄河文化涉及的内容非常少。3、我们在研究中,只是从问卷调查和课堂、实践活动观察等维度分析评价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展开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可操作化的评价体系。(二)今后设想1、完善丰富学习黄河文化的校本课程,就教材而言,从不同的区域维度研究开发黄河文化,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就各种实践活动而言,建成更加系统的实践活动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发展。2、校本课程课堂及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完善,特别是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形成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可操作化的评价体系。3、校本课程更好地与各科教学有效融合及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也是今后课

37、题研究的方向。总之,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实践能力的途径我们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长期、系统地开展好黄河文化教育活动才能更上一层楼。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我们将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为学生搭建更好地传承黄河文化与精神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担负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参考文献:1刘青.黄河文化之唱响.学术期刊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1)2谢彦萍.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实现文化铸魂育人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和方法.宁夏教育.2019,(10)3严冬菊.初探导生制教学模式.来源:学术期刊陕西教育.2005,(10)4詹栋梁.各国社会教育运动.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5黄文熙.论河南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任务及对策.安徽文学.2014,(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