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61664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7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来源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的来源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2 .过程与方法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三、教学准备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1.活动:看一看.(多媒体播放视频,半

2、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1.光的来源(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

3、真棒!(3)谈话: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叫做光源.(板书)其实老师还能举出很多例子,我们看书上的图片,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发光?(水母、乌贼、海胆)2 .活动:分一分(1)谈话并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光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分类?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上.学生填写完毕后,进行谈话.我们把太阳、星星这样的光源叫做自然光源.那么对于水母、乌贼、海胆、萤火虫,大家打算叫它们什么光源呢?学生回答.(动物光源、生物光源)板书.那么对于蜡烛、电灯这样的光源,我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学生回答.(人造光源)谈话:哦,是这样,因为蜡烛和电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中有的,我们人类可真厉害.板书:人造

4、光源.(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用其他的方式,分一分这些光源呢?学生简单讨论两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按亮度分,按发光物体的大小分,按发出光的颜色分等)对于不同的分类方式,老师予以引导和表扬.3 .活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1)提问: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被照亮,光是怎么照亮整个房间的?学生试着写出猜测.(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如何证明猜测呢?学生思考后,讨论两分钟,讨论结束后发言,描述实验方法.(3)8人一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小孔的纸板和手电筒,按照课本中活动3的方式进行摆放.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打开手电筒,是否可以透过几个纸板的小孔看到光?(4)准备蜡烛、纸板、纸屏,按照课

5、本的拓展活动在讲台上进行摆放,进行演示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每次6-8人.(5)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试着作出解释.(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猜想、现象、解释等.2 .小组讨论,学生评价:(1)实验结果.(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还有没有其他的探索光的传播方式的思路.(四)总结评价1 .师生共同小结:光源、光源分类、光的传播方式、实验是验证猜测的很好的方式,合适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结论.2 .整理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课桌,准备下课.五、板书设计光的来源和传播一、发光的物体二、光源的分类三、光是怎么传播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与水

6、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3 .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4 .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科学知识1.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教学准备与水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不透明水盆、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投影机、白纸、小剪刀、玻璃烧杯等.教学导

7、入1.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反射、折射、色散2 .列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光现象和自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产生什么作用3 .质疑: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二.活动水放大镜1.准备材料:滴管、水.2 .学生实验.3 .交流、评价: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4 .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三.活动水中的小石子1.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动,逐渐往盆中加水.2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3 .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四.活动人造彩虹1 .过渡: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

8、,如果我们能用一定的方法把彩虹造出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2 .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水三棱镜来研究.3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用水三棱镜(或水杯、水球)完成光的色散实4 .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再让学生去实验.5 .提问: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吗?五.阅读指南车信箱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6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1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会根据:2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f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在探

9、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2.通过汇报凸透镜成像的不同情况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在探究中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教学准备1 .教师器材:多媒体(拍摄应用凸透镜的实例的图片和实验的图片,制作数据处理课件)等.2 .学生器材:LED灯、蜡烛,、凸透镜(10cm,三8cm).光屏、光具座、小魔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现生活中的场景:挂在草叶上的露珠倒映出白菊花缩小的像、滴在文字上的水滴把字放大和教室里的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放大图片.引导分析都是凸

10、透镜,所成的像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从而引出探究的课题.观察思考小魔筒游戏: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供器材:LED灯、小魔筒、两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学生动手亲自1 透镜的神奇.交流大家的现 果,产生疑问.让学生只通过小魔筒和增加不同的凸透镜后观察LED灯的字母“广汇报各自看到的现象.倒?从而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为猜想提供了依据.【提出问题】通过观察现象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惊奇并产生疑问:生:可能凸透镜的位置不同,可能和焦距有关等.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得到物距的概念: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成不同的像由什么引导学生有根据地的进行猜想.有根据实验现

11、?2.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根据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和焦距有关.由一个量和几个量的关据地进行猜想.系引出探究的方法一控制变量法,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思路.问题: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该怎么做?生:用焦距一定的凸透镜,改变物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师引导生分析实强追问: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呢?生:控制物距不变,改变焦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学生带着问题,设一在实验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先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选择的实验由此引起学生的惊奇和疑问:为什么看同样的户,有大有小、有正有3.进行实验探究1器材有:1 .凸透镜:一只焦距为IOcm的凸透镜.2 .发光物体:

12、课本上用蜡烛做为发光物体,今天改用“尸字样的LED灯,并说明实验改进的好处.3 .光屏:引导学生观察光屏上的格子.说明用处和读法.4 .光具座:把尸灯、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并对零刻度线进行了改进.先进行错误安装,让学生进行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知道怎么安装(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安装.说明如何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强调如何读物距和像距:先利用图片找到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知道这样设置的好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1:在光屏上找凸透镜成缩小、等大、放大的像.让每组学生通过改变物距,在光屏上找到缩小、放大、等大的像各一个.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好又快,

13、请最快的3组同学把数据录入到电脑中.边巡视时边发现问题,提醒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 .操作要点:(1)LED灯、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2)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方法.2 .要读出u、八九记录在表格的1、2、3行.3 .请大家分工合作.根据实验方案,选的实验器材,认清材的作用和用法.1一起分析实验改诩认识器材的基础上验操作要点.学生实验,分并将数据输入电膻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的次数物距ffi成像的性质放大或缁小正立或倒立虚像或实像1缩小2放大3等大./=IOcm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数据,老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实验完毕,关上LED灯.【分析论证】请几个同学汇报一下观察到的像的性质.特别注意强

14、调实像的判断.师生分析1:我们先分析成缩小的像的条件.(1)对数据进行观察并初步分析.(2)再通过flash软件把实时数据转换为图形,把物像的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汇报观察:象,分析成像的性学生观察数据=分析,从中自己归结论/=IOcmAF2F探究2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探究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2FFU通过刚才大家的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到成缩小像的规律.结论:1u2fl成倒立、缩小、实像,fv2f,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分析2:也把放大像的数据转换为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论:1fu2f.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分析3:再来看等大像的数据,

15、发现什么特点?也转换成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论:u=2f,成等大倒立的实像,v=2f.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让学生发现一个很特殊的位置,这个位置即为2月物体在这个位置之外,成缩小像,在这个位置到尸是成放大像,说明这个位置是个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分析结论后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引导观察分析刚才的3条结论,引导学生发现(1)成放大像和缩小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区域很对称,呈现出物理的对称美.适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2)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探究2:时凸透镜所成的像.如果物距继续减小到一倍焦距以内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再试试看,把数据记录在表格的第4行.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如

16、何找像.分析:请学生描述一下看到的像的性质.生:当YV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注意强调虚像的判断.得出结论:u2fu=2f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2fj2.uf三、应用正立、放大、虚像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课题1、4光和颜色(1)总课时6教学目标U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5千米/秒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2、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课程资源的准

17、备与开发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课题揭示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新课展开一、光源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

18、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教学预设调控对策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展示几幅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中会折断等.问: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讲述:自然界中有大量与光有关的有趣现象,我们将一一学习.提问:1、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

19、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3、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演示: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问: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二、光的传播途径举例: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在什么情况下在光的传播路径中有微小物质存在的环境.展示图片: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实验探究: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

20、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交流讨论:根据你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各项:U光可以发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2、光在这些物质中传播时,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践检验:老师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找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我们看看他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什么状态!(师生配合演示)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教学预设调控对策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师演示:将光斜射入玻璃砖,观察光的传播路线.从而强调“同一种物质中”问:光能否在真空中传

21、播?你能用一事实说明你的观点吗?三、光线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课件展示:光线的表示方法: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的表示.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应用吗?讨论: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Is步枪瞄准(展示图片)思考:射击时瞄准,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尖星、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

22、上了,这是什么道理?射击瞄准时的基本要领是:左眼闭,右眼睁,透过缺口看准星,对准目标三点成一线.2、激光准直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电脑展示:激光准直的过程.教师介绍: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呢?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铅垂线.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快又好地竣工了3、小孔成像展示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实像与虚像: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一般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四、光的直线传

23、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U影子的形成展示几个影子图片.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师: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思考:如光的传播路线是曲线,想想会有影子吗?怎么样的物体会形成影子呢:演示:分别将一个玻璃片和一个铁盒子放在了光源前.观察:哪个物体形成了影子?想想: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形成影子?教师总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动画演示,请大家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问:影子的长度为什么改变了?(动画分步演示说明光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人,在人身后形成影子,人与光源的位置改变,影子长度也在改

24、变.)你知道古代的计时方法吗?学生回答.(古时人们在圆形石板上刻有表明时间的刻度,圆心立一小棍,从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影由长而短又由短而长的印在刻度上,由此可标示时间.“寸阴”即阴影缩短或延长一寸的长度,通常用来表示时间极为短暂,后来人们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劝导大家珍惜分分秒秒.)4、日食、月食动画展示:日食、月食时太阳、月亮、地球它们三者的位置关系.五、光的传播速度看看你的记忆能力: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是多少?(1、5亿千米)你认为光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哪个快?你能用一个自然现象说明你的判断吗?自然现象:在雷雨交加的天气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闪电、听到雷声,你记得是行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吗?为

25、什么呢?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l08ms光能从太阳传到地球,说明光能真空中传播.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1秒钟内绕地球七圈半.地球上任意最远的两点之间光走一走只需1/15秒,眼睛眨一眨要1/10秒.可见光速之大.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只需L3秒.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以1000kmh的速度行驶的赛车不停的跑,要经过十七年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

26、球的距离.科学探究: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课堂小结:Is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步枪瞄准.激光准直.4、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课题1、4光和颜色(1)教学目标U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重点难点分析1、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2、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

27、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1、教师准备: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课题揭示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颜色?展示图片:彩虹图片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新课展开一、光的色散提问:白色的太

28、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29、.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三、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光有红、绿、蓝三种色光,颜料盒里也有红、绿、蓝三种颜料,把他们混合会怎样?小组实验:每个同学作一个混合实验:红、绿红、蓝绿、蓝红、绿、蓝与色光的混合结果一样吗?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四、看不见的光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问:你看到红外线了吗?它确实存在吗?回忆:耳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吗?2020000HZ讲述:人的眼能看到光也是有一定范围的.资料: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问:你知道验钞机是

30、利用什么原理的?举例说明:请你再举出一些有关紫外光的例子.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小实验:每位学生用自己做的有色眼镜观察放于太阳光下的一张白纸,观察白纸呈什么颜色?五、物体的颜色Is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

31、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教学预设调控对策Is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演示:课件演示各种光的反射与颜色的关系.讨论:现在你能说说:红色的花为什么会呈红色?白色的衣服为什么呈白色?黑色的布为什么呈黑色?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吗?小实验:每个小

32、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现象交流:思考:你认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对太阳光的反射还是某种色光能透过形成的.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光透过的颜色,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显示什么颜色.如:红色透明体只能透过红光.观察:我们的教室玻璃窗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思考:你有没有见过家里的阳台上用的是蓝色玻璃?白天你在室内是感到亮还是较暗?为什么呢?家里物体的颜色有变化吗?课堂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

33、“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学情分析: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教学方法的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

34、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了初步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其中

35、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激发兴趣.U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

36、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2、明确目标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学会“做”中学.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二、民主导学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S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

37、什么呢(学生交流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

38、面.“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第组我们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我们的验证过程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发声时不发声时方法现象方现象尺子橡皮筋我们的结论2、自主学习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1)看谁的发现最多;(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

39、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3、展示交流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

40、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意图: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2)拿出空

41、饮料瓶,对着瓶口吹.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1)判断: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B、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生跟着师做、说:“你好”、“我们爱科学”)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写感觉)讲述:2、结果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