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64763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科技创新工作方案3篇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目标2016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以高端创新资源聚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路径,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优势,努力把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要素加速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涌现、创新创业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提升、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全国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主要目标是:到2016年底,全市科技进步奉献率达49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1.

2、6%;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户。开发和引进市级新产品100O个;力争完成专利授权数6000件、创造专利申请数2200件。二、重点工作任务一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龙头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集中各类科技资源,加快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组织开展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评选、建设活动,建设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到年底,全市重点培育5家创新型领军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到达160家,民营科技企业4500家以上。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全年100家企业获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所得税2亿元以

3、上。着力培育科技企业家。开展2次以上科技企业家培训,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家围绕企业开展,制定企业创新战略,建设有利于企业人才引进的机制,提升对企业创新的组织能力。关注年轻科技企业家的成长,建设地方党政负责人与企业家挂钩联系制度。建设导师制,指导和帮助海归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尽快适应市情、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到年底,全市培养省市科技企业家300人。推进企业成为人才引进培养的主体。积极配合实施好“淮上英才方案、“533英才工程,扎实开展“十大高端人才招聘、“百户企业引才引智竞赛”等活动。尽快实现省“科技镇长团在县(区)全覆盖,搭建更加严密的校地合作关系。重点鼓励和支持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拓展人才视野

4、,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工程+人才的引进策略,实现引进企业与引进人才的同步。二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开展。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规划,提升园区企业层次,积极创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盐碱科技产业园根基,争创省级苏淮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落实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合作,深入开展协同创新园区(基地)建设。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省级科技产业园的开展步伐,到年底力争再建成2家省级科技产业园。积极争创凹土新材料火炬方案特色产业基地。结合我市农业开展实际,深入实施优良品种创新工程,加快培育农业特色

5、支柱产业。积极做好控制性详规、食品产业规划等,引进一批农产品研发机构,建设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建成1-2家示范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型企业8家,其中省级1家。大力开展科技创业园区。加快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力争创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鼓励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孵化器,完善种子遴选、研发保障、创业辅导、服务拓展等创业孵化体系,加快招商引智步伐。到年底,全市各类科技创业园区面积达8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20家。三是进一步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10个重大产业研发机构。加快

6、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步伐,到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两站三中心”620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技术机构的比例提高到达68%;外乡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实现动态全覆盖。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各类园区的主体作用、各类事业单位职能作用、政府主导的社会机构支撑作用,重点建设盐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10个试验验证、中试放大、检验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10个支撑产业升级的研发设计服务平台以及10家从事信息咨询、管理咨询、评估评价、知识产权等规模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高校院所科技

7、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建设高水平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2家以上。加快“智慧产业谷建设。立足于知名高校、大院名所在淮新设科研机构的集聚优势,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强化校(院)企合作,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师生创业、企业支持科研方面建设多层面合作互动,促进合作共赢,形成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区。到年底,一期工程建成使用,“产业谷新入驻研发机构10家,引进科技成果交易、转化100项,入驻创业创新人才500人、承接产学研课题工程100个。四是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引进高端前瞻工程。进一步突出科技招商的重要作用,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的有关政策,更大力度地引进一批高科技工程。把产业前瞻技术引进消化吸

8、收再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加强前瞻技术跟踪引进和产业化应用开发。到年底,新招引高科技投资工程100个,促成10个前瞻技术应用工程引进落户,扶持4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产业化开发。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的广泛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年内与5家高校院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驻淮院校作用,进一步推动院校与产业协同创新。深入推进“校企联盟行动,强化重点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产学研长效机制建设。到年底,全市建设产业技术联盟5个,培育市级产学研科技创新示范企业50家,建设校企联盟50家,联合共建研发机构10个。加快集聚高层次

9、人才。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重点创业平台集聚一批创业人才。依托在淮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加快聚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通过采取政府、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研发转化中心的方式,建设联合研究院运作机制,加快聚集一批知名高校院所的高端人才来淮创新创业,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高地。五是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单位创立活动。有效对接国家、省知识产权部门,积极创立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争取年内全市所有县(区)均进入省级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县(区

10、),其中1个县(区)成为战略示范单位。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培训,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执法活动,积极培育10家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力争所有大中型企业均拥有创造专利。加快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步伐。以打造全国知名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目标,结合我市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技术招引、产品研发、工程转化服务,不断提升我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结合全市全民创业活动,继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企业、创造人牵线搭桥,争取新的创造成果在我市实现快速转化。推进科技与金融严密结合。提高科技创业的金融支撑能力,建设市级天使

11、投资引导资金,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不安全因素补偿和科技型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到年底,全市创业投资规模达10亿元以上,建设科技支行1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3家。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7000万元以上。三、关键措施为了确保2016年科技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加大向上争取。加大“跑部进省步伐,在做实根基工作的前提下,围绕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宁淮挂钩等政策落实,全力实施厅市会商制度,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引力度,争取在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工程、重点经费支持上面取得

12、新突破。二是狠抓政策落实。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关于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政策,帮助企业落实科技政策税收减免,助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强化引导考核。发挥科技经费引导作用,及时调整思路,重点投入创新能力强、开展后进足的企业,加强绩效管理,促进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加大考核力度,围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标,用好“跨越开展目标考核指挥棒,在县(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上取得新突破。四是优化环境气氛。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解三促和“三进三帮时机,继续深入开展企业科技助理“挂帮促活动,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政策,在全市创新环境气氛营造上取得新突破。第2篇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13、2016年是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是在新起点上推动新跨越的起步之年。全市科技工作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作用,实现三个提升。即:紧紧围绕开展创新型经济这条主线,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突出高端科技资源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提升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水平,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和层次,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和能力。主要工作目标是: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5%,力争到达1.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开展,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5%以上;专利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完成专利申请12000件,专利授权44

14、50件;高端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力争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运作;大院名校战略合作继续拓展,完成大院名校重点合作工程60项以上。二、重点工作(一)持续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实施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全年新培育市级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力争1-2家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力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3150家。二是推动高端人才向企业集聚。重点培育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100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名,力争17人列入省“双创人才方案支持。三是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技术机构的

15、比例提高到65%,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实现动态全覆盖。全年新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力争建成万邦香精香料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窕中心。四是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推进科技政策辅导员活动,力争全年享受政策优惠企业达200家,企业科技政策减免税额达4亿元以上。(二)突出加大产业高端技术产品研发,推动高新产业快速开展。一是加强前瞻性核心技术突破。围绕创新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开展,继续深入实施产业高端化“234工程。加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方案、省科技成果转化等的衔接,努力获取一批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创新成果,从源头上增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水平。二是加强产业高端产品开

16、发。集成各类科技专项和产业资金,支持优势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培育10个重点战略产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力争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0个以上。三是加强产业创新集群开展。重点推进金湖石油机械与智能仪表、吁胎凹土、淮阴新能源、清浦生物医药等一批创新集群建设,培育2-3个百亿级产业链。争创国家级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三)着力推进科技载体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一是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和创新水平;确保盐化工科技产业园区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突破。围绕特色产业,新建1-2家省级科技产业园区。淮阴

17、台湾农民创业园力争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二是加快科技创业园区建设。完善1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孵化场地达80万平米,在孵化企业400家以上。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围绕现代教学具、石油机械、食品等产业需求新建2-3家产业研究院;围绕药物制剂研究、动物疾病诊断与免疫、特色食品资源开发利用及安全控制等领域新建5个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围绕精准农业示范、建筑节能评估、清洁能源研究等领域新建5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市科教产业园为核心,争创国家大学科技园。加快推进清河“四园一区科技服务业示范区建设。(四)积极构筑全市科技人才高地,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

18、是支持创办科技人才创新试验区。以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等为主要平台,探索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创新试验区。二是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努力构建政府介入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重大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行区。三是推动产业龙头企业成为人才引进示范区。鼓励和支持淮钢、安邦、金石、天士力等20户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高质态发挥作用的示范区。四是探索建设院士参谋团柔性引进合作的运作平台。利用院士工作站、特聘产业参谋等多种形式,加快集聚一支对我市产业升级、经济开展发挥高端咨询、决策指导作用的高层次智囊队伍。(五)深入推

19、进科技招商与产学研合作,集聚一流创新资源。一是加大科技招商推进力度。重点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科技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集中科技招商对接活动,促进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向集聚。力争全年新实施高科技投资工程100个,引进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200名,深化高科技合作工程300项。二是加速引进多层次优质科技资源。围绕产业高端开展的要求,在深化己有合作院校产学研深度、广度和力度的根基上,进一步部署拓展与浙江、武汉、西安等地著名高校的合作,力争新建设全面战略合作5-10家。市、县(区)政府与国内大院名校合作共建产学研联合创新重大载体2-4个,在市科教产业园内规划建设研发机构集聚区。三是进一步加强高校院所与企业对

20、接。在已建500多个校企联盟的根基上,发动和组织市内外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对口挂钩科技型企业,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与驻淮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层次,重点深化院校与企业的技术合作,推动院校与产业的协同创新,促进校企人才的互融共享,实现地方与院校共同开展。QAV第3篇一、围绕新兴产业加快开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开发,集中力量培育和开展壮大新兴产业,提升全市高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一是推进科技招商工程产业化开发。重点加大对数字化太阳能、LED光电规模化、依利奥斯混合能源、高技术安防产业软件等新兴产业领域30项重点科技招商工程的推进力度,加快推进工程成果的应用与产业

21、化开发步伐,积极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二是促进新兴产业孵化器工程加快建设。重点扶持纤维素酶法千吨级低成本秸秆乙醇和低聚木糖联产工艺研制及产品产业化、基于可靠身份验证的智慧型交通监管和服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等40项新兴产业孵化器工程,加快推进工程的中试和产业化开发。三是加强新兴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围绕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等已初具规模的新兴产业开展的重大需求,组织实施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开发前景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努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性产品和重大装备,加快新兴产业开展。二、围绕主导产业技术升级,实施产业高端提升方案实施产业高端提升方案,全面推进优势主导

22、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开展。一是加强产业高端产品开发。重点在汽车用钢、高等级管线用钢、高效安全环保农药新产品、高精度智能仪表、精细轴承、深海井口装置等领域组织启动20个重大高端产品开发,推动产业从规模制造优势向研发创新优势转变。二是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重点在化工新材料、机械、食品等已形成规模优势的传统产业领域,部署突破30项制约产业开展的核心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开展水平。三是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应用。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快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新工艺改进现有生产制造水平,力争创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家以上。三、围绕社会全面开展,大力推进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实施民生科技促进方案,加

23、大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对社会开展的影响力。一是强化农业技术集成与创新示范。深入实施优良品种创新工程、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品牌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和农村科技服务工程,加强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显著提升现代农业开展水平。新育成优质特色农业新品种2个以上,培育壮大10个县域特色产业,建设与确认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10个、农业科技型企业20家,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总数达400人以上。二是积极打造民生科技。重点围绕绿色建筑、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水环境综合治理、科技强警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20项先进适用技术引进示范与集成创新,重点建设好5家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科技社

24、区。三是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重点推广示范一批数字制作技术、虚拟技术、仿真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育3-5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文化创意战略产品,培育认定5家以上创新型文化创意企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开展。四、围绕工业聚集区建设,开展科技型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园区提档升级行动方案,增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集约开展。一是争创国家级、省级高新园区。重点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县(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有产业根基和优势,突出高新高端特色,提升产业层次,为争创国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后备资源。二是加强科技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盐化工科技产业园、吁胎凹土科技产业园、楚州精细机械

25、科技产业园等已建的省级科技产业园上规模、上水平。加大对金湖县智能仪表、淮阴区太阳能、清浦区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建成省级科技产业园。重点建设好国家级金湖石油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各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三是加大科技服务业密集区建设。加快开展以创意设计、检测认证、软件与服务外包、智慧型产业、科技金融服务等为代表的五大高端服务业,全力打造业态高端、内涵丰富、立足、面向苏北的科技服务业密集区。四是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创新的服务,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开展活力。累计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0

26、0家,开展2000家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支持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重点开展金石集团、万邦香料等企业成为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五、围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根基条件建设努力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点做好凹土资源利用、生物质能与酶技术等已建的4家省级重点实验建设工作。全年力争新组建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统企业60%以上建设科技开发组织机构。积极培育市万邦香精香料高新技术研究院创立为省级企业研究院。二是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完善支撑科技创新的

27、条件服务平台,力争构建12家以上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加强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重点引智工程,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与“两院院士的合作,启动建设2家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端人才支撑。以省、市级重大科技工程、重点科研基地为载体,实施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重点工程,着力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全年争取入选省高层次“双创人才工程10个,引进、培育市级“千人方案人才200名。六、围绕产业开展科技招商,加强向上争取向外合作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加大产学研集聚区

28、建设力度,持续增强技术、人才、工程、资金等要素的集聚能力。一是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工作。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工作的意见?,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重点加大高科技工程、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研发机构的招引力度。全年力争新引进高科技工程10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100名,深化高科技合作工程400项,新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来设立研发机构2-3家。二是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与大院名校的战略合作,完成清华大学合作合同续约,推动与北京大学、西安交大、武汉大学、南理工、中国矿大的合作。认真办好第十一届科技洽谈会活动。加快推进以重点企业为主的企业产学研联盟建设,建成

29、安邦、井神等20个核心企业产学研联盟。三是推动建设厅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加强与省科技厅衔接,积极推动厅市重点科技工作会商,努力形成省市科技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重点科技工作开展。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工程。紧紧抓住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抓好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工作和工程的谋划和争取工作。全年力争新争取国家、省级重点科技工程50项以上。七、围绕突出知识产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贯彻?市关于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不断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一是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示

30、范创立工作,力争培育贯标企业100家、新增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0家。全市专利授权量力争突破2000件,创造专利申请量突破100O件。二是加快专利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完善以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核心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引导中介机构为广阔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加速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维权中心作用,帮助市场主体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重点对中小企业和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援助,切实维护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加大专利执法力度,构建跨地区执法协作机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31、八、围绕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加强科技法规政策的宣传落实。配合省科技厅做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宣传和解读,保证?条例?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全年力争100家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额到达2亿元。二是推进科技方案管理改革。研究完善科技方案和科技工程管理方法,建设更加科学的科技工程管理流程。建设重点突出、支撑力强、成效明显的重大工程管理机制。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监管,加强监视检查,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的标准性。三是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认真落实省里加快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见,加快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不安全因素补偿资金,争取扩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积极创立银行科技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