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69908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ECS1357-202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ECSTCECS1357202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Standardforodourassessmentmethodofcivilbuildingindoorair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StandardforodourassessmentmethodofcivilbuildingindoorairT/CECS13572023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3年11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3北京-XX-刖百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2、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20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0)14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4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价方法、评价参数计算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检测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

3、IoOOI3,邮箱:840729366)o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瑞成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计量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王志霞杨国领张寅平王先良王利芳张正正栗冠媛施敬林牛湖霞吴健波 樊琳崔金华谢宝英魏静雅杨志光张黎杨振琪主要审查人:李景广王静梁辑攀李巍1总则(1)2术语(2)3评价方法(3)3.1 一般规定(3)3.2 评价现场条件(3)3.3 评价人员(4)3.4 现场评价(4)3.5 实验室评价(5)4评价参数计算(8)附录A气味评

4、价员条件(10)附录B气味评价记录表(13)用词说明(15)附:条文说明(17)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Assessmentmethod(3)3.1 Generalrequirements(3)3.2 Assessmentsitecondition(3)3.3 Assessmentpersons(4)3.4 Assessmentinsite(4)3.5 Assessmentinlaboratory(5)4 Assessmentparametercalculation(8)Appendix A Conditionofodourasses

5、smentpersons(10)Appendix B Recordsheetforodourassessmentpersons(13)Explanationofwording(1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7).o.为规范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的评价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科学适用,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的评价。1.0.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2.0.1气味odour由散发到室内空气中的物质引起的令人愉悦或反感的嗅觉主观感受。2.0.

6、2气味评价员OdoUrassessmentpersons无嗅觉障碍且通过考核,通过嗅觉功能对室内空气气味进行评价的专业人员。2.0.3不可接受百分比percentagedissatisfied(PD)通过统一假定情景,对评价的气味不可接受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值。2. 0.4可接受程度acceptability通过统一假定情景,气味可接受性设置在“明显可接受”至“明显不可接受”的范围内,气味评价员给出的某一接受程度。3. 0.5气味强度OdOUrintensity基于气味相对强度的评价参数,室内空气气味对感官的刺激强烈程度。4. 0.6愉悦程度hedonictone在某一定范围内,为非常愉快到非常

7、不愉快之间的某一程度。3评价方法4.1 一般规定4.1.1 气味评价参数宜包括气味的不可接受百分比、不可接受程度、气味强度和愉悦程度。4.1.2 2民用建筑工程的装修验收气味评价应在工程完工不少于7d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4.1.3 1.3气味评价活动宜在评价前制订评价工作方案。4.1.4 气味评价活动应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环境参数,评价时应同时测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4.2 评价现场条件5. 2.1评价前的现场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自然通风的房间,应对房间充分通风后,将门窗关闭12h后进行现场气味评价,评价期间门窗应保持关闭;2对于机械通风或新风系统通风的房间,应对房间充分通风后,将门

8、窗和通风设备关闭12h后进行现场评价,评价期间门窗和通风设备保持关闭;3当客户要求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现场评价时,应详细记录评价时的环境条件及各种对气味评价结果有影响的参数。3.2.2评价的布点数量及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布点数量应根据所评价房间的面积而定,50m2以下应布置1个点,50100m2应布置2个点,100m2以上的房间应至少布置3个点;2房间内布置1个点时应布置在房间中间位置,布置2个点时应布置在房间对角线上,布置3个点及以上时应布置在对角线3上或梅花式布点;3采样点的高度宜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3.3评价人员3.3.1气味评价员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3. 3.2气味开始评价前,气

9、味评价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气味评价之前2h内和评价过程中,不得穿戴有任何可能对气味造成干扰的衣服鞋帽等;2在评价之前30min和评价期间,除饮用水外不得饮食或使用口气清新产品等;3不得因个人卫生或使用香水、除臭剂、润肤露或化妆品的原因对自己或他人嗅觉感知上造成干扰;4评价人员临时患有感冒或其他影响嗅觉的疾病时,不得参与评价;5在完成所有评价前,小组成员不得相互交流评价结果。3.3.3气味评价活动应由组长和若干名气味评价员组成的小组进行,不可接受百分比、不可接受程度和愉悦程度的评价应包含至少15位气味评价员,气味强度评价应包含至少7位气味评价员。3.4 现场评价3. 4.1现场评价前,组长应检

10、查小组成员的嗅觉能力和其他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任何条件。4. 4.2组长应按照评价方案指导组员进行现场气味评价。评价时应减少人员出入,随时关门。5. 4.3气味评价员到达指定评价点位置后应直接对所在位置的气味进行嗅觉感知,并应在90s内给出评价结果。评价记录可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若气味评价员不能在90s内给出评价结果,则应移至空气清新的地方休息,请下一位小组气味评价员按同样步骤进行评价。6. 4.4当前一位气味评价员对指定评价点位评价完成后,下一位才可进入房间进行评价。各小组成员应依次进行评价。每个房间应在Ih内完成所有评价。7. 4.5不能在90s内给出评价结果的气味评价员,应在空气清新的地方

11、休息至少5min后,再按本标准第3.4.3条规定的步骤重新进行评价。其他评价员的评价活动继续进行。8. 4.6当某一房间内所有点位均评价完后,气味评价员应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休息至少5min后,才可对下一房间进行评价。9. 4.7当房间内有多个评价点位时,两点位间的评价间隙期间评价员应佩戴防止嗅觉疲劳的防护装备。10. .8气味评价员除在气味评价点位置评价时和在空气清新处休息时,均应佩戴防止嗅觉疲劳的防护装备。11. 4.9当实验室无法模拟对结果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他会导致气味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时,必须采用现场评价方法。3.5 实验室评价3.6 5.1实验室评价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真空箱

12、应透明或有观察孔,应为有机玻璃、无味塑料或不锈钢材质的密封容器,真空箱上盖可开启,盖底四边应有密封条;2抽气/排气泵应为流量不小于0.1L11Iin流量的隔膜泵或其他类型的泵,抽气/排气能力应能克服采样系统的阻力;3气袋的材质应选择低吸附、无气味的材料。气袋材质宜为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酯类塑料或者其他无味惰性的材质。气袋使用前,应进行气密性检查;4真空箱气袋采样系统(图3.5.1-1)应包括真空箱、抽气泵、气袋和其他配件;21T4气泵;2真空箱;3T袋;4一进气口图3.5.1-1真空箱气袋采样器示意图5嗅辨装置(图3.5.1-2)应包括排气泵、真空箱、样品袋、嗅

13、辨口和其他配件组。1T气泵;2真空箱;3一样品袋;4一嗅辨口图3.5.1-2嗅辨装置示意图3.5.2在测点处采样前,应用真空气袋采样器对气袋进行一次充放气的清洗工作,每个气袋至少应清洗1次,并应记录评价房间的温度等参数。3.5.3气袋清洗后用真空箱气袋采样器宜以2.0Lmin-4.OL/min的流速采集现场空气,采集空气样本总体积应足够用于评价。对采样后的气袋应做好标记,运回实验室。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低温环境和强光照射。3.5.4每批次样品空气应在室外上风口处采集一个空白空气样本作为参考。3.5.5采集的样品到达实验室后,实验室温度应保持23士2o自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在24h内完成评价。3

14、.5.6评价前组长应检查小组成员的嗅觉能力和其他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任何条件。3.5.7将空气样本气袋置于真空箱中并连接完成后(图3.5.1-2),应在组长指导下,由组长及气味评价员依次按下列步骤对样本进行嗅辨及评价:1将嗅辨口置于气味评价员的鼻子和上嘴唇之间,距离10mm20mm,但不得接触;2开启排气泵,以2Lmin4Lmin的流速排出空气样本,气味评价员慢慢吸入样本空气,90s内给出评价结果。3.5.8每个样本可重复嗅辨2次,若仍不能给出评价结果,则评价员应在空气新鲜处休息至少5min,再进行嗅辨。3. 5.9下列情况下必须采用实验室评价方法:1室内或周围环境存在严重干扰气味评价评价结果的

15、因素;2室内的面积不足以容纳气味评价小组进行工作;3现场环境对气味评价人员的安全有影响;4气味评价小组的活动对室内空气气味有显著影响。4评价参数计算4. 0.1不可接受百分比(ipp)应按下式计算:ipp=nan100%(4.0.1)式中:ipp不可接受百分比(%);na不可接受的人数(人);n总人数(人)。4.0.2不可接受程度的评价结果应为“完全可以接受(+1)”到“完全不能接受(一1)”的某一个数值,最小单位应为5。不可接受程度应为所有气味评价员评分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不可接受程度标尺如图4.0.2所示。-I-0.5O0.51abcdefa-完全不可以接受;b不可以接受;c刚好不

16、可以接受;d刚好可以接受:e可以接受:f完全可以接受图4.。2不可接受程度标度尺4.0.3气味强度等级应与表4.0.3中的气味强度描述进行对照,评价出气味的强度等级,取整数位。气味强度等级最终结果应为所有气味评价员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保留整数,且应给出结果对应的气味强度描述。8表4.O.3气味强度描述与强度等级对照表气味强度描述强度等级难以忍受5味道很大,强烈4味道明显3味道较明显2非常弱,可察觉1无气味04.0.4气味愉悦程度的评估等级应为5级(图4.0.4),范围从-2-1012abcdeI及不愉悦的;J不愉悦的;C一分不清是否愉悦;d愉悦的;IE常愉悦的图4.0.4愉悦程度的等级范围“非常

17、令人愉悦(+2)”到“非常不愉悦(-2)”,取整数位。愉悦程度最终结果应为所有气味评价员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保留整数。4.0.5不可接受比、不可接受程度、愉悦程度应给出计算值。气味强度应满足在90%置信水平下,所有气味评价员的置信区间半宽不应大于0.20。附录A气味评价员条件A.0.1气味评价人员不得吸烟,不得是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嗅觉类疾病,年龄宜为18岁45岁。A.0.2气味评价员在上岗前应进行气味特性判别评价和气味强度判别评价。气味强度判别评价应在气味特性判别评价合格之后再进行。符合上岗要求的气味评价员应为两种评价均通过的人员。A.0.3气味特性判别评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准备5个IL的具塞广

18、口瓶,分别编号15,在5个气味瓶中分别装入20mL不同标准气味物质。标准气味物质应符合表A.O.3-1的规定,并应密封放置至少2h后方可用于评价。装有不同标准气味物质的瓶子放置时应至少间隔50cm。表A.0.3-1标准气味物质编号化学名称(分析纯)浓度(质量比)气味特性1B-苯乙醇10-4花香味2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10-4.5咖啡香3异戊酸10-5汗臭味4Y-十一烷内酯10-4.5水果香5B-甲基口弓啄10-5粪臭味2打开气味瓶盖,使鼻子到气味瓶口后上方2cm3cm处,正常呼吸,完成对气味瓶中标准气味物质的嗅辨后重新盖上气味瓶盖。3在气味评价过程中应独立评价,不得相互讨论,两次评

19、价应间隔5min。4在气味特性判别期间填写表A.0.3-2o表A.0.3-2气味特性判别评价记录评价员信息评价员姓名年龄性别评价日期评价员评价结果编号气味特性1口花香味口水果香口咖啡香口粪臭味口汗臭味口无气味口其他2口花香味口水果香口咖啡香口粪臭味口汗臭味口无气味口其他3口花香味口水果香咖啡香口粪臭味口汗臭味口无气味口其他4花香味口水果香咖啡香口粪臭味汗臭味口无气味口其他5花香味口水果香咖啡香口粪臭味汗臭味口无气味口其他评定结果判定结果口通过口不通过评定人5全部评价正确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评价,每个评价员应有2次判别机会。A.0.4气味强度判别评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气味强度的判别应采用正丁醇一水

20、溶液作为标准气味识别物质,具体浓度应符合表A.0.4-1的规定。表A.0.4-1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气味强度溶液编号正丁醇浓度气味强度等级气味强度描述Sl去离子水0无气味S20.4mLL1非常弱,可察觉到S32.OmL/L2味道较明显S45.OmL/L3味道明显S511.OmL/L4味道很大,强烈S618.OmL/L5难以忍受2正丁醇-水溶液的配制完成后应密闭保存在标准环境中,且溶液保存不应超过24h。3在标有序号的6个IL的气味瓶中分别装入15OmL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水溶液,密闭放置至少2h后方可用于评价。装有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瓶子至少间隔50Cm放置。4打开气味瓶盖,使鼻子到气味

21、瓶口的后上方2cm3cm处,正常呼吸,完成对气味瓶中标准气味物质的评价后重新盖上气味瓶盖,填写表A.0.4-2o5在6个气味强度溶液判别排序后,再随机抽取2个气味强度溶液进行个体辨别,并填写表A.0.4-2O表A.0.4-2气味强度判别评价记录评价员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评价口期评价结果气味瓶编号强度结果口不能判定随机抽取的样品气味强度判别编号气味强度及描述评定结果判定结果口通过口不通过评定人A.0.5在气味评价过程中应独立评价,不得相互讨论,两次评价应间隔5min。A.0.6每个评价员应有2次判别机会,气味强度排序及个体辨别完全正确者应视为通过气味强度判别评价,否则淘汰。A.0.7具备上岗资格的气

22、味评价员应接受定期考核与培训,3个月宜至少考核1次,考核未通过者应取消气味评定员资格。A.0.8气味评价员不宜在高浓度场所长时间评价,所评价场所应满足劳动安全职业健康要求。附录B气味评价记录表B.0.1现场评价时,评价员可采用表B.0.1进行记录。表B.O.1评价员用现场评价记录表委托单位评价日期工程名称记录编号评价依据评价人员评价位置是否可接受(是/否)不可接受程度气味强度等级愉悦程度备注:校核:记录:B.0.2实验室评价时,现场采样可采用表BO2进行记录。表B.0.2实验室评价现场采样记录委托单位评价日期工程名称记录编号采样依据仪器及编号取样位置温度()、湿度(%)封闭时长(h)气袋编号备

23、注备注:校核:记录:采样:B.0.3实验室气味评价可采用表B.0.3进行记录。表B.0.3实验室气味评价记录委托单位评价日期工程名称记录编号评价依据评价人员温度、湿度气袋编号是否可接受(是/否)不可接受程度气味强度等级愉悦程度备注:校核:记录:B.0.4组长可采用表B.0.4进行记录和计算。表B.0.4评价计算表委托单位评价日期工程名称记录编号评价依据评价人员数量评价位置温度()、湿度(%)封闭时长(h)不可接受比不可接受程度气味强度等级愉悦程度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备注:校核:计算: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款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

24、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T/CECS13572023条文说明制定说明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针对室内空气中气味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室内环境检测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如室内空气气味感官评价方法ISO16000-30中对气味评

25、价的方法),通过工程现场室内空气评价和现场采集样品评价等试验,确定了本标准中对于室内空气气味的评价方法。为便于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款规定,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等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及附录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1 总则(23)2 术语(24)3 评价方法(25)3.1 一般规定(25)3.2 评价现场条件(25)3.3 评价人员(26)3.4 现场评价(26)4评价参数计算(27)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

26、用范围,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气味的评价;工业生产建筑、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等)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室内空气气味评价可参照执行。本章的术语是在室内空气第30部分:室内空气的感官试验IS0-16000:30的术语基础上进行了翻译和调整。2.0.3统一假定的评价情景为“假设自己每天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或者生活,这种气味是否可以接受?”2.0.4统一假定的评价情景为“假设自己每天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或者生活,这种气味的可接受程度是什么?”3评价方法3.1 一般规定3.1.2 本条规定了验收时评价的时间要求,对于民用建筑工程的装修验收类项目的气味评价,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

27、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的规定要求,在工程完工至少7d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对于客户委托的非验收项目,可根据客户提出的特殊条件(如温度、湿度、封闭时长等)进行评价,报告中需注明该特殊条件。检测机构应保证气味评价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要求。3.1.3 进行气味评价时,宜提前制作出具体的评价方案和计划,包括评价参数、评价员数量、评价房间计点数等。3.1.4 本条规定了影响气味评价活动的环境因素,因评价现场的一些环境参数对一些气味评价参数有关联性,故应对评价现场的环境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风量或风速等。3.2 评价现场条件3. 2.1本条对评价前的现场条件做出了规定:1本款规定了

28、采用自然通风房间的环境条件,对于自然通风的房间,是在统一规定的条件下对稳态的气体进行评价,现场通风条件规定的条件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执行。2本款规定了采用机械通风或新风系统的房间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针对外窗不可开启,采用机械通风或新风系统通风的房间,是在统一规定的条件下对稳态的气体进行评价,现场通风条件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的有关规定执行。封闭时间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执行。评价时的通风设备和净化设备均为关闭状态。3客户委托的特定条件的环境条件是指某一特定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高湿、开启

29、通风设备等)。3.2.2本条对评价的布点数量及位置做出了规定。1本款规定了布点的数量,布点数量及位置的确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的有关规定执行。2本款规定了布点的位置,房间是指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居住建筑中的户型内,如果户内安装了内门,则卧室、客厅等均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3本款规定了采样点的高度,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是指和此位置使用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如卧室是躺位高度、办公室是坐位、大厅是站位等。3.3评价人员3.3.3本条规定了开始评价前的准备工作,评价组长是指具备气味评价员资格,负责组织管理气味评价小组的活动、人员选拔、培训及监管气味评价员的专业人

30、员。3.4现场评价3 .4.3本条规定了现场评价的步骤,空气清新的地方是指气味强度等级为0级且具备充分通风的位置。4 .4.7本条规定多点评价时应佩戴防止嗅觉疲劳的装备。防止嗅觉疲劳的防护装备是指佩戴该后外部空气气味对人的嗅觉不能产生影响的装备,如带有过滤净化功能的防毒面具等。4评价参数计算1. 0.1本条给出了不可接受比的计算方法。不可接受的百分比是指气味评价员对于统一假定的情景进行回答,假定评价情景为“假设自己每天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或者生活,这种气味是否可以接受?,回答否的人数即为不可接受的人数。4. 0.2本条规定了不可接受程度的评价。不可接受程度小于0的为不可接受百分比中不可接受的人的感

31、官评价,不可接受程度大于0的为不可接受百分比中可接受的人的感官评价。5. 0.5置信区间半宽计算应使用统计学方法。为了保证气味测试n次结果的准确度,必须为被测量结果设定一定的限值,为此可以预先设定置信区间。假设具有无限或有限连续尺度的感知单元测定结果(如可视化比例尺)近似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感知单元,每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U一般由平均值示近似得到,由下式计算:7=lc1式中:n小组成员的数量,单位为人;x;小组成员i对感知单元的测试结果,单位为无量纲。小组成员数量n、误差概率和标准偏差S影响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即预先设定的限值与平均值之差。本标准中采用二10%的误差概率(置信度为90%)o

32、测试值的标准偏差S由下式计算:待测样品的气味类型和气味等级会影响分布模型的选择,从而影响置信区间的计算。可以认为大多数气味测试结果近似正态分布。如果小组测试结果的方差未知,则可以用t分布代替正态分布用于统计分析。对于大样本测试,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小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可以通过置信区间来表示。假设测试结果为正态分布。真值的双侧置信区间是测试结果平均值X周围的随机区间,置信度为(Ia),包含实际平均值U:亍士Mk)-.)=(1-a)式中:P概率;n小组人数;(l-)twI-(1-5)的t分布百分数;错误概率。小组测试结果的置信区间范围如下式所示:气味测试可实现的置信区间由小组成员数量、小组成员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和误差概率决定,增加小组成员数量可以得到较窄的置信区间。置信区间也可用来衡量标准偏差的准确度。如果置信区间的半宽为:则可以通过迭代确定样本数量,即最低所需的小组成员数量,如下式所示:i=0n。当样本数量在两次连续迭代中没有改变或已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则迭代结束。如果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太低,则应增加小组成员数量重新测试。如果新增的小组成员在第一次测试后两天内于相同条件下进行补充测试,则可以将两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合并计算,而无须重新制样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