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是不是赵匡胤的预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70479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桥兵变”是不是赵匡胤的预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桥兵变”是不是赵匡胤的预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桥兵变”是不是赵匡胤的预谋.docx(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桥兵变期匡)l三礴千秋疑案陈桥驿“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的预谋,还是部下强迫拥立他为王?是年幼无能的柴宗训自动“禅让”,还是赵匡胤抢班夺权?对这一千古疑案,古籍记载,各有倾向。宋人李素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兵变前夕,“师次陈桥驿”。“将士携立待旦,太祖醉卧,初不省”。“黎明,四面叫啸以起,声震原野诸将皆援立执戈,直叩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太祖固距(拒)之,众不可。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迫南行。”这段描述,把赵匡胤洗得干干净净。宋代官书对“陈桥兵变”的历史就是这么个写法。谁敢提出疑义?宋仁宗时期,李淑出知郑州,曾到后周皇帝陵墓(在今新郑县)吟诗凭

2、吊,诗中有“弄耙牵牛晚鼓催,不知门外倒戈回”之句。朝廷得知,就以“本朝以揖让得天下,而淑诬以干戈,非臣子所宜言”为由,罢了李淑的官。到了清代,有个叫查初白的诗人就提出质疑于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易代事何轻。”“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疑案就疑在:赵匡胤率军北上,本是由于边境告急。为什么黄袍加身以后,未经一枪一刀,战争就此平定了呢?清人岳蒙泉诗曰:“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这件只有皇帝才能穿著的黄龙袍,如果不是预谋,哪来得这么现成?陈桥兵变始末陈桥东岳庙大殿旁有五块石碑,详细地记载着陈桥兵变的始末。公元959年,后周皇帝柴荣去世,继位的是7岁的柴宗训I,符太后和宰相范质掌权。后

3、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皇宫里正在饮宴,恭贺新年,忽报北汉与契丹联合向南进犯。范质等人仓促指派赵匡胤前往御敌。当天,赵匡胤的先头部队就开往陈桥驿。初二,京城(开封)传出“点检为天子”的消息。百姓恐慌,纷纷逃避。初三,赵匡胤与后续部队从京城出发。当晚驻扎陈桥驿,赵匡胤声称酒醉,久卧不醒;将士守候左右,通宵达旦。初四早晨,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与谋士赵普等许多将领,拥进赵匡胤住室,吵吵嚷嚷说:“我们无主,愿意拥护你为皇帝。”赵匡胤假意拒绝。有人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肩上,大家跪拜,山呼万岁。紧接着把他推上马去,返回开封。初五,军士把宰相范质带来见赵匡胤。左右剑拔弩张,范质不得已,只好跟着一块跪倒,口称万岁(国史旧闻)。后来,赵匡胤还导演了一出“受禅”的闹剧。小皇帝柴宗训自称年幼,无力于国事,遂将玉玺拱手交给赵匡胤。从此君臣易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