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70684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93010CCSP66标准T/JSJTQXXX2024水泥混凝土内部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fortheinspectionofinternaldefectsincementconcretebyarrayultrasonictestingmethod2024-XX-XX 发布2024-XX-XX实施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发布水泥混凝土内部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阵列超声法检测水泥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设备、检测准备、检测、数据分析判断和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水运工程领域水泥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的阵列超声法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

2、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阵列超声法arrayultrasonictestingmethod基于阵列式排布探头实现超声波的发射与接受,并采用相应算法形成混凝土内部图像的方法。3.2基准波速度referenceS-wavevelocity超声波在测试材料中的传播速度,砂浆为2000kms2500kms,混凝土为2500kms2800km/s。3.3点扫描point-scan对某一定点进

3、行超声信号的发射与接受。3.4面扫描section-scan针对声速方向平行且与构件的被测表面垂直的剖面,将超声波反射信号进行二维平面成像处理。注:横坐标代表扫查的位移方向,纵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3.5体扫描volume-scan针对待测构件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体积,将超声波信号进行三维成像处理。注:横坐标代表扫查的位移方向,纵坐标代表位移垂直方向,竖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4检测设备4.1 阵列超声检测设备应包括主机、探头、扫查装置、软件和附件等,上述各项应成套或单独具有产品出厂合格文件。4.2 主机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频率范围宜为IOkHZ90kHz,实测频率与标称频率之差应不

4、大于标称频率的5%。4.3 主机接收器增益范围宜为0dB80dB04.4 主机声时最小分辨率应不大于0.1s,传感器脉冲延时宜为6ms200ms,且可调节。4.5 探头与检测面接触方式应为干耦合方式。探头应为阵列式排布,可支持多组探头扩展以提高单次检测范围。通道数宜不少于8个,每通道传感器数量宜不少于3个。4.6 主机应具有面扫描和体扫描查看功能,应能存储、调出检测图像,图像显示清晰、稳定,并能将存储的检测数据复制到外部存储空间中。4.7 阵列超声检测设备操作温度范围宜为JOC50,湿度不宜大于95%。不宜在机械振动和高振幅电噪声干扰环境下使用。4.8 阵列超声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性能指标校准,

5、校准周期由使用单位决定。当仪器固件升级或配件更换后,应校准合格后使用。5检测准备5.1 检测前,宜取得下列有关资料:a)工程名称;b)检测目的与要求;c)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d)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e)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f)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5.2 检测前,应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工程概况、构件设计及施工情况;b)检测依据、目的及委托方要求;c)检测人员及仪器;d)测区选择与测线、测点布置;e)测试方法、步骤及进度。5.3 检测前,应核查仪器状态。5.4 混凝土龄期不应小于7d,构件厚度不宜小于50mm,超声剪切横波速度应为100Oms40

6、00m/s。5.5 检测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b)当构件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即在该可测表面布置测区,见图Ia)所示。当构件具有两个及以上可测表面时,应在非平行的两可测表面分别布置测区,见图Ib)所示;a)只有一个可测表面b)有两个可测表面图1构件表面测区设置示意图c)测区范围距构件边缘最小距离不宜小于50mm,见图2所示;图2测区范围选择示意图d)测区混凝土表面应为原浆面,应清洁、平整、干燥,必要时可采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快凝砂浆抹平。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e)测区内应至少按照两个不同方向布置测线和测点,两组测线方向宜垂宜分布,见图3所示;nnn2Mf

7、W黑M边缘* ,sx线、1然、2黑线Y3图3测区内测线和测点的布置示意图f)当要求获得某测线方向连续图像或测区内完整图像时,探头区长度见图4a),测线上相邻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探头区长度,见图4b)所示。满足测试要求前提下,宜选择较小测点间距以提高测试精度;a)探头区长度b)测点间距小于探头区长度图4测点间距布置要求示意图g)当对某一测区或测线方向图像无连续化要求时,测点间距可根据检测要求选择。6检测6.1参数选择检测前,在已知厚度构件上,通过点扫描确定基准波速度,检测过程不应再调整。6.2检测实施6.2.1依照检测方案将阵列超声检测设备的硬件及软件置于检测状态,沿设计测点进行扫查。6.2.2测

8、试位置应与预设测点位置吻合良好,位置偏移不应超过3mm。6.2.3设备检测工作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稳定,不应人为移动。1.1.1 2.4扫查过程应保持探点耦合良好,若耦合不好,应重新扫查该区域。6.2.5 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6.2.6 检测原始记录可参考附录A填写。7数据分析判断7.1 检测完成后,数据应及时存储,并导出至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7.2 采用面扫描时,应集成内各测线检测结果综合判定混凝土内部缺陷位置及范围。7.3 采用体扫描时,应集成各可测表面或测试方向检查结果综合判定混凝土内部缺陷位置及范围。7.4应通过超声图像中不同颜色显示的区域分析并判定

9、缺陷位置及范围。7.5混凝土内部缺陷判断可按以下程序进行:a)首先,应判断构件实际厚度与检测厚度是否一致,宜选用线扫描模式,见图4所示。若检测厚度与实际厚度不一致,则应重新调整测试参数至二者数值接近;注:图中X坐标代表扫查的位移方向,Y坐标代式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图4构件厚度检测结果TF意图b)其次,应调整参数至图像明亮、清晰,应根据超声图像颜色确定缺陷区域,见图5所示。宜选用面扫描模式图像确定缺陷范围及位置,见图6所示。构件浅部区域伴随出现的缺陷二次投影成像应避免标记为缺陷;注:X坐标代表扫查的位移方向,Y坐标代表位移垂直方向,Z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图5体扫描模式下缺陷的确定示意图注

10、:图中X坐标代表扫查的位移方向,Y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缺陷投影深度约为缺陷深度的2倍图6面扫描模式下缺陷的确定与测量示意图a)体扫描模式三维图像c)当体扫描结果中缺陷图像不显著时,见图7a)所示,可采用体扫描模式俯视图观察底边缘图 像,见图7b)所示,当图像中存在显著不连续区域时可判断上位可能存在缺陷;注:X坐标代表扫查的位移方向,Y坐标代表位移垂直方向,Z坐标代代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图7根据构件底边缘超声图像辅助判断内部缺陷示意图d)当体扫描结果中缺陷轮廓差异显著时,见图8a)所示,可根据检测图像简单判断缺陷形状,见图8不同形状内部缺陷的检)则结果TF意图e)可根据检测图像测量缺

11、陷倾角,宜使用面扫描模式,见图9所示。最大倾角不应大于45;注:图中X坐标代表扫查的位移方向,Y坐标代衣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图9不同形状内部缺陷的检测结果示意图f)采用合成孔径聚焦技术(SAFT)分析检测结果时,不宜根据检测图像直接测量缺陷厚度。7.2.6对于判断困难区域应进行局部破损法验证。8检测报告8.1 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应以文字解释或图例、图像说明。8.2 检测报告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委托单位名称;b)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工程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c)检测目的;d)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e)检测仪器名称、型号

12、、校准日期;f)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的参数;g)检测示意图(测区、测线和测点布置方案);h)检测结果示意图(所发现的缺陷位置及分布);i)检测结论;j)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和批准人员签字;k)检测日期,报告发布日期;1)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8.3检测机构应就委托方对报告提出的异议做出解释或说明。8.4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留存,确保其具有可追溯性。附录A(资料性)混凝土内部缺陷原始记录表A.1原始记录表混凝土内部缺陷原始记录可参考表A.1。表A.1混凝土内部缺陷原始记录表委托编号:共页第页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检测位置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龄期混凝土表面状态检测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测试参数基准波速度(ms)数字增益模拟增益测区位置选择测线、测点布置方案测点编号数据存储编号数据包名称备注记录说明检测结论检测:复核:检测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