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82958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镇位于*县城以西3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7.01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3.06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2.16万人,城镇化率40%o近年来,承担了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市小城镇建设示范试点、县重点镇建设、县扩权强镇等改革试点,荣获“全国重点镇”“*最美古镇”“省历史文化名镇”“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等荣誉。在“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大背景下,镇党委班子,紧密结合实际,镇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县域副中心和幸福美丽*”的总目标,“活力新城、韵味古镇、秀美乡村、幸福家园”的总体定位和“高点定位、改革创新、项目支撑、投入拉动、产业

2、富民”的发展战略,镇从此开启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篇章。镇承担了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任务(全国90个、全省5个镇),通过3年的试点期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镇村环卫一体化、投融资体制等,将镇发展成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增强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镇规模持续扩张,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27平方公里、新增常住人口2000余人。根据镇实际,我们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探索背景:当前镇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3、,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还比较远。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镇化滞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所造成的。具体方法:充分结合幅员面积广、农村人口多等实际,重点在就地就近城镇化、壮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档次等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一是做美城镇。乡镇城镇建设正处于强基础的攻坚时期,打好基础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任务。两年来,镇通过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实施数字城管和小天网、建立消防站、改造提升凯江河堤、建设月牙湾休

4、闲广场、综合市场改造、标准化幼儿园、高速公路出口及连接线和2.8公里城镇主干道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让在镇上住的居民可以享受与县城同等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了留得住、能发展、心舒畅。二是扩大中心村。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在镇有许多村的重建(新建)房户都渴望到场镇买房,以便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足以支付巨额的购房款,让他们进退两难。为了增强中心村的集聚效应,经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选取了红梁、南娅、新庙等3个中心村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模式引导周边群众到中心村建房居住。配套建设中心村学校、医院、道

5、路、绿化、亮化、文化广场、供水一体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让住在农村的群众能享受与城镇同等的公共服务。此外,在群众集中建房意愿强烈的村中,还选取了3个具备建设新村聚集点的非中心村实施建设。这种新村聚居点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镇将在试点基础上推广下去,成熟一个就建设一个。根据我们的实践,通过建设城镇、中心村的模式,让镇内形成梯次发展、差异化发展体系,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就业需求等实际选择适合的方式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二、探索引导群众参与建设的体制机制探索背景:突出坚持谁受益、谁参与的原则,引导群众参与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思路来建设*。具体方法:镇采取“政府引

6、导、财政补助、群众主体”的方式,项目建设上将过去的“政府配餐”转变为现在的“群众点菜”,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群众、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通过前期调研和论证,观音寺街风貌改造采取“三统三自”模式(统一设计、统一材料、统一施工,自行确定施工队伍、自行采购建筑材料、自行监督施工质量)进行。一是成立自改委员会。召开居民大会,80%以上居民赞成统一改造之后,再选举产生自改委员会组成人员。二是确定建设方案。由自改委员会牵头制定建设方案、资金测算、群众筹资等,召开居民大会,90%以上居民同意方案后启动实施。三是启动工程实施。按照通过的建设方案,

7、确定施工队伍、材料采购队伍、质量监督队伍、资金管理人员等,按建制镇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定额补助。通过此模式,不仅减少了财政资金压力、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三、探索投融资体制机制探索背景:小城镇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光靠一个镇的财政可用资金来建设好、发展好、改革好小城镇是不可能的。项目建设的方式灵活多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投融资的方式方法。具体方法: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月牙湾休闲广场、滨江步行街建设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村(社区)集体融建”方式共建,村、社区集体建设用地入股,社会资本参与,达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升,集体资产提质增效的目的。古镇旅游开发中,成立投融资平台公

8、司,将古镇范围内的政府资产注入平台公司,政府和公司各占一定股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经营模式,加快古镇投融资建设步伐。四、探索镇村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探索背景:通过调研发现,镇农村普遍存在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再利用率不高,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也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处理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为了美化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垃圾再利用率,镇选取建林办事处试点探索镇村环卫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具体方法:通过健全“四级运转模式”,真正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利用化、处理生态化的目的。第一级以农户为主体“源头分类”。以农户为主体,开展“源头分类”

9、。第二级以社为主体“由社致户”,每社安排垃圾收集员一名。第三级以村为主体“以村纳社”,每村安排垃圾转运员一名。第四级以总支为主体“集中承载”,扶持设立数个“*再生资源回收分中心”并择地建设“有毒有害垃圾转运站”o至此,从农户源头分类开始,有机垃圾及其他垃圾已由农户自行“消化”处理,再生资源进入了再生资源市场进行市场化流通,有毒有害垃圾由镇上统一组织转运车辆运至专业处理公司进行处理。五、探索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探索背景:镇产业带动作用不强,非农就业结构不合理,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表现为产业单一,人气不旺,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第一产业发展比重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发挥应有的聚集效

10、应。然而镇是*历史文化名城*县的西路重镇,拥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如吴氏宗祠、建林驿站、峨落山寨、古城门及城墙、盘龙寺观音殿、四大会馆、观音庙。文商旅农林融合发展是镇的主攻方向,目的就是让镇的旅游资源变为真金白银。具体方法:引导*从传统农业镇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镇转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扩大聚集效应。以“*古镇”为载体,促进文商旅农林融合发展。一是发展规模农业。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县委“3+2”产业布局,支持镇内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中连片发展清香藤椒、道地药材、优质稻米三个“一万亩”产业,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二是开发建设*古镇。按照旅游规划方案,

11、采取“设计带招商”方式,政府配套建设古镇及周边协调区基础设施、风貌打造(比如:河堤建设、观音寺街改造),整体或分割引进旅游公司开发古镇,让旅游资源变为旅游产业。三是打造古镇周边产业。编制完成了镇一镇五村旅游规划,依托凯江悠美环境,沿江规划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产业带,依托*人气旺、商气旺等优势,布局餐饮娱乐等新型业态,打造特色街区。健全返乡创业扶持体系,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让古镇周边区域有看点、有亮点,形成吃住游玩一条龙旅游服务,整体延伸*旅游产业链。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应急管理局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紧紧

12、围绕县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镇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现将一年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坚持“一把手,抓到底”的安全工作机制。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书记负总责,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安全生产格局,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坚持按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认真总结上季度工作,安排布置本季度安全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二是镇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亲自参与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镇党委、政府

13、主要领导做到逢会必讲安全生产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二、明确目标,完善制度年初印发了X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对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职责,落实了具体的措施和考核办法。三、强化培训,加大宣传1、利用X在集镇上镇上发放了安全生产知识手册、燃气安全使用知识等相关的宣传单360余份。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同时对镇、村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其安全管理能力。2、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讲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面向全体干部职工讲一堂“安全生产公开课”,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知识技能。3、对我镇

14、安全生产防患点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排查;烟花爆竹销售点的隐患排查;液化气站的制度及作业人员的资质排查;网吧点及宾馆的安全隐患排查;加油站点的安全隐患排查等等。四、突出重点、深化整治根据各级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会议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着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狠抓了清明节、五一节等重大时间节点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了防汛和抗旱工作,校园解放周边环境整治活动,食品卫生安全检查等活动。1、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特别在村小学、幼儿园旁对来接送孩子的家长进行了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2、综合力量,强化监管力度。镇主要领导要求镇集镇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值班

15、制度,要在集镇上的主路口加强巡逻排查;特别时期要不定期同执法部门联系进行突击式的大检查,提醒全镇广大人民群众注意生命安全和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五、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一是全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生产压力非常大,群众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较差,镇安监员未经过专门培训,业务能力不足,在大检查中停留在表面,因为看不出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对全镇的安全生产情况把握不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不够好。二是由于平时的工作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次数较少。六、下一年工作打算1、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加强我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强化风险管控、强化责任落实、

16、强化目标考核,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程序;继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坚持政治与业务学习,做到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积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2、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督促各村各部门建立安全生产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安监员。3、深入开展联合检查和定期抽查。加强各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结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联合检查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和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