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8973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目标 七下17短文二篇 爱莲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心素养目标七下17短文二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通过写牡丹、菊花来突出文章中心,这种侧面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作者正面描写莲花已经具体地表达了中心,为什么还要写牡丹、菊花?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写作经验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突破难点的方法1 .结合语境通过分析衬托手法的作用,感受作者对莲的赞美、对自我品性操守的坚守。2 .通过问题探究,理解并掌握

2、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环节导入:同学们先来说说大家都认识哪些描写莲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杨万里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一一乐府民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一李白惟有绿荷红菌苔,卷舒开合任天真。一一李商隐赠荷花走进作者: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谥号“元公著太极图说、通书等。写作背景:爱莲说周敦颐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季到来,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

3、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荷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他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知识讲解阅读全文,谈谈周敦颐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外形)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风度)知识讲解(一)在周敦颐的眼中,君子应该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请结合原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作具体分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

4、合污)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豁达正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声名远扬,独立高洁,清高庄重)(二)难点突破1.周敦颐爱莲、写莲,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我们来看菊花、牡丹各有什么特点?各象征什么样的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明确: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秋季独吐幽芳,不畏严寒,傲霜斗雪。菊花象征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开花之时,色彩艳丽,妩媚动人,夺人眼球。牡丹象征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世人。2 .面对黑暗的尘世,隐士是怎么做的?君子又是怎样做的呢?明确:前者逃避现实,洁身自好。这固

5、然可嘉,但于社会无益。后者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力求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一方百姓造福,具有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正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3 .作者对三种花所代表的三种人各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最后抒情的语句,抓住关键字词,把握句式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J“鲜”字,表现了作者的惋情之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使用反问,强调没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无奈与悲哀;“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个“宜”字隐含了鄙视之情。4 .关于衬托。衬托手法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衬托可

6、分为正衬和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衬托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1)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写到他有什么用意?明确:我们学过陶渊明的饮酒、桃花源记,了解了他生活在黑暗的东晋社会,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但是作者在这里用的是衬托的表现手法,写菊花,衬托了莲花即使在污浊尘世中也能永葆高洁本色、洁身自爱的品质,是正衬。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7、2)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世人甚爱的牡丹呢?明确:“牡丹”起反衬作用。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多姿多彩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与世人不一样,他厌恶世人追名逐利、攀附权贵的姿态,他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起反衬作用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有何目的?菊一陶渊明一鲜有闻莲一周敦额一同子者何人牡丹一众人一宜乎众矣明确:(1)把众人爱牡丹和自己爱莲进行对比,反衬爱莲的人不多,表明自己洁身自好

8、,不与世俗同流。(2)用陶渊明的菊之爱这种隐逸者出世的态度来正衬周敦顾入世但不同于众人的人生态度。(3)将“牡丹之爱”置于文末作为收束全文的一句,彰显作者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一现象的感慨。课堂小结本文作者借助于菊、牡丹的衬托,突出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作业设计1、整理课堂笔记。2、背诵并默写全文。3、仿照爱莲说,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写爱说。教学评价与反思爱莲说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古文,它与口技一样,都是训练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的好教材。因此,在备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

9、方面来设计教学方案:一、以诵读为基组织教学爱莲说文字精练,极具感染力。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在检查预习时,我让学生齐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受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在背诵时,我让学生边背诵边想象,力求在背诵时能够入情入境。二、以品读为重点进行赏析爱莲说语言优美、精炼、感情真挚,是一篇很好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通过对

10、这些重点词句的赏析,学生体会到了莲花的高贵品质以及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齐读、个别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我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要把莲花比作是花中的君子?”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引导学生从莲花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品质特点等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最终得出结论:莲花的生长环境是“出淤泥而不染”,外形特征是“中通外直”,品质特点是“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些特点都符合君子应有的正直、高洁、庄重、自尊自爱等品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四、以评价为手段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等环节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反思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总之,爱莲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古文作品。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古文教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古文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努力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