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95315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原创音乐剧副M青与宁采口的中酿制新【摘要】至今百年,音乐剧已在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美、英、德、日、韩都有了不错的成就,其中演出最频繁密集的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两地上演的剧目量大而精,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音乐剧风格。如今音乐剧的推广和发展状况已经通过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等方式在不断改善,音乐剧也将在中国迎来新的春天。以下本文将以聂小倩与宁采臣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特点。【关键词】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风格特点;人物设定一、简述音乐剧的历史源流及风格音乐剧始于20世纪,在歌、舞,演三位一醴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高科技的舞美技术并广泛应用,是一种可以给人以视听双感观完美体验的舞台艺术形

2、式。虽与歌剧、舞剧、话剧等表演形式有相同之处,但对各方面的表演给予同样的重视,是音乐剧自成一派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演出最频繁密集的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两地上演的剧目量大而精,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音乐剧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四大音乐剧,西贡小姐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而目前音乐剧在中国还在推广和发展的初期。二、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人首次在国外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是在1985年,音乐制作人钱世锦在看过悲惨世界后,用了4年时间将这部最为经典的音乐剧引入中国,1989年正式在上海大剧院上演。随后的7年里又逐步引进了猫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等一系列经典剧目。音乐剧也逐渐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对发达

3、的地区开始出现。相较于西方音乐剧的百余年发展,中国观众对音乐剧的接受程度明显不高,除了对西方音乐动态长期关注的音乐发烧友和一些音乐界的专业人士外很少人看。我第一次知道音乐剧是2003年猫在中国巡演的时候,听说妈妈的一个留过学的同事一家去看,猫对他来说只是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并不是因为在意剧情而去欣赏。而更多的是如我一样的,即使听说了这个消息并且人就在上海也没有去看,担心外国的表演看不懂。确实,如由蝴碟夫人改编的音乐剧西贡小姐、经典西方文学作品改编的同名音乐剧悲惨世界、风格独具匠心,用猫的视角讲述世界的音乐剧猫,都具有相当多的西方哲学观念和文学符号。再加上炫目的舞美,动力过强的电子音乐,以及不可

4、避免的语言问题,都成为中国人观看引进音乐剧的障碍,自然也成为了音乐剧在中国推广的阻碍。也有人尝试把引入的音乐剧翻译为中文,攻破了语言关去推广译制音乐剧,但在短时间里仍然没有太好的收益。三、与众不同的聂小倩与宁采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音乐制作人开始从中国本土故事出发编写我国自己的原创音乐剧。其中作曲家三宝的金沙和蝶等作品还获得了行内的认可。而我今天想以他的另一部作品聂小倩与宁采臣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特点。(一)选材方面在这部音乐剧的选材问题上,导演说到一词“冷热相济:这一理论是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提出的,指选择剧本时即不能太过热闹没有理性的思考,也不能太发人深思而内容过于冷清,没有动人的故事

5、情节。想要找到符合这一理论的素材就要从我国其他的艺术作品中入手,因此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逐渐进入了制作人的视野,无论是传统戏剧还是电视电影都有聂小倩这一形象的出现,其中有不少作品还取得了一定国际声誉,是中国文艺界的大IP了,可以说聂小倩这个故事非常符合做音乐剧所需选材的“冷热相济工因此制作人将这部音乐剧确定下来,改了个符合西方小说“女主加男主”的作品名聂小倩与宁采臣。(二)人物设定方面选定了题材,下一步便是人物设定。在人物上,聂小倩与宁采臣做的是在保留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首先是人物性格,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中虽保留了原作中的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母夜叉等人物,并沿用了电影倩女幽魂中剑客燕赤霞、书

6、生宁采臣、女鬼聂小倩和女鬼管事母夜叉的身份,但对四个角色都给予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设定。原作里的宁采臣是一个心地善良,勇敢追爱,最终善有善报与爱人相守的表里如一的好青年。而音乐剧中的宁采臣虽一直大声歌颂自己是一介书生,无愧于心,不贪财、不好色、不怕死,却在最后抉择之际选择了放弃,是一个典型的懦弱嘴硬的酸儒书生。脱离了原著对男主品德高尚的设定,人物性格就脱离了脸谱化的单一性,变得更复杂,更加有血有肉。与宁采臣同样人设反差极大的是母夜叉。原作中的母夜叉是一个标准的反派,利用小倩的遗骨挟持小倩为她引诱男子,而后吸阳气来修炼自己,对小倩和其他小鬼态度恶劣,手段残忍,毒打凌辱。而音乐剧中的母夜叉变成了小鬼们

7、的家长和依靠,真心地为她们的幸福着想,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她们不受伤害,而捉弄和试探宁采臣时又体现了她的可爱和聪明,为了既不让聂小倩在十八层地狱孤独又不忍宁采臣自杀,在介绍十八层地狱时态度的恳切,处处体现了一个好妈妈的形象,是整个剧中温情的代表。这两个角色性格上的修改,使得剧中整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发生了变化,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和当代人的价值观,体现了真实生活并不像神话故事里那样美好的现实主义思想。(三)服装道具方面在服化道具方面,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与西方音乐剧有极大的不同。首先来说道具。西方舞台一直以来讲究的是全实物表演,家具、假山、甚至活的动植物只要剧情需要,都会搬上舞台,同样,即使再细小的

8、道具都会准备齐全,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的毒药瓶、魔笛中公主的照片等。据说摇滚莫扎特原班制作团队在中国巡演时道具足足用了十几卡车来运,声势浩大。而聂小倩与宁采臣则处处体现了我国传统戏曲舞台“大简及奢”的思想观念。整个舞台光洁宽敞,几乎看不到什么实物道具,全场换景基本是用幕布的起落代替。每个场景中只用了倒垂下来的纱帔体现空间的分割,在“玲珑塔”和“家园”两个部分运用了白色的线条搭建出最简易的象征宝塔、云朵、太阳、民居等纹样。小道具只有宁采臣的书箱、燕赤霞的宝剑、母夜叉的手帕、鬼魅们手中画着人面表情的扇子和代表床铺的蒲团,其他的一概没有,完全靠演员们的肢体语言表达。这样的设计安排就使得音乐剧的舞

9、台大大适应了当下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节约了资源和制作成本的同时符合中国观众长期以来的传统戏曲欣赏思维,提供了简约的视觉美感。服装和化妆的部分则采用了多元结合的方式。首先是宁采臣,宁采臣现在典型的书生形象最早确定在1987年的香港电影倩女幽魂中,其中由“哥哥”张国荣饰演的宁采臣身着的灰蓝色长袍,头戴方巾,身上背着与玄奘取经时所背的同款书箱,显得儒雅而憨实淳朴。据当时的美术指导奚仲文讲述该设计结合了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的风格,把几个朝代的服饰特征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时装的国际感,还有浓浓的古风和书卷气。这一经典造型一直沿用,而音乐剧中仍然使用这个造型,不仅准确地表现出书生宁采臣人物身份特点,

10、在他最后懦弱的放弃爱情时给观众一个心灵暴击,也同时勾起了许多人的青春回忆。聂小倩的服装是一袭白纱,连头饰发色也是白色,表现出女鬼的飘逸和小倩心中的纯净,而眼角的红色凸显出女子的娇媚也映射了她身世的凄苦。母夜叉的造型是典型的宋明妇女装扮,褐紫色稍子配浅色洋皱裙。脸上的妆化的很夸张,用来体现她虽是鬼魅们的头目,却有一颗母亲一样关爱同胞的心,深沉机智有脑有真情的复杂性。其他鬼魅的服装大致与聂小倩相似,只不过十三个鬼魅十三种配色,体现了三教九流十家十三种身份的人的不同之处。最有现代感的是燕赤霞的造型,网络游戏中的大侠风范。既不是电影中连鬓络腮大胡子的捉妖道士,也不是戏曲中刻板的侠客造像,更符合年轻观众

11、的审美,带有一份现代人的活力。(四)舞台表演方面由于服化道具方面融入中国元素,舞台表演上也相对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的表演方法。整部音乐剧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和“程式”两大表演方法。例如音乐剧中的玲珑塔一段,讲的是宁采臣说自己不怕鬼,惹的鬼魅们不开心,于是群起捉弄他,在玲珑塔假扮老板和住户邀宁采臣入住的情节。在这一段中运用了西河大鼓中的著名曲调玲珑塔,巧妙地将玲珑塔十三层的景致换上了对所住客人特点的描写,体现出了三教九流十家各种身份的人从低到高生活的环境和身份的特征,表现出一片人生百态。这一段不曾出现实物道具,每一层爬楼的动作都运用了戏曲中“高提裙角高抬腿,轻弓腰身轻落足”的程式化动作,

12、关门引客也是同样的手法。全场只有宁采臣、母夜叉假扮的老板娘和十三个鬼魅所扮演的客人,却以“以一当百”的方式演出了玲珑客栈住下的“万千生灵”,反而显得整个表演生动起来,用短暂的夸张吸引更多人的主意。类似的还有唱到玲珑客栈第三层鸡鸣狗盗的时候,其中扮演鬼魅的小姐姐两指虚虚捏起来在宁采臣身后晃来晃去,假意偷了他东西,后来由母夜叉还给宁采臣时用力的拍了宁采臣的手,表现把东西归还宁采臣,加上了一些喜剧的色彩。除了以虚当实的动作,还有一种以实当虚的表现方法。在聂小倩自荐枕席的一段中,聂小倩作为一个鬼出现时应该是飘忽不定的,从视觉上来看应该是重影的效果,于是聂小倩出现时同时会有三个与小倩衣着相同的人以小倩为原点依次舞动,形成鬼魅行动间留影不留风的飘逸形象。四、总结聂小倩与宁采臣的导演黄凯曾说,做一部“兼收并蓄又冷热相济”的音乐剧是他们做聂小倩与宁采臣的期望,而让音乐剧在中国发扬光大,出现更多优秀的作品则是一代人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