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力的策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05046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力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力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力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力的策略.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力的策略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是指教师以自身独特的学习:的侧重点,老师们结合主题有针对性地听课和进行课方式和品质,符现场提供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堂观察。边听边记,边记边思考,同时在听课笔记本上的能力。现场学习是最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学习,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听课结束后,组织方式,特别是针对职初教师而言。他们如果能够真正:者结合研讨主题先让参与听课的老师们分小组进行做到在观课的现场全心参与,用心思考,并将所学进:交流与分享,确保人人有发言的机会,最后小组推荐行内化,在自己教学实践中进行模仿、尝试和借鉴,必,一位年轻教师代表大家分享组内的观点。将对他们的职业发展

2、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种研讨的形式迫使年轻老师们在听课过程中从而达到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目的。:必须要认真观察,同时还要积极思考,以便在交流的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英语这一学科职初教师的;时候有话可说,言之有据。1培养谈谈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的一些成功经验。,三、撰写反思内化吸收一、师徒结对共同听课!撰写教研反思是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效果的听课不仅仅是听,还要去想、去问,甚至去辩。对:另一个有效做法,所有职初教师参加完教研活动之后于职初教师来说,他们由于缺乏经验,对“如何有效听:必须撰写反思并上交。老师们可以将自己听课时深有课”把握得并不是很到位,并不能真正领悟出一节课;感触或是自己感兴趣的

3、课堂教学环节以叙事或实录的优点与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在听课时应安排这些!的形式写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或是教师对教职初教师与他们的师父坐在一起,共同听课,边听课材的处理或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I边交流。这样,年轻教师有疑惑时就可以及时地请教,老师不仅需要I可顾所听课的内容,还要加入自己的思师父,师父也可以边听课边给徒弟解读上课教师的设;考。首先是分析所听课的优缺点;其次是结合教研主计意图,引导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此外,题对听课加以提炼与概括;再次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师徒之间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共同探讨,通过思维:学进行对比,最终达到取其所长、补己之短的目的,火花的

4、碰撞提升双方的听课效率。教师参加完教研活动之后撰写听课反思实际上二、现场组织及时研讨:是一次再消化与吸收的过程,这样,老师们在观课的听完课之后如果不及时与上课老师交流研讨,听:时候就会以一种参与者的心态去认真聆听并思索。同课有可能会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提升老师们的现场学,时,让老师们撰写听课反思,还可以迫使他们做到有习力。所以在每一次的听课活动之后,都会由活动组#备”而听,以便反思写得更有质量。织者带领所有老师进行现场研讨。具体操作是这样!四、同课续构尝试模仿的:听课前,组织者公布本次研讨的主题及课堂观察:同课续构是一种以“接龙”上课的形式来开展的研讨模式,即一位老师先进行课堂教学,另一位老师用

5、基本相同的教学设计再进行第二次教学。通过“同课续构”这一教学模式提高职初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我们是这样实施的:两位老师(一般是一位年轻教师和一位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备课,最终确定教学设计方案,由骨干教师先执教,年轻教师观摩。第一位老师上完之后,组织所有听课人员与两位老师一起研讨,给这节课把脉,分析其优缺点!对于部分需要优化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案,年轻老师结合大家的意见修改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执教。在这个过程中,年轻老师不仅仅可以更加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还能通过观摩骨干教师的教学来吸收驾驭课堂方面的经验。同课续构这一形式不仅可以优化年轻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她的教学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现场学习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续”的核心在于对前课堂的反思与改进,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五、同课异构对比分析同课异构是指选定统一教学内容,老师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同”是指教学内容相同“异”是指教学设计与方法不同。“同课异构”是指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学生、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来设计教学,从而达到各具风采、各有特色的效果。在同课异构之后,再通过对两节课的对比、分析,两人可以各取所需、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提升职初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让他们能尽快站稳讲台,胜任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为他们的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打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