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16104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X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2,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地壳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3.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3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4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初步具备实验设

2、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5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6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 .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2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3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

3、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3.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包含了7个主要概念的分布: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6 .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14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4、17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三、各单元设计意图第1单元光与色彩设计意图:光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体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光整个世界便会陷入无边的黑暗中,人类将无法生存与生活,人类通过眼睛接收了80%以上

5、的外部信息。研究光现象与光变化对帮助儿童认识外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通过研究光的形成、光在空气中的行进、光在不同物质中行进时发生的现象与变化,以及认识光的种类和层次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光世界,认知、研究光现象,感悟光对我们生存生活的重要意义。光无疑是每个人所熟悉的,但许多人对“怎样看见光,如何发现色彩,光是怎样行进的”缺少理解,儿童尤为如此。这直接导致他们对光现象的过程变化缺乏形象思维,知识积累不足。本单元主题的提出,不仅承接了低年级奇妙的光相关主题的发展,还通过感性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初中学段光学现象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与实践操作经验,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参与到光现象的探究活

6、动中。本单元的科学实践活动都是基于将肉眼难于感知的光学现象转化为可视过程设计的。通过某些反射光的媒介显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用适宜的工具展现白光的复合性等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培养设计、动手操作的兴趣,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第2单元热传递设计意图:自然界中热传递无处不在,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传递现象是认识自然界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技领域内,热传递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冬天晒太阳取暖,夏天开空调降温,研究食品冷藏保鲜技术等,都与热传递现象有关。当我们了解热传递的发生条件、热传递的方式以及材料的传热性能后,

7、就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防止热传递的发生,还是利用热传递方便生活。对于热传递学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如盛有热水的玻璃杯烫手,但这只是生活经验,学生不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以及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为此,本单元设计大量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现象,帮助学生分析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概括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进而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对于本主题,学生不仅有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四年级学习了冷和热知识,强调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掌握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变化可以使物体产生体积和形态的变化,并了解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对于热学知识,在小学阶

8、段学生经历了“进阶”的学习过程。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强化学生对“物质是运动的”这一核心观点的理解,在前期从宏观层面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借助一些表象来了解微观运动,为初中学习分子热运动提供丰富的认知基础。本主题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有大量的生活事例作为学习素材。这不仅为学生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传热现象、抽象传热特点、概括传热规律提供充分机会,还为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提供有效载体。同时,运用热传递知识编排多种制作活动,为学生知识迁移、设计思维、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契机。第3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设计意图:地球养育了人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科学是地质、地理、海洋、气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学

9、科的总称。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无不与地球有关,无不与地球科学有关。在地球各系统内外均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就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和平衡有关,它们主宰全球海陆变迁和地球物质迁移与积累,并造就千变万化的地貌以及气候。随着岩石循环学说的提出、大陆漂移现象的发现、板块学说的创立、同位素理论的应用、全球遥感及定位系统的布控、数字地球的建立、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地球的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地球内部的奥秘正被人类一一揭示。合理选择栖居地,建立呵护地球家园的全球化环保共识,是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必备素养。千变万化的地貌与经纬度

10、共同决定一个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描述和区分不同地貌,有利于学生把握主要地形的本质特征,正确使用科学语言进行交流。小学生对诸如温泉、火山喷发、地震、地表变迁等不同寻常的地质现象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但是对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过程、岩石风化方式、岩石成因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本单元将帮助他们发现改变地形地貌的内外自然力量,将地表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神秘的圈层结构、物质组成和运动建立起对应关系,学习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本单元从地表探秘人手,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形成原因,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物质组成。学生将设计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征;将从多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借助

11、模拟实验进一步感受地震、火山喷发、板块运动、岩石自然破碎的发展模式,初步了解它们的成因;将感受地震、火山的巨大危害,了解地震、火山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学习科学避震的一些基本方法;在认识地球内部岩浆活动、板块运动以及风化、侵蚀、沉积作用的基础上,将地球内外因素综合起来认识岩石的三大成因。本单元内容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每课均开发或使用一个模型显示相关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现象或运动机制支持学生的学习,符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不断地相互转化。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

12、循环。水循环无论是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对于地球本身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造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也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零碎,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本单元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的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本单元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

13、,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因为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所以本单元还给学生提供探究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机会,让学生比较几种天气现象的不同,设计模拟成因的探究实验,运用实验结果以及示意图辅助解释不同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第5单元人体“司令部”设计意图:人的身体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整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其中,神经系统调节、维持、控制着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与活动,让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并主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人的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调节与控制的

14、最高中枢,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掌握一些脑科学的知识,对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意义深远。在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难以直接观察和感知隐藏在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另一方面又对其有所耳闻,会不自觉运用一些相关词汇。但是,学生少有机会对神经系统进行系统了解,甚至会有一些错误认识。因此,对学生而言,神经系统是神秘的、有趣的,他们渴望了解其奥秘,渴望了解后的了然,这会有助于他们变得更有智慧、更会思考。教材立足于认识神经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从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性出发,以人体神经系统以及脑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认

15、知和思维发展为目的,提出了“人体“司令部”这个学习主题。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设计意图:本册教材关于工程实践专项学习的主题是“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保护鸡蛋平稳降落”。通过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学会用简单明了的方法界定出任务的具体要求和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前期研究,探究伞面材料、伞面大小、伞面形状、伞绳根数及长短与下降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依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等比例缩小的实物模型,并通过测试,从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制作技术的可操作性、产品的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将测试得到的信息与任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设计上为什么不足,以

16、此改进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以多种形式和同伴互相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本册着重指导四个主要环节一明确问题、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和测试改进,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完整过程。四、教学策略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五年级的孩子仍然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并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科学的探究计划,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

17、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良好的科学学习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3 .倡导探究式学习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

18、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4 .建构合理的评价标准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五、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思维敏锐,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与之前学习相比,进入小学高年段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有耐心和细致的学习态度。由于各种生理、心里条件的限制,他们设法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关注到这一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

19、归纳概括地能力,关注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既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更加细致的多物体进行观察,并培养学会合理地搜集数据,并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并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六、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m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3第一单JE光和色彩1.光源11 .观察各种发光的物体,能指出哪些物体是光源。2 .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3 .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重点: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底。难点: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

20、。1 .识别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2 .寻找各种发光物体,知道可见的物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3 .观察蜡烛与细钢丝发光的过程。2.光的传播2L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 .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3 .通过对光在空气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向彳*分享后合作。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难点:设计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O激光笔、带盖子的透明玻璃容器、线香、手电筒、若干张硬卡纸、剪刀、橡皮泥、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等。1 .讨论光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境

21、中传播路径上的共同特点。2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3 .制作一个装置进行小孔成像实验。3.光的反射11 .在观察、游戏和制作活动中,描述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特点。2 .能够依据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给物体分类,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潜望镜。3 .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与运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重点:认识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现象与特征。难点: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潜望o若干大小适宜的平面镜、各种表面平滑度不同的物体、手电筒、若干张白色硬卡纸、长方形硬纸盒(如牙膏盒)、剪刀、美工刀、透明胶带等1 .用小镜子将阳光照射到背光的墙上并做游戏。2 .观察生活中光的

22、反射现象,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辖点。3 .玩镜子和制作一个潜望镜。4.七色光11 .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2 .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阳光的分解。3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彩虹现象和色光的混合。重点: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镜子,水槽,喷多器,二棱镜,有关牛顿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图片,三只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玻璃纸,三色或多色圆盘陀螺等。1 .分别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来制造彩虹。2 .根据科学史中牛顿对色散的研究认识白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3.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不同色光混合时颜

23、色发生的变化。4-7第二单兀热传递5.热传导11 .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2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3 .能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同一个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难晟会做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热水瓶、火柴、凡士林、铁片、勺子、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槽、冷水、热水。1 .交流生活中热是怎样传递的2 .观察加热涂有凡士林的金属片时凡士林的融化过程。3 .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4 .说说生活中热传导事例的传

24、热过程。6.热对流11 .在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轨迹的过程中,归纳热对流的概念。2 .能运用热对流知识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3 .利用常见材料合作完成走马灯的制作,并确保走马灯能正常使用。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水槽、小广口瓶、色素、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木屑、火1 .观察把一小瓶热水放入冷水中的现象。2 .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3 .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4 .说说生活中热对流事例的传热过程。柴、线香、玻璃罩、纸杯、蜡烛、棉线、牙签、剪刀、双面胶。7.热辐射11 .在分析生活现象和制作太阳灶的

25、过程中,感受热辐射的存在,并归纳热辐射概念。2 .会按照工程的步骤和方法,完成简易太阳灶的制作任务。3 .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概括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重点:通过生活感受和动手实践,了解热辐射的传递形式和影响条件。难点:能够独立分析某个场景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等。1 .感受生活中的热辐射现象。2 .制作简易太阳灶。3 .分析常见物品的热传递方式。4 .分析一个场景中的热传递方式。8.物体的传热本领21 .通过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2 .能将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解释导热重点: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

26、传热性能。难点: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获取准确信息长度和粗细尽量相同的木棒或竹棒、玻璃棒、塑料棒、铁棒、铜棒、铝棒、烧杯、1 .研究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2 .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3 .设计保温盒。性能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3.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保温盒的制作。热水、温度计、凡士林或黄油、珠子或绿豆、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8-10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9.地球的表面11 .能整体描述地表特征,能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2 .能细致观察各种地形,学会描述地形主要特征。3 .能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学会运用常见材料表现地形特征。重点:描述五种典型地形的主要特征。难点:设计制作立体地形模吧。教师材

27、料: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立体地形模型、教学相关视频和PPTo学生分组材料:立体地形模型的制作材料,如石膏塑形布、纸板、废纸、泡沫塑料、海绵、丙烯颜料、笔等。1 .整体认识地球表面特点。2 .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特点。3 .制作地形立体模型。10.火山和地震21 .通过观、比较和阅读,学会描述火山喷发、地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2 .乐于通过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并意识到导致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3 .通过阅读与研讨,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重点: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So难点: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学生分组材料: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火柴、金属盘

28、、土豆泥、番茄酱、50mL烧杯、小勺子、玻璃棒、镜子);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形成实验器材(多层海绵、木片、厚泡沫板)。1 .认识火山喷发过程和危害。2 .模拟火山喷发。3 .认识地震的危害和成因。4 .模拟地壳运动和地震形成。11.地球的内部11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2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而表模拟地壳运动的实验材料(烧杯、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1 .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历史和结果。2 .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3 .认识地壳运动导致的海陆变化。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

29、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3.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现。火柴、湿抹布、泡沫块、胶水或洗衣液等),补充阅读资料。12.地表雕刻师21 .乐于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2 .通过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阅读动,能说明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3 .能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重点: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作用方式,说明三类岩石的成因。难点: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三类岩石的成因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用期钳、页岩薄片或石灰岩、酒精灯、火柴、冷水);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深塑料盒、石子、玉米粉、玉米碎粒、吸管数根);模拟变

30、质岩形成(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或超轻黏土、塑料垫板等)1 .初步认识外部自然力量也会改变地表形态。2 .探究外部自然力量的作用过程。3 ,模拟变质岩成因,初步认识三类岩石成因。11-12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1 .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2 .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3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lo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量筒(500mL)、冰袋(或把冰块放入保鲜袋)、温水、线香、火柴。1.创设登山的情境,识别不同视角的云与雾O2 .做大造雾的实验。3 .结合模型图解释云的

31、形成原因。14.露和霜11 .比较露和霜的不同,知道露与霜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2 .通过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节气。重点:通过做露和霜的模拟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o难点:做造霜的实验。铁罐、湿毛巾、电子温度计、碎冰、盐、冷水。1 .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2 ,做造露和造霜的实验。3 .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15.雨和雪11 .能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2 .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3 .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重点: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结

32、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培养皿、热水、冰块、火柴。1 .比较雨和雪的不同之处及相同之处。2 .模拟雨的形成。3 .根据示意图描述大自然中雨、雪的形成过程。4 .观察雪花的形状交流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16.水滴的“旅行”11 .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2 .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3 .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

33、。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1 .观察实物场景图解释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2 .根据示意图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3 .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13-14第五单TE岩石与矿物路17.刺激与反应11 .通过体验活动,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反应是由刺激导致的。2 .知道身体在刺激的作用下,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3 .能在互相往对方脸上投棉球的游戏中感受到本能反应。重点:懂得刺激与反应的区别和联系。难点:在感受和体验活动中,区分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电子秒表、20厘米长的直尺、护目镜、小棉球。1.交流行为产生的条件。境比谁反应快的游戏。3 .向读介绍人的起跑反应时间的资料。4

34、 .体验人的本能反应。18.从刺激到皮友11 .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知道一些有关脊髓的知识以及保护脊髓的注意事项。2 .模仿例子,针对具体情况画出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3:通过测试活动,感受到身体不同部位在反应速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以及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出错。重点:了解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难点:用箭头画出神经信息传递的流程图。脊髓的模型、废报纸、铅笔、橡皮、刻度尺。1 .分析情景阅读神经系统的组成的资料。2 .画足球守门员扑球的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3 .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和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4 .目测比较两幅图中两根线段的长

35、短。5 .阅读简介脊髓和保护脊髓注意事项的资料。19.我们的大病11 .知道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2 .能在类比活动中,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功能。3 .了解大脑的分工情况重点: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难点: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可拆分的人脑模型、塑料袋、苹果、核桃仁、豆腐、约15种生活小物件、棋子、红色圆纸片、七巧板。1.认识大脑的轻重与模样。2 .忒识脑的功能。3 .阅读介绍大脑分工的资料。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11 .知道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2 .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前景。3 .能利用资料,辨析一些做法是否有利于大脑的保护。4 .能用图形表示一

36、些事物的系。重点:了解人们对脑科学知识的运用。难点:用图形表示事物的联系。鱼骨图1 .分析展现大脑功能的气泡图。2 .用鱼骨图展现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3,畅享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15-16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2-31 .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2 .能够明确工程任务,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过程,重点领会明确问题、前期研重点:在制作降落伞的完整过程中,领会明确问题、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和测试改进的基本方伞面材料(棉布、厚塑料袋、薄塑料袋)、伞绳材料(棉线、麻绳)、编织好的网袋、熟鸡蛋若干、秒1 .通过列举和阅读认识不同领域的工程师通力合作,才可以使一项工程圆满成。2 .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保护鸡蛋平究、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四个环节的基本方法。3.通过列举,体会合作在完成一项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意义。法。难点: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思考,进行改进的迭代过程。表、直尺、剪刀、胶带。稳降落。17-19期末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