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18172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情况研究报告一、本学科研训工作总体概况我县共有20所小学,其中15所独立小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除实验、北关小学外,其余18所小学均为寄宿制学校,在校小学生数量为11180人。全县各校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共有50多名教师任教。本年度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以新教材研究为核心,以多层面教研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实现课程价值。围绕上述工作重点,开展的主要研训工作有: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备课质量为突破口,开展全县教师集体备课和交流研讨活动,全册教材的教学设计电子稿已初步完成,上传公共邮箱,教师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教研重心前移,深

2、入一线,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以省、市、县三级优质课评选为契机,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学科师资队伍基本现状(一)专任教师队伍现状表1:桓仁小学品德专任教师基础数据专任教师总数城乡分布性别比例年龄结构(5年一段)学历层次(最高学历)职称比例专业对口率城市乡村男女35-4040-4545-5050以上研究生毕业本科生毕业专科毕业高中阶段毕业高中以下1学S纵小学高级小学纷小学级小学级5050153341281434246455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新统计学科教师数量为50人,女教师居多,数量为35人,男教师15人,男女性别比例为3:7;从年龄结构来看,整体年龄结构偏大,5

3、0岁以上的28人,占总人数的56%。35岁到45岁的教师共7人,占总人数的14%;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以上的学历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8%,本科学历人数14人,占总数的28%。我统计的是最高学历,从第一学历来看,中师和高中学历居多,可见这部分教师学历层次一般;从职称比例来看,小学高级46人,占总数的92%,他们大多是原来的班主任。只有4人为小学一级,占8%o(二)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我县任教该课程的教师,整体素质一般,从任教年限上看,我县多数教师任教本学科的时间短,多数为原来的班主任,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少,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不熟悉,尤其是新课程,他们缺乏经验,不掌握教材和教法,他们的素质需要提

4、升。只有10%左右的教师任教时间长,经验丰富,素质优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培训明显不足。没有人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参加省级培训的占10%,参加市级培训的占20%。我认为,高质量的学科培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能在该学科起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还比较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是参加高质量的学科教材、教法培训,真诚希望能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利用寒暑假,让更多的学科教师参加不收取会务费的培训。(三)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我县本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一些骨干教师被学校安排教主科,当班主任。目前.,无在岗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见下表)。截止目前

5、,共有5人荣获省级优秀课例。学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是顺利推行新课程的根本保障,我县各校不仅开齐了课程,而且都建立了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们每年都对全县各校教研组工作进行年终检查,量化分值为5分。各校基本能够立足本校的实际,开展教研组活动。之前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AAA”级和“AA”级教研组评选活动,促进了教研组工作的开展。有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沙尖子的“四个一”教研活动,锌尖子的课外活动等非常有特色。三、学科课程实施基本情况分析(一)课程教学情况1 .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把握情况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50%的教师基本能够掌握新的教法,还有一部分新任课教师对现在的教法感到

6、迷茫和困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有一定难度,需要专家同行的相关指引。2 .学科教案的使用情况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我县从今年开始,经过全县教师集体备课和交流研讨活动,全册教材的教学设计电子稿已初步完成,通过网络平台,教师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全部实现电子教案。但是,一些教案质量偏低。我们迫切希望把全册教材的优秀课案,通过网络提供给一线教师,供教师们参考,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免去教师们的劳累之苦。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花在钻研教材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有限。3 .课时的执行情况:一二年级活动量大,课时充足,国家规定每周2课时,绰绰有余,而五六年级教材知识含量大,加上学生的活动量增多,国家规

7、定每周2课时,课时略显不足,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课程评价情况我县对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部分,即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占16%,教学过程占40%,教学内容占20%,教学效果占16%,教师素质占8%o对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低年级主要采用观察、问卷、家长评价、作品分析等方式,中、高年级教材含有大量的知识学习,期末主要采用书面考试和测验,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进行考核。(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我县依据农村的特点,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桓仁地处山区,这里有蓝天、有白云、有大地

8、、有青山、有碧水,我们的儿童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十分熟悉,很多课教师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上,分享学习的快乐。2、合理调整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教科书。针对不贴近农村儿童实际的教材内容,及时增添内容,扩充教材资源。另外,对教材编排不合理的内容,及时删除,优化教材资源。3、开发乡土教材,编写校本教材,补充教材资源的不足。在教学中把我市自编的乡土教材纳入课堂教学,灵活处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各校撰写校本教材.,沙尖子学校刘长波老师编写了三字经、学校人物史,增强了课程的地域性。4、积极开发并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现在,我县班班实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情景,丰富学生体验。在取得成绩

9、的同时,仍然有一些忧患。我县本学科教师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量还略显单薄。由于农村各校全部实行寄宿制,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还有少数教师思想拘谨,不领会新课程的实质,只就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约占总数的10虬出于安全考虑,寄宿制学校的课外活动几乎为零,很多活动无法开展,把学生领出校外,是不允许的,教师有后顾之忧。城镇各校社区活动搞得也不好。三、本课程实施中取得的成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县从以下几个层面有了收获和感悟,主要是:1、一些学校办学思想端正,高度重视本课程教学,实验小学、沙尖子学校成为全县教研基地学校,创设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2、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智慧,一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二棚

10、甸小学刘舒、实验小学的王德华、王旭、北关小学石永花等老师的课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课。3、促进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完成了省级、国家级的科研课题。使科研走进教学,教学为科研服务,真正发挥了科研的作用。4、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了本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从传统的硬性说教中走出来,教学注重实效性。主要体现在:(1)学生乐学。现在我县许多老师正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他们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十分愿意上品德课,偶尔串课或耽误课,学生都有怨气,难怪有的班主任说,上品德课比上主科的课劲头还足。(2)教师乐教。虽然这只队伍年龄大,但是我县不少老教师努力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重新审视课程

11、概念,弄清了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我县一些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已经不是一种口号。四、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群体的学科知识结构一般,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成“金字塔”状,处于尖端的名教师少。一部分教师思想倦怠,学科教学能力不强,不能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创新思维,自身业务素质亟待提高。2、骨干教师队伍流失严重,骨干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缺少新骨干,骨干教师的作用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3、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老龄化”严重,缺乏活力。4、课堂教学还存在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模式老化等弊端,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偏差。5、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发展不均衡,本课程的实践性有待加

12、强。6、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7、五六年级教材内容丰富,课时略显不足。8、个别基层学校存在认识问题,管理不够科学,人员配置不合理,教师变动过于频繁,不够重视本课程教学,学科教研工作抓得不实,流于形式。五、改进本课程教学的建议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质,仅供参考。(一)学校管理的建议1、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质量观。把本课程教学工作与主科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其抓共管,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不忽视本课程教学。2、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加强课程管理,做到开齐、开全、开足课时,不能挪做它用。其次,要加强过程管理。要特别注重日常对教师课堂教学

13、的检测,指导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出更加具体的操作建议。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定期开展校本研讨,组织交流。4、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的积极性,严格实施,奖惩分明。5、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防止骨干教师“流失”,优化人员配置。6、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确保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均衡发展。学校应统筹协调,提供便利,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确保安全,让教师放心去干,放手去创造。城镇各校要搞好社区教育,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得益彰。(一)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议上级业务部门在新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有效地提升教师素质。2

14、、加强教学研究,深入基层,全方位指导教学。研训员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以新教材为中心,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切磋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构建有效课堂,使本课程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扎实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3、及时召开各类教学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通过教学研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开展教学观摩课活动,推广教学经验。开展优质课堂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常规课堂的优质化,开展学科评优活动。4、积极培养骨干,进一步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发挥其示范引路的作用。开展骨干教师送课活动,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薄弱学校帮教活动,开展骨干教师和薄弱教师手拉手、结队子活动,推动薄弱学校的发展,促进薄弱教师的提高。5、一线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充分运用新颖实用的教学艺术,发挥智慧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探究中去。6、一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要克服困难,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最后,我真诚地希望本课程与所有的课程一样,公平、均衡地发展,发挥她的魅力,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启迪人生。如何高质高效地实施这一课程,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