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22405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事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固定的文化符号系统。当我们阅读文化典籍时,如果能对其中某些知识有所了解,对我们的阅读将大有裨益。下面将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一些文化符号进行简单解说,以期对我们的理解阅读有所帮助。一、月亮的文化意象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朗朗明月从古至今一路流转于中国人的广阔心灵空间,它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成为高悬于天际的文化原型。月因其阴冷凄寒而成为女性的化身,代表了静谧与和谐,也反映了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成为失意者的象征。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我们感到了月光之澄澈,人生之悲凉;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渗透的又是几多缠绵哀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帝王末路的忧郁;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文人笔下凄美的意境了。月是忧伤孤独的,也是潇洒飘逸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是苏轼的淋漓畅快;“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乃太白的雄浑豪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公的缠绵俳恻了李白可以“举杯邀明月”,与月“永结无情游”,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旷达。月还是美好理想的寄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吟风啸月,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

3、直到夜郎西”是对朋友的殷切关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生的最美祝福;“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是对淳朴生活的热切向往月是文人笔下永远说不完的故事,淡泊静谧、空寂通脱,或圆或缺、或阴或晴,让你在不经意的仰望中,心中总会萌生许多感触。二、秋思的文化意象从诗经时代开始,“秋思”就成为了一个传统的文化符号。“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总是与思念相连。一一“自古逢秋悲寂寥。”随着季节的变化,秋的凄清萧瑟成为触动人们思绪的引线。“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离别的忧愁,也就成了秋思的情感聚焦点。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在他笔下,极力刻画了秋日的萧

4、瑟冷清,那踽踽独行的“断肠人”,行走于天涯,在中国诗歌史上,勾勒了一幅凄凉悲伤的游子图。“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二这种思念是一种对故土的依恋,是千百年来中国永远解不开的“心结”。游子在外思乡,其实妻子也在家思夫,因此“思妇”也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象。借思妇之口抒思念之情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法。“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少妇早已“肠断白频洲”,但她那愁肠寸断的悠悠相思之情依然跃于纸上,惆怅之苦,委婉含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J秋夜的长安城,捣衣的妇女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丈夫,盼望着早日结束战争,亲人团聚。这种思念之情似乎已传到了边关。“一夜征人尽望乡”。征夫思妇的相思,在浓

5、郁的秋色中传递着。家国的使命,又使这种相思少了许多的哀怨缠绵,多了几分悲情之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幅多彩寥阔的秋色图中,荡漾的依然是对故乡的思念,一一“黯乡魂,追旅思。”所不同的是,没有了马致远的凄凉悲情,而多了一份戍边将士的沉郁雄浑。“浊酒一杯家万里”、“都化作相思泪”就是范仲淹的秋思之美了。秋天,一个特别的,专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季节。三、柳树、柳枝的文化意象说到离别,唐代的人也许最为豁达。有人说,这里“盛唐气象”使之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男儿志在四方,离别在所难免。“客中送客”更是司空见惯,折一枝杨柳作别罢,一切尽在不言中。因为“柳”谐“留”音,更何况诗经

6、中早有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纷纷”的佳句了呢?因此唐诗就有了“客舍青青柳色新”“兼葭杨柳似汀洲”等名句了。“柳”在唐人手中是一种含蓄的牵挂,而在陶渊明笔下却另有一番天地。陶潜爱菊,其实他也爱“柳”,五柳先生传可为证。常思他何以在宅边植柳树,且以五柳先生为号呢?百思不解之时,偶读到台湾东海大学薜顺雄教授的文章,才知柳树在晋代文学中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1.柳是集天地之精灵而生的一种珍奇的树,所谓“含精灵而寄生”“是精灵之所钟”;2 .柳刚柔相济,尊重生命的庄严,保持生命的丰盛与价值,所谓“应中和而屈伸”“保休体之丰衍”;3 .柳有原则,能坚持,绝不任意动摇根本,值得人们敬重,所谓“

7、结根建本,则固于泰山”“倍永贞而羡”;4 .柳的生命力强韧,能突破一切生长环境的困境而生长,所谓“惟尺断而能植”“虽尺断而逾滋”;5 .柳不扭曲自己,而自然地生长,所谓“配过生于自然”陶渊明偏爱柳树,以柳树来暗示自己的思想、处境、个性、行为等,才会特意撰写五柳先生传这样一篇文章,来作自况,以示知于世人。四、酒的文化意象中国酒文化的特色之一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扬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酒激发诗的灵感,诗增添酒的神韵。诗经305篇作品中,有40多首与酒有关;整部全唐诗五万首,涉酒诗篇也多达五分之一。不少诗人都是酒中豪杰。陶渊明更言“性嗜酒“期在必醉”。他视酒为

8、“佳人”、“情人”,“无夕不饮”,“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饮酒二十首)。领一代风骚的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垂名。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简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熟,仰而赋诗”。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全是一群饮君子,阮籍以酒避祸,嵇康借酒佯狂,刘伶作酒德颂以刺世嫉邪。刘宋时代的鲍照亦爱酒惜酒,狂歌“但愿樽中酒酝满,莫措床头百个钱”(拟行路难)。生平萧索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俳恻。唐宋两代的诗人词客更多是善饮、嗜饮的发烧友,李白现存诗文1500首中,写到饮酒的达170多首,占16%强;杜甫现存诗文1400

9、多首中写到饮酒的多达300首,占21%强。李白以“斗酒诗百篇”,“会须一饮三百杯”为人所共晓,赢得“醉圣”的雅名;而杜甫“少年酒豪”、嗜酒如命却鲜为人知,其实杜老先生更是“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直到“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的信誓旦旦、死而后己的程度。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自称“醉司马”,诗酒不让李杜,作有关饮酒之诗800首(见方勺泊宅编),写讴歌饮酒之文酒功赞,并创“香山九老”这诗酒之会。北宋初年,范仲淹是“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是“归来中夜酒醺醺”;元佑时期,欧阳修是“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于钟”,苏轼是“酒酣胸胆尚开张

10、”。南渡期的女词人李清照,可算酒中巾帼,她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尽了诗酒飘零。继之而起、驰骋诗坛的陆游,曾以醉歌明志:“方我吸酒时,江山人胸中。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一腔豪情,借酒力以增强、发泄。集宋词之大成的辛弃疾,“少年使酒”,中年“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晚年“一尊搔首东窗里”、“醉里挑灯看剑”,以酒写闲置之愁,报国之志,使人感到“势从天落”的力量。逮至元明清,诗酒联姻的传统仍硕果累累。无论从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到陈维叔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从萨都刺的“

11、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到杨升庵的“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无不是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遗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诗人们有时空闲,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或激进慷慨,催人自新,促人奋进;或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想念佳人、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如王绩过酒家“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J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

12、盘珍羞直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独酌成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J罗隐自谴“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韦庄谴兴“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酒不仅是抒怀的兴奋剂,也是牵情的红丝带。临别饯行,友人们既共叙美好回忆,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绵绵的离愁,真诚的祝福,都留在饯行的酒席上。把所有的离情别绪全都倾注在浓浓的美酒中吧,朋友啊朋友,让我们举杯畅饮,祝愿你一路保重;让我们一醉方休,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重逢。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J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1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琵琶行济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此外,酒还是男儿不易轻弹的泪水。那些表现边塞苦寒生活的诗歌也多与酒相伴,与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而化作瑰丽的诗章。其中王翰凉州词最为优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悲壮雄浑,抒发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其他如李欣塞下曲“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还有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都是传诵的名篇了。酒,中国文化中奔涌不息的生命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