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28499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试题一、单选题1 .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核发(),确认草原使用权。A.承包经营权证;B.使用权证;C草原证;D.土地承包证。2 .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经营。A.家庭或者联户承包;B.家庭;C.牧民;D.联户3 .在草原承包经营期内,不得对承包经营者使用的草原进行调整;个别确需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牧)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牧)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A.二分之一以

2、上;B.全体;C,四分之三以上;D,三分之二以上。4 .进行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草原;确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必须经()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国务院;D.乡(镇)以上人民政府。5 .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经()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国务院;D.乡(镇)以上人民政府。6 .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A.半年;B

3、.一年;C.二年;D.三年。7 .因从事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等活动确需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的,应当事先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报告的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在草原上行驶。A.行驶路线和行驶范围;B.行驶区域和行驶范围;C.行驶路线和行驶区域;D.行驶路线和行驶范围。8 .非法开垦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A.三万元以上;B.五万元以

4、下;C.五万元以上;D.三万元以下。9 .对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擅自将草原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使用的草原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草原植被,并处草原被非法使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罚款。A.六倍以上十二倍以下;B.三倍以上六倍以下;C.二倍以上四倍以下;D.十二倍以上。10 .违反草原法等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草原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定罪处罚。A.非法开垦草原罪;B.非法占用农用地罪;c非法占用草原罪;D.非法毁坏农用地罪。11 .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在()以上的,或者曾因非法占用草原受过

5、行政处罚,在三年内又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在()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数量较大A.二十亩、十亩;B.十亩、二十亩;C,二十亩、二十亩;D.十亩、十亩。12 .新草品种必须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后方可推广。A.省级政府;B.县级政府;C.县级以上政府;D.国务院。13 .草原承包经营期限一般为()。承包经营草原,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经营合同。A.十年;B.五十年;C,三十年;D.五年。14 .违反青海省实施草原法办法规定,不按规定期限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缴;逾期仍未缴纳的,每

6、日加收()的滞纳金。A.百分之三;B.千分之三;C.百分之一;D.千分之一。15 .草原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可以按照()的原则依法转让。A.依法、依规;B.合法、有偿;C.合法、自愿;D.自愿、有偿。16 .多次实施破坏草原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未经处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按照累计的数量、数额定罪处罚。A.应当;B.可以;C.必须;D.应该。17 .国家建立草原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定期进行();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支持、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A.草原调查;B.草地调查;C.草原评价;D.草地监测。18 .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不得超

7、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oA.承载力;B.放牧指数;C,畜禽数量;D.载畜量。19 .牧区的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实行划区(),合理配置畜群,均衡利用草原。A.禁牧;B.轮牧;C.休牧;D.草畜平衡。20 .因建设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o此费用专款专用,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用于恢复草原植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A.草原补偿费;B.草原植被恢复费;C.草原使用费;D.草原占用费。二、多选题1.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A.改善生态环境;B.维护生物多样性;C.发展现代畜牧业;D.保护生态环境。2 .在中

8、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草原()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A.规划;B.保护;A建设;A利用和管理。3 .国家对草原实行()合理利用的方针,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A依法治理;B,科学规划;C.全面保护;D.重点建设。4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称草原,是指()。A.天然草原;B.人工草地;C.城镇草地;D.其他草地。5 .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遵循下列原则:A.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B.以现有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C保护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9、社会效益相结合。6.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使用草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筑其他工程,需要将草原转为非畜牧业生产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前款所称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是指:A.生产、贮存草种和饲草饲料的设施;B.牲畜圈舍、配种点、剪毛点、药浴池、人畜饮水设施;C.科研、试验、示范基地;D.草原防火和灌溉设施。7 .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在下列地区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A.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8 .纳入基本草原管理的草原;C.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10、分布区;D.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8 .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A.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木的;9 .在草原上建窑、建房、修路、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剥取草皮的;C.在草原上堆放或者排放废弃物,造成草原的原有植被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的;D.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造成草原沙化或者水土严重流失的。10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草原法等土地管理法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情节严重”:A.非法批准征收

11、、征用、占用草原二十亩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B.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四十亩以上的;C.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二十亩以上草原被毁坏的;D.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10.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A.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八十亩以上的;B.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二十亩以上的;C.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四十亩以上草原被毁坏的;D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六十万元以上。IL国家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下

12、列草原应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A.重要放牧场、割草地,草原科研、教学试验基地;B.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C.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D.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12.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签订合同,并遵循以下原则:A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B.不得改变草原所有权的性质和草原的牧业用途;C.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D.受让方必须有牧业经营能力,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13 .违反青海省实施草原法办法规定,超过

13、核定的载畜量放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主管部门或者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A.超载不足百分之三十的,每个超载羊单位罚款十元;B.超载百分之三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五十的,每个超载羊单位罚款二十元;C.超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每个超载羊单位罚款三十元;D超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每个超载羊单位罚款五十元。1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草种()的监督管理,保证草种质量。A.生产;B.加工;C.检疫;D.检验。15 .国家建立草原生产、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草原的()等草原基本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及时为本级政府和有

14、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服务。A.面积、等级;B.植被构成;C.生产能力;D.自然灾害、生物灾害。16 .国家对草原实行()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草原载畜量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定期核定草原载畜量。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载过牧。A.以草定畜;B.退牧还草;C.草畜平衡;D.禁牧休牧。17 .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应当符合有关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并不得侵犯()的合法权益,不得破坏草原植被。A.村集体;B.草原所有者;C.草原使用者;D.草原承包经营者。18 .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包括:()A.草原保护、

15、建设、利用的目标和措施;B.草原功能分区;C.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D.各项专业规划。1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加强草种基地建设,鼓励()优良草品种。A选育;B.引进;A购买;D.推广。20 .除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的()外,不得占用基本草原A.基础设施;B.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C.国防、外交建设项目;D.经营类项目。三、判断题1.国家对在草原管理、保护、建设、合理利用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21 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

16、使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草原。22 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制度。23 在草原上种植牧草或者饲料作物,应当符合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办理征占用草原手续,防止草原沙化和水土流失。24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的管理,将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5 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防沙治沙规划、水资源规划、林业长远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规划相协调。26

1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的管理,将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7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宣传教育。28 禁止采集、收购、出售草原上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9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草原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30 .单位实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解释规定的定罪量刑标准定罪处罚。31 .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牧)民委员会,可以留有机动草原。32 .草原防火期为每年10月15日至翌年6

18、月15日。33 .禁止在草原上非法捕杀、买卖和运输草原上的鹰、雕、隼、豹、狼、狐狸、鼬等草原鼠虫害天敌。34 .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实行统一规划制度。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35 .草原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的依据。36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草原,按照投资者负责的原则保护草原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37 .国家鼓励与支持天然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38 .在草原上从事采土、采砂、采石等作业活动,应当报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39 .县

19、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知识在线答题活动定案U:一、单选题1. B.使用权证;2. A.家庭或者联户承包;3. D.三分之二以上;4.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5.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6. C.二年;7. C.行驶路线和行驶区域;8. B.五万元以下;9. A.六倍以上十二倍以下;10. B.非法占用农用地罪;ILA,二十亩、十亩;12. D.国务院;13. B.五十年;14. B.千分之三;15. D.自愿、有偿;16. A.应当;17.

20、A.草原调查;18. D.载畜量;19. B.轮牧;20. B.草原植被恢复费;BDBACCBBDBBDAADBB二、多选题ABCABCDBCDABABCDABCDACDABCDBCDACDABCDABCDABCABCDABCDACBCDABCDABDABC三、判断题1. ()2. ()3. (X)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4. (X)在草原上种植牧草或者饲料作物,应当符合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办理征占用草原手续(加强监督管理),防止草原沙化和水土流失。5. ()6. ()7. ()8.

21、 ()9. (X)禁止采集、收购、出售草原上的国家二级(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0. ()H.()单位实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解释规定的予以行政处罚(定罪量刑标准定罪处罚)。12. (X)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牧)民委员会,可以(不得)留有机动草原。13. (X)草原防火期为每年10(9)月15日至翌年6月15日。14. ()15. (J)16. ()17. (X)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草原,按照投资者负责(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保护草原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18. (X)国家鼓励与支持天然(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19. (X)在草原上从事采土、采砂、采石等作业活动,应当报省级(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20. (X)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报上级(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