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38554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激光学基础知识、X线摄影基础【考点总结+精选习题】一、激光的产生1、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的“自发和受激辐射理论是现代激光理论的物理学基础。(一)受激吸收和光辐射1、受激吸收(激发或电离):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过程。2、受激吸收的特点:(1)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有外来光子的激发;(2)外来光子的能量应等于原子激发前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3)受激吸收对激发光子的振动方向、传播方向和位相没有任何限制。3、自发辐射:在没有任何外界影响的情况下,高能态EH的原子会自发地跃迁到基态或者较低激发态El,因为这种跃迁是不受外界影响而自发进行的,称为自发跃迁,如果跃迁时释放的能量是以光辐

2、射的形式放出的,则这个过程叫做自发辐射。4、受激辐射:处于高能级EH的原子在自发辐射之前,受到一个能量为hv=Eh-EL的光子的“诱发后可释放出一个与诱发光子特征完全相同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l,这个过程称为受激辐射。持续的受激辐射形成的光束就叫做激光。5、受激辐射的特点:它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有外来光子的刺激才能发生,外来光子的能量或频率必须满足hv=Eh-El;辐射出的光子与诱发光子特征完全相同;与受激吸收不同,受激辐射中的被激原子并不吸收诱发光子的能量。6、受激辐射光放大不是自然的,自然界没有哪种物质能够自然地发出激光来,只有人为地创造条件,才能得到激光。(二)激光的产生1、激光器的构成

3、:工作物质、激发装置、光学谐振腔2、工作物质:激光器中能产生激光的物质称为工作物质。3、激发装置:作用是把处于低能级上的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上去,使工作物质实现粒子反转。4、光学谐振腔:作用是产生和维持光放大;选择输出光的方向;选择输出光的波长。5、谐振腔能起选频作用,使激光的单色性更好。(三)激光器的分类1.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激光器一般可按工作物质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半导体等)、发光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准分子等)、输出方式(连续、脉冲)等进行分类。2、常用医用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激光器。1960年研制成功,1961年用于视网膜凝固,1963年用于肿瘤治疗。波长694

4、.3nm,我国从1965年开始红宝石激光的生物效应和眼科应用的研究;氢就激光器(红色激光):最早研制成功的气体激光器。应用于医学上的临床治疗。波长632.8nm;二氧化碳激光器:以:氧化碳气体为发光材料,,是种分子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m的远外红光;准分子激光器:是种脉冲激光器。其工作物是稀有气体及其卤化物或氧化物,输出波长从紫外线到可见光,其特点是波长短、功率高。(试题)受激吸收的特点错误的是A、外来光子的能量应等于原子激发前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才会发生B、不是自发产生的C、不需要有外来光子的激发就会发生D、需要有外来光子的激发才会发生E、受激吸收对激发光子的振动方向没有限制C(试题)关

5、于自发辐射,正确的是A、受外界影响较大B、是基态的原子自发跃迁为高能态的原子C、是较低能态的原子自发跃迁为高能态的原子D、是高能态的原子自发跃迁到基态或较低激发态E、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D(试题)关于受激辐射的特点错误的是A、自发产生的B、不是自发产生的C、需要有外来光子的刺激才发生D、辐射出的光子与诱发光子特征完全相同E、外来光子的能量必须满足前后两个能量之差A(试题)氮-锐激光器发出光的颜色是A、红色B、蓝色C、绿色D、黄色E、白色A(试题)关于自发辐射,正确的是A、受外界影响较大B、是基态的原子自发跃迁为高能态的原子C、是较低能态的原子自发跃迁为高能态的原子D、是高能态的原子自

6、发跃迁到基态或较低激发态E、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D(试题)关于红宝石激光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出波长为694.3nm的脉冲激光B、是世界上最早于1960年研制成功的激光器C、1963年开始用于肿瘤的治疗D、1961年应用于视网膜凝固E、我国从1964年开始红宝石激光的生物效应和眼科应用的研究E(试题)氮敏激光器发出光的颜色是A、红色B、蓝色C、绿色D、黄色E、白色A(试题)关于准分子激光器的描述错误的是A、功率低B、其工作物质是稀有气体及其卤化物或氧化物C、波长短D、输出波长从紫外光到可见光E、主要用于手术治疗A(试题)关于受激辐射的特点错误的是A、自发产生的B、不是自发产生的C、需

7、要有外来光子的刺激才发生D、辐射出的光子与诱发光子特征完全相同E.、外来光子的能量必须满足前后两个能量之差A二、激光的特性(一)激光的特性1.方向性好;2、强度高:一般太阳光亮度大约是100W/cm2。以脉冲方式工作的激光器,其光强可以比太阳光高出10710M倍。3、单色性好;4、相干性好。(二)激光的危害及安全措施1.激光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可分为两类:直接危害,即超过安全阈值的激光的光辐射对眼睛、皮肤、神经系统以及内脏造成损伤;由于高压电、噪声、低温制冷剂以及电源等因素造成的间接危害。(试题)激光的特性不包括A、方向性好B、强度高C、单色性好D、频谱宽E、相干性好D三、激光的医学应用(一)

8、激光治疗1、激光手术:组织分离、切割、切除、凝固、焊接、打孔、截骨;吻合组织、血管、淋巴、神经等;2、弱激光治疗:激光理疗、激光针灸、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3、激光光动力疗法:利用光动力学作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有体表、组织间、腔内照射及综合治疗四种方式;4、激光内镜术治疗:可用于腔内手术、理疗与光动力学治疗。(二)激光诊断:一般有:激光光谱分析法、激光干涉分析法、激光散射分析法、激光衍射分析法、激光透射分析法、激光偏振法以及其他激光分析法。(三)用于医学基础研究的激光技术1.激光为医学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这方面有:激光微光束技术、激光全息显微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激光荧光显微技术

9、、激光漂白荧光恢复测量技术、激光扫描计。2、医学影像技术中,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被广泛应用到CR、激光打印机中。(试题)激光为医学基础研究提供的新的技术手段不包括A、激光扫描计B、激光微光束技术C、激光荧光显微技术D、激光全息显微术E、激光透视E一、解剖学基准线1、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卜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2、矢状轴,又称腹背轴。3、冠状轴,又叫额状轴。4、近心脏者为近端,远离心脏者为远端。二、X线摄影学基准标志1、听眶线(ABL):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2、听眦线(OMBL):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3、听鼻

10、线: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卜缘间的连线;4、听口线: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5、听眉线(SML):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6、瞳间线:为两瞳孔间的连线。7、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8、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听口线与听眦线约呈35。角;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9、正中矢状面: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不位于正中。但与其平行的面,均称为矢状面;10、解剖学水平面:经颅骨听眶线,将头颅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水平断面,称为解剖学水平面;11、耳垂额状面:沿外耳孔作解剖学水平面垂直线,将头颅分作前后两部分的冠状断面,称为耳垂额

11、状面。12、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13、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间隙。14、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15、肋弓: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16、胸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17、第2、3肋骨呈水平,往下各肋骨逐渐斜行;第2前肋间最宽,第5、6肋骨最狭。18、腹部分区常用“九分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骼崎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

12、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所分的9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骼区和右骼区。19、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右侧腹直肌外缘交界处。20、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21、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表2-4-1脊柱体表定位标志汇总表部位第2颈椎第3颈椎第,强推第7颈椎第2、3胸椎间第4、5胸椎间第6胸椎第7胸椎第11胸椎第1腰椎第3腰椎第4腰椎第5腰椎第2瓶推尾骨前面观对应平面恻面观对应平面上聘牙齿咬合面下颌角一一甲状装首猾G孙佚软备-Q颈根部最突

13、出的棘突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照土及男性双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体中点圆下角胸骨剑突末端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脐上3厘米肋弓下绿(最低点)脐信靖脐下3厘米谛睛下3厘米镭前上就连线中点耻骨联合44到同好通(试题)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称为A、听眦线B、听眶线C、听鼻线D、听口线E、瞳间线A(试题)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的定位线是A、听眉线B、听眦线C、听眶线D、听口线E、听鼻线C(试题)与剑突末端至肚脐连线中点位于同一平面的是A、第12胸椎B、第1腰椎C、第2腰椎D、第3腰椎E、第4腰椎B(试题)男性乳头的位置相当于A、第10胸椎水平B、第6胸椎水平C、第8胸椎水平D、第4胸椎水平E、第2胸椎水平B三、X

14、线摄影常用体位1、前后位:被检者后面紧贴影像接收器(imagereceptor,IR),身体矢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的前面射至后面的摄影体位称为前后位。2、后前位:被检者前面紧贴IR,身体矢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后面射至前面的摄影体位称为后前位。前后位和后前位又称正位。3、左侧位:被检者左侧紧贴IR,身体矢状面与IR平行(冠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右侧射至左侧的摄影体位称为左侧位。4、右侧位:被检者右侧紧贴IR,身体矢状面与IR平行(冠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左侧射至右侧的摄影体位称为右侧位。5、水平位:被检者仰卧、俯卧或侧卧于台

15、面上,X线水平摄影。6、左侧卧水平正位:被检者左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7、右侧卧水平正位:被检者右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8、仰卧水平侧位:被检者仰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9、俯卧水平侧位:被检者俯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10、右前斜位:被检者身体右前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小于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左后方射入至右前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右前斜位。也称第一斜位。11、左前斜位:被检者身体左前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小于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右后方射入至左前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左前斜位。也称第-斜位。12、左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左后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小

16、于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右前方射入至左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左后斜位,也称第三斜位。13、右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右后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小于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左前方射入至右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右后斜位,也称第四斜位。14、轴位:被检部位矢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方向与被检部位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投射。例如骸骨轴位、跟骨轴位、颗骨岩部轴位。15、切线位:指X线中心线与器官或病灶的边缘相切,并与暗盒或其他射线IR垂直的摄影方法。16、前弓位:为胸部摄影时的一种特殊体位,X线中心线水平投射,摄影时被检者胸部前弓。17、蛙形位:为麒关节摄影时的一种特殊体位,被检者仰卧,IR

17、在下,类似青蛙双下肢姿势。18、功能位:用X线摄片来观察人体某些组织的功能。如撅颌关节的张口位、闭口位等。(试题)能观察功能的检查部位是A、颈椎B、颠颌关节C、腰椎D、D骨E、腕关节B四、X线摄影的原则和步骤1.大、小焦点选择原则:在X线管容量规格允许负荷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影像的锐利度,减小几何模糊。一般对于较薄肢体(如四肢)和不易活动且照射野比较小的部位(如乳突)摄影时,应选择小焦点摄影;对于较厚肢体(如头颅、腹部、脊柱)和呼吸不易控制的部位(如胸部)进行X线摄影时,则应选用大焦点摄影。若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也可选用小焦点进行摄影。2、滤线设备应用原则:滤线器是为吸收散射

18、线、降低图像灰雾度、提高影像对比度而设置的。原则上被检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使用60kV以上管电压摄影时,应使用滤线器摄影技术。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必须熟悉所用滤线器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3、摄影距离选择原则:为了减小影像失真及模糊度,在X线摄影时摄影距离选择原则:在X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焦点至胶片(IP、探测器板)之间的距离。一般四肢摄影时摄影距离取75:LOoem;成人胸部摄影为180200cm;婴幼儿胸部较薄,摄影距离可减少至100cm;腹部等厚部位因要应用摄影床下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取90100cm。应尽量使被检者肢体靠近并平行IR,尽量减小肢体至IR之间的距离。4、X线中心

19、线和斜射线应用原则:X线中心线应用的一般原则是:X线中心线经过被检部位的中心,垂直于被检部位和IR。但有时为了避免影像重叠,可在不改变被检者体位的情况下,将X线中心线倾斜一定的角度(如胸骨后前位)进行摄影;有时为了观察局部结构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可让X线中心线通过被检部位的局部组织(并非被检部位的中心)垂直射入IR(如头颅切线摄影)。斜射线是X线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手的后前斜位摄影时,可利用中心线对准第5掌骨头,利用斜射线使掌指骨成像,减少掌骨的重叠。5、曝光条件选择原则:曝光条件的选择,包括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的选择,摄影距离的选择,IR的选择和滤线设备的选择等。对于检查部位薄、密度低、

20、易固定的组织宜采用小mA、长时间摄影;部位厚、密度高宜采用高kV摄影技术,以获得较多的影像信息,同时为了提高影像对比度,必须采用滤除散射线的装置;对于不易固定的部位检查,如外伤病人、危重病人及婴幼儿,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一般来说,曝光条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被检肢体的解剖结构以及临床对照片影像的要求等进行选择。6、平静呼吸状态方式:一般应用于前臂、下肢各部位摄影,这些部位受呼吸运动影响很小。7、平静呼吸下屏气方式:一般应用于上臂、颈部、头部和心脏等部位摄影,因呼吸运动会导致这些部位产生运动模糊。8、深吸气后屏气方式:一般应用于肺部、胸骨侧位及膈上肋骨摄影,因深吸气后屏气,肺内含气量增加,使

21、影像对比度增加,同时膈肌下降,显示更多的膈上肺野及肋骨。9、深呼气后屏气方式:一般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摄影,因深呼气后屏气,可使肺内含气量减少,膈肌上升,更有利于显示膈下脏器,同时腹部厚度变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曝光条件。工作中为使被检者保持较长时间的屏气,先做几次深吸气,然后再深呼气后屏气,以提高血液中含氧量。10、均匀连续浅呼吸方式:一般应用于胸骨正位摄影,因此种呼吸运动可使近影像接收器的胸骨不动或活动度很小,而与之重叠的远胶片侧组织因呼吸运动使其影像模糊,从而衬托胸骨的影像。11、放射防护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化:即实践获取的利益应大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这项实践才是正当的。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22、: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个人剂量限值:在实施正当化与最优化两项原则时.,同时保证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12、放射防护措施:由于X线的生物损伤效应,为减少辐射线对被检者的损害,摄影中应采取缩短曝光时间、增加摄影距离、屏蔽非照射部位等措施,在确保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受检部位的受照剂量及非检查部位接受X线的照射。(试题)滤线栅使用原则中,肢体厚度超过A、5cmB、IOcmCx15cmD、20cmE、25cmC(试题)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线管管电压须超过A、 55kVB、 60kVC、 65kVD、 70kVE、75kVB(试题)胸部后前立位的摄影距离是A、100cmB、IlOcmC、120cmD、150cmE、180-200cmE(试题)常用深吸气后屏气方式摄影的部位是A、手臂B、头颅C、心脏D、躯干E、肺部E(试题)膈下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A、浅呼吸后屏气B、深呼气后屏气C、深吸气后屏气D、平静呼吸后屏气E、腹式呼吸后屏气(试题)心脏摄影的呼吸方式为A、深吸气后屏气B、深呼气后屏气Cx连续缓慢浅呼吸D、平静呼吸E、平静呼吸下屏气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