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48191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L3E道路及配套工程通信1项目概况1.1 项目区位及概况图1项目位置图1.2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L3-E线道路全长733.6293m,K0-K0+307.666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50kmh,标准路幅宽26m,其中车行道16m,人行道宽5m,双向四车道:K0+359.666-K0+733.6293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标准路幅宽16m,其中车行道8m,人行道宽4m,双向两车道。目前道路周边地块即将进行开发,本次设计道路主要起服务周边地块功能,缓解区域内的交通压力,完善区域道路路网,方便地块内部及对外交通的联系。1.3 设计依据(1)我司与业主签

2、订的设计合同。(2)川渝高竹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2021.12)(3)川渝高竹新区G210国道方家沟至高滩镇片区道路改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2.04)(4)邻水县高滩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重庆路一期施工图设计文件(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02)(5)该地区1:500地形图;(6)现场踏勘及周边相关调查资料。(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4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3)城市通信工程规

3、划规范(GB/T50853-2013)(4)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2015)(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7)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8)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165:2004)(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5 设计范围及内容施工图设计文件按内容分为四册:第一册:L4-E道路及附属工程第二册:L3-E道路及附属工程第三册:K道路及附属工程第四册:B东延长线道路及附属工程本册为第二册:L3-E道路及附属工程。其

4、中第二册:L3-E道路及附属工程按专业进行分册: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交通工程第三分册:高边坡及结构工程2022年4月,我司中标该项目勘察设计;作,中标后开展地形管线测量及方案设计工作;2022年8月至2022年9月,针对该项目规划条件及指标等问题,我司配合甲方与规划编制单位进行多次讨论;2022年8月30日,对本项目方案向高竹新区管委会建设局及规资局领导进行汇报,原则上同意该方案,规划编制单位将该方案纳入区域控规编制,同时,甲方要求开展下一步设计工作;2022年9月,我司应业主要求,在现有规划成果基础上,按此版方案开展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2022年9月,我司收到甲方传水利设计基础资料

5、(中间成果),并与甲方及L4-E道路北侧水利改造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初步判定L4-E线路基边坡及支挡结构对水利设计不产生影响;2022年9月25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完成审查并取得合格书。2022年9月28日,我司完成高边坡方案及高边坡方案专家评审会,并通过专家审查;2022年10月,我司完成施工图纸全专业线下外审,由于缺乏相关程序性文件,暂时未开展线上流程申报。2022年10月,我司按业主要求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由于各阶段批复文件暂未取得,本次出图仅作设计交流,不用于指导施工。2通信工程设计2.1 通信现状本次设计道路位于未建区域,沿线无现状通信设施。2.2 通信规划根据川渝高竹新区国土空间规划

6、(2021-2035年):第四分册:排水工程第五分册: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第六分册:照明工程第七分册:景观工程本分册为第五分册:电力通信(土建)工程。2.3 设计原则(1)平面布置原则管线的布置应便于周边建筑支管的接入和维护管理方便。各种管线尽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管线的平面间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要求。(2)竖向设计原则各种管线大致分层布置:污水、雨水等重力流管线布置在最下层;须采用沟道形式敷设的电力管线布置在最上层;管道交叉时,压力流管线让重力流管线;小口径管线让大口径管线;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3)设计标准所有管道或管廊断面均按远期规

7、模设计。电信、移动、广电等采用同走廊的布置方式,便于节约地下空间和管理:远期电力IOkV及其以下的线路、其它各种管线全部下地敷设: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2.4 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2.5 前期情况简述由于本项目前期手续未完善,方案、初设批复未取得,本次出图仅作设计交流,不能直接用以指导施工。度为20mm。塑料管的接续部位,相邻两管之间应错开300mio塑料管每隔3000un,用力IOmm的钢筋网片固定,钢筋网片是从离人孔外侧IOoOmnl处开始安装。钢筋网片由厂家根据管道规模配套。铺设塑料管的管底下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型层砂浆标号,应符合设

8、计要求,垫层砂浆的饱满程度应不低于95%,两行管之间的坚缝应填充1:2.5砂浆,其填充白灰水泥砂浆的饱满程度不低于90%。管底两侧抹1:2.5水泥砂浆,要求作到抹严、压实、平整光滑、无欠茬、不空鼓和不漏水。塑料管的铺设方法为:将插口端第三个波纹套上橡胶圈,插入承口端在接续管另一端垫上木板用锤子(8磅左右)敲击木板,接头处橡胶圈进入承口即可。(3)人(手)孔设置人(手)孔的荷载与强度,其设计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人(手)孔工作井做法详见国标图集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本次设计8孔直通井采用小号直通人孔井(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8、9页)

9、、12孔直通井采用中号直通人孔井(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33、34页)、三通井采用中号三通人孔井(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35、36页)、四通井采用中号四通人孔井(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37、38页)、斜通井采用中号斜通人孔井(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39-48页);车行道下的通信工作井盖板以上收口做法参考电力国标图集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TOkv电缆分册(2016.03)直通井收口做法;图集中钢筋HRB335用HRB400替换,钢筋HRB235用HRB300替换。(I)根据电话用户负荷

10、预测,规划新建2座汇聚机房。为加快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规划新增57处移动基站,多布设于商业、工业、公建等建筑楼顶或公园角落。为推进起步区城市系统、高新业务信息化、智能化,规划新增大数据中心一处,占地2000平方米。1.1 (2)规划通信线路全部下地敷设。配合规划范围内道路的建设,在主干道新建16-24孔通信管道,在次干道新建9/2孔通信管道。电信、有线电视、有线广播、数字通信、宽带等均在同一路由的不同管孔敷设。1.2 1.3-E道路通信管线规划于道路南侧,规模8孔,设计与规划保持一致。2.3 通信布置(1)本次L3-E道路新建通信采用排管形式,规模为8孔,并与新建道路起点处重庆路已设计通信排

11、管系统及周边正在设计道路的通信系统接顺。新建通信排管布置于南侧人行道下,排管中心距离路边石3.5m,具体布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另每隔150-20Om设置过街管,规模为8孔。2.4 通信管道敷设安装要求(1)通信管道埋设深度通信管道走廊在人行道下覆土(管顶至路面)不小于07m,车行道下不小于0.8m。本次设计通信排管覆土按1.Om计。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0.40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0.3m。通信管道坡度应为34%。,不得小于2.5%0o(2)铺设塑料管的一般规定及要求塑料管规格为110X6m,管孔排列平、齐,间隔均匀,管间缝隙(指上、下,左、右之间

12、)为20mm,底层塑料管下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垫层厚在埋管时,要严禁泥土等异物混入管内。铺设两层以上管道时为防止断裂,上下接头必须错位,间距不小于1.5米,多层依次错位,同时平铺四管和铺两层三管以上时管群要用钢筋网加固,操作从人孔一米外开始设置第一个,然后每隔3米设置一个,确保管群不错位,防止垮塌,各接头点80TOO厘米长用左上MlO砂浆浇灌,加强其接头点巩固,防止浸水或树根渗入。管材长短的调整,可用切割的方法进行,在切割前应先量好尺寸,并画上锯断环线,切割处切口要垂直于管材轴线,且应光滑平整。管材与人(手)孔的连接若采用短管,不应小于1.5米,进人(手)孔一米处用1:2.5砂浆全浇灌,管子出

13、人(手)孔按水泥管出口处理,改设喇叭口,不作留长。(5)人、手孔的排水本工程考虑1根DN75塑料管(UPVC)作排水管道,凡是在变坡点的人孔或手孔均需做排水。排水管从人孔或手孔内接向附近的下水管或堡坎边,引向下水管的排水管道不能形成倒排。通信管道敷设安装要求:钢筋网片在每根通信管道的位置宜固定。(6)有限空间作业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现状检查井、化粪池、现状箱涵等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造成伤害的气体毒气、缺氧窒息、物质爆炸、高温中暑等有限空间作业情况,应全面识别和分析危险源,并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印发的有限空间作业

14、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299号)要求,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的相关措施。2.5管线施工人(手)孔位置应设置在光(电)缆分支点、引上光(电)缆汇接点、坡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道路交叉路口或拟建地下引入线路的建筑物旁宜建人(手)孔。人孔型式应根据终期管群容量大小确定。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段,人(手)孔建筑应做防水处理。人(手)孔应采用混泥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碓石垫层和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本次设计车行道上工作并统一采用采用防盗铸铁防沉降隔音井盖及盖座,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所有井盖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

15、,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井盖上应有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志。(4)蜂窝式PVC直埋管的敷设及要求蜂窝式直埋管和接头在粘合前应用棉纱或干布将承口内侧、插口外侧和管孔擦拭干净,使被粘僵在保持清洁,无尘砂与水迹,当表面沾有油污时,应用丙酮等清洁剂擦净。用油刷蘸胶粘剂,冷刷被粘接插口及接承口内侧时,应轴向涂动,动作迅速,涂刷的胶粘剂应适量,不得漏涂或涂抹过厚,涂刷时,应先涂承口,后涂插口,冬季施工时必须注意。承插口涂刷胶粘剂后,应找正方向,即管材上所印刷的厂名等文字要在同一条直线上,将管子插入

16、承口后使其对直,再加挤压,使其接口固定。若管子发生安装后管材移位,脱出以及管内有异物时,应作返工处理,及时地加以纠正。下管可由人工进行,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槽底施工人员,严禁将管材由槽边翻滚入内,也严禁用绳索串心吊施管材,以防管材受到损伤。格后方可使用。图中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2.6施工注意事项(1)管线必须按管线施工图与管线综合图进行施工,必须严格控制管线的断面尺寸及管线交叉处的高程,并严格按照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施工。各个专业管线施工单位应该密切配合,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管线碰撞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2)管道交叉处应严格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下部

17、管道两侧及顶部用MlO水泥砂浆砌片石(或C20号混凝土)至上部管道基底面后再安装上部管道。上部管顶覆土较浅时应采取补强措施,具体的处理意见及加固方法应共同协商。(3)管廊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到其他管道,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4)相互穿越的管线,在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改变管群组合横断面,与其他管线的水平或者交叉距离见规范。本设计中在管线交越段的高程和埋深(人孔和管道)仅作调整的依据。由于地下管网较为复杂,施工时可能出现新的障碍设施,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现场处理。(5)埋设通信管道位置的地下土质未钻探,挖掘中如发现松软土应做碎石垫层,再做碎基础,大填方地段,除碎石垫层外,还应做错基础:埋设

18、位置在滑坡地段应做特殊处理,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解决:埋设位置在靠近堡坎时,管道开挖时与堡坎的距离应按相关规范执行,并且应避开雨季施工。(6)注意施工安全,雨水期间,容易坍塌土方,在松软土质注意撑挡板,挖坑较深时要有防塌措施,注意夜间保护。(7)施工时严格按照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0374-2018)(I)管道放线本工程通信排管放线均按节点坐标表严格放线,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2)沟槽开挖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L5控制(详见管道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对于填方地

19、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OIn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3)地基处理管线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4)沟槽回填管线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当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下时,应在检查井四周采用砂石回填,回填宽度不宜小于40CnU回填材料采用沟槽开挖的土

20、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LO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5)质量要求通信排管必须经通信试验单位测试(包括压路试验和通流试验等)合内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3)挖除的土方应及时运走,不得在坡顶附近堆载;(4)基坑坡顶及桩孔附近禁止大车通行,施工时应做好交通组织工作;(5)加强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变形、位移监测,建立完善的预警制度,若变形位移值超过预警值,应停止开挖,撤出工作人员,并及时向参建各方进行反馈、通报;(6)在施工场地应设

21、置醒目标志牌、警示牌,做好施工围挡;(7)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全线进行排查,补充完善遗漏的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及环节。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危大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8)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土质和强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2.5m,中等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3.0m(9)不宜在雨季施工,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必须遵循至上而下的开挖顺序。(10)由于本工程的修建,部分现状管线将受影响,本项目实施范围内受影响管线均需进行迁改

22、。(11)未尽事宜详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程。4抗震设计(1)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液化土或软弱图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承载力失效、震陷和不均匀沉降导致管网结构损坏。(2)本次设计的通信均采用柔性连接。(3)通信的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执行。(8)施工前,应验收施工材料的质量状况、规格和数量,所选用施工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且具有质检部门产品合格证,并通知设计单位。(9)如施工时现场实际情况与图纸不符合请参照标准图集通信线路安装XIolT2和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T5178-2017o2.7其他

23、说明(1)需建设方与通信主管部门复核本次设计的通信排管规模及管材等能否满足其需要。(2)为保证通信排管能够满足通信部门的使用要求,本图在实施前需先征求通信部门书面审批意见以及规划部门的相关意见;在施工过程中请通信部门共同参与中间验收等重要环节。3危大工程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本项目涉及的危大工程包括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工程、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他建、构

24、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顶管法施工管道的暗挖工程。3.1 注意事项(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危大工程部位进行详细踏勘,查明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相关建(构)筑物、弄清其与本次施工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评价施工期间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2)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严禁爆破施工,做好基坑边坡应急预案,基坑材质应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承插连接的管道,接头填料宜采用柔性材料。(4)通信管线的直线段部分每隔30m应设置伸缩节。5工程量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备注18孔通信排管m110/67244蜂4波;PVC管2直通人孔井座8、9页C30素混凝土现浇15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3三通人孔井座35、36页C30素混凝土现浇1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4四通人孔井37、38页C30素混凝土现浇3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5通信井井盖个19与各通信并配套6UPVC排水管m75(按每井IOm考虑)1907挖方n31819暂估,土石比7:38域方m31619暂估,以实际收方为准9弃方m3200暂估,以实际收方为准注:N门次工程量仅作为参考,其4R以实际发生量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