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 第2课 先秦诗词(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 第2课 先秦诗词(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先秦诗词(二)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楚辞中的经典作品能力目标:(I)能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2)能运用所学知识赏析楚辞的相关作品思政育人目标:(1)体会诗词中精妙的语言文字,提高诗词审美能力(2)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诗词文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骚国殛橘颂的诗词内容教学难点:离骚国殛橘颂的意境及情感表达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8min)T传授新知(25min)一课堂活动(10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15min)一课堂活动(20mi
2、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观看讲解先秦诗词的视频,并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楚辞中的经典作品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视频,思考并留言讨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8min)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是谁?其主要作品有哪些? 【学生
3、】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先秦诗词一楚辞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屈原与楚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5min)【教师】讲解楚辞中离骚国疡的相关内容楚辞离骚(节选)先秦屈原通过视频解析、老师讲解、课堂问答、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熟悉楚辞的经典作品长太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娉以獭羁兮,夸朝淬而夕替.既替余以蕙g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读渭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简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憧郁邑余住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港死以流亡兮,
4、余不忍为此态也。莺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详见教材)【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进谏晚上就被罢免。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葭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的心情。那些小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
5、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迎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我孤独穷困啊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么能互相配合,志向不同怎么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详见教材)【知人论世】教师播放视频“楚辞之祖屈原”(详见教材),辅助讲解屈原屈原(约前340前278),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人,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博文识广,志向远大,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主张
6、联齐抗秦.后来,他因遭贵族排挤和诽谤被流放。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自沉于汨罗江(今湖南平江),以身殉楚国。(详见教材)感受诗情【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即该首诗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离骚大约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而创作的。根据史记屈原列传,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骤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本篇节选部分表达了诗人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以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
7、信念。该节选部分主要回顾了诗人为实现崇高的政治理想而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路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诗中饱含愤慨之情,写尽民生的哀苦、社会的黑暗。诗人空怀抱负,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屡屡受挫,但他仍发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呐喊!【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举例说明。【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在节选部分中,诗人大量地运用比喻的手法.例如,以采摘香草比喻加强自身修养,以佩带香草比喻保持修洁,等等。同时,诗人运用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表现政治思想方面的抽
8、象概念,不仅使作品充满含蓄的韵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离骚既非四言,也非七言,其句式灵活多变,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使整首诗形成了特殊的语言节奏美。此外,诗人用语助词兮连接上下句,增加了停顿,加上对偶句和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吟诵诗韵【教师】分析全诗音调该诗每句中间都用虚词连接(如之而),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侈艰虽体解,吾犹沫变兮,岂余D之何惩?”,其中,语气词兮犹如现在常用的啊,其读音要延长一些。该节选部分的诵读基调是沉重坚定的。诵读时,读者要注意把握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对于感叹的诗句
9、,读者应读得深沉而有力,如何郁邑余住傣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对于充满理想的诗句,读者应读得激越而昂扬,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总的来说,读者不仅要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的高昂气节,以及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的一往情深。【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抱石沉江,你是否赞成他的这一举动?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楚辞九歌国殛先秦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躅余行,左修殖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紫四马,援玉抱兮击鸣鼓。天
10、时怒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谈谈你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要死去啊右修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大力敲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
11、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感受诗情在秦楚战争中,楚国有数十万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战场,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的将士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国殛这一不朽名篇。国殛是九歌中的第十篇,是一首追悼和礼赞楚国将士亡灵的挽歌,也是一首咏唱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崇高敬意,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开头四句描写将士们身临战场的英勇形象;接下来四句描写将士们与敌人激战的场
12、面,表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后两句描写战斗的结果,先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战场上惊天动地、鬼哭神泣的士烈气氛,然后点明伤亡惨重,突出了将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后八句为第二部分。前四句描写了将士们为国牺牲的决心和战死沙场的悲壮;后四句歌颂了将士们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刚健悲壮的艺术特色,成为赞美英雄舍生取义的千古佳句。【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不怕牺牲?【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全诗风格悲壮,情调激昂,有鼓舞士气的巨大感染力量。诗人用质朴精练的语言来叙
13、事与写景,朴实无华但精妙无比,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刚强正直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吟诵诗韵【教师】播放视频”楚辞九歌国痂朗诵“(详见教材),辅助分析全诗基调该诗每句中间都用兮”字连接,一般每句两拍,如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其中,语气词兮读音要延长一些。该诗的诵读基调是深沉悲壮的,充满着一种阳刚之美。其中,第一部分的语调是低沉的、急促的,读者应用夸张的语态营造战争场面和气氛,烘托战争的严酷与悲壮;第二部分的语调是高昂的,读者应表达出将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牺牲精神。【学生】聆听、理解、记忆课堂活动(10min)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并进行交流与分享在你所知道的历史人物
14、中,你认为谁还能被称为鬼雄?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学生】聆听、思考、讲述、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楚辞的认识和理解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 【教师】提问引出新知识点中国文学史上有哪些经典作品是描写爱国之情的?请举例说明。 【学生】聆听、思考、发言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15min)【教师】讲解橘颂的相关内容楚辞九章橘颂先秦屈原后皇嘉树,橘徐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刻棘,圆果接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通过老师讲解、课堂问答、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了解橘颂
15、的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媪宜修,姥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迤,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中描写南国橘树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美好之树,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禀受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
16、缤纷可喜。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简直灿若霞辉。表皮颜色鲜亮,内里洁白,媚以可以赋予重任的人。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气质。赞叹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不同。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详见教材)感受诗情橘颂是屈原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所作。南国多橘,楚地更是橘树的故乡。而当时的橘树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南国橘树的秉性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因此,他在遭馋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将南国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诗.橘颂选自九章中的第八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17、。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颂橘树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讲解了什么内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十六句为第一部分,以描写为主,主要是咏物,描述了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和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后二十句为第二部分,以抒情为主,主热情讴歌了橘树的内在精神,并以橘树象征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两部分各有侧重,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详见教材)吟诵诗韵该诗每句两拍,一般是二二拍或二三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后皇/嘉树,橘徒/服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师生互
18、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本诗的节奏特点,说一说在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该诗通篇贯穿一个颂字,其诵读基调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诵读第一部分时,读者的语调应夸张一些,表达出橘树的美好。诵读第二部分时,读者的语调应沉重有力,表达出诗人坚定的意志。其中,师长像都是榜样、师表的意思,读者应重读。【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古今中外名人众多,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质?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学药知斤、*记忆课堂活动(20min
19、)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以下活动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先秦诗词的修辞表达、情感流露,请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诗经楚辞中的经典内容,排演一场讲述先秦时期人物故事或社会趣事的情景剧。 【学生】聆听、讨论、设计剧本、排演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先秦诗词的理解课堂小结(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楚辞中的经典作品离骚国殛橘颂,希望大家课下能够及时复习巩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先秦诗词的相关作品。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楚辞中离骚国痂橘颂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基础知识检测”中的剩余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任区节课中学生能在互动环节深入沟通,效果不错。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父流,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认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