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5261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98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加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第一章概述1.1.1 实施背景1.1.2 现状分析2.1.3 能耗类型分析3.1.3.1 能耗类型分析3.1.3.2 能耗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1.4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基本功能4.第二章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设计方案6.2.1 设计规范及原则6.2.1.1 设计规范及标准6.2.1.2 设计原则6.2.1.3 系统特点Z-2.2 平台设计建设目标a.2.3 平台设计功能需求9.2.3.1 实时耗能采集9.2.3.2 耗能统计分析112.3.3 未来耗能预测1.3.2.3.4 节能降耗考核1.32.3.5 耗能设备管理1.4.2.3.6 耗能对标管理1.4.2.

2、3.7 耗能综合报表1.5.2.3.8 其它功能要求1.5.2.4.2 数据存储要求1.7.2.4.3 数据接口要求1.7.2.4.4 可维护性要求1.7.2.4.5 人机交互要求1.8.2.4.6 可靠性要求1.9.2.5平台总体设计方案1.9.2.5.1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架构2.02.5.2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组成2.12.5.3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功能2.2第三章能源监管平台系统构成2.4.3.1 数据采集系统2.4.3.1.1 数据采集方式2.4.3.1.2 数据采集子系统2.43.1.3 能耗数据采集、上传频率和内容2.53.1.4 数据采集器介绍2.53.1.5 数据采集

3、器点位2.7.3.2 电能监管子系统2.7.3.2.1 电能监测内容2.7.3.2.2 电能监测系统拓扑图2.83.2.3 电能监测点位2.8.3.3 用水监测子系统2.8.3.3.1 用水监测内容2.83.3.2 用水监测系统拓扑图2.93.3.3 用水监测点位统计2.9.1.1.1 蒸汽监测内容2.9.1.1.2 蒸汽监测系统拓扑图3.01.1.3 蒸汽监测点位统计3.0.3.5 天然气监测子系统3.0.3.5.1 天然气监测内容3.0.3.5.2 天然气监测系统拓扑图3.13.5.3 天然气监测点位统计3.13.6 中水站在线监测子系统3.1.3.6.1 中水站在线监测系统图3.23.6

4、.2 推荐设备介绍3.23.7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中心系统4.03.7.1 数据中心的建设所需设备清单4.03.7.2 推荐数据中心设备选型4.2第四章能源监管平台软件系统4.54.1 能源监管平台软件架构设计4.54.1.1 数据层4.54.1.2 WEB层4.4.1.3 数据层与WEB层无缝结合4.84.1.4 数据库设计4.9.4.2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软件功能设计5.04.2.1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标准数据子系统5.04.2.2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概述5.24.2.3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用电监管子系统5.44.2.4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用水监管子系统6.84.2.6 能源大数据

5、管理平台照明控制子系统H14.2.7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配电室监测子系统824.2.8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中水站运行监测子系统834.2.9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供暖监测子系统834.2.10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供暖分时分温监控子系统9.44.2.11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蒸汽、天然气子系统9.74.2.12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综合分析子系统9.74.2.13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消息管理子系统1.034.2.14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子系统1.054.2.15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维护子系统1.05第五章施工组织方案10B5.1 编制说明及依据Lo85.1.1 编制说明1.0S5.1.2

6、编制依据W85.2 施工准备阶段1D95.2.1 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1.095.2.2 项目法施工LO95.3 组建项目经理部Ll.05.4 项目人员配置Ll.15.4.1 人员组织1115.4.2 施工劳动力投入的原则及管理要求1115.4.3 劳动力组织的准备1125.5 项目组织机构配备1.125.6 项目班子成员1.131.1.1 施工方案部署1171.1.2 施工工艺流程1205.8 主要分项施工工艺方法1215.8.1 弱电通讯网络系统1.215.8.2 电气安装工程1255.8.3 水气安装分项1265.8.4 数据中心设备安装1.375.9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38

7、5.9.1 质量保证流程图1.4.05.9.2 质量标准1.4.05.9.3 质量管理1.4.15.9.4 质量保证体系1.4.15.9.5 质量保证措施1.4.15.10 技术保证措施1-425.11 确保工期技术组织措施1.435.12 成品保护措施1.4.45.1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465.14 确保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1.495.15 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1515.16 材料进场检验检测措施1535.16.1 质量活动实施和控制的方法1535.16.2 施工、调试阶段质量策划1.535.16.3 材料设备测试验收标准1.54第六章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预算158第七章

8、效益分析1627.1 社会效益分析1j627.2 环境效益分析1-63Vl第一章概述1.1 实施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资源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245号)的精神,需要加强用能单位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各项能源运行管理工作。作为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重点用能单位之一,在能源管理方面,己建立多项标准流

9、程,即:实施能源消耗全面预算管理,每年由企业负责人与各用能单位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并进行年度考核;全面实施能源消耗定额管理,根据生产任务,每月下达能耗总量和单耗指标控制计划,按月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在省内首家建立内部节能监察制度,对企业违章用能、不合理用能进行现场监察,发现问题,根据企业内部专项管理考核办法,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处罚。并且不断推出新模式,建立适时修订完善企业内部能源管理标准制度,全员参与能源管理,形成10余项能源管理制度,能源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在不断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的同时,公司在能源计量手段和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的表现相对粗放和滞后。园区I100多块表具大多

10、依靠人工抄报,部分三级计量设备抄表频率过低,缺少对企业基础能源数据的全面采集监测,继而也就无法实现提供在线能源系统平衡信息和调整决策方案,确保能源系统平衡调整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建设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公司当前对能源管理的需求,而且能够随企业的持续发展而拓展。利用该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因能源消耗数据统计、表单维护以及报表、数据处理而产生的费用;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在线分析,帮助企业进行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准确统计和详细预测,最终为企业节能降耗和自我完善提供确凿的数据基础和有力的决策支持。智慧能源的载体是能源。无论是开发利用技术,还是生产消费制度,我们研究的对象与载体始终都是能源,我们

11、不懈探索的目的也是寻觅更加安全、充足、清洁的能源,使人类生活更加幸福快乐、商品服务更加物美价廉、活动范围更加宽广深远、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美好。智慧能源的保障是制度。智慧能源将带来新的能源格局,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够鼓励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组织、倡导节约能源、促进国际合作的先进制度提供保障,确保智慧能源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快速发展。智慧能源的动力是科技。蒸汽机与内燃机的科技创新是工业文明的基础,智慧能源的发展,同样需要科技来推动。核能、太阳风能、生物质能、泛能网等等我们正在利用、起步探索或仍未发明的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必将会为智慧能源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智慧能源的精髓是智慧。智慧是对事物认识、辨析、

12、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区别于智力,智力主要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智慧区别于智能,智能主要指智谋与才能,偏向于具体的行为、能力和技术。智慧能源的智慧,不仅融汇于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中,还体现在能源生产消费制度变革上。1.2 现状分析目前我厂的能源管理只是对各能源项总表进行计量,造成各单位能源消耗数据缺失,不能细化耗能项目、缺少节能分析管控、无法对用能超限考核。各园区现有能源计量仪表Iloo余块,其中大部分靠人工抄表,存在工作量大、抄表周期长、数据不准确、不能及时发现能源浪费和泄露等现象、不能查询历史数据、不能实时报警等。1.3 能耗类型分析1.3.1 能耗类型分析园区主

13、要能源消耗为电能、空调动力、生活用水、蒸汽、天然气等。1.3.2 能耗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管理节能摒弃建筑能源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精细化的能源管理模式。区分能耗种类、能耗系统实现能源消耗分部门、分类、分项计量,对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耗能数据深度挖掘,及时纠正用能浪费情况。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建筑物和二级部门的能耗定额分配制度,实施节能奖惩等方式激励节能。2、行为节能进行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提高节能意识,杜绝以下现象:(1)长明灯、少人开多灯、自然光照充分的情况下开灯等现象;(2)通风空调超标使用,如:不按温度管理要求开空调、开门窗开空调等;(3)长流水;3、技术

14、节能可以采用空调节能控制、电力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进行节能。电能可做分类分相计量以及整个园区的水能耗进行计量。同时,实时监测中水及蒸汽设备的运行数据。更好的对园区的能耗进行管理和控制。1.4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基本功能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图所示:t MttKttH-D空令mm b修。论京”节能控制系统能源监管系统能极大数据瞥理平公家统分为!小层次:数据柒祟层、数据挣MiaVM空节他及数据展示层。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能源监测和节能控制两个部分。能源监测主要是通过安装智能仪表(电表、水表、蒸汽表、流量计等),将能耗数据及设备运行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管理中心。节能控制主要是通过在

15、现场安装节能执行设备(执行器、控制器、伺服器),可以在管理中心远程自动或手动的控制节能设备。2、数据存储层利用局域网通过数据网管将现场数据传送到管理中心数据库,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进行分类分项存储。要求至少需要存储10年的能耗数据。管理中心的控制指令通过数据层打包后传送到现场控制执行器。3、数据展示层数据展示层是利用数据层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挖掘后,扩展出多种应用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接口对接、能源审计、节能控制及其他扩展功能。第二章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设计方案2.1 设计规范及原则2.1.1 设计规范及标准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开发以下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但不限

16、于此):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2.1.2 设计原则1、充分结合园区目前建筑现状,根据园区能源管理的特点,设计出科学高效、完善合理、功能齐全、可实施性强的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技术方案。2、根据国园区建筑能耗情况,以最终实现集电能监

17、测系统、水能监测系统、蒸汽监测系统、天然气监测系统、中水状态监测系统等为一体能源监控系统,统筹规划,分步实施。3、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网络资源,节省投资。4、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能源使用实时在线监控,为园区管理者提供不同层次的管理权限,随时随地可以对园区的能源系统进行访问,并实现远程管理。5、充分考虑平台系统对各种能耗系统管理的整合扩展能力,并为今后综合性的数字化园区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6、充分体现投资回报效益,体现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的综合效益。7、能够为园区制定能源政策提供充分详实的依据,以达到资源的科学管理,科学利用。2.1.3 系统特点1、先进性系统基于B/S和C/S复合结构,用户可以通过Int

18、emet浏览器远程登录系统中心服务器。不同用户根据各自权限的不同,浏览不同建筑的能源使用状况。工程师通过Internet浏览器登录服务器,拥有最高级别的管理权限,既可实现工程的远程在线维护,第一时间响应客户的需求。2、安全性系统数据库所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保证电能原始数据不可修改,对电能进行计量和结算的模型等在相应派生库中进行,派生库数据只有在授权许可下才能修改,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对不同等级用户,设立相应的访问权限,以保证电能量与计费的合法性和严肃性。同时系统支持数据自动或人工备档和恢复。3、开放性系统具有充分的开放性能,软件系统已经在接口和功能上进行了预留,只需通过简单的配置,即可允许不同厂

19、家的产品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通过丰富的内置软件接口(OPC,DDE,ODBe等)与第三方系统无缝集成,提供低成本旧MS集成管理解决方案。4、数据完整性由于电能数据具有累加性和传递性的特点,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丢失电能原始数据,特别是在进行分段、分费率电能统计和结算时,尤为重要。在本系统中,通过在采集处理及传输等环节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以确保数据完整。5、可扩展性系统方案中的总线能力、软件资源、模块IO点配置均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便根据业主要求灵活增加少量控制点而无需增加额外的费用。系统设计采用网络化结构方式,充分考虑了用户今后分能源中心的扩展及功能扩展的需要,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本地采集仪表的

20、方法实现,而且还能通过网络拓展,扩展新的控制网络总线,系统规模可以成倍增加。6、规范性本系统的关键硬件设备是数据网关,安全可靠、对应所有主流计量表具。主要特点是:数据网关应支持周期方式数据采集、固定时刻数据采集和当前时刻数据采集,并可接受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下达的命令及相关设置。2.2 平台设计建设目标完成本埠工业园区域内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施,包含变配电、照明、空调、供热、蒸汽、压缩空气、清水、中水等能源使用状况管理及现场压力、温度等参数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并动态分析现行系统使用情况。项目目标总结为以下五点:1)通过完善对主要的耗能设备、关键工段、资源环境因素的三级计量,实现能耗在

21、线监测;在此基础上实现能耗和资源因素的班组级目标管理和考核,形成实时监管为基础的节能节材的目标管理绩效;2)通过实时采集的数据,根据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结合专家经验,以节能为目标实施动态优化管理,形成动态管理绩效;3)通过能源管理中心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法规标准和政策;把各类管理体系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企业集约化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企业管理升级;4)通过生产过程的综合监测、统计和汇总,为安全生产和企业重点设备故障分析、成因追溯提供可靠的数字化依据;5)通过实时检测数据分析和专家系统形成的节能节材诊断报告,为以节能改造为内容的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工程改造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2、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3 平台设计功能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智慧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规划涵盖变电站、车间配电室、燃气站以及供水管网、空调、供热、空压的用能数据一级至三级计量,并拓展其它公共建筑物的用能管理,实现共计I100余块表具的计量数据在线监测和用能动态管理。2.3.1 实时耗能采集通过数据采集器自动采集现场仪表的能耗数据信息,为能源信息管理提供原始数据。2.3.1.1 通讯协议与网络接口本系统涉及到电、水、油、蒸汽、压缩空气、天然气等能耗监测仪表设备的采集工作;提供的监测仪表设备必须支持RS-485、RS-232、RJ45、CDMA3G/4G多种网络接口或支持OPC、MODBUS104、

23、CDT、DLT645等多种协议的数据接入,实现企业/分厂/车间/设备/产品等多级的能源介质的采集、存储管理。2.3.1.2 断网本地预存在网络中断或者主数据存储设备出现无法联通的情况时,数据采集设备应当继续采集耗能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耗能数据保存在本地,在网络联通或者与主数据存储设备恢复通讯后将预存的数据上传到主存储设备中。本地预存数据至少能够大于7天。2.3.1.3 远程抄表1)多个耗能仪表设备集抄可以对指定区域内的耗能监测设备进行远程抄表。还可以选择指定的日期与时间对耗能仪表进行远程抄表,当选择指定日期与时间时应显示对应时间的耗能数据。2)单个耗能仪表设备集抄出具备多个能耗仪表设备集抄的功能

24、外,还应具备历史实时采集记录查询功能。2.3.1.4 运行监测1)系统应以数据列表、分布图、曲线等形式直观展示企业实时/历史生产能耗数据及生产指标、能耗指标、数据通讯报警数据。2)实现动能站房运行人员登记、巡视电子签到和电子交接班功能。3)通过对生产和能源系统指标的集中监控和生产异常的实时报警、对系统巡检到位提高企业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及整体安全水平,确保生产安全进行。2.3.2 耗能统计分析2.3.2.1 统计分析原则以客观数据为依据,以企业整体、分厂、车间、生产线、主要用能设备为对象,全面分析企业生产能源消耗情况,使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能源消耗构成情况,帮助企业查找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和不

25、合理情况。2.3.2.2 统计分析要求1、标准数据子系统与数据相关的后台子系统是完成数据采集、处理、上报的关键部分,完全按照技术导则要求编制。2、用电计量建设用电专项管理的子系统:实现建筑能耗的分类分项计量、管理、统计功能;动态实时能耗数据和运行参数监测;逐时、逐日、逐月、逐年和任意时段数据的查询、分析;10年以上能耗数据查询、展示和对比分析;能耗结构、能耗趋势、指标对比展示;变电室高低压电网线路支路关系的模拟图展示和实时支路数据、指标对比展示;为任意对象(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任意时段(日月年)的电耗提供饼图、柱形图、曲线图展示、管理和报表汇总、打印功能,并支持word、pdf、ex

26、cel格式的导出;提供对标定位管理功能,实现按建筑、按部门、按类别的总量、人均、面积均的综合排名对比;通过web可联动智能管控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实现集体控制、单个控制、定时控制、定量控制、定额控制和智能模糊控制,有管理信息录入、管控指令发送功能。3、用水计量建设供水专项管理的子系统:提供可视化的水管网能流图监测,查找供水系统内的跑冒滴漏以及水力平衡等问题;动态实时能耗数据和运行参数监测;逐时、逐日、逐月、逐年和任意时段数据的查询、分析;10年以上能耗数据展示和对比,能耗结构、能耗趋势、指标对比展示;给水管网支路关系的仿真模拟图展示和实时支路数据、指标对比展示;为任意对象(企业、分厂、部门、班

27、组、个人)任意时段(日月年)的水耗提供饼图、柱形图、曲线图和报表汇总、打印功能,并支持word、pdf、excel格式的导出;提供对标定位管理功能,实现按建筑、按部门、按类别的总量、人均、面积均的综合排名对比;通过Web可联动智能管控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实现集体控制、单个控制、定时控制、定量控制、定额控制和智能模糊控制,有管理信息录入、管控指令发送功能。4、供热运行子系统建设供热专项管理的子系统:提供可视化的供暖管网能流图监测,查找供暖系统内的跑冒滴漏以及水力平衡等问题;监测供热设备运行参数、流量、压力、温度等数据;动态实时能耗数据和运行参数监测;逐时、逐日、逐月、逐年和任意时段数据的查询、分

28、析;10年以上能耗数据展示和对比,能耗结构、能耗趋势、指标对比展示;给供暖管网支路关系的仿真模拟图展示和实时支路数据、指标对比展示;为任意对象(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任意时段(日月年)的水耗提供饼图、柱形图、曲线图和报表汇总、打印功能,并支持word、pdf、excel格式的导出;提供对标定位管理功能,实现按建筑、按部门、按类别的总量、人均、面积均的综合排名对比;显示供热分时分温控制的各区域的供热的状态。5、消息管理子系统能耗监测报警(能耗监察、能耗异常追踪),报警方式包括主动推送桌面报警、E-mail报警、短信报警,能耗报警报告自动生成;能耗报警记录查询等功能;实现与上级数据中心的消

29、息交换。6、公众服务子系统提供公示公告Web页面,展示能耗数据、能耗指标、能效情况、对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用能进行公示排名、各项能效指标排名。2.3.3 未来耗能预测2.3.3.1 预测原则以客观数据为依据,以企业整体、分厂、车间、生产线、主要用能设备为对象,并结合历史能耗数据,对未来的能耗情况进行预测分析。2.3.3.2 预测要求D利用历史能耗数据分析出未来耗能趋势。2)按照日、月、年的日期形式分别统计出对应的能耗趋势数据。3)应与企业的生产线、主要用能设备的使用情况相结合。4)趋势图表界面美观,条目清晰,并提供在线打印与导出功能。2.3.4 节能降耗考核2.3.4.1 耗能绩效原则

30、结合企业用能计划、能效指标以及各种行业对标等,按照企业组织层级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将用能情况与企业各个单位乃至个人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对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的实时和阶段考核,实现能源管理的精细化和全面化,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2.3.4.2 耗能绩效要求D以企业用能计划、能效指标以及各种行业对标为参考依据,对企业组织层级进行耗能绩效考核。2)绩效考核最小单位精确到个人,按照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的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绩效考核。3)绩效考核应能实现实时和阶段考核,使能源管理精细化和全面化,以便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2.3.5 耗能设备管理2.3.5.1 设备管理原则管理能源计量器

31、具,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及维护管理流程。2.3.5.2 设备管理要求功能包括建筑、机构、能耗、采集器、监测仪表和其他设备信息的管理、维护和自由组态;系统操作日志和维护日志管理;管理员录入、修改操作可留痕;综合告警条件的设置包括仪表运行告警条件、各部门及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预警告警条件;标准编码管理,所有信息编码均依据技术导则。2.3.6 耗能对标管理2.3.6.1 对标管理原则通过设定国家、省市、企业内部标准,实现对企业实际生产指标数据和能源统计数据与标杆目标值之间的对比分析,方便管理者迅速分析判断能耗变化趋势及原因,挖掘节能潜力,找到节能管理的关键所在,帮助企业寻找差距。2.3.6.2 对标对比要求

32、D设定耗能标准标杆作为耗能对标管理的依据。2)将企业生产指标和能源统计数据与标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生成对比变化趋势图表。3)界面美观条目明确,并提供在线打印与导出功能。2.3.7 耗能综合报表2.3.7.1 综合报表生成原则系统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报表功能。主要包括综合能源消耗汇总表(日、周、月、年度报表)、能源生产与消费表、指标汇总统计等。提供自定义报表输出功能,报表支持EXCEL,PDF等多种导出格式,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编辑和打印。建设节能监管的专家分析子系统:具有多专题的能耗分析及对比,包括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各种能源种类能效综合分析、时间分析、标杆分析、能耗预测分析;供热、配电

33、室等能效专项分析,影响能耗的天气因素、建筑因素等因素的多种分析功能;生成“专家诊断报告”,准确查找到节能点、测算节能空间,并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建议;可对实施节能改造措施的节能效果进行验证。系统还具备可扩展能耗统计算法库开发、可视化分析呈现功能。2.3.7.2 综合报表生成要求D能够按照日、周、月、年等形式生成统计图表。2)能够按照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等组织形式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与能耗绩效考核、对标对比分析相结合生成丰富的能耗专家报表系统。4)具备自定义报表功能,以便管理者自定义生成报表。2.3.8 其它功能要求2.3.8.1 权限要求具有灵活的权限管理功能,可以根据角色分配业

34、务模块,并能设置每个业务模块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导入、导出和打印等操作权限;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个别用户进行单独的权限设置;不同身份人员可以按照权限设置的范围管理能耗监测设备,查看能耗统计、汇总和分析数据,实现校园建筑、监测设备和能耗数据的分级管理。能从企业、分厂、部门、班组、个人和监测设备等多种视角监测管理能耗信息。2.3.8.2 系统平台建设规范系统建设应遵循的标准规范能源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应满足或高于以下标准和规范,但不限于此: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工业企业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要求2.4 平台设计非功能需求2.4.1系统性能要求系统测点数量最大1万点系统

35、则应时间一般功能啊应时间秒,复杂功能响应时间10秒实时数据来集周期5分钟至1小时自由设置实时数据存储周期10年历史数据存储周期20年系统部署方支持虚拟化式中乂区、安至区网络带宽50M2.4.1 数据存储要求1)采用实时数据库存储企业实时能源数据;2)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存储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关系数据存储应支持SQLServerOraCIe等主流关系型数据库。2.4.2 数据接口要求1)建立网关的北向标准接口,基于固网或无线传输,以标准化的通讯协议实现数据上传;2)建立网关的南向标准接口,兼容多种工业现场数据采集标准协议,采集工业现场传感器和企业已有系统的数据;3)系统常用或重要信息和统计数据允

36、许通过导入/导出等方式实现转换为通用格式(如Word、Excel.XML等),以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2.4.3 可维护性要求1)可配置:人员机构的可维护:系统应具备人员/机构等基础信息的维护功能,系统应该能够快速的对人员/机构信息进行维护和调整操作。岗位权限的可维护性:系统应具备岗位权限的维护功能,系统应该能够快速的对岗位权限进行权限赋予和回收等维护操作。2)可维护业务流程的可维护性: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应具备维护功能,可根据业务规则的变化快速的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维护操作。服务接口的可维护性: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应提供标准的服务交换接口,可通过开关配置快速的提供对外服务能力。参数指标的可维

37、护性:系统应具备规范、完善的参数指标的管理功能,具备针对系统运行基础性能参数进行配置和维护的功能。3)可监控:提供日志审计功能:系统每个组件应具备规范、完善的的日志管理功能,具备多级日志搜集开关、有效/失效开关、性能指标搜集开关以及开配置参数表。标准监控协议支持:符合业界主流监控软件的接口规范,能够将监控数据方便的接入到监控软件中,便于集中监控和管理;4)可读、易修改:要求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有规范、清晰、完整和详细的文档,如业务需求阶段要有业务用例模型、业务规则、表证单书等;系统需求分析阶段要求有系统用例模型、用例文档、规则说明等;概要设计阶段要求有宏观设计文档;详细设计阶段要求有类图、时序

38、图等;编码阶段要求有程序设计说明、变量定义说明等;测试阶段要有测试用例、测试记录等。5)易于升级;要求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能方便地进行版本升级,具有向下兼容性;易于升级也要求客户端的升级工作量较小,采用浏览器客户端而不是GUI客户端。2.4.4 人机交互要求1)易理解;系统所有的业务功能界面风格和操作流程一致;业务表单尽量做到所见即所得;界面美观、简洁、高效;界面各部件的布局应该保持合理性和一致性;界面风格一致,颜色调和、提示清晰、窗口大小适当,使用方便在选择快捷键、缩写、暗示和图标时应符合用户使用习惯。2)易操作;常用操作有快捷键支持,大部分操作能够在小键盘内完成;信息录入能够完全通

39、过键盘完成;无论逻辑步骤还是操作步骤都应避免繁杂。3)易学习提供在线帮助,系统关键业务操作应提供在线帮助文档和提示信息,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直观的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业务操作,并对各种状态和操作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提示。2.4.5 可靠性要求1)应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2)业务系统应满足7X24小时可以使用;3)系统备份:提供备份系统,防止单点故障。2.5 平台总体设计方案智慧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是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析园区能源管理需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首先要实现分类能耗计量

40、和统计,为制定不同类型建筑的能耗基线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园区管理需求,实现建筑能耗分项计量,正确把握能耗特点和及时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智慧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要求具备强有力的数据深度挖掘功能,可进行建筑节能潜力的分析,为节能改造和节能运行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系统柔性扩展智能控制及管理功能,为提高节能管理水平提供平台。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长效节能、合理用能,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水、电等能源的计量;是在计量的基础上,掌握用能组成,摸清用能规律,分析用能数据,诊断用能问题,指导合理用能。因此在系统软件上实现用电和水等能源实现计量时,还能够对计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综合处理,其功能包括:采集功能、统计

41、功能、分析功能、比较功能、显示功能、报表功能、权限分配功能及日志查询功能。能源曾拜中心IKsxinAi公共网络=11=I I I FEl S * tTCP-IE络智慧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拓扑图2.5.1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架构结合平台的设计思想,和分层设计技巧,将系统的基础服务功能和应用的业务逻辑功能分开设计与实现,将实时Web服务、统一设备控制、OPC服务、安全机制等基础服务功能封装成核心数据层,实现公共的平台服务。系统的设计共分为三层,分别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展示层。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这三个层分别实现如下功能:1、数据采集层一主要通过电能表、水表、中水站、蒸汽表、天然气表

42、等获取各回路的能耗能源信息,并通过TCP/IP的方式,将能耗数据上传至节能监管中心。2、数据存储层一主要负责对能耗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处理和存储。3、数据展示层一主要对存储层中的能耗数据进行展示和发布。系统分层结构如图所示:圉系统分层结构系统分层结构2.5.2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组成结合园区的建筑实际情况,整个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电能监管子系统、用水监管子系统、蒸汽监管子系统、天然气监管子系统、中水站运行监测子系统。2.5.3 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功能2.5.4 管平台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各耗能回路的实时监测动态显示每个各回路的能耗状况。(2)实时采集

43、分析各监测回路逐时、逐日、逐月、逐年能值累计、排序。(3)分类能耗分析按照能源种类分为水、电等负荷进行计量(电、热能耗计量以后实施),做到每类负荷逐时、逐日、逐月、逐年能耗累计、排序、分析。(4)分项能耗分析按照负荷性质分为照明、动力、空调、其它等负荷进行分项计量,做到各分项回路逐时、逐日、逐月、逐年能耗统计、分析。(5)分户(科室)能耗分析按照科室用电负荷进行分户(科室)计量,做到每个科室逐时、逐日、逐月、逐年能耗累计、排序、分析。(6)用能限额管理根据上年度或前几年的平均值或国家定额指标制定限额指标,每月对超额情况进行报警,便于对能耗的管理。(7)节能潜力挖掘统计出监测回路分类、分项、分户

44、能耗值,进行分析后对能耗大的科室或项目进行节能潜力挖掘。(8)待机能耗分析统计出监测回路工作时间、休息时间、节假日时间的历史能耗值,并对待机能耗、工作能耗、节假日能耗进行分析,掌握设备待机能耗情况。2、平台实现以下的功能技术指标:(1)多样的设备通信接口支持。(2)实现国际化标准的OPC服务器。(3)支持通用的数据库存储管理。(4)支持自由的设备组态配置。(5)基于Web的现场监控。(6)短信报警与查询服务平台。(7)实现专业的在线报表服务。(8)无缝衔接的集群监控配备。第三章能源监管平台系统构成3.1 数据采集系统3.1.1 数据采集方式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

45、数据采集技术导则要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方式包括人工采集方式和自动采集方式。通过人工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基本情况数据,采集指标和其它不能通过自动方式采集的能耗数据,如建筑消耗的煤、液化石油、人工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等能耗量。通过自动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分项能耗数据和分类能耗数据。由自动计量装置实时采集,通过自动传输方式实时传输至数据中转站或数据中心。3.1.2 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由监测建筑中的各计量装置、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采集软件系统组成。数据中转站接收并缓存其管理区域内监测建筑的能耗数据,并上传到数据中心。数据中转站可不具备处理分析数据和永久性存储数据的功能。数据

46、中心接收并存储其管理区域内监测建筑和数据中转站上传的数据,并对其管理区域内的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展示和发布。数据中心分为部级数据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数据中心和市级数据中心。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数据中心应将各种分类能耗汇总数据逐级上传。部级数据中心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数据中心上报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后形成国家级的分类能耗汇总数据,并发布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能耗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种分类能耗汇总表。3.1.3 能耗数据采集、上传频率和内容能耗数据采集频率分项能耗数据的采集频率为每15分钟1次到每1小时1次之间,数据采集频率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设置。数据中转站能耗数据的上传数据中转站向数据中心上传数据的频率为每6小时1次,上传数据为本数据中转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