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695283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相关文献也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同时中国音乐也对中国周边国家音乐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如今,中国的音乐正在吸收西方音乐的基础上不断地充实发展。在我看来,中国音乐是极其复杂的,同时也是庞大的体系。但我觉得可以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去看待中国音乐。而在这方面,我更倾向于谈谈中国古代的音乐。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几乎不涉及到有关近当代的音乐。一、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中国古代音乐的第一个特点是它属于五声音阶体系,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被称为“五声”,即宫(do)、商(

2、re)、角(mi)、徵(sol)、羽(la)。众所周知的就是广陵散、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了。由于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详见“六艺”),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在中国古代士大夫普遍认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就应该精通琴棋书画。而这里所谓的琴就是音乐了。中国古代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歌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要知道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

3、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中国古代音乐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歌、舞、乐互相结合。据古代文献记载就有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而且,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二、中国古代乐器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也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之一。 金音包括编钟、特钟、铙 ;石音包括编磬、特磬 ;土音包括埙 ;革音包括鼓 ;丝音包括古琴、古瑟 ;木音包括柷、敔 ;匏音包括笙、竽 ;竹音包括箫、笛、管、篪 ;编钟、磬这

4、两种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现在所说的丝竹就是丝音和竹音的简称。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乐曲一般缓慢悠扬,主要是为了适合宫廷生活或宗教的需要。到汉朝和唐朝以后,中国通过西域和国外的交流频繁,西方主要是伊斯兰教世界和印度的音乐和乐器大量流入,汉唐时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勇于吸收外地文化,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三、中国古代音乐与历史的融合现在考古发现

5、已经证明,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21、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学堂开设的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梁启超、沈心工、李叔同等众多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他们纷纷加入乐歌的创作行列,亲自作词作曲,创作了众多的优秀作品,使学堂乐歌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最终遍及全国。 2、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共创作了黄河、采莲曲、体操兵操等100余首乐歌,编辑有多部乐歌集,如学校唱歌集、重编学

6、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 3、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其成就涉猎书法、篆刻、绘画、戏剧、诗词、音乐等领域,培养出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美术家、音乐家。一生共创作了50余首乐歌,春游、送别等代表作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4、春游:三部合唱,李叔同创作。歌词雅致秀丽,旋律优美动听,描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在万花飞舞中游春的生动画面2、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音乐专业高等院校,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9年9月, “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上海国立音专”,由萧友梅任校长。音乐

7、院的建院宗旨是“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其学制和课程主要仿照欧洲音乐学院的建制,培养出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家3、萧友梅:(18841940 音乐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我国近代最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创作有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余首歌曲,为中国新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基石。他分别参与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教育机构的创建,并直接加教学活动,编写有和声学、普通乐学等教材,对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突出成就、赵元任 (18921982 语言学家、音乐家。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创作有歌曲约40多首、大型合唱曲 1首及钢琴小品若干首,在社会上

8、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 2、黎锦晖 (18911967 音乐家。湖南湘潭人。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为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的创作,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月明之夜等12部儿童歌舞剧和可怜的秋香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其中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早期歌剧的萌芽。 3、刘天华 (18951932 音乐家。江苏江阴人。他一生致力于国乐的改革,并力图通过民族器乐曲的创作与记谱法、演奏法的改革实现其主张。创作有二胡独奏曲、二胡练习曲、琵琶独奏曲、琵琶练习曲、民族乐器合奏曲等作品,其中以光明行等10首二胡独奏曲最为著名。 4、黄自:(1904

9、1938 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创作成果丰硕,有旗正飘飘、花非花、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缈间以及器乐作品多首。管弦乐作品有:(怀旧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早期的专业音乐人才,并发表有多篇音乐论文,编写有多部音乐教材,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 5、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在音乐创作中吸收了西洋音乐中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演奏技巧也采用了大段的顿弓,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6叫我如何不想他:艺术歌曲,赵元任作。该曲在音乐创作上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

10、旋律抒情优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对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3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4音乐就像是一

11、杯酒,让人醉;音乐课就像是一场梦,让人恹恹欲睡。结课时,似乎梦就要醒了,问梦中有何物,一切却似过眼烟云,挥之即忘。只顾一时享受,却没有去留下记忆,哀哉。万幸的是,在梦中还做了一些标志,迷离中将之带出梦境,不过只是残篇,不足两页,恨之甚少。也只有把这些碎片拼一拼,努力找寻记忆吧。学习中国音乐,首先要惊叹于它的历史。中国最早可考证的音乐竟在8000年前,中国的文明史方才5000年,音乐史竟早其3000年。在夏商周时期,便有了各式的乐器,并且有了一个系统的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如果说夏商周及之前的音乐比较陌生的话,秦汉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就有点熟悉了,经常会在一些诗文里见到一些音乐名和舞名,而一些乐

12、器与器乐也成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非常好的象征。唐至明清时期的一些乐名更是耳熟能详,比如霓裳羽衣曲、牡丹亭等,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不过,还是只有在音乐课上才能亲耳一闻。到了近代,西洋音乐开始传入中国,中国音乐也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沈心工业把音乐搬到了课堂上,成为最早在课堂上教授音乐的人。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更为迅猛,首先是数量多,再者优秀作品也是空前。这一阶段的音乐多与保家卫国有关,所以听起来特别有气势,让人为之振奋,非常鼓舞人的斗志。流行音乐在这时也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一首玫瑰玫瑰我爱你至今听起来仍有新鲜之感。器乐中感受最深的要数阿炳的二泉映月,晚上躺在那里静静地听,总能感受到作者

13、的一种沧桑、悲切。进入当代,中国的音乐则是空前繁荣,百花齐放,让人目不暇接。不少的曲目,到现在仍能在电视上看到,不多,但是能感觉到它与当下歌曲的不同,毕竟,音乐有时也是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映。让我惊诧的是谭盾的水乐,它完全颠覆了我的音乐观,这样也能叫音乐,但它就是音乐,不过这叫我这样一个身上没有音乐“细菌”的人都无法承受了,根本不知道该怎样欣赏,只有目瞪口呆。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5本书从远古先民用陶土石头制作乐器 祭祀祖先与天神沟通 讲到唐宋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 民族大融合 乐器乐曲也随之丰富起来;从宋朝有水井处 就有人歌柳词 再讲到元明清的民间戏曲的繁荣;从国家祭祀讲到勾栏瓦肆再讲到戏班堂会。除了

14、以历史变迁为主线 来讲述音乐理论的发展 书里写了好多有趣的细节。最早的相声出现在什么时候?古代音乐和数学是什么关系?资深音乐理论家白居易诗中 “名属教坊第一部” “第一部”是有多牛?“阳关三叠”中什么是三叠?“霓裳雨衣曲”作为大型皇家歌舞表演 其伴奏伴舞是如何安排的?词牌曲牌的部分 “水调歌头”中啥叫“歌头” “念奴娇”中谁是念奴?念奴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女高音歌唱家。“每岁楼下酺宴 累日之后 万众喧隘。严安之 韦黄裳辈 辟易不能禁 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 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 看人能听否?” 就是说 沟通基本靠喊的 颇有趣。音乐显然算是上层建筑了 它的发展史与诸多方面

15、有关 书中多有涉及 我简单罗列如下 好有个感觉:政治 祭祀到民间娱乐经济 丝绸之路 制作材料的多样军事 出征与凯旋以及战争中都用啥种乐器和音乐 如金鼓齐鸣外交 唐朝与西域宗教 佛教法乐 道教道曲数学 音阶的切分文学 唐诗宋词元曲 留下许多美妙文人雅士的故事和众多词汇 例如滥竽充数 夜夜笙歌 天高地厚 声振林木 响遏行云艺术 陶俑制品 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读完了这本中国音乐简史 从今往后当阅读历史故事的时候 耳边将响起那个时候音乐声了。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61. 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

16、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2.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 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3. 聂耳:(19121935) 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 ,原籍云南玉溪。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人民性, 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 著名的作品有 卖报歌 、 义 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17、、 、4. 相和歌 :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 ,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 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5. 徐上瀛: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集古琴 音

18、乐美学之大成, 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 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7综观中国音乐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与繁荣的过程。古代的音乐及器乐总是给人一种自然、舒畅的感觉,若是用音乐治疗疾病,我想,中国古典音乐绝对是不二之选。而古典器乐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埙了。埙发出的声音,让我极为震撼,我总喜欢在睡觉前静静地听上一遍埙作的枉凝眉,这音乐直接就渗到我心里,渗到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惬意地入睡。历史在不断向前推进,音乐也在不断发展。音乐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创造的过程,并且不断地继承与吸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音乐史中,尤其是现当代音乐中,一方面吸收

19、西洋音乐,另一方面又在融合中国古典音乐,推动中国音乐不断向前发展。在吸收和继承融合的同时,又不断创新,才造就了中国音乐史的辉煌。也相信,中国音乐会越走越远,书写更灿烂的篇章。音乐课结束了,感觉收获的还是甚少,感觉内容还可以再增加一些,希望老师能在课上再增加一些关于音乐鉴赏方面的知识,我们工科学生确实有点缺乏艺术细胞,听歌只知道听它的好听与不好听,却不知哪里是好哪是劣。还有就是老师若能在课上给同学们唱几首歌,必定能起到活跃气氛、吸引同学注意力之用。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喜欢上音乐、了解音乐,增加自己的人文修养。也希望老师能给我们的同学带来更多的音乐艺术知识,提升我们的人文艺术素养。感谢老师的辛勤劳作,

20、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音乐知识。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8在史前时期,人类靠大脑来记忆,言来传递知信息,以后了文字。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以前,我们的祖先要记事,最先是画在地上,树上或石头上,以后为便于携带就刻在龟甲兽骨上,叫做“甲骨文”。1800年我国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出土大量殷商时期的甲骨,上面刻着最古老的文字,也可以说这些甲骨是我国最原始的书雏形,这些东西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接着,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字或刻字,被称为“金文”,到西周时期,一件铜器上的铭文已有一、二百字。在殷商时期,人们也把文字刻在竹简或木简上,并把许多简编串在一起,称为“策”或“册”,这就是简册书籍。周朝时期,又把丝织品用作书写材料

21、,所以古人说:“著于竹帛,谓之书”。帛,就是丝织品。如果说,这是我国成册书籍的起源,那么,我国的书至少有3200多年的历史了。在欧洲,法国拿破仑派往埃及的军队,在罗塞达城附近掘壕沟时,发现一块黑玄武岩石碑,上面刻着14行象形文字,32行古埃及通俗文字,54行希腊文字,这也是几千年前的遗物。在我国西汉时期开始造纸,到东汉时发展为书写纸。纸张的出现,使书写,携带更方便,成本降低,是图书史上一大进步。当时把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刻在石碑上,供人抄写和拓印。到隋唐时期,出现雕板印刷,把文字,图象刻在木板上,然后用纸印刷成书。到北宋时期,有个叫毕升的人用胶泥做成活字,发明活字印刷,使图书的生产更方便了。40

22、0年后,明朝中期,我国出现铜活字印刷,这时古腾保才发明铅活字排版印刷术。此后,图书越来越多,给文化交流开辟了新天地。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于是,一些会说话的,有音乐的,动植物形状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图书就相继出现。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的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着书籍的应用。直到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从

23、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的普及书已经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9海顿曾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创建“生态”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孩子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并通过审美原则的实施,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1、互动交流原则,焕发肢体语言的魅力生命的美在于其本身所存在的价值,为焕发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魅力。在课堂中,我十分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

24、往、看到自身肢体语言的无限活力。每堂课的初始,我会采用不同的旋律让学生在教室内翩翩起舞,并有机的结合不同拍子的音乐情绪,教会孩子基础的舞步,从给孩子范授、到让孩子自己编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喜欢独舞,而且还迷上了邀请舞伴合作跳舞,甚至是自己创造经典的合作舞步,因为他们在合作中看到自身肢体的魅力。每节课学生盼望着与他人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欣赏各自的优美舞姿。我曾尝试取消这个活动,不料学生立即提醒我忘了教学的这个环节,我一下感受到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此,我保留了这个常规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彼此关心和欣赏,从而感受生命在音乐旋律中的和谐,而肢体语言也是表达自身热爱生命的一种情感体验。2、

25、创设意境原则,领悟生命存在的快乐音乐学习是抽象的,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创设意境”原则为学生提供了音乐的理解与服务支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尽可能创设不同的意境,可借用“媒体”“声像”“图片”以及“真声”,让学生在“音乐情景教学”中,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从而感知不同音乐作品中表现人物、动物的滑稽、可爱、伤感的各种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意境创造、亲历实践中才能感受生命存在的快乐,他们在歌唱中、在倾听中感受到自然、社会的生态和谐之美。3、激发兴趣原则,创造生命价值的动力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因此,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有趣性是激发孩子学习音

26、乐课程的原动力。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可以在音乐课的每个教学实施环节都设计不同的激趣活动板块:例如练声活动中固定及自由选择声部的活动板块;歌曲新授中的学歌、编歌和演歌的实践板块;音乐欣赏中小品短剧的创造板块,以及拓展学习中的“音乐擂台”等活动板块,包括学生把从不同渠道学得的各种乐器的演奏,名人模仿秀表演、歌唱的表演(如歌唱组合)、自发创编的曲艺、游戏表演等等一一带到课堂中进行展示。而音乐课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艺、学习互动的大平台,从而使其越发喜爱上音乐课。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发展(分类):1秧歌剧将话剧,戏曲和秧歌糅在一起,在化妆,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的吸收了老板姓

27、所喜爱的民间小调,民谣,地方戏曲的曲调,如郿鄠,道情,陕北民歌等。秧歌剧的基本对象是农民,其内容反映和表现的正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因此收到了比其他形式更深刻而有效的教育效果,深受欢迎。2 最初的秧歌剧剧情较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用叙述式的演唱来表达剧情的发展。它的主题明显,短小精悍,演出方便,是一种小型秧歌剧,如兄妹开荒。后来又有赵富贵自新马光祺除奸牛永贵负伤等,这些秧歌剧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有较完整的故事,分场多,用人物的穿插来表达剧情的发展,结构较复杂。在音乐上采用过场音乐,齐唱,对唱等形式表现剧中情节和人物情感。乐队方面在注意运用以中国民间乐器为主的同时,也使用西洋乐

28、器(主要以大小提琴),由于条件限制,所用乐器不多,但在延安时期已属不易之举。以后秧歌运动由延安扩展到各抗日根据地,并持续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3秧歌剧在中国歌剧发展的探索中,在与工农相结合,表现革命斗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经验。4.鲁迅艺术学院:鲁迅艺术学院与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院校。最初分设戏剧,音乐,美术三个系,后增设文学系。从1939至1941年间先后在晋东南,华中等地又成立“鲁艺”分院。解放战争期间,“鲁艺”曾签校至东北解放区。全国解放后,才分别合并于各有关新建的艺术单位。鲁艺音乐系对民间音乐十分重视。该系师生

29、在音乐创作方面也有显著贡献,他们不仅创作了大批服务于抗战的群众歌曲,还有合唱,秧歌剧,歌剧等,其中包括有里程碑式的黄河大合唱和新歌剧白毛女。继鲁艺音乐系建系之后,其他革命根据地为了培养服务于革命战争的音乐工作者,也先后建有类似的音乐机构。意义:作为革命音乐家的摇篮鲁艺音乐系,为适应战争环境和革命需要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套特殊的办学体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俺,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值得后人学习,研究和借鉴。5.上海国立音专:1927年 萧友梅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它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立音乐学院初建时有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兼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全面掌管学校的教学行政工作。次年9月蔡元培因公务繁忙辞去音乐学院院长职务,由萧友梅代理院长,1929年8月国立音乐学院奉命改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此后,国立音专在专业设置及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日趋完备,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音乐人才方面累计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