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5713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为了总结经验,推动我市“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在对全市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选取田阳为视察对象,组成以市政协副主席黄运志同志为组长、以部分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为成员的视察组,于今年11月5日,赴田阳县对“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这次视察采取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查阅相关材料等方式进行。视察组先后深入田阳县XX镇那花村那吉屯、那满镇露美村、百育镇那戈屯等村屯进行实地视察,并在田阳县城召开了“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情况视察活动座谈会,广泛听取县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

2、及村干的意见建议,交流探讨推进“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视察情况汇报如下:一、“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我市各县(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XX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美丽xx清洁乡村”建设活动,特别是去年“美丽xx生态乡村”活动正式全面启动以来,各县(区) 在持续推进“清洁乡村”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大力绿化美化农村生活环境、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生产生活面貌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工作机制体制逐步健全,“美丽xx生态乡村”建

3、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为“美丽xx生态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均成立了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市、县(区)、乡(镇)乡村建设办公室,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工作场地、工作经费和办公设备,促进乡村建设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常态化。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及时制定了县(区)、乡(镇)、生态乡村建设总体方案和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等“三化”专项活动方案,明确具体建设任务和工作分工,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领导、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和乡村建设点,采取领导挂点、部门结对帮扶、项目建设、挂牌式推进等办法强力推进。三是建立

4、完善督查、问责、考评、奖励制度,把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各单位年度绩效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和整改“回头看”活动,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和责 任追究。四是强化宣传推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板报、宣传广告、横幅标语、进村入屯宣传等方式扩大宣传,利用各种节庆、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宣传,提高“美丽xx生态乡村”活动的社会知晓率,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二)着力巩固提升清洁乡村成果,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各县(区)坚持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目标,建立健全“三清”长效机制,推进清洁乡村工作常态化。二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季

5、节特点,突出开展节假日环境卫生大整治、实施清洁田园和清洁水源综合技术措施,加强乡村保洁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机制。三是健全人财物保障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建立了财政预算保障、项目资金申报、以奖代补、一事一议专项补助资金制度和市县区直部门(单位)挂点包村等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合力推动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环卫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垃圾清运车、垃圾焚烧炉、垃圾收集等设施建设,村屯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已建垃圾填埋场、焚烧场等垃圾处理设施2955处,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的乡镇59个,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64个,正在

6、运行的村庄生活污水设施127处。四是强化督查和整改。各县(区)、乡 (镇)经常组织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严格问责,形成了层层督导、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整改落实的工作格局。五是强化示范带动。例如田阳百育镇在春节前,对全镇62个自然屯进行“美丽自然屯”评比,组织评比成绩排名在后10名的屯长到排在前3名的村屯进行参观,并听取3个自然屯屯长介绍本屯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先进经验,让先进带动后进。(三)着力抓好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扎实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我市结合当地实际,精心组织实施以右江河谷为核心,以南北两翼山区的国省道、铁路沿线和驮娘江流域为三条主

7、线和特色名村名镇为示范的“一区、三线、多片生态乡村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把“富民强村”作为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培植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右江河谷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带、边境民俗风情特色生态旅游带、大石围天坑群生态旅游长廊、驮娘江流域自然生态保护区长廊,促进生态乡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来推进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如右江区、田阳、XX、XX四县(区)的重点区域20多个点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融入当前乡村建设“三化”的内容,加以完善和提升。二是结合乡村产业发展来推进建设, 大力实施一个县(区)一个重点特色农业示范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工程,促进

8、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幸福。例如,田阳县实施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建立蔬菜、芒果、香蕉等示范园区,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秸秆加工饲喂”、“畜沼-林、果、粮”等生态养殖方式,将畜禽粪渣和沼渣堆肥发酵后用于农业生产,使牲畜排泄物就地资源化利,田阳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已获得自治区认定为“XX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是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来推进建设。例如,德保县把生态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致力将足荣镇的那亮村古浬屯打造成休闲生态旅游乡村;XX县结合本地特点精心打造具有边境、少数民族特色和以深山、绿色、原生态为基本元素的生态村长廊,推出了百南乡规良村百劳休闲生态旅游乡村样板点。(四)着力

9、推进“村屯绿化”、“饮水净化”和“道路硬化”,生态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自去年全市生态乡村建设启动以来,坚持把生态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各单位绩效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财政预算保障、项目资金申报、以奖代补、一事一议专项补助资金制度和市县区直部门(单位)挂点包村等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合力推动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据统计,全市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村屯已达12120个,已 建立生态乡村重点示范村屯146个,乡村“绿化、净化、硬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环境和条件。1.村屯绿化方面。全市下达绿化示范村屯任务502个,已全部开工,已竣工494个,完

10、成任务的98.4%,累计投入6631万元,种植绿化苗木46万多株;一般村屯任务6312个,已经开工6222个,已竣工6195个屯,完成任务的98.1%,完成投资1990.1万元,种植苗木162万多株。 2.饮水净化方面。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818处,解决全市25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435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L6万人,11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下达饮水净化示范项目35个,目前已完成选点上报工作,待自治区审定,目前,已有右江区、田阳、乐业、西林等县8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项目12个,其中属于20XX年度任务的右江区、XX县2

11、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其余各县属于20XX年度的10个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目前各项目县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计划划定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12处,目前已全部完成技术设计方案,已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开展重点乡村周边沟渠整治和联通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渠道清淤1520公里,渠道硬化703公里;市本级和12个县区已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制定工作。3.村屯道路硬化方面。计划建制村道路硬化共191项、共1795公里,目前已开工161项、共1446公里,已完工68项、共677公里;计划实施便民候车亭建设项目284个,已完成142个,项目覆盖81个乡镇(街道)、205个建制村;计划实施屯级道路建设

12、587条、共665公里,已开工项目220个、里程325公里,已完成105条、共204公里;计划屯内道路硬化建设项目1305个、共1103公里,已竣工678个项目、共622公里,完成投资9712万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生态乡村建设任重道远。XX是革命老区和全国连片贫困地区,地方财力投入乡村建设资金有限,山区村屯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和群众家庭经济薄弱,难以筹集资金;部分项目县级配套资金难以及时到位,上级个别项目资金到位较晚;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分散,整合使用难度大,部门工作协调配合有待加强,特别是通屯和屯内道路硬化项目牵涉部门多、资金补助标准低,申报程序复杂、项目落实较慢;

13、部分山区村屯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投工投劳难等,影响了生态乡村建设的进度。全市生态乡村建设点多面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全市还有近60%以上村屯内还没有真正实现“硬化、绿化、 亮化”。(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滞后,村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我市山区村屯分布广、数量多,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重,前期投入不足。各县(区)、乡镇普遍缺乏村庄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规划引导不足,水平和标准不高。目前全市18579个自然屯,只有3000个村屯完成建设规划。很多村屯的发展定位不明确,还没有能够将生态乡村建设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很好地结合起来规划建设。不少村屯没有排水排污设施,人畜分离不到

14、位,部分村屯房屋建设杂乱无章,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标准较低,缺少个性魅力。(三)长效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创新。虽然很多村屯已经建立了清洁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了保洁员,但是有的执行不力,清洁工作存在卫生死角;有的县(区)还没有健全村屯保洁员工资投入保障机制,加上大部分村屯基本没有集体收入,靠收取村民的费用来维持保洁,保洁员的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长期保洁难度大;有的村屯配套设备不齐全,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有的村屯绿化、水利等建设项目没有制定后期投入、管护的具体措施,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四)宣传发动力度不够,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群众对生态乡村建设的认知度低,

15、认为生态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未能积极参与到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中来。在“三化”项目实施中涉及土地、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问题时候,不给予积极配合。一些乡村保洁责任、门前三包、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地方乡村环境清洁卫生有反弹、有盲区、有死角,群众参与积极性、自觉性有待提高。三、几点建议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生态乡村建设覆盖面广、投入大,建议将生态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农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一是重点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国家和自治区两级只规划到乡村道路硬化

16、建设,村通屯及屯内道路硬化没有纳入规划建设,建议我市争取把通屯和屯内道路硬化项目纳入自治区级投入建设范畴,给予资金支持;并积极申报XX第二批国家专项建设债券项目,为今后乡村建设活动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大部门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投入生态乡村建设。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散于各部门,多部门管理,分散投入建设成效不明显。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有效地整合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 发、农民创业增收等各类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集中投入重要的项目建设,促进生态乡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三是拓展投资途径,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生态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多方筹资、共建

17、共享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主动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如将生态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建设项目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包装和市场运作,吸引企业和经济能人投资建设;通过制定相关鼓励措施,引导本地致富能人和社会贤达投资或捐资建设家乡生态项目。 (二)加强规划设计,努力打造特色。要把规划摆在生态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坚持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相结合,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实施。一是突出个性设计。生态乡村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体现农村风貌,注重文化传承,丰富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乡土、乡味、乡情、乡韵”的生态乡村魅力。要结

18、合各村屯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需要等实际,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避免千村一面和城市化,力求村村出特色、屯屯有亮点,努力打造特色和品牌。二是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加速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乡村旅游,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村集 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突出综合创建。结合各地不同情况和特点,系统安排,连片规划,整体推进,把“沿线”与“联片”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着重推进乡村净化、美化、文化、产业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和便民化;加大对古树、古井、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力度

19、与创建力度,注意保存农村韵味,留住“乡愁”,彰显乡村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右江河谷生态农业片区、南北两翼山区和驮娘江流域特色名村名镇等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片区,辐射带动周边中心村和自然村的发展,增强乡村建设的系统性、示范性和协调性。(三)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快推进“三化”项目建设。各级林业、水利、交通、财政、环保、发改、住建、扶贫、移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建议在通屯和屯内道路硬化建设方面,从自治区级、市级到县级各部门要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尽快落实项目及资金,将项目计划尽量向重点区域和示范点安排,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对

20、于尚未开工建设的“三化”项目,要力争全部开工;对已开工的项目,在抓好质量的同时,争取早日竣工。 (四)健全和创新制度机制,推进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一是完善乡村保洁员工资保障办法。针对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入不 足,保洁人员偏少、报酬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乡村建设人财物保障机制,加大财政预算、项目筹资和社会帮扶力度,通过设立乡村保洁专项资金,财政拨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等办法解决好村屯卫生保洁费缺乏问题,确保队伍的稳定。二是建立完善各项环境管理考核办法。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

21、建立和创新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的办法。积极探索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措施和办法,按“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等办法推进村屯绿化,保护好水源和道路;开展卫生乡村、文明乡村等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在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五)推进生态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要将生态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建、生态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特色农业、林下经济,推进农村养殖、水果、秋冬菜、桑蚕等特色农业发展;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生物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将沼气池建设

22、和畜牧业养殖结合起来,发展养殖小区,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有效防治畜禽粪便污染;扶持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各种优势产业形成种、养、产、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开发以生态 农业、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古镇文化、边关风情、森林旅游等为卖点的乡村生态旅游;培育发展乡村饮食、特色民居、民俗风情、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等乡村文化产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和环境美化的同时,抓好乡村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亮丽村庄,发挥

23、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生态乡村建设提质发展。 (六)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强化问题倒逼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切实把“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各单位、各村屯年度绩效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责任担当、工作落实和考核奖惩,促进广大干部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推动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要积极探索建立有效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农民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互相交流学习等方式,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