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专科《刑法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13.1-2018.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专科《刑法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13.1-2018.7).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1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ABD)。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2 .按照(C)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3 .盲人犯罪后可以(B)。A.不负刑事责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4 .犯罪既遂是指(B)。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 .对于组织、领导
2、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D)全部罪行处罚。A.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6 .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7 .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C)。.吸收原则8 .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D.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9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A.犯罪10 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11 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O文理解释
3、;论理解释12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O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3 .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保护;普遍14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O作为;不作为15 .刑事贵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和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16 .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O直接故意;间接故意15.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16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一或一
4、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方法行为;结果行为17 .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018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O一年三、名词解释19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0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21 .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2 .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5、四、筒答题23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答: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贵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24 .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
6、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五、案例分析(16分)25 .案情:王某,男,25岁。2009年5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王某于2010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2011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1至3月份的工资。王某不服,但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4月1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人高马大的
7、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第二天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保安员立即将王某扑倒在地并从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机。试分析并说明理由: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答:(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判断正确者得分。判
8、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为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好汽油并且带到现场泼洒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员扑倒制服)而未能着手实施放火的实行行为,因此,其行为符合刑法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属于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王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
9、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013年7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B)。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2.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3.某甲因交通肇事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D)的犯罪。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D
10、)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ABD).A.时空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彻底性6 .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7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八)。A.想象竞合犯8 .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9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C)决定罚金数额。A.犯罪所得10 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8 .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A.五年9 .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10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的法律。刑事责任;刑罚11 .我国刑
11、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O从旧兼从轻原则12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危害性;程度13 .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个数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二种,即:和O单一(简单)客体;复杂客体14 .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不能辨认;不能控制15 .为了使国家一C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公共利益;财产16 .刑罚的目的在
12、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一和两个方面。特殊预防;一般预防17 .管制的期限为一以上以下。三个月;二年18 .对于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累犯19 .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5年三、名词解释20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1 .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2 .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23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
13、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四、筒答题24 .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D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即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了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25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
14、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五、案例分析(16分)25.案情:黄某,男,36岁,农民。孙某,男,16岁,中学生。2011年4月17日晚6时许,黄某驾驶一辆二轮摩托车载着孙某,从某镇驶往某市途中,不小心撞上
15、在公路边同向行走的刘某,致使刘某颅骨粉碎性骨折昏迷。黄某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在与孙某商议后,两人将刘某抬上肇事摩托车,运至离案发现场约一公里以外,将刘某抛入1.5米深的一条沟内,并用于草覆盖在刘某身上进行伪装。第二天中午,刘某的尸体被村民发现。警方现场勘查证实,刘某在沟内曾从昏迷中苏醒过,其手上有明显的抓挖沟内物体的伤痕。经查,黄某2005年5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2010年11月被假释。试分析并说明理由:黄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如何处罚(处理原则)?答:(D黄某与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所谓共同犯罪,就是
16、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3)黄某交通肇事致人受伤后本应将被害人送医抢救,但其为逃避法律追究,反而与孙某合谋,共同将被害人带离现场予以遗弃、隐藏,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其行为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因而构成共同犯罪。(4)孙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属于从犯,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5)黄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并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014年1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ACD)。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限制D.是
17、前段的例外2 .按照(D)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3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C)。A.减轻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 .犯罪既遂是指(B)。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5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D)全部罪行处罚。A.他参与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指挥的D.集团所犯的6 .对于被判处(B
18、C)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死刑D.驱逐出境7 .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八)。A.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8 .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9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A.犯罪10 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11 按照解释的效力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司法解释和O立法解释;学理解释12 .我国刑法典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O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3 .
19、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属地;普遍14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O作为;不作为15 .所谓刑事责任能力,就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和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控制16 .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O直接故意;间接故意17 .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18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一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方法行为;结果行为19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以下;数罪并罚时,
20、最高不能超过。2年;3年18 .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原则是:以为根据,以为准绳。犯罪事实;刑事法律三、名词解释19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0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21 .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2 .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四、筒答题23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答:刑事责任年龄
21、(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24 .什么是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有何特征?答: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
22、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前提特征。(2)自动性。即行为人在主观上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在客观上自动停止了犯罪的继续实施和完成。这是犯罪中止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的未遂形态和预备形态的根本区别所在。(3)彻底性。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彻底打消了原来的犯罪意图,在客观上彻底放弃了自认为本可继续进行的犯罪行为,而且也不打算以后再继续实施此项犯罪。五、案例分析25 .案情:胡某,男,63岁,退休职工。2012年12月,胡某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了很多名贵花草,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为了防止他人偷窃,胡某在院墙上私自安装了电网,并在院墙上书写了“有
23、电,危险!”的警告语,还在墙外插了两块写有同样内容的警告牌。2013年5月9日晚8时许,X农场职工王某和龙某扛着钢筋、电线等物经过胡某家时,王某不慎将钢筋触碰到胡某安装的电网,即刻被电击倒地。龙某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上前拉扯王某,也被电击倒。胡某听到喊声,知道出事,马上切断电源,并同闻声赶到现场的附近群众一起将龙某和王某送往医院抢救。随后,胡某向所在地派出所报案并详细说明了全部情况。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龙某半月后痊愈。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罚原则)?答:(1)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
24、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其行为应当按照(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定罪处罚。(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3)胡某预见到了私自安装电网后可能致人触电伤亡的后果,但其轻信以书写警告语、插警告牌等方式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完全符合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按过失犯罪定罪处罚。(4)胡某安装电网的行为,主观上并非希望或者放任致人伤亡,而是由于其预防措施不足以避免发生危害结果,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非故意。(5)胡某预
25、见到了可能产生的后果并采取了自认为有效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态度也不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6)胡某报案并详细说明情况的行为符合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属于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014年7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八)。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2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D)。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 .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八)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
26、、地点D.犯罪的方法4 .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BCD)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B.抢劫罪C.放火罪D.贩卖毒品罪5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ABD)。A.时空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彻底性6 .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D)。A.法规竞合B.吸收犯C.结合犯D.想象竞合犯7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C)决定罚金数额。A.犯罪所得8 .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8 .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A.五年9 .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
27、、填空题10 刑法就是规定、刑事责任和的法律。犯罪;刑罚11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O从旧兼从轻原则12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危害性;程度13 .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分为二种,即和O单一(简单)客体;复杂客体14 .犯罪主体就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或自然人;单位15 .违反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进行一或者一的情形,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防卫不适时。事先防卫;事后防卫16 .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一和两个方面。特
28、殊预防;一般预防17 .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以上以下。六个月;十五年18 .缓刑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或者的犯罪分子。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19 .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年。5(年)三、名词解释20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1 .犯罪主观方面: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括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这几种因素。22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29、之罪的犯罪分子。23 .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四、筒答题24 .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D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即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了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25 .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
30、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五、案例分析25.案情:于某,男,27岁,聋哑人。2012年3月,于某到某饭店打工,女老板黄某(43岁)见其英俊魁梧,很是喜欢,不久就与其相好同居,并一直保持到2013年2月初。2月下旬,于某开始与刘某谈恋爱,并向黄某提出分手。黄某不同意,要求于某与自己保持关系,否则就要将此事告诉刘某。2月27日晚10时
31、许,于某再次向黄某提出分手。双方发生激烈争执。黄某恼怒无比,跑到厨房拿来一把菜刀边骂边向于某猛地砍过来,划伤了于某的胳膊。于某见势不好,顺手操起一把椅子抵挡并将黄某打倒在地。黄某倒地时菜刀脱手但仍然用身边找得到的所有物品打击于某。于某便又用椅子砸打了黄某数下,直至其不再动弹才住手。于某以为黄某已死,遂仓皇逃离现场。经鉴定,黄某所受为重伤。经查,2011年10月,于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请分析并说明理由: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行为的性质是什么?对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答:(1)于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间接故意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
32、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于某在受到黄某暴力侵害时用椅子抵挡并将其打倒在地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但在黄某倒地菜刀脱手、严重暴力侵害已被基本制止的情况下继续用椅子打击黄某致其重伤的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因而属于防卫过当,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于某明知用椅子打击黄某可能会致其受伤甚至死亡却放任不管,以致造成黄某重伤,但纵观全案于某并无希望致黄某重伤的故意,故对其防卫过当行为应当以间接故意犯罪论处。(4)于某属于聋哑人,依法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于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又犯新罪,依法应当撤销
33、缓刑,并对其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015年1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2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8 .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3.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BCD)。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34、(B)处罚。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5.犯罪既遂是指(D)。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6.某甲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经(D),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8 .高级人民法院核准C.最高人民法院判决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9 .缓刑适用于被判处(BC)的犯罪分子。A.管制10 拘役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11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A.十年12 十三年C.十五年D.十八年二、填
35、空题13 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或者是前段的例外。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的限制14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或者具体O人;物IL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和O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12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和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13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O已满16周岁14 .为了使国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公共利益;财产15 .为了犯罪,、的,
36、是犯罪预备。准备工具;制造条件16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情节17 .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18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一年后,不再追诉。15(年)三、名词解释19 .犯罪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20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21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37、22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四、简答题23 .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答: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2)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时都是年满18周岁的人。此为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珊罚。此为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4)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5)前后两罪均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或者前
38、后两罪之一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罪质条件。这是一般累犯与特别累犯的区别所在。24 .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答: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减刑的对象条件,即刑法对减刑适用范围的限定。(2)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这是减刑的实质条件,也是决定性要件。(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
39、是减刑的限度条件。五、案例分析25.案情;韩某,男,50岁,某外国籍,该国驻中国某地领事馆职员(无外交豁免权)。韩某于2014年3月25日晚与被害人胡某(女,20岁,某公司文员)相识后,以请胡某喝酒为名,将胡某带至自己宿舍,并向胡某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韩某将胡某按压在床上,扯下自己的领带将胡某的双手捆在床架上,又用毛巾塞住胡某的嘴,随后与胡某发生了性行为。期间,胡某由于不断反抗以致身体多处受伤(经鉴定属轻微伤)。凌晨2时许,胡某觉得韩某已经入唾便悄悄挣脱捆手的领带溜出韩某宿舍,不料却碰倒了门口的衣架。响声惊醒了韩某,韩某随即赶出来将胡某抓住并拖回房间。胡某大声喊叫,韩某便死死掐
40、住胡某的脖子,直至胡某不再动弹为止。当韩某将胡某的尸体运出领事馆准备抛弃时被巡警发现抓获。请分析并说明理由:韩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我国法院是否有权管辖?如果我国法院有权管辖,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答:(1)韩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由我国法院管辖;对其所犯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本案中,韩某采取捆绑等暴力手段强奸胡某,后又为了掩盖罪行而将胡某杀害,出于两个故意实施两个行为,其行为显然已分别构成犯罪。(3)韩某的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而且韩某虽是外国人,但其并不享有外交豁免权,此案中并无法律特别规定的例外情形,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
41、此案应由我国法院管辖。(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韩某所犯两罪应当先分别定罪量刑,然后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2015年7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D)。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处罚。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
42、轻D.免除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八).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A.从轻或者减轻8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9 .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10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A.三个月11 六个月C.一年D.二年8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A.犯罪9 .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10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
43、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刑事责任;刑罚11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O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2 .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交特权;豁免权13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O同类客体;直接客体14 .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不能辨认;不能控制15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16 .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一和两个方面。特殊预防;一般预防17 .拘役的期限,
44、为以上以下。一个月;六个月18 .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累犯19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裁定减刑三、名词解释20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1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2L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22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
45、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四、筒答题23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4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
46、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五、案例分析25 .案情:胡某,男,1996年5月出生。2013年2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2014年3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