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创设学习情境”的课程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理解“创设学习情境”的课程价值.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理解“创设学习情境”的课程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甚至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中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如此等等,足可见新课标对学习情境创设和运用的重视。这样的重视是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的。情境认知理论指出,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它产生于活动和情境,是活动和情境中的认知产物。这些最早由布朗、柯林斯与杜吉德提出的情境认知理论,让人们意识到,
2、知识只有置于一定情境中才获得具体的意义,才会被真正理解。被理解了的知识,才获得了生命力,可以被积极迁移运用,发挥解决问题和创造世界的价值。语文知识概莫能外一一语言文字只有在运用中才获得生命和意义,任何语言文字的运用都不可能离开活动和情境,而使用具体语言文字的人,又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特性展现自己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我们开篇提到的单元案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是,了解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和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即关键语句)把内容写具体。那么,直接用课文做例子,能够让学生习得有关“关键语句”的“活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分析讲解和机械仿写,所获得的知识,是没有被理解的“死的知识”。有关
3、“关键语句”的知识,哪怕仅仅停留在“事实性知识”层面,也需要实践性体验来实现属于学习者个体性的理解。更深层次的理解,则需要借助“程序性知识”,经由“技能性知识”,抵达“概念性知识”。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在活动和情境中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关键语句,进而理解关键语句运用体现了怎样的思维逻辑和方式。在活动和情境中,学生相关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等被激活,以帮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体验建构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案例中的情境,让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性得到凸显,学生为了说动或吸引爸爸妈妈选择自己心之向往的旅行目的地,就需要向爸爸妈妈展示目的地值得一去的几个理由或景物特点。概括-具体的思维模式,能够
4、帮助学生将理由或特点说得清楚明白、具体可感,达成表达的目的一一“关键语句运用体现的是概括-具体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这一一般性认知,即大概念,在具体情境中被体验,被证实,被积极理解。离开了教师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不会通过创造性实践来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解,而只是停留在“照葫芦画瓢”的表面层次上,“举一反三”也就成为奢望了。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学习情境的本质意义可以概括为三点: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社会实践;让学习者发现、建立和确认自己在学习任务中的身份;赋予学习活动和行为以指向“理解”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学习情境具有这样的本质意义,才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
5、实践体验的土壤。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以具体的实践者身份,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体验性的、自我实现的任务,任务完成的过程,亦是身份建构的过程。身份建构亦即关系建构,学生在关系建构的语境中抵达对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的深度理解。正如2022年版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速游地图”为学习情境创设打下了心理基础一一没有地图,每个美景所在地在学生心中是极其抽象的;有了地图,不仅所在地变得具体起来,文字中景物的特点也同时更加亲切起来;当学生在地图上同时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6、后,与课文中的景物距离就更近了。紧接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制作旅游攻略这一“社会实践”就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学习行动拥有了心理和现实意义上社会实践价值。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实践性,确保了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和价值感,学生在任务实践中,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拥有了任务情境所赋予的具体身份一一旅游攻略制定者和“游说者”。在目标导向的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学生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就是多维度进行关系建构和体验的过程,包括身份体验中的自己与爸爸妈妈的关系(说服者和被说服者)、自己与目的地的关系(旅行者与旅行地)、自己与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关系(运用者与运用对象),进而循序渐进地对知识和技能形成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