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双重始祖身份略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昶双重始祖身份略论.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中国楹联学会申报的楹联习俗和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申报的南音榜上有名。关于楹联与南音,其间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楹联始祖与南音始祖竟然被尊为同人,即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孟昶(919-965),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生于太原。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后蜀末代皇帝。明德元年(934),孟知样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乂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经济发展。广政二十七年(964),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
2、,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史书关于孟的记载很少,但是楹联界与南音界不约而同地尊一个亡国之君为始祖,这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且笔者尚未发现有人将楹联始祖与南音始祖结合起来研究,现就有关问题论述之。一、孟昶楹联始祖身份之形成楹联,又称对联、对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孟昶奉为楹联之始祖,之前各类资料没有进行明确的分析,现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将其形成过程做个梳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对联,作者即为孟昶。孟昶创作史上第一副对联,故他被认为是对联始祖。梁章钳在楹联丛话开篇即云:尝闻纪文达师
3、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联最古。按蜀祷机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1)(清)梁章钳:楹联丛话,白化文、李鼎霞点校,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楹联丛编第册,第305页。楹联在清代臻于鼎盛,楹联丛话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部联话著作,故后世多依梁之说。然而,梁章钳对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提出孟所作楹帖之极舆的同时,又心存疑虑地说:“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2)(清)梁章钳:楹联丛话,白化文、李鼎霞点校,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楹联丛编第册,第305页。不过很多人却忽略了这句话。其实,纪内另有说法,阅
4、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载:门联唐末已有之,蜀辛寅逊为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品节号长春二语是也。”(3)(清纪啊:阅微草堂笔记,天津占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37页。看来纪老先生认为是辛作,而非孟作也。我们再来看几部宋代书籍的记载:蜀桥机蜀末亡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工。昶命笔自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贺长春。”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长春乃太祖诞圣节名也,其符合如此。(4)(宋)张唐英:蜀祷机,王文才、王炎校笺,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458页。茅亭客话蜀主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俾愿“元亨利正”四字。时伪太子善书札,选本宫策熟府桃符亲自感日:“天垂余庆、地接长
5、春”八字,以为词翰之美也。(5)(宋)黄休复:茅亭客话,赵维国整理,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洛中纪异录孟蜀于宫城近侧,置一策勋府,时昶之子尝居之。昶以岁末自书桃符云:“天降余庆,圣祚长春。桔拜受,置于寝门之左右。(6)王河、真理:宋代佚著辑考,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杨文公谈苑伪蜀学士作桃符,孟昶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也。(7)王河、真理:宋代佚著辑考,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元代编纂的宋史也记载了孟超题桃符之事,内容与蜀祷机记载几乎一致。(8)(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881页。综上所述,有
6、几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第一,最早的“余庆,长春”联,到底是指天垂余庆,地接长春”还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特别应注意,蜀梅机本来记载的是“贺长春,而非“号长春”。从古至今很多人(包括梁章钳)都将原联引述错了。第二,作者应是孟昶、辛寅逊,还是孟昶之子孟?蜀祷机为北宋蜀籍人士张唐英的早年著述,完稿于宋仁宗嘉祐年间(1023-1063),写定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距后蜀灭亡仅有百年,内容为前、后蜀两朝八十来年史实之记录,可谓两蜀专史现存之唯一著作。作者张唐英本是四川新津人,熟悉蜀中学故。茅亭客话洛中纪异录杨文公谈苑的内容往往采摭于正史、别集、野史、笔记、类书、诗话等,并不能保证
7、所有内容都是确切的史实,但它们都是宋人的作品,离后蜀时间很近。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属正史,明显参照了蜀桥机不过阅读这些书可得出个结论,当时后蜀宫廷中有新春到来之际,题词于桃符之习俗,这也使后世公认春联起源于后蜀之桃符。第三,虽蜀祷机是正史,但联后所说的“蜀平,朝廷以吕馀庆知成都,长春乃太祖诞圣节名也,其符合如此”应该是附会之说。早在宋太祖即位时(960)已经明令定其生日为“长春节”。宋代官员为了附会宋人取蜀合乎天命符诚,不惜特别加工,宣扬余庆、长春11联。不过正是这种宣扬,使孟作第一联之事广为流传。宋代悬挂桃符己很普遍,王安石元日诗中的“总把新桃换旧符”便是明证。除宋史外,在元代和明代的书籍中
8、,笔者尚未发现有关记载孟昶作联之说。明代开始,桃符上的文字与神像分离,春联用红纸书写。所以根据春联的逐渐兴盛来推断,从宋至明肯定有不少文人知道孟昶新春书桃符一事。到了清代,楹联的创作达到空前的普及。制澜通俗编时序等皆谈到孟昶题写桃符,后世春联起源于桃符,只是没有指明孟昶之联就是史上第一联。之后因楹联丛话中开篇所教,使“余庆,长春联为史上第一联,孟昶为楹联之始祖之说正式确立起来。民国延续了清代楹联繁荣之局面。现存的大量民国对联书籍中,有不少孟作第联之说。如蔡东藩中国传统联对作法、吕舜祥楹联作法、秦同培撰联指南、向义论联杂缀、金铁庵撰联百日通、龙毓峻联语谱例、陈方铺楹联新话。顺便提下,当今联界普遍
9、认为楹联起源于唐代。对偶是种古老的汉语修辞方式。同时,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它的音节结构和谐对称。梁朝沈约等人创四声八病之说,诗体逐渐发展到五律、七律。再到唐代,平仄理论完整建立起来,并普遍运用。对联源于近体诗,从律诗中的额联或颈联原样摘出来便是一副对联。对联除了具有文学性,还具有民俗性、实用性等特点。最早的楹联虽不产生于后蜀,但春联这种民俗性、实用性很强的对联起源于桃符,应该把最早出现春联的时间定为五代后蜀时期,孟昶也可以称为春联始祖。二、孟昶南音始祖身份之形成南音,也称南乐、弦管、南管,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历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
10、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它用泉州古语演唱,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南音界尊崇孟昶为祖师,南音爱好者自称1郎君子弟”,是非常独特的行业祖师信仰。南音馆阁都悬挂有“郎君爷神像或摆放其雕像,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和八月十二,举行隆重的“祭郎君仪式。关于孟昶被奉为南音始祖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三方面看法。第一,孟昶与其妃子花蕊夫人皆好音乐文辞。袁静芳认为,孟昶与花荔夫人知音律,善填词,喜欢曲子词音乐。当时,蜀地集中了许多文人词客。燕乐杂曲,也称曲子,是一种词调歌曲,也是当时的时兴歌曲。后世南音推崇他为始祖,正是折射了泉州南音的形成,与晚唐、五代曲子词文化不可
11、分割的历史渊源。(9)袁静芳:对泉州南音历史源流的几点思考,两岸论弦管,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第34-35页。相传孟昶曾作有洞仙歌。苏轼洞仙歌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日大热,蜀主与花笈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词,朱具能记之。”(10)(宋)苏轼:洞仙歌序苏轼文集,顾之川校点,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327页。孟的卫尉大臣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收录曲子词五百首,是唯一传世的燕乐歌词集。成都有得天独厚的温和气候与宜人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成都地区的商业在前后蜀时期持续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在孟昶的倡导下,西川地区音乐十分繁荣。第二,昔
12、之泉州等地多是中原地区民众南迁入闽后融合而成的移民社会。后蜀降宋后,孟昶夫妇被押往汴京,其精心培养的乐工,一部分人被遴选进入宋初建立的教坊,占教坊总编制的三分之一,成为传承盛唐和五代音乐的中坚力量。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南宋朝廷在严峻的局势下,进行了战略疏散,将管理皇族宗室事务的“南外宗正司”和宗室人员迁徙到远离宋金前线的泉州。一同迁徙的还有大量教坊人员,其中就有部分蜀地宫廷乐师。蜀地音乐在他们的传承下,在南音中保留了下来,使得南音带有西蜀宫廷音乐的色彩。何昌林认为,南音与南戏的音乐声腔始同源的;以南唐为中心的五代诃调歌曲的进步发展,便是南戏音乐唱腔的直接原料。(11)何昌林:福建南音源
13、流试探,泉州南音艺术,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页。另外,花茂夫人宫词中有些语言,也遗存在泉州方言中,而且往往被认为是土语,如月头”外头等。可以说泉州方言中包含了一定数量的蜀地方言。(12)郑国权:泉州南音界崇奉后蜀主孟昶为乐神之谜,音乐探索2005年第3期,第712页。第三,历代一些文人笔记小说中记载孟昶被花芨夫人假托为张仙,后又被宋太祖御赐为郎君大仙,孟昶从而由人变为神。温叟词话记载:蜀主孟昶,尝纳徐巨璋女,拜贵妃,别号花惹夫人,复名慧妃。迨蜀亡,太祖闻花弦名,命别将护送到京。旋召入宫,纳之。因昶美丰仪,喜猎,善弹,好属文,尤工声曲。夫人心尝忆昶,悒悒不敢言,私绘昶像以祠。复佯言于
14、众日:“奉此神者,多子。”适宋祖见而问之,日:此何神耶?”夫人亦托前者,讳其姓Fr张仙以对。帝闻之,即焚香拜祝,传闻后果生子。乃敕封为“郎君大仙”,特赐春秋二祭。(13)(清)欧阳直卿:温叟词话,泉州历史档案馆内部史料,第6367页。温叟词话和花芨之宫词一样,其作者及产生时间问题,学术界尚有讨论,本文不做专门论述。明人陆深金台纪闻有记述孟昶演变为二郎神的文字。清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六引贤奕,与金台纪闻基本相同,然记之略详:二郎神衣黄弹射拥猎犬,实蜀之王孟昶像也。宋艺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昶小像于宫中。艺祖怪问,对日:“此灌口二郎神也。乞灵者辄应。”因命传于京帅,令供奉。盖不忘昶,以报
15、之也。人以二郎挟弹者即张仙,误也。二郎乃诡词,张仙乃苏老泉所梦仙挟二弹,以为诞子之兆,因奉之,果得轼、辙二子。(14)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56页。这又涉及孟昶与张仙、二郎神两者形象融合的问题。二郎神、张仙的传说比花蕊夫人诈称孟昶为张仙的故事更早。陈志勇指出,清初之前,戏曲行业一直崇奉二郎神为戏神,是民间信仰系统中诸神参与、作用的产物。二郎神信仰涉及赵昱、梓渔帝君、李冰之子李二郎等人,而因孟昶喜爱弹弓、蹴鞠、管弦等“游戏”,是二郎神被奉为戏神的关键因素。(15)陈志勇:戏曲行业“二郎神”信仰的生成与消歇,民族艺术2015年第3期,第123127页。
16、张仙乂称送子张仙,是中国民间供奉的吉祥神,传说是能够赐给世人儿女后嗣的道教男性神祇,类似于送子娘娘、鬼子母神。中国民间祟尚多子多福,重视传宗接代,把有无子嗣继承家业看作个家庭兴衰的标志,因此对送子神灵格外信奉。礼记吕氏春秋讲求生男孩就要悬弧矢,又祀高校之礼。后人或按其意图,辗转变张仙为送子之神。因张仙挟弹之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又有花荔夫人将“挟弹图说为张仙图,两者混一的故事,所以成为张仙的孟昶就被看作专管人间送子的诞生之神。从南音界角度讲,孟昶与张仙、二郎神形象的融合,使之进一步被神化,走向南音神坛。以上三方面看法,有的学者会认为比较勉强,因为没有直接资料说明孟昶创造出南音。南音祖师
17、是孟昶还是张仙,或者是其他什么人,真的不易讲清楚。南音界一些较早的手抄曲本中的郎君传说就不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清音雅韵说郎君乃唐代进士,姓张名益昌。清光绪三十年(1905)抄本御前清客中讲南音所崇之神为孟昶,唐末进士,守西川,后为蜀主。(16)林胜利:泉州南音郎君崇拜从孟昶、张仙的融合谈起,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2003年,第259页。之后,温叟词话的故事被民国林霁秋的泉南指谱重编、林祥玉的南音指谱和旅菲刘鸿沟1953年编的闽南音乐指谱全集引用而广泛流传。泉南指谱事编的扉页上有一幅孟昶画像,两旁有孟郎君像赞诗:自从私祭托张仙I,尺幅须眉尚宛然。癌得师涓
18、称弟子,年年迎送奏神弦。M宋元明阅儿纷纭,一缕夔巫望帝云。太祖世宗俱寂寞,披图人识孟郎君。”(17)林霁秋:泉南指谱重编,上海文瑞楼书庄1912年版。我们推断,孟朝南音始祖形象的正式确立应该是在清末。历史上好文辞音乐的皇帝孟昶,千百年逐渐神化,最终走向神坛,被奉为南音界的始祖、乐神。三、孟昶双重始祖形象之比较通过对孟昶春联始祖与南音始祖形成过程之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形成过程与形象特点有若干异同点。首先谈相同点。第一,孟昶在两个领域始祖身份的确立,都是基于历史上的孟昶好文辞音乐。毛泽东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皇帝与普通百姓样,自身有长处
19、有短处。孟昶与唐玄宗李隆基、南唐后主李煜虽没有秦始皇那样的雄才大略,不过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却超出许多帝王。第二,学术界分别对于对联与南音持有的看法是,两者都发展于元明,成熟于清,与之对应的孟昶也是在元明逐渐走向神坛,最终在清代中期以后始祖地位得以正式确立。这个时间,当然比黄帝、杜康、鲁班等在有关领域确立为鼻祖的时间要晚。第三,笔者认为两个领域不约而同地尊孟昶为始祖,反映了中国人的帝王情结,黄帝不仅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而且被看作火、井、灶、衣冠、礼乐文明、中医理论等的创制者。夏朝国君杜康被奉为酿酒始祖。唐玄宗被称为梨园始祖。另外,古代家谱中攀附名人,尊帝王或皇亲国戚为本姓始祖的现象也非常之多。
20、比如刘姓,一说来源于祁姓,相传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一说来自姬姓,为周太王的后裔。还有些刘氏家谱中记我本族人为刘邦或刘备的后裔。又如林氏以比干为太始祖,以其子林坚为始祖。现今我国文化上有个现象,那就是美化皇帝。我们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大量皇帝戏,并且听到一些学者在各类讲坛大讲历代皇帝的丰功伟绩。当然,对“帝王情结”绝不能完全持否定态度。周南翼指出:“无论帝王原型怎样演变,不变的是人们对统领整个家族的非凡力量、对凝聚这个民族的精神的渴望,是炎黄子孙寻宗溯祖、落叶归根的愿望和对民族大家庭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帝王原型的存在与雄变,与中国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或者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某些中国文化思想
21、的根源及其演变。(18)周南翼:中国文化中帝王原型的婚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123-127页。结合对联与南音的广泛传播并产生积极膨响,以及民众忠实尊奉孟昶为始祖现象,可以认同周的观点。我们再来谈论两个领域始祖形象形成过程、形象特点之差异。孟昶被奉为楹联始祖,缘由单一,主要就是根据蜀祷机之记载及后来楹联丛话的观点。刚才讲到,蜀祷机为北宋蜀籍人士张唐英的早年著述,可谓两蜀专史现存之唯一著作。因此孟在楹联界的形象,一直是以历史为依据,后世楹联家都知道他曾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一个皇帝。史上的孟昶与南音则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南音始祖形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2、因此孟昶在南音界,更多的是基于传说、民俗而存在,神的光彩更浓一些,人的形象要模糊一些。可以看到,楹联界从未有人将孟昶之像挂起来供奉,而南音馆阁都要悬挂“郎君爷”神像。关于始祖形成过程的比较,还可以看出,两者的形成是独立进行的,没有联系和交叉。拙作开头就讲到,两个领域的始祖尊为同一人,这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今天从事楹联创作与南音演唱的两类人士,一般不知道对方同样尊孟昶为始祖。笔者长期从事楹联文化的研窕,原先也不了解南音。知道南音界奉孟为始祖,还是2017年在四川省图书馆参加个非遗活动时,听位曾在厦门大学读书的女士说的。四、结语楹联在我国长盛不衰,而南音早已兴盛于福建沿海,并流传到我国台
23、湾等地区。海外一些华人也在传承楹联习俗,演奏南音。楹联习俗与南音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南音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所以,今天适当宣传孟昶的始祖地位未尝不可。另外,我们可以思考孟昶能否成为个沟通蜀地与闽、台文化的很好的桥梁?拙作已谈到民间信仰体系中的张仙、二郎神曾被认为是孟昶。广政初年(938),孟昶在成都建立中国第一个皇家画院,开中国皇家画院之先河。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书画家纷纷入蜀。画院中画家以“翰林”等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这样官方可以把全国优秀的画家汇聚起来。现位于成都宽窄巷子景区旁的成都画院侧门上,就悬挂有“翰林图画院之匾。孟昶也很重视教育。同样是在938年,宰相毋昭裔发起了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碑的浩大工程,直至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席贡补刻孟子入石,从而完成了“十三经”的结集过程。明代蜀中名胜记记载孟昶曾在夏天偕花蕊夫人至什那洞氐的龙居寺避暑,现湎氐初中就在打造楹联教育特色学校。综上所述,孟昶不止有楹联始祖与南音始祖双重始祖形象,有关他的其他文化形象、文化现象亦可进一步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