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79005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篇小学关于“防校园欺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引发了多方关注。欺凌,对孩子而言伤害是巨大的,严重阻碍其健康成长。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影响着其日常生活。学校坚决反对各种程度和形式的欺凌和暴力行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言行。家长要与学校携起手来,家校共育,共同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在我们孩子身上发生。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孩子们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

2、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二、校园欺凌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有以下几个原因:原因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原因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原因3:学生法治观念薄弱。原因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三、校园欺凌的不良影响1.被同伴欺负的孩子在身心健康上会遭受很大的伤害,如: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内心充满孤独感和挫败感,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失眠,受害人还可能转化为加害人。2.被欺负的孩子的童年生活、性格倾向,甚至是未

3、来人生都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四、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有哪些?1.肢体欺凌:利用身体动作殴打、踢踹、绊倒等直接攻击他人。2.财物欺凌: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3,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嘲弄对象等行为。4.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或视频等。5社交关系欺凌: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在团体之外。6.言语欺凌: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用言语刺伤或嘲笑评论别人。五、学生面对校园欺凌该怎么办?1.保持镇定: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2,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内外尽量结伴

4、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3 .保证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告诉最近的大人。4 .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校园欺凌也要报告给大人,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5 ,参加活动: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开发兴趣的同时收获友谊,还能保护自己。6 .加强锻炼:锻炼身体与心理承受力。7 .帮助他人:看到了欺凌事件,想办法去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六、校园欺凌-法律知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

5、族的希望。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个“少年的你”铺设洒满阳光的成长之路。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校园欺凌事件不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校园稳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有效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特向各位家长提出以下建议:一、正确认识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他人身体或者恐吓

6、威胁他人。2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3 .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4 .恶意排斥、孤立,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或社会活动;5 .通过网络、散布谣言等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二、注意孩子的异常表现1 .身体经常出现难以合理解释伤口。2 .出现失眠、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3 .刻意改变上下学的时间或路线,有时可能携带刀具。4 .书包、文具和衣服等会有所破损撕裂。5 ,常常自己一个人活动,不与同学交流、将自己封闭。三、为预防遭受欺凌,家长怎么做1.以身作则,杜绝实施暴力行为2 .帮助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3 .加强法治教育,未成年人必须遵纪

7、守法4 做好防欺凌教育四、遭遇欺凌怎么办1.及时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2,保留孩子受欺凌的证据,必要时可借助法律武器保护孩子。3,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4 .在上下学路上,家长可亲自接送孩子。5 .陪伴孩子参与社团活动,帮助孩子重建信心。防治校园欺凌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尽心尽责、密切配合。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XX小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尊重和友善的学习环境。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8、我们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信任您,并且愿意与您分享他们在学校的经历。如果您的孩子遭受了欺凌行为,鼓励他们及时向您或学校老师报告。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们能够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不以暴力或侮辱的方式对待其他同学。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宽容心,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如果您发现孩子有欺凌他人的行为,我们希望您能够认真对待,及时与孩子沟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纠正。同时,也请您与学校老师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最后,我们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反欺凌教育活动,与学校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无欺凌的校

9、园环境。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社会、家长最殷切的期待。校园欺凌是阳光下的阴霾。学校是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阵地”,消除校园欺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使命。让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彻底远离校园欺凌行为,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什么是校园欺凌?孩子们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校园欺凌是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学生欺凌属于

10、校园欺凌的一种。二、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且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某些情况下,部分受欺凌者会发生变化,转化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来言,也往往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觉地加入欺凌行列。对于欺凌者来言,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终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归路。三、校园欺凌主要表现1.外部信号是否经常平白无故的出现抓伤、瘀伤等人为伤痕;孩子突然要求家长多给零用钱;书包、文具、衣服、零花钱等个人物品经常损坏或丢失;开始变

11、得不怎么提起学校和同学的事情,突然成绩下降明显,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家长询问学校生活,孩子眼光躲闪、刻意回避并不耐烦。2.心理信号害怕上学,开始焦虑,害怕一个人睡;晚上偷偷的哭、开始迷恋网络、容易惊梦、变得更暴力、情绪难以控制;不与家长交流,开始封闭自己。四、家长如何应对?家长需帮助儿童正确理解“欺凌”的含义;教会儿童识别与应对欺凌;在面对儿童求助时应给予安慰、支持和建议;发现儿童的欺凌行为后立即制止;在与欺凌行为相关人员谈话时应采取分开谈话的方式,这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儿童的隐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成年人收集到更加真实的信息。1 .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

12、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尽量少饮酒、不饮酒,不参与赌博,更不能带孩子到不良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要防止孩子夜不归宿、饮酒、携带匕首、弹簧刀、藏刀等。3 .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13、谢谢你把这些告诉我。”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五、学生如何应对?对于学生自身而言,面对“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以下这些建议或许有用。1 .及时求助保持镇定,懂得求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2 .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校园欺凌也要报告给老师,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3 .保证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

14、并告诉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呵护,让家长和老师们“心连心”,让家庭和学校“手牵手”,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为做好校园欺凌有效预防和治理工作,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请家长同学们一旦发现校园欺凌事件立即拨打举报电话。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校园安全、孩子平安是大家共同的期盼。然而近年来,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繁见诸媒体,引发热议。对此,除了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之余,家长朋友又可以做些什么?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有

15、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且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某些情况下,部分受欺凌者会发生变化,转化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来言,也往往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觉的加入欺凌行列。对于欺凌者来言,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终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归路。二、校园欺凌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

16、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一一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三、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2486件3788人,提起公诉3494件5468人,罪名涉及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猥亵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校园欺凌已不仅是简单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警惕!这些可能受到校园欺凌的信号。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朋友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在此,我们向您提出如下

17、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1.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2 .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3 .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4 .注

18、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尽量少饮酒、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沉迷于手机、网络,更不能带孩子到酒吧、KTV、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 .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要防止孩子夜不归宿、饮酒、携带刀具等危险行为。6 .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

19、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7 .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8 .加强法治教育。重点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9 .细致观察,正确应对。根据调查,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如有以下情形出现,请您充分考虑孩子遭受欺凌的可能性:一是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在温

20、热天气里也经常穿着长袖衣裤,很可能是想遮掩伤痕。二是频繁丢失一些个人物品,如首饰、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品总是有破损。三是回家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绪,而且突然变得孤僻、怕生、特别依赖家长、不愿接触其他小伙伴。四是自伤、自残甚至是自杀倾向。五是不愿意上学,或者经常无故逃学、装病请假。六是频繁的失眠、噩梦、尿床,等等。四、如何避免校园欺凌,真的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把这些告诉我。”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

21、子。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一一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孩子平安、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学校和家庭共同的期盼。然而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各地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最近邯郸三名未成年男生霸凌并杀害一名男生的案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的同时,

22、我们家长朋友需要做些什么呢?一、认识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往往发生在学生之间,大多为年龄、身体或人数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恶意对另一方实施欺压、侮辱行为,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还有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二、校园欺凌家庭原因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一一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1.过分溺爱。过于娇惯的家庭教育方式,极易造成孩子唯我独尊。2缺少关爱。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忽略

23、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造成孩子心理灰暗。3 .学生法制观念薄弱。4 .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三、共同防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朋友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预防、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在此,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1 .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2 .加强亲子沟通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关心孩子,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24、。3 .切忌打骂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4 .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品质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等,要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6 .加强与老师、其他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7 .正确引导孩子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

25、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8 .加强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9 .细致观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事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四、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1.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2 .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把这些告诉我。”3 .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4,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5 .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

26、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那就是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除了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让我们共同预防校园欺凌,携手共建平安和谐校园!关于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社会、家长最殷切的期待。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防止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特向您提出如下倡议,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身作则,预防实施暴力行为。家长平时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

27、理解孩子,切忌对其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偶然现象,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如果您的孩子有欺负别的同学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家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受到不良影响,转而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一旦拉帮结派,出于朋友义气,一时冲动可能会不计后果。二、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家长要与老师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在校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不能欺凌同学,遭受其他同学的欺凌后及时告知家人。三、坚持预防教育。家长平时可

28、以结合一些常见的学生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既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遇事从容处理。四、加强法治教育。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和日常监管,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五、教育孩子机智应对,学会坚强。家长要告诉孩子遭遇学生欺凌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或拨打校园欺凌举报电话,保存好相关证据,必要时及时报警。发现有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应及时劝阻、报告学校或打IlO报告公安部门。六、督促孩子按时上学、返家,不在上、放学路上逗留。上放学路途,让孩子结伴而行或家长接送,避免孩子在上放学途中受到欺凌。七、周末或是节假日要监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和举止不文明的同学、朋友在一起玩,更不进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同学相聚不喝酒、不抽烟,远离毒品,不痴迷上网、打游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孩子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八、教育、监督孩子文明上网。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得利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要随意带手机到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