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设使用单位管理制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设使用单位管理制度模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请参照以下模板建立前8项制度,在特种设备企业服务平台-“业务中心”-“安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页面,逐一对应上传。锅炉使用单位须建立第9项制度上传。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申请实施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6、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和报废等管理制度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9、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锅炉类设备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
2、一、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际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总责。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本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三、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如下:1、协助主耍负责人履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领导职责,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2、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3、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员配备;4、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且定期组织演练;5、对本单位特种设
3、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6、组织进行隐患排查,并且提出处理意见;7、当安全管理员报告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应当停止使用时,立即作出停止使用特种设备的决定,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是指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如下:按照“一机一档”的要求,组织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特种设备停用、报废、变更使用单位的,及时向登记部门办理手续;组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日常巡视和定期自行检查工作;编制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督促落实定期
4、检验和隐患治理工作;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发现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纠正和制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职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其主要职责如下:1、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3、参加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4、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作出记录;5、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且按
5、照规定的程序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6、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特种设备档案人员管理职责1、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的组织纪律,保密觉悟要高,责任心要强。2、确保本公司各设备的完好性,资料数据的可追踪,资料整齐,放置有序。3、负责整理、归档各部门移交档案的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4、做好档案借阅登记工作,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密级、借阅方式、数量、期限。5、为需要查阅利用档案的各部门提供档案原件查阅、复印工作;提供文献索引资料。6、依据国家统计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本本单位档案统计工作。7、外借公司特种设备资料需经公司领导批准,并做好借阅记录。特种设备经常性维
6、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一、经常性维护保养1、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状况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2、维护保养应当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作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3、法律对维护保养单位有专门资质要求的,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维护保养。鼓励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选择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保养。二、定期自行检查1、为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使用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和特性进行定期自行检查。2、定期自行检查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应当符合有关
7、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及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三、记录管理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和自行安全检查,对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应填写好记录,并及时存档。公司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申请实施管理制度一、使用登记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向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2、使用登记包括新增设备注册登记、设备档案信息变更登记、设备移装登记、设备停用登记和设备报废注销。3、新增特种设备,应在投用前或投用后30天内到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4、在设备档案信息变更、设备停用前向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办理变更
8、登记手续。5、设备移装、报废前应向负责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办理申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移装、报废。6、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如实向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申报应提交的材料:新增登记应提交以下资料:(1)使用登记表(一式两份);(2)含有使用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明(适用于公民个人所有的特种设备);(3)特种设备产品合格证(含产品数据表、车用气瓶安装合格证明);(4)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证明(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使用前首次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提交使用前的首次检验报告);(5)机动车行驶证(适用于与机动车固定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机动车登记证书
9、(适用于与机动车固定的车用气瓶);(6)锅炉能效证明文件。锅炉房内的分汽(水)缸随锅炉一同办理使用登记;锅炉与用热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总长小于或者等于100o米时,压力管道随锅炉一同办理使用登记;包含压力容器的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或者机械设备系统中的压力管道可以随其压力容器一同办理使用登记。登记时另提交分汽(水)缸、压力管道元件的产品合格证(含产品数据表),但是不需要单独领取使用登记证。7、起重机械改造、移装、变更使用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更名、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继续使用的,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按规定提供相关资料,申领新的使用登记证。8、停用和重新启用:拟停用一年以上的,本单位应封存设备,30日内
10、向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停用手续。重新启用时需持定期检验合格报告向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9、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办理各项工作。二、定期检验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报办理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手续。按期申报定期检验应提交如下资料:(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或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2)特种设备竣工验收资料;(3)上一个周期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4)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合同;(5)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表。2、积极配合负责安全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11、工作。3、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4、对定期检验工作存在的争议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请仲裁。5、及时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领取特种设备安全定期检验报告和特种设备使用标志。6、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办理各项工作。公司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制度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以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排查内容主要包括:(1)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范的建立落实
12、情况;(2)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维护和使用方法的培训情况;(3)特种设备运行状况和日常维护、保养、自行检查、检验、检测情况;(4)从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况,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情况;(5)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6)其他影响特种设备安全的情况。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专项安全隐患排查:(1)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生变更或公布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2)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3)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改变;(4)发生事故;(
13、5)重大自然灾害、极端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等重要时段;(6)其他应当进行专项安全隐患排查的情形。二、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登记制度在检查中,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要求逐项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并如实填写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严格做到发现一处登记一处,整改一处注销一处,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得到全过程跟踪。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审核、报告制度本单位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向直接负责人报告,并立即向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四、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改制度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14、发现安全隐患后,应当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组织治理。对一般隐患,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应立即组织整改。对严重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处理:(1)根据需要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局部停产停业或者全部停产停业;(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评价),明确安全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3)根据隐患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明确治理目标和任务、治理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保障、责任部门和人员、治理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4)落实治理方案,消除安全隐患。对确定为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管部
15、门报告安全隐患的现状,并及时报送安全隐患的产生原因、危害程度、风险评估(评价)结果和治理方案等。对于己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应当制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隐患治理工作,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整治。五、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治理结果确认制度一般隐患整治消除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检查确认,并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上签字。严重事故隐患治理完毕后应当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评估(评价);对各级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检查发现或挂牌督办的严重事故隐患,应当组织验收合格后,报检查或挂牌督办牵头单位备案。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心特种段备信息库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
16、度1、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相关作业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岗位职责,确保在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2、必须对新工人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危险性的设备或场所。3、对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四年复审一次。5、公司应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和名册。6、在采用新方法、添设新技术设备、制造新产品和调换工人工作的时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7、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现场操作人员以及所有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一般每半年开
17、展一次。8、各下属机构也可根据需要对本机构内的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9、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操作理论知识;(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技能;(4)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险知识。10、所有员工应严格按要求按时各种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听讲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水平。公司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和报废等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的采购1、凡属特种设备的采购,由公司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并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进行。对于大型设备的采购,必须进行公开招标或
18、邀请招标。2、在签订合同前,由公司采购部门、安全部门、财务部门对其生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资质确认后由采购部门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3、特种设备购进后,使用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采购部门、安全部门、财务部门,对设备随机技术资料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联系制造单位处理。设备进场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对于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办理入库。特种设备的安装1、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应会同安全部门、财务部门确定具有相应安装许可资质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并对进场施工人员资质把关。2、施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开工告知
19、手续。任何部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安装特种设备。3、安装过程中,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安全部门应做好安装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检查施工单位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情况,杜绝无证人员进场施工。4、安装完成后,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单位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5、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相关部门负责向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6、投入运行后,使用部门及单位档案室应做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归档工作。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
20、文件和资料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特种设备的改造1、特种设备改造前,应充分做好论证工作,并委托原设计单位或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改造设计。2、使用部门应会同安全部门、财务部门确定具有相应许可资质的单位负责改造工作,并对进场施工人员资质把关。3、施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造特种设备。4、改造过程中,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安全部门应做好改造
21、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检查施工单位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情况,杜绝无证人员进场施工。5、改造完成后,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单位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6、使用部门及单位档案室应做好特种设备改造过程中相关技术档案归档工作。特种设备的修理1、特种设备修理前,应充分做好论证工作,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修理设计。2、使用部门应会同安全部门、财务部门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修理工作,并对进场施工人员资质把关。3、施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修理特种设备。4、修理过程中,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安全部门应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检查施工单
22、位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情况,杜绝无证人员进场施工。5、修理完成后,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单位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6、使用部门及单位档案室应做好特种设备修理过程中相关技术档案归档工作。特种设备的停用和重新启用1、特种设备拟停用1年以上的,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且设置停用标志。2、在停用后30日内填写特种设备停用报废注销登记表,告知登记机关。3、重新启用时,应当进行检查,到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超过定期检验有效期的,应当按照定期检验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特种设备的报废1、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的特种设备,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报废期限的,应当及时予
23、以报废。2、使用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并及时通知单位安全和财务部门。3、特种设备报废时,按台(套)登记的特种设备应当办理报废手续,填写特种设备停用报废注销登记表,向登记机关办理报废手续,并且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公司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颁布实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2、单位法人代表是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人;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具体承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成立特
24、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安全管理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内设和下属机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安全管理机构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4、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队,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队长、全体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为队员,具体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5、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1)应急救援中心(火警:119;急救:120;报警:110;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2)应急救援专家组(各类技术人员)(3)成立救援组织等(灭火行动组、设备抢修组、警戒疏散组、人员搜救组、后勤保障组等)6、
25、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各有关人员务必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7、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形成记录。8、其他使用单位可以在综合应急预案中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内容,适时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并且作出记录。公司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事故报告1、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2、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接到事故报告的特种
26、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报告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直至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4、对于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对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接到事故报告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时通报同级有关部门。5、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概况以及特种设备种类;(2)事故发生初步情况,包括事故简要经过、现场破坏情况、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涉险人数、初
27、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确定的事故等级、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3)已经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5)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6、报告事故后出现新情况的,以及对事故情况尚未报告清楚的,应当及时逐级续报。续报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详细情况、事故详细经过、设备失效形式和损坏程度、事故伤亡或者涉险人数变化情况、直接经济损失、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等。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在发生变化的当日及时补报或者续报。事故处理1、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28、,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分工,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应急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事故举报。(锅炉类设备需制定)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1、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设备及其相关系统安全、经济运行。2、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运行、能效计量监控与统计、能效考核等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3、应当使用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特种设备,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或者出厂文件的要求配备、安装辅
29、机设备和能效监控装置、能源计量器具,并记录相关数据。4、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有关能效证明文件。5、高耗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含有设计能效指标的设计文件;(2)能效测试报告;(3)设备经济运行文件和操作说明书;(4)日常运行能效监控记录、能耗状况记录;(5)节能改造技术资料;(6)能效定期检查记录。6、应当开展节能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高耗能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节能管理制度。7、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接
30、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保障锅炉安全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锅炉清洗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锅炉进行清洗,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保证锅炉清洗工作安全有效进行。9、高耗能特种设备及其系统的运行能效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使用单位应当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整改或者节能改造。整改或者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不得继续使用。10、对在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改造或者更换。到期未改造或者更换的,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风险辨识本单位
31、应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辨识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特种设备台(套),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二、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按照风险高低和需关注程度进行排序的过程。风险分级参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表(附件170)进行分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I级)、较大风险(II级)、一般风险(III级)、低风险(IV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等级以本单位单台(套)特种设备风险辨识结果最高等级确定。三、本单位对风险辨识、评
32、估和分级结果均需建档,做到“一企(单位)一册”、“一台(套)一档”。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审核和上报机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本单位风险辨识清单汇总表向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五、鉴于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性,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每年定期参考以下情况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动态复查、监测、评估、分级。1、风险点自身发生变化;2、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3、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4、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5、其他实际情况。六、风险管控1、本单位根据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管控
33、责任和措施清单,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落实到如下岗位。(1)人员因素风险点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管控。(2)管理因素风险点由安全管理负责人或安全管理员负责管控。(3)设备因素风险点由安全管理员负责管控。(4)环境因素风险点由本单位负责人负责管控。2、风险辨识对应等级应采取的管控措施如下:风险等级应采取的管控措施实施期限I级(红色)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前,立即停止使用和任何作业,制定控制措施并进行评估,实施控制措施,并严密监控风险点状态,若有危险上升趋势则进一步采取措施或停用。立即II级(橙色)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根据情况立即或限期整改,定期检查,定期评估立即或限期III(黄色)采取措施限期整改限期整改IV(蓝色)采取措施限期整改限期整改3、对每个风险点制定和采取具体严密的安全管控措施,将所有的安全风险点逐一登记,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档案。J3特种设备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