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8889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和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二)中学生心理辅导(一)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二)心理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开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整体性开展原则。(三)心理辅导方法行为改变的根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分法;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根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一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团体辅导疗法(四)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

2、、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响、难以做决定;心跳加速、过度出汗。治疗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抑郁症表现:情绪猛极、颓丧、冷淡、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治疗法.日感支静和鼓励: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服用抗抑郁药物。恐怖症表现:可分为单纯恐怖、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等。治疗法:系统脱敏法;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适当减轻当

3、事人的压力。强迫症表现.强迫桂计数;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治疗法: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建立支持性环境;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网络成瘾治疗法:认知疗法、强化法、转移注意力法、来访者中心疗法I_I中学德育(一)品德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品德开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开展阶段论儿童道德开展的两个水平: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儿童品德开展的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权威阶段(5-8岁)他律期;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一规则可以约定公正阶段(10-12岁)主持公正和

4、平等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开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一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一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一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一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二)品德开展影响品德开展的培因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培养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典范;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5、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四)德育过程的根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五)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六)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典范法(典范示范法);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七)德育途径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