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居住建筑户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导则》(试行)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居住建筑户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导则》(试行)2024.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肥市居住建筑户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导则(试行)2024年3月-XX-刖三为规范我市空气源热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维,优化居住建筑用能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供暖与空调系统设计;5.生活热水系统设计;6.电气设计;7.室内外机组与建筑一体化设计;8.工程施工;9.工程验收;10.运行与维护。导则由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条文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建筑节能与科技处。(邮箱:hfcjj
2、kjc)主管单位: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主编单位: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绿色建筑与勘察设计协会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安徽美的楼宇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编制人员:刘杰李春杰黄世山王俊贤刘朝永吴常军王慧张勇朱斌祥甄茂盛辛玉广续红军杜贤平华青梅陈锐豁国峰刘长春黄国涛张庆宇徐智升杨旭李春健刘水周太琴杜鹏飞王磊何涛审查人员:尹贞勤潘少辰卜福章维扬梁德江目录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3、 供暖与空调系统设计-4-4.1 -4-4.2 热负荷V十算44.3 主机选型及技术要求-4-4.4 输配系统-5-4.5 末端设备及控制系统-5-4.6 管材附件及保温-6-5 生活热水系统设计-7-5.1 一般规定-7-5.2 生活热水负荷计算-7-5.3 空气源热泵热水设备选型-8-5.4 热水管路系统-9-6 电气设计-10-6.1 一般规定-10-6.2 配电系统-10-6.3 控制与监测-11-7 室内外机组与建筑一体化设计-13-7.1 一般规定-13-7.2 室外机平台布置-14-7.3 室外机平台结构设计-16-7.4 末端设备布置-19-7.5 隔声、降噪及其它-20-8
4、-:_L:2218.1 228.2 Ll-228.3 输配系统-23-8.4 末端设备-26-8.5 保温绝热-28-8.6 电气系统-29-9 工程验收-31-9.1 一般规定-31-9.2 试运行和调试-31-9.3 验收-32-10 运行与维护-33-10.1 一般规定-33-10.2 系统运行-33-10.3 维护管理-34-附录A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规格尺寸参考表-36-附录B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尺寸计算参考表-38 -附录C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建筑布置参考图-40-附表D:空气源热泵系统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表-46-1总则1.0.1为规范我市空气源热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施工、验
5、收及运维,优化居住建筑用能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导则。1. 0.2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1.1 .3本导则空气源热泵系统指以空气为热源和热汇,利用热泵技术,实现制冷、制热的装置,包含制冷量不大于50KW的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等。1.2 .4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除执行本技术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户式空气源热泵机组airsourceheatpumpunit以空气为热源和热汇,利用热泵技术,实现制冷、制热
6、的装置,包含制冷量不大于50KW的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机组及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机组等。2.0.2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系统airsourceheatpumpairconditioningsystem以空气源热泵机组为冷热源实现供冷、供热的空调供暖系统。2.0.3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domestichotwatersystemwithairsourceheatpump通过热泵技术从室外空气中提取热量加热生活用水,由空气源热泵机组、配管、储热水箱等组成,俗称“空气能”热水系统。2.0.4性能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COP)热泵机组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运行时,其制热(冷)
7、量与耗电量的比值。耗电量为热泵主机的耗电量。2.0.5空气源热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airsourceheatpumpsystemandbuildingintegration将空气源热泵系统纳入建筑设计中,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保持建筑外观和内部功能和谐统一。2. 0.6集成系统integratedsystem通过综合布线和自控系统,将各个空调室内机、供暖末端和主机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空气源热泵系统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3基本规定3. 0.1空气源热泵机组能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3.0.2新建建筑空气源热泵系统应满足运行平稳、安全高效、安装维修方便及安全环保要
8、求,在不影响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前提下应合理确定室外机安装平台位置及空间尺寸。3.0.3合理设置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安装平台位置及空间尺寸,并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室外机平台的设计工作年限应与主体建筑同寿命。3.0.4改建、扩建建筑增设空气源热泵系统时,应对原有部位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复核,不得影响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安全及消防性能。3.0.5空气源热泵系统应进行管线设计。3. 0.6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等宜满足智能建造的相关要求。4供暖与空调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1 .1.1居住建筑室内设计计算温度、湿度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9、GB50736的规定。4 .1.2居住建筑宜设置新风系统,新风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3.2 冷热负荷计算4. 2.1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应进行空调冬季热负荷及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4. 2.2居住空间(卧室、起居室)冬季室内设计温度取18o辐射面的传热量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有关规定。4.3主机选型及技术要求4.3.1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宜选用配备变频压缩机的成套空气源热泵机组。4.3.2机组制冷制热能效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且不低于现行安徽省相关标准的要求。4.3.3机组噪音值应符合现
10、行国家标准要求,并应在铭牌中明示。4.3.4设备平台置于窗台附近时,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及其附属设施安装高度不应影响开窗、采光。4.3.5应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曲线,合理选择机组规格型号;系统主机主要运行参数应根据设计工况进行室外温度、管长等修正。4.3.6空气源热泵机组选型时,应根据户型特点合理确定系统内外机配比率。4.3.7主机系统的控制宜具备下列功能:1主机系统集成控制器宜具有制冷、供暖等多种便于用户操控的模式。2主机系统集成控制器宜具有一键关机功能及其他安全功能。3主机系统集成控制器宜实现互联网控制,可远程查看及设置主机的部分参数,如报警提醒、模式设置和水温设定等,可连续存
11、储主机相关各项数据。4主机系统集成或末端宜配置APP,实现手机远程操控。5主机系统集成控制器宜具备接入集控平台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6主机宜能控制循环水泵运行,并能根据需求设置循环泵待机时的工作方式。7有冻结危险时,应保持其通电待机,且机组具备自动防冻保护功能。4.4 输配系统4 .4.1空调循环水泵应选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及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要求二级能效及以上产品。5 .4.2循环水泵流量应根据冷热负荷计算结果或按主机设备选择,水泵扬程选取应按最不利环路进行水力计算。6 .4.3空调循环水泵宜选用变频设备;水泵,定压与补水装置
12、宜内置于机组。7 .4.4冷媒系统管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GB/T27941的规定。4.5 末端设备及控制系统4.5.1末端设备应按各房间设计负荷计算结果选取。4.5.2新建住宅供暖末端优先选用地板辐射供暖、低温水散热器;供冷末端优先采用直膨式末端或风机盘管,并合理优化气流组织,送风气流不宜直达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4.5.3供暖末端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相关规定。1.5.4 供暖末端采用壁挂散热器时,宜选用低温型。1.5.5 各房间末端设备应能独立控制。1.5.6 房间温度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间
13、温度控制器应设置在附近无散热体、无遮挡物、不受风直吹、不受阳光直晒,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温控器的安装高度宜距离地面L3L5m范围内,与照明开关在同一水平线上。2宜采用同一温控器控制空调室内机及供暖末端。2 .6管材附件及保温4. 6.1空调系统供回水总管上应设置压差旁通阀,以保证机组部分负荷安全运行。5. 6.2水系统回水总管接入冷热源机组前应设置过滤器。当使用Y型过滤器时,滤网目数应不低于20目。6. 6.3水系统的室内、外管道宜采用镀锌钢管、不锈钢管或PPR等材质。地暖管道宜采用PE-RT.PE-X等材质。4 .6.4冷热水管径应根据管段设计流量按表4.6.4选取。表4.6.4冷热水
14、管径公称直径(mm)202532405065选用流速(ms)0.50.6O.60.7O.70.9O.8-LOO.91.2Lrl.44.6.5绝热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系统管道应设置绝热措施和防潮措施,室外管道保温层外部应设置保护壳。2水系统管道宜采用闭孔橡塑或聚乙烯发泡等BI级材料。3绝热层厚度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计算确定。4. 6.6冷凝水管及平台排水管宜采用UPVC管,管道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的有关规定。5. 6.7冷媒管及保温应满足下列要求:1冷媒管材质应采用铜管,其材质、规格应符合GB/T1527和GB/T17791的要求,配管的最小厚度名义值应
15、满足GB/T27941的要求。2冷媒管宜使用闭孔发泡保温材料,难燃Bl级,耐热性超过120C的材料,保温厚度按这绝热设计导则计算确定。5生活热水系统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应纳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宜分户独立设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5.1.2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GB/T23137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GB/T21362的规定。5.1.3 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直接加热、储存、输配生活热水的设备、材料和管件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6、17219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及建筑给水排水及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的规定。5.1.4 生活热水的原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生活热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现行国家标准生活热水水质标准CJ/T521的相关规定。5.1.5 应根据生活热水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理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5.2 生活热水负荷计算5.2.1 生活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设计小时热水量、热水用水定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计算。5.2.2 2.2住宅居住人数按3.2人/户计算,其他居住建筑按实际使用人数计算
17、。5.2.3 当生活热水系统设置热水循环系统时,应计算循环系统热损失;热损失系数G=1.10-1.15,采用手动控制循环方式时。可取下限值,采用恒温自动控制循环方式时q可取上限值。5.2.4 热负荷计算时,采用热泵热水机提供生活热水时,热水计算温度可采用55o冷水的计算温度应以建筑所在地最冷月平均水温资料确定或根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第6.6.7条确定。5.3 空气源热泵热水设备选型5. 3.1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3.1规定的数值,并具有保证水质的有效措施。表5.3.1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性能系数(COP)(
18、W/W)制热量(kW)热水机组型式普通型低温型H10一次加热式、循环加热式4.403.60静态加热式4.40H210一次加热式4.403.70循环加热式不提供水泵4.403.70提供水泵4.303.605. 3.2应选择仅热泵加热时额定工况下最高出水温度不低于55C的空气源热泵机组。6. 3.3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应根据建筑所在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进行选型,并在最冷日平均气温下进行校核。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下的热泵制热量可根据下式计算:(5.3-1)式中:。一热泵机组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下的热泵制热量(kjh);1.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热水用水定额L(人.d),按本导则的第5.2.2
19、条规定取值;Qr一十热水温度(),=60;一计算冷水温度(C),按本导则的第5.2.4条规定取值;C水的比热kJ(kgC),C=4.187kJ(kgC);n_热水密度(kg/L);T-热泵热水机组设计日工作时间(h),取值宜不大于10h;Ck-热水循环系统的热损失系数,若未设计热水循环系统则-C=l,若设计有热水循环系统则按本导则的第5.2.3条规定取值。根据式5.3-1计算所得制热量,查询热泵热水机组的变工况性能表/图,选取合适型号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5.3.4贮热水箱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1容积不大于500L时,宜选择封闭式承压水箱,封闭式承压水箱应设置释放能力超过机组最大加热能力的安全释
20、放装置;2闭式贮热水箱承压能力不小于热水系统安全阀的泄压值,且不低于0.6MPa0闭式贮热水箱应设水压和水温指示及控制装置、进出水管、放空管、自动排气阀及安全阀。4水箱具备保温性能应满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GB/T23137中对水箱保温性能的要求。5有效容积应根据用水标准及使用人数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计算确定。5.3.5水箱容积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V与二?(5.3-2)式中:水箱容积(L);h设计热水温度(C);水箱的热水输出率,根据水箱资料确定,无相应资料时取值二75%;5.4热水管路系统1. 4.1热水管道应设置保温和保护措施,保温材料
21、及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规范规定。5. 4.2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控制阀门应位于室内便于排水及方便操作处。6. 4.3住宅的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宜预留其它热源热水供应设施接管的条件。6电气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集成系统宜具备根据室内实际需求负荷变化自动调节系统中主机运行的功能。6.1.2 主机系统的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导则4.5.6的规定。6.1.3 集成系统工作应准确、可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机与被集成的各从机之间通信应准确无误,各子系统应能物理地、逻辑地互连,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2集成系统应具备控制各子系统功能;3系统在正常、满负载运行的条件下应具备快速响应的功
22、能。1. 2配电系统6. 2.1户式空气源热泵主机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选用的户式空气源热泵主机需要三相电源时,进户电源应采用三相电源。2室外设备应采用单独回路供电,且应具有短路、过负荷及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室外电源有接头时,应装防雨箱或防水插座,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3当设备要求电源送至室内设备,或室内设备和室外设备合用电源回路供电时,配电回路应具有短路、过负荷及剩余电流保护功能。4应根据选用设备的压缩机启动电流及配置的变速器等负荷特性,对配电线路进行过流保护整定。7. 2.2末端设备的温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调室内机的电源宜采用单独回路供电,配电线路应设置短路及过负荷保护器。当安
23、装高度低于2.5m时,应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2地面辐射供暖电动阀或电热执行器和温控器供电电源不宜与其它家用电器合用电源回路供电。当必须合用时,配电回路应具有短路、过负荷及剩余电流保护功能。3每台空调室内机宜单独设置保护装置。配电线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值不应大于30mA,额定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4s。6. 2.3线路的选择及敷设除应满足设备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 AC220V/380V的电源线路,以及部分连接与控制线路、阀门控制线路应选铜芯绝缘线。除成套设备连接线路截面要求符合线路保护规定外,其他线路截面均不宜小于1.5加2。2通讯及信号传输线路应与交流电源线路分开敷设,当其
24、间距不满足抗干扰要求时,应选择屏蔽线或穿金属导管等防护措施。3地面管线应沿靠近房间隔墙的区域敷设,不宜与热水管交叉敷设,不应在地面辐射供暖加热管排布区域内与热水管平行敷设,敷设时应穿管。4电气装置和设备的防护等级应满足安装环境及电击防护的要求,其电源供电、各种线路选择与接线、安全保护与接地等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选择室外明敷的缆线应耐受冬夏季室外环境参数的要求。6电线敷设不得与风机电机直接接触,并应采取防水、防尘、防腐蚀、防震及防啮齿动物等安全措施。6.3控制与监测6 .3.1传感器和执行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2温度、湿度传感器的设置,应符
25、合下列规定:1)测量范围宜为测点温度及湿度范围的(1.21.5)倍。2)供回水温差的两个温度传感器应成对选用同品牌、同参数,且温度偏差系数应同为正或负。3)壁挂式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能反映被测房间空气状态的位置。7 .3.2户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集成控制系统,应具备在夏季空调供冷工况和冬季供暖工况之间转换的功能。6.3.3空气源热泵系统正常工作时,应具备自动调节室温功能。6.3.4地板辐射供暖,在集分水器上宜安装热电式控制阀,控制各分路供水温度,分水器与集水器间宜安装压差旁通阀。6.3.5室温控制波动范围不宜大于1。7室内外机组与建筑一体化设计7.1 一般规定7.1.1 空气源
26、热泵室外机平台的位置应安全牢固,利于机组通风散热,便于安装维修,并减少机组散热流、噪声等对室内外环境干扰。7.1.2 建筑平面、立面设计时,应同步确定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的位置和尺寸。室外机平台应与建筑主体结构整体连接,并根据平台出挑尺寸、机组重量确定结构构造形式,验算承载能力。7.1.3 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1应方便安装检修,并符合当地气候特征、户型特点、立面造型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要求;2除设置户式集中空调室外机位的户型外,每个居住空间均应就近设置一个分体空调室外机位。3设计采用空气源热泵供冷、供暖、供水的户型,每户宜设集中的室外机平台。7.1.4 空气源热泵供冷、供暖
27、、供水系统末端,应根据室内空间、家具布置及设备专业要求进行选配,并尽可能缩短冷暖送、回管线。空气源热泵系统末端设备布置,不应占用房间使用面积,影响使用功能,安装应牢固,避免老人、JLB碰撞受伤,且不影响室内消防设备安装使用。7.1.5 1.5供暖、供冷住宅设有新风系统时,应配合通风专业预留通风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孔洞。7.2 室外机平台布置7. 2.1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平台的位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1应确保进、排风通畅,且避免气流短路;2应避免受污浊气流对室外机组的影响;3噪声和排出热气流应符合周围环境要求;4应便于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和维修;5应有防积雪措施;6应设置安装、维护及防止坠落
28、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7.2.2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设置于封闭空间内,空间至少应有一个面与室外相通;2不宜设置在气流组织不畅的深凹槽内;3不宜面对面设置;4对面不宜有障碍物;5不应设置在生活阳台内;6室外机及附属设备安装后不应影响采光通风、外窗开启,不应有遮挡视线;7侧排风的室外机排风不宜与当地使用空调季节主导风向相对,必要时可增加挡风板。7. 2.3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平台采用装饰百叶、栏杆、格栅等美化立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满足安装、检修空间的同时,通风百叶、栏杆、格栅等应有良好的进出风道,且符合室外机进排风散热的要求;2通风百叶、栏杆或格栅窗应便于开闭;3空
29、调外机位的通风百叶开口率不应小于70%,水平倾角不宜大于15。,百叶厚度宜为3-5mm,百叶宽度宜为80mm,百叶间距不宜小于80mm;4当室外机进、排风口在同一个立面上时,两个室外机的间距需考虑安装、检修空间,进、排风通道间宜有分隔措施;5室外机平台宜敞开布置,设置混凝土翻边时,其高度不应影响室外机排风、散热;当室外机排风面积受翻边影响时,应采取导流措施,或增设机组支架抬高机位;6室外平台采用穿孔板作装饰时,板面穿孔率不应小于70%。7.2.4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应为室外机安装、维修创造条件,并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机平台应紧邻阳台、窗洞口或检修门设置,便于检修安装人员直达;室外机平台与阳台、
30、窗洞口或检修门之间不应有凸出的墙体或其它障碍物;制冷量大于9.OkW的室外机,应有直接到达平台的检修门或洞口;2室外机平台与阳台、窗洞口或检修门等宜在同一立面墙上,不宜位于转折大于180的两个墙面上;3室外机平台安装面,不宜高出阳台面、窗洞口;室外机叠层设置时,上层机位应设检修门;4室外机平台临空开敞面宜设防止物体或人员坠落的防护栏杆。5不同住户室外机并排共用一个平台时,两个机组间应有隔离措施。7.2.5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尺寸,不应小于室外机本体尺寸与室外机周边所需预留空间的尺寸之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台空气源热泵系统室外机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不宜大于2.Om2,并为其附属设备、管道安装留
31、有安装检修空间;2当有屋面雨水、污水、冷凝水、化霜水等立管穿过室外机平台时,应根据立管布置和管径在相应方向增加室外机平台的宽度、深度。屋面雨水立管处增加不少于20Omnb其它立管处不少于150mm。3常用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规格尺寸及平台尺寸计算参考表见本导则附录A、附录Bo7.2.6室外机平台的其它要求如下:1平台面应设1%2%的排水坡坡向地漏。当两个或多个室外机平台相邻或相连布置时,可共用冷凝水、化霜水管和地漏;2冷凝水、化霜水应有组织排放,并不应排放至建筑墙面或室外路面上。排水管可与阳台排水管合用,但不应与屋面雨水管合用;3连通室内外的管线宜采用镀锌钢套管预留穿墙洞口,套管长度应大于墙体及
32、保温层总尺寸。洞口应避免雨水倒灌,洞口内侧应高于洞口外侧不少于25mm。管线安装完成后,洞口缝隙应做好保温嵌缝和防水密封处理;4室外机平台布置方式可参见本导则附录C示意图。73室外机平台结构设计7.3.1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应与建筑结构构件直接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的主体结构或结构构件应承受空气源热泵机组传递的荷载,荷载包含重力荷载、风荷载、施工检修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其中重力荷载包括机组、附属设备及配件的全部荷重;2室外机及附属设备固定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3室外机及附属设备的固定件及支吊架设计宜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
33、;4室外机及附属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间宜通过预埋件连接,位置应准确;当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或预埋件遗漏时,应采用化学螺栓连接等其它可靠的措施,并通过试验确定承载力;5轻质填充墙不得作为热泵机组、热水箱、缓冲罐、水力模块等设备的支撑结构。7.3.2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的结构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外挑尺寸不大于1200mm时,可采用悬挑板结构,且悬挑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02当悬挑板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的安装要求,或当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外挑尺寸在1200T500之间,可采用悬挑板结构,且悬挑板厚度根据计算确定,外挑尺寸大于1500mm时,应采用梁板结构,且梁截面
34、高度不应小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50mm。7.3.3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承载能力不应低于室外机自重与安装人员体重之和的4倍且不应少于400kgo无法确定室外机自重时,应按本导则附录A计算。安装人员体重应按70kg计。7.3.4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的结构计算及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台悬挑板应与主体结构楼面采用相同强度等级的钢筋和混凝土;设计时除计入构件自重外,还应计入安装人员施工活载。施工活载产生的悬挑板或梁端弯矩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Mu=P3D(7.3.4)式中:M.k一施工活载产生的悬挑板或梁端部弯矩标准值(kN2111);P一室外机平台自重与负重荷载(kN),按本导则第7.
35、3.3条取值;D一板或梁悬挑跨度(m),详图7.3.402当平台采用悬挑板形式时,悬挑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关于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挠度以及裂缝宽度的相关规定。验算矩形截面高度为板厚度,宽度取悬挑板宽度W,当W大于2倍D时,取2倍D。3当平台采用梁板结构形式(图7.3.4)时,按单侧挑梁承担施工活载计算,挑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关于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挠度以及裂缝宽度的相关规定。图7.3.4梁板结构形式示意1.主体结构;2.单侧或双侧挑梁;3.平台板。4厚度大于IIonim的平台板应
36、按双层双向配筋,厚度小于IlOmm厚的平台板,可按着单层双向配筋,单侧单向配筋率不应小于0.2乐挑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梁底面与顶面纵筋面积比不应小于0.3o7.3.5在通向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的阳台、窗洞口或检修门附近室内上方应设置安全带挂环,安全带挂环宜采用预埋的方式设置。安全带挂环承载力不宜低于室外机自重与安装人员体重之和的4倍,且不应少于400kg。安全带挂环预埋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7.3.6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平台上的设备基础应由厂家确定,并与平台板同步施工或做好预埋工作。7.4末端设备布置1 .4.1室内明装壁挂机布置
37、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空气源热泵空调室外机位置,在满足冷暖输送管线距离限值内且便于安装维修的原则下,应选择冷热气流输送顺畅,分布均匀,且便于冷凝水排放的部位。2明装壁挂机安装下口高度不宜低于1.7m,不高于2.2m,且气流方向宜尽可能避免长时间直吹人体,有条件时宜采用侧向安装。7 .4.2空调室内机机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位置和空调输送管线走向,选择输送线路短,且易于排除冷凝水和安装维修的位置,按照局部吊顶或全吊顶暗装形式进行设计布置;2空调室内机在局部吊顶内宜采用侧送下回的送回风方式;全吊顶暗装空调室内机应结合灯具、回风口位置统一布置;吊顶空间内安装高度不宜小于250
38、mm;3空调室内机吊顶均应预留检修口,或采用便于安装、维修且易拆装的块状组合集成吊顶。7.4.3供暖房间末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间歇供暖房间的末端可采用明装散热器,连续供暖房间的末端优先采用低温热水楼地面辐射供暖。1明装散热器布置1)宜选择安装维修方便,且便于热流分布均匀的部位;2)明装散热器安装位置与高度应与室内家具布置相协调,并有防止老人、儿童触碰受伤的措施。2辐射供暖楼地面设计1)辐射供暖楼地面可采用现浇或工厂预制构造。现浇建筑楼面上可选用现浇整体式辐射供暖楼地面;预制装配式建筑楼面上应选用工厂预制辐射供暖模块楼地面。2)辐射供暖楼地面用绝热层材料及构造应符合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
39、42的规定。兼有保温、隔声要求的辐射供暖楼地面应符合国家现行防火、节能、环保设计规范和本省楼地面隔声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3)与土壤接触的底层辐射供暖地面,绝热层下应设防潮层。遇有有水房间,辐射供暖楼地面应设防水层,并符合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的规定。75隔声、降噪及其它7.5.1设计应选用低噪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当机组噪声致室内环境噪声级不满足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时,建筑外墙、门窗等围护结构构件应做隔声降噪设计。7.5.2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机座,应采取减振、隔振措施;系统供回水连接管线应采用柔性接头。穿墙管线与墙体间
40、的空隙应严密封堵隔声、防水。7.5.3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应避免紧邻卧室、起居室、书房等主要使用功能用房的门、窗。当不可避免时,该门、窗及通向室外机平台的检修门或窗,应采用符合环境安静要求的隔声门、窗。7.5.4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不应安装于下层为对噪声敏感功能房间的顶上。不可避免时,除应做好设备机组的减振、隔振措施外,机组安装部位的楼板或屋面应采用减少机组设备噪声传递的建筑保温隔声构造,并做好防水措施。7.5.5空气源热泵室外机排风方向,应避免直对相邻户的门、窗。确有困难时,应采用挡板等遮挡措施。7.5.6当室外机平台板与墙体连接处形成冷热桥需做保温时,冷热桥处的保温系统应做好防水、排水、抗裂
41、、防脱落措施。8工程施工8.1 一般规定8.1.1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及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等规范的有关规定。8.1.2 1.2电气系统施工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I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等规范的有关规定。8.1.3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施工应满足设备安装说明书等产品技术资料的
42、要求。8.2 主机施工8. 2.1空气源热泵系统室外主机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施工条件:1主机进场检验合格;2基础验收已合格;3主机利用建筑结构作为起吊、搬运的承力点时,应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并经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意。8.2.2主机安装在屋顶上时应采取抗风及防雷措施。8.2.3主机的安装应采取消声隔振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主机安装应采取减振措施;2主机与系统供回水管道必须采用柔性连接,可采用不锈钢波纹管或橡胶软连接,防止振动从管道传递至建筑物;8.2.4主机与管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组与管道连接应在管道冲(洗)合格后进行;2主机进口应安装过滤器;3主机进出口应安装压力表和阀门。8.
43、2.5主机安装的成品保护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22-1主机应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搬运、拆卸包装、就位,严禁手持叶轮、扇叶保护网搬运设备,严禁敲打、碰撞机组外表、连接件及焊接处;2安装后的主机不应作为其他受力的支点;3管道与主机连接后,不再进行焊接和气割,必须进行焊接和气割时,应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焊渣进入管道系统内或损坏主机。8.3输配系统8.3.1水系统管路及部件的性能、技术参数,阀门的类型、材质及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8.3.2水系统管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隐蔽安装部位的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方能交付隐蔽工程的施工;2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
44、体的安全。3管道穿梁、穿墙及楼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穿墙、穿梁、穿楼板时应预埋钢套管,套管管径应大于管道及保温的厚度之和;2)管道穿越楼板时,预埋钢套管底部与楼板平齐,上部高出楼层地面20mm;3)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承重支撑;4)管道穿越剪力墙和梁等结构构件时应预留套管,现场开孔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4管道敷设于吊顶等建筑装饰层之内时,在阀门等附件处应预留检修口。5末端设备冷凝水管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凝水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坡度不宜小于5%o,且应坡向出水口,严禁倒坡。2)冷凝排水管应接入专用冷凝排水管道,不得接入雨、污水管;3)埋墙敷设的冷凝排水管应作保温
45、处理;6水系统管路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系统的阀门、风机盘管、换热设备和分集水器等组件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2)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试压完成后应及时将水放尽,必要时采用压缩空气将水系统低点处的存水吹净。7管道冲洗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系统清洗时应脱离主机,单独将水系统循环清洗,确保水系统无杂质后,才可将水系统与主机进行连接;2)冲洗后应保证管路及设备中的水及冲洗液排尽,清洗后过滤器应及时拆洗干净。8所有冬期工程安装过程中,在机组没有正常防冻保护能力之前严禁往系统中注水,以防结冰冻坏水管路和设备。水压试验残存在管路及设备中的余水应用压缩空气吹净。充水及防冻液应在系统冲洗和试压完毕后注入,防冻液浓度应满足防冻要求。防冻液可按照浓度或密度进行配置,配制过程中,应根据防冻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8. 3.3阀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阀门的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紧密。2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的手柄不得朝向下。3动态与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力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安装方向应正确。4电动阀门的执行机构应能全程控制阀门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