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5381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欣赏》教案第11课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戏曲的概念与要素(2)熟悉戏曲的构成能力目标:掌握戏曲的欣赏方法素质目标:能够正确体会戏曲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戏曲的要素、戏曲的发展和戏曲的构成教学难点:戏曲的构成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赏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问题导入【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什么是戏曲?说一说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和功能。【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上)传授新

2、知【教师】讲解戏曲艺术概述、戏曲的发展和戏曲的构成一、戏曲艺术概述()戏曲的内涵1 .戏曲的概念【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说一说,中国传统戏曲的内涵及特点.【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戏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总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其剧种繁多,体裁多样,表演形式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唐参军戏、宋金杂剧、金院本、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明清杂剧及各种地方戏都属于戏曲。2 .戏曲的要素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必须包括以下要素:由演

3、员扮演人物进行的故事表演、歌舞和科白(戏曲中人物的动作和道白)。若一种艺术形式,仅有表演而无歌舞,它可以是戏剧或话剧,而非戏曲:若仅有表演和舞蹈,没有科白,它可以是舞剧或哑剧,也非戏曲。因此,必须三者具备,才能称之为戏曲。(二)戏曲欣赏戏曲欣赏是欣赏者通过把握戏曲作品所表现的感性形象,产生联想,并调动艺术思维与审美情绪,体会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戏曲所反映的内涵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美的享受的活动。【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戏曲欣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欣赏者具有哪些能力?【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戏曲

4、欣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力,要掌握一些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戏曲的发展规律,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对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还需要有相应的生活经验与阅历。欣赏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欣赏大量的优秀戏曲作品来锻炼。二、戏曲的发展(一)戏曲的萌芽【课堂提问】【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哪个时期?【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期的歌舞。当时的歌舞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形式为图腾、巫术和祭礼。此时的歌舞虽然通过牛角、羽毛等装饰物装扮形象,但还并非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之为“戏曲”。先秦时期,歌舞艺术进一步发展,种类繁盛,有用于

5、宫廷礼乐的六代舞,有持鸟羽、丝带、盾、斧等的帔舞、羽舞,有盛行于民间的散乐,也有少数民族的四夷之乐,等等。汉武帝时期,表演艺术有了很大发展,被称为“百戏”。百戏融合了当时的一切表演形式,如歌舞表演、杂技和竞技表演等,也称“散乐”“角抵”。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舞相兼的小戏十分盛行,它从百戏中脱颖而出,与滑稽戏成为当时最大的艺术类型。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参军戏”,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参军戏是在唐代盛行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有两个角色,一个为“参军”,另一个为“苍鹘”,演出时由参军戏弄苍鹘。参军和苍鹘的角色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角色划分的最初形态。(二)宋金杂剧宋代戏曲的典型范式是宋杂剧。杂剧之称,产生

6、于唐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杂剧泛指各类表演艺术。到北宋时期,杂剧与歌舞、百戏区分开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类别。宋杂剧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有清晰的角色分工体制,深受当时百姓的喜爱,拥有非常多的观众,并随之出现了“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金灭北宋后,继承了北宋的杂剧,发展为“金院本”。金院本的角色分工与宋杂剧基本致,但表演体制进一步发展,不再局限于小型的歌舞戏和滑稽戏,而且普遍有了亭榭式的戏台。整体而言,宋金杂剧以表演故事为主,运用歌唱、说白、舞蹈、武技等多种表演方式,音乐也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发展都为我国成熟形态的戏曲样式一一元杂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元代杂剧杂剧在元代发展到

7、了顶峰。元杂剧也称元曲,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吸收当时各种表演艺术之所长,形成的一种全新戏曲。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高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剧本创作繁荣。(2)演员人数众多且职业化。(3)高超的艺术成就。(详见教材)【知识角】【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元曲四大家”(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元曲四大家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学习、理解(四)宋元南戏南戏是在元代与元杂剧并存的剧种。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特指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形式,又叫“戏文”“南词”等。南戏题材广泛,以反映家庭生活为主,也有描述战争与神仙道化的,体现了元代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况,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五)明清传

8、奇【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Sg:什么是明清传奇?传奇”一词来源于哪里?【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明清传奇是元杂剧之后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传奇”一词来源于唐代对短篇小说的称谓。从元代起,“传奇”专门指戏曲。自明代以后,“传奇”则多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作品。明清传奇发展前期(明后期嘉靖末到崇祯末),戏曲发展非常繁荣,大批有身份地位和文化水准的人参与到戏曲的创作和演出之中。这一时期的剧作家数量猛增,代表人物有汤显祖、周朝俊、梁辰鱼等,代表作品有浣纱记鸣凤记红梅记牡丹亭等。这一时期的戏曲演出活动兴盛,并且流行广泛,形成

9、了许多不同特色的声腔剧种,有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余姚腔和青阳腔等。到了明清传奇发展后期(清顺治初到乾隆末),传奇已经缓慢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新戏不多,但创作水平很高,出现了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戏曲作家群,代表作品有清忠谱永团圆占花魁等。这一时期的演出活动,主要由民间职业戏班和官宦缙绅之家的家庭戏班承担。据记载,嘉靖、万历年间,仅苏州一地,“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六)明清杂剧明清杂剧在这一时期的戏曲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且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明杂剧是在元杂剧衰落后,融入多种戏曲艺术形式而形成的。明杂剧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生动灵活,对北剧和南戏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其以短剧为主,但规模又没有严

10、格的限制,短的有中山狼昭君出塞,长的有一文钱郁轮袍等。清杂剧是清代杂剧作家模仿元杂剧的规范创作的戏曲类型。其体制多遵循元杂剧“四折一楔”的规则,不过又较为机动灵活。清杂剧是纯粹的文人剧,其并非为舞台上演出的作品,而是个人的遣兴寄怀之作。【知识角】【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清代地方戏”(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清代地方戏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七)近现代戏曲民国时期,京剧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创新和改良。上海出现编演历史故事、排演时装戏的“海派”京剧;北方京剧也进行了改革,编演新剧目,改革舞台艺术等。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奋起反抗,出现了大批表达抗日爱国热情的戏曲,如田汉创作京剧江汉渔

11、歌,延安编演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新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一步改革京剧艺术,一方面清除低级、庸俗、色情、迷信等内容,改进脸谱,美化舞台;另一方面,编演一批反映现代生活、思想积极健康的新戏。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京剧艺术工作者,使京剧艺术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出了哪些优秀剧目?【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创作出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哈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以后,又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作

12、品,如京剧白毛女红灯记奇袭白虎团,越剧西厢记,评剧刘巧儿,沪剧芦荡火种,豫剧朝阳沟等。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也在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讨和积极实践的问题。三、戏曲的构成【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戏曲有哪些部分组成?【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一)剧本戏曲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样式,它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发展。【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

13、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我们在欣赏戏剧剧本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欣赏戏剧剧本,可从剧本语言、人物形象和文学意蕴三方面着手。剧本语言要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节奏性;剧本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要饱满、真实、立体,具有代表性;文学意蕴指剧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等。优秀的戏曲剧本往往有无穷的意蕴,或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或是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或是具有优美的文学境界,等等。(二)音乐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是指唱腔和念白;器乐部分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小型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1.声乐部分1)唱腔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部

14、分,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同时它还决定了一个剧种的风格特点。戏曲中的唱腔,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抒情性唱腔。(2)叙述性唱腔。(3)戏剧性唱腔。(详见教材)2)念白戏曲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表现形式除了唱腔,就是念白。“念”和“白”在戏曲中是有区别的。“念”,包括人物上场后所吟诵的引子、定场诗、下场诗等韵文,用的是略带旋律性的吟诵腔调,注重韵味的表现,音乐性较强。“白”即道白,有韵白和口白之分。(详见教材)2.器乐部分器乐在戏曲中除了用作唱腔的伴奏,还有配合舞蹈、武打表演,控制舞台节奏,渲染戏剧环境气氛的作用,同时它还影响到一出戏结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戏曲乐队

15、的组织,按照传统习惯,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1)文场是指乐队的管弦乐器部分。它除为唱腔伴奏外,还演奏器乐曲牌、过门等过场音乐。在文场中,许多剧种都用拉弦乐器为主奏乐器。(2)武场是指乐队的打击乐器部分。武场所使用的乐器,通常由不同类型的鼓、板、大锣、小锣、镜钺构成主体,有时加用堂鼓、星子、云锣等。(详见教材)(三)表演【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戏曲的表演具有哪些特点?【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戏曲的表演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固定的规则。首先,根据剧中人物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和

16、性格等,戏曲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行当又进一步细分。戏曲的表演还具有鲜明的写意性。首先,舞台布景的写意性。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由演员的表演而定,自由变化。其次,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或是吹奏一个曲牌就表示一场宴会便已结束。再次,戏曲人物也是写意的,用一句话概括,即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如奸臣如曹操者多勾白脸、忠勇似关羽者多涂红色、性情暴躁者多勾蓝脸等。(详见教材)【学生】聆听、理解、记忆探索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以下活动:(1)全班学生34人组建一个出题组。出题组负责关于戏曲知识竞赛

17、题目(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多选题选项中应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及答案的编排与审核。(2)其他学生每34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知识竞赛活动。(3)出题组负责出示竞赛题目及记分,各小组积极参与竞答。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4)评分规则:单选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多选题每答对一题得2分;少选时,所选的每个正确项得0.5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学生】出题、竞答【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戏曲艺术概述、戏曲的发展和戏曲的构成。【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一部戏曲作品进行欣赏,查找相关资料,并对作品进行赏析,将表3-2-1(详见教材)填写完整。【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