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1】_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
2、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
3、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大事不能干成?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4、、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_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2】“塞罕坝”是蒙语和汉语的组合,意思是“美丽的高岭”。然而,50年前的塞罕坝,却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是一个集高寒、高海
5、拔、大风、沙化、少雨5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的不毛之地。1962年,来自东北林学院、承德农业专科学校、吉林白城林业技术学校的127名大中专学生来到了这片荒凉的土地上。那时的塞罕坝,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创业者们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时的塞罕坝,还没有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的成功经验可借鉴,完全靠自己在工作中一点一点地摸索和积累。一年可造林的时间不足3个月,虽称机械林场,但全场90%以上的地方只能人工造林,靠双手一棵一棵地栽植树苗。就在这样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下,塞罕坝的创业者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创造了变荒漠为绿洲的人间奇迹。这里,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值得我们铭
6、记。王尚海,塞罕坝林场首任党委书记,为了能以实际行动说服那些怕艰苦、不安心工作的同志,毅然决然地把爱人和5个孩子从承德市接到坝上。妻子心疼,劝他辞职回老家。他说:“林场还没有建成,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坝上!”他的老战友、原围场县县长王振兴曾问他,真打算坚持干下去吗?他说:“我连坟地都看好了,在马蹄坑,那是我参加机械造林第一块成功的林地。”如今,他的骨灰还在“滋养”着这片茂盛的林子。张启恩,副场长,原是林业部造林司的工程师,爱人在中国林科院工作。可当事业需要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爱人和3个孩子,举家迁到了塞罕坝,成为塞罕坝科技兴林的元勋。1968年造林时从拖拉机上摔下,右脚粉
7、碎性骨折,从此一生与拐杖为伴。陈彦娴,“六女上坝”故事主人公之一,在40多年前的夏天,果断放弃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机会,参加到塞罕坝植树造林的队伍中,与小伙子们一起摸爬滚打、艰苦奋斗,在坝上高原书写了无怨无悔的造林人生。“既然来了就得干好,要不你就别来”,在看望陈彦娴老人的时候她对我们说,“现在想想,那时是真的很苦,可当时并不觉得苦,因为有那么多的热血青年,大伙儿有着共同的理想。”这样的故事在塞罕坝有很多。第一代塞罕坝人用鲜血、汗水甚至生命谱写的一个个悲壮的感人故事,让我动容,令我震撼。从他们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塞罕坝人的执着、无悔、无畏,体会了塞罕坝人的创业的艰辛和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第一代塞罕
8、坝人是历史的创造,第一代塞罕坝人也创造了历史。第二代:不只是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创业者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历史创造,更珍贵于在一代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中发扬光大。塞罕坝林场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奋斗,尽管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始终未曾丢弃和改变,她已深深融入每个塞罕坝人的血液之中,成为塞罕坝人气质的核心和精髓。在这次调研实践中,从接触到的每一位塞罕坝人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在海拔1936米的望海楼上,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在防火期白天必须每隔15分
9、钟通报一次火情,并且经常1个月见不到1个人。就这样,他们一守就是7年。当问他们是否寂寞时,刘军憨厚地说:“寂寞了,我就出去喊两声!”亮兵台营林区的老尤,一位普通护林员。他负责_多亩林子的管护,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年如一日,厚重的露水常常浸湿他的裤腿,露水引发的潮毒使他双腿疼痛难忍,经常靠吃药才能入睡。但他依然乐观地说,这样的生活并不苦,理由是“必须对得起拿的这份工资”。梁侠,阴河分场工会副主席,8岁时随父亲来到林场,如今已59岁。一家三代都在林场,但儿子残疾,父亲长期住在医院,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身上。可是,他对工作依然兢兢业业,他坚守的就是“没有大家也就没有小家。只有把工作干好了,林场
10、经济效益上去了,咱们职工的生活也才能提高”这么一个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普通职工尚且如此,林场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委书记刘海莹在领着我们考察二道河沟营林区时说:“每当看到吐里根河对面的沙漠,我都深刻认识到我们这片林子的珍贵!我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它!”阴河分场场长姚凯讲起即将开工的亮兵台新望火楼的规划极为详细,他调侃说,他的工作就是给全体职工搞好后勤服务,好让他们安心工作,确保把林子看护好、经营管理好!正是这已经融入血液的塞罕坝精神,让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成为我国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塞罕坝林场用占河北省2%的林地面积贡献了10%的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已达79.4%,林子每年可吸收二
11、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被誉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地方增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塞罕坝精神在一代代塞罕坝人身上传承着,但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精神!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3】作为一名围场人我深深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塞罕坝的时候,我被眼前一望无际的松涛所震憾,被荒漠变绿洲的惊世之举所折服。塞罕坝是我们围场林业的一笔财富,更是全国创业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举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作为一名银行员工,认真学习了我们塞罕坝的精神,通过学习我被围场林业所折服,更被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所震撼。通过学习塞罕坝这个伟大的精神,我得到了很多体会,下面与大家分享一
12、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早已经没有了皇家猎苑的风范,到处是荒山秃岭,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挡大风沙,建设北方屏障,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五十多年如一日种树不止,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创造了林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累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 的塞罕坝精神。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牢记前辈们留下的精神,让我们发挥出自己的贡献,但是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太辛苦、待遇又差
13、、干着没动力”。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所以通过学习塞罕坝精神我们在工作中会更好地以人为本,增加责任、不怕苦累,勇挑重担,所以这就是我理解的“艰苦创业”。塞罕坝将沙地变林海就是几代人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播种而成,没有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信很难有今天的成就。这就是“科学求实”的力量。作为一名银行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科学求实,实事求是的办好自己手上的每一笔业务。从老书记王尚海到“六女上坝”,无数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听着潸然泪下,他们确实是楷模、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塞罕坝“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们更要服务人们,让每位顾客办好每一笔业务。创
14、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坝上植树到病虫害防治,塞罕坝的每一小步成功,都体现了创新精髓。所以我们再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好创新出自己的一套办业务方式来提高我们效率,这样塞罕坝的“开拓创新”就充分被我们吸收了。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塞罕坝人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也要爱护我们自己的岗位,把工作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这就是塞罕坝的“爱岗敬业”精神。塞罕坝精神,有理由让我们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用心做好身边的工作,为工行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做出青年员工应有的贡献。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4】3月10日,我与镇干部一起观看了弘扬塞罕坝先进事迹精神报告会。会议由常市长主持,我
15、们首先观看了塞罕坝创业历程专题片,又聆听了林场4名先进典型和1名媒体代表的事迹报告,最后市委周书记从深该理解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塞罕坝精神创建魅力承德,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重要讲话。虽然报告会只有半天时间,但那坚守奋斗,在恪尽职守中谋求发展;那无悔选择,用青春成就绿色梦想;那勇于担当,做新时代塞罕坝人;那无私奉献,用真情挚爱呵护绿色园;我眼中的塞罕坝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54年如一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如今,那一道
16、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学习,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一、艰苦创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塞罕坝建场54年来,之所以在“黄沙遮天日”的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发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秉承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
17、奋斗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要求我们仍需拼搏、奉献、流汗,仍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克服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二、无私奉献,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大我”我,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就是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工作中我们要做忘我的无私奉献者。三、科学求实,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科学求实,使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学习,科学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
18、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四、 开拓进取,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五、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涉及方方面面,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
19、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们一定要将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的号召上来,以塞罕坝精神时刻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5】人才是塞罕坝林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根本的。50年前,正是因为有一支以127名大中专学生为核心的青年人才队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才在茫茫荒原上建起了塞罕坝林场。28年前,塞罕坝林场迎来第二批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现任党委书记刘海莹就是那时来到塞罕坝的。正是他们这一批大学生在老一辈塞罕坝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科学谋划、合理经营,
20、才有今天塞罕坝林场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可采木材10万多立方米的骄人成绩。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让我们欣喜的是,从_年起,每年都有十几个本科生、研究生通过河北省统一招考来到塞罕坝林场。阴河分场的杨丽就是其中一员。这位来自河北农大园林植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在林场工作两年多。由于林场地处偏僻,到现在都还没谈上对象。我们问她为什么选择来这里,她说“这里可以让所学的专业派上用场”。当我们再问是否觉得寂寞时,她说“习惯了就好”。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无奈,但她的眼神透出一种坚定。在北曼甸分场,我们还遇到了一位也是从河北农大毕业的女研究生,她虽然已经结婚,但爱
21、人在秦皇岛工作,由于防火期工作紧张,夫妻俩已经有两三个月没见面了。令人欣喜的还不仅仅是有不少青年学子愿意来林场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到来之后,不是要求呆在机关,而是直接工作在森林防火、经营抚育等生产一线,以至于我们调研团动议想在下午开一个青年职工座谈会时,林场领导说:“他们都在山里,下山回到分场,再从分场赶到总场,来不及。”这给我们留下的不单是遗憾,还有感动!新生力量,新鲜血液,为塞罕坝林场开启二次创业的伟大征程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瞄准了建设现代林场、争做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京津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宝库、生态旅游胜地、和谐富庶家园”的发展定位,明晰了“推进分类经营、优化人居模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三条改革发展主线,制定了“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文化靓场”五大发展战略。我们坚信,塞罕坝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塞罕坝精神将在薪火相传中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