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18677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79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处置以及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处置项目项目代码2310-450700-89-01-134783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第二、三栋厂房地理坐标东经108度41分52.854秒,北纬21度56分21.254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C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建设项目行业类别85、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421及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422(不含原料为危险废物的,均不含仅分拣、破碎的)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电机、废塑料加工处理(农业生产产生的废旧秧盘、薄膜破碎和清洗工艺的除

2、外)建设性质口新建(迁建)口改建扩建口技改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口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口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口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备案)部门钦州市行政审批局项目审批(备案)文号无总投资(万元)300环保投资(万元)50环保投资占比(%)16.67施工工期3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口是用地面积(m2)1500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规划名称:钦州市黎合江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审批机关:钦州市人民政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规划名称:钦州市黎合江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召集审查机关:钦州市环境保护局(现钦州市生态环境局)审查文件名称及文号:钦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钦州市黎合江工业园区规

3、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钦环函(2015)6号)规划及规划环1、与园区规划相符性分析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扩建项目黎合江工业园图,扩建项目园区主要布局二、三类工业园区入驻生产水平。园耗水量大、污扩建项目项目,扩建项园项目,扩建不在限制入园2、与园区规戈扩建项目.表1-1位于钦州市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集中区,根据钦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一规划用地现状图及用地规划地块属于二类工业用地,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机械、电子、食品、建材、轻功以及相应的产业链的O的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必须达到国家清洁区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单位产品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入驻。为废塑料、废玻璃

4、、废弃电子产品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列入黎合江工业园一区限制入项目生产废水、生活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项目中,已在钦州市行政审批局备案。IJ环评及审查意见相符性分析与园区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相符性分析如表1-1所示:r建项目与园区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序号文件名称涉及条款扩建项目情况相符性分析1钦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钦州市黎合江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钦环函(2015)6号)由于规划区域内地表水不能满足相应环境质量要求,应严格限制产生水污染物的项目入园,同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确保规划区环境质量达标。扩建项目为废输液瓶(袋)、废弃电子产品等废

5、弃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土产味水、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输送至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相符2园区引进的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配套可靠的污染治理设备,保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扩建项目为废输液瓶(袋)、废弃电子产品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列入黎合江工业园一区限制入园项目。同时,项目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及工艺,配套污染防治设备,可保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相符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优先使用清洁能源。扩建项目营运期主要消耗能源为电能,主要消耗清洁能源。相符4固体废物的处置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落实。应当结合园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规划配套的

6、固体废物处置场。扩建项目为废输液瓶(袋)、废弃电子产品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实现区域固体废物资源的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相符其他符合性分析1、扩建项目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扩建项目主要以废弃电子产品、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为原料,再生塑料碎片、玻璃碎片,并回收废金属、废塑料及其他零部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及其2021年修改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29号、第49号),扩建项目属于鼓励类第四十三类“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7条“废I日木材、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印刷电路板、废旧电池、废旧船舶、废旧农机、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及纺织废料和边角料、废(碎)玻璃、废橡胶、废弃油

7、脂等废旧物资等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设备开发及应用”,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扩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扩建项目与“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根据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钦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的通知(钦政发(2021)13号),钦州市共划定陆域环境管控单元61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3类,实施分类管控。扩建项目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内,属于“重点管控单元”。根据随文印发的“附件3钦州市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清单”,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管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等4个方面,提出了41条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其中,与扩建项目

8、相关的有6条,其符合性分析见表l-2o表12扩建项目与钦州市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清单的相符性分析管控类别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扩建项目情况空间布局约束L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益林、天然林等具有法律地位,有管理条例、规定、办法管控的各类保护地,其管控要求原则上按照各类保护地的现行规定进行管理,重叠区域以最严格的要求进行管理。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还应执行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以及国家、自治区有关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类开发活动的准入及管控规定和要求。扩建项目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内,不涉及各类保护地,

9、相符。2.红树林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进行管理。开展红树林修复要依法依规进行,并符合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等相关要求。扩建项目不涉及红树林保护地,相符。3.重要湿地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进扩建项目不涉及重行管理。要湿地,相符。4.禁止城镇和工业发展占用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及生态环境极为敏感地区,对已有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减缓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叠加布局对生态空间的破坏和侵占程度。禁止在水源保护区、湿地、永久基本农田、陡坡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地区建设和开发,严格限制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核心区人类活动;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产业在十万大山、五皇山、六万大山、茅尾海等生物多样性保护

10、区及水源涵养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鼓励发展生态保护型旅游业、生态农业,统筹推进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犷建项目位于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内,未占用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及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不在水源保护区、湿地、永久基本农田、陡坡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范围内,不在十万大山、五皇山、六万大山、茅尾海范围,相符。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坚持培育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严格审批,防止新增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遏制高耗能产业无序发展和低水平扩张。扩建项目为废输液瓶(袋)、废弃电子产品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实现废弃资源再生利用,不属于“两高”及过剩产能行业,相符。

11、6.全市产业准入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钦防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限制布局清单(工业类2021年版)的通知(桂政办函(2021)4号)要求,限制布局炼铁、炼钢、铝冶炼、平板玻璃制造。扩建项目不属于炼铁、炼钢、铝冶炼、平板玻璃制造行业,相符。7.新建、扩建的石化、化工、焦化项目应按照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扩建项目不属于石化、化工、焦化项目,相符。8.海洋开发和海岸开发各类活动,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标准不低于35%、无居民海岛岸线长度保有率标准不低于85%O扩建项目不涉及海洋及海岸开发,相符。9.推进海域资源市

12、场化配置,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完善围填海总量管控,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全面清理非法占用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围填海项目O扩建项目不属于海域开发,不涉及围填海,相符。10.科学论证在三娘湾海洋保护区、茅尾海中部海洋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开发利用活动,严格落实保护区管理要求。扩建项目不涉及三娘湾海洋保护区、茅尾海中部海洋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相符。1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海洋国土空间规划等要求,规范设置和监管入海排污口。禁止采挖海砂、设置三娘湾海洋保护区、茅尾海中部海洋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扩建项目不涉及入海排污及采挖海砂、设置三娘湾海洋保护区、茅尾海中部海洋保护区及周边区域

13、,相符。12.严禁圈占沙滩和红树林,禁止红树林海岸带内陆扩建项目位于钦南采石等破坏性活动。对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生境保护,加大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禁止红树林海岸带内陆采石等破坏性活动。区黎合江工业园,不涉及沙滩、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的破坏活动,相符。13.严格用途管制,坚持陆海统筹,严禁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在滨海湿地布局,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扩建项目属于鼓励类第四十三类“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相符。污染物排放管控1.落实钦州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

14、,以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制糖、酒精、有色金属、化工、铁合金、氮肥、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印刷、垃圾填埋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新建、改建、扩建的制浆造纸、印染、纺织、煤化工、石化、煤电等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应控制在区域总量内的要求,确保环境质量达标。扩建项目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不属于上述行业,相符。2.推进全市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提高工业企业水循环利用率,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实施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入园企业在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接入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

15、加快推进深海排放基础设施建设。扩建项目实施雨污分流,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输送至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相符。3.开展陆海统筹流域治理,深化钦江、大风江、茅岭江、南流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钦江、南流江流域切实开展截污、拔污、清污、治污专项行动,以“控磷除氮”为重点,抓好养殖、生活、工业、农业面源等污染综合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全面开展茅尾海、钦州湾等重点海域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用海抽砂行为,优化茅尾海等海域养殖规划布局,整治非法养殖。完善钦州港区污水截流及雨污分流、海上水产养殖尾水整治。扩建项目不涉及用海抽砂,营运期上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输送至河东污水处

16、理厂处理,相符。4.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建立健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设施应增加脱氮、除磷工序。持续推进市、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扩建项目所在区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并配套敷设污水管网,相符。5.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企业综合防治,加快高效VoCS收集治理设施建设,大力提升VOCS排放收集率、去除率和治理设施运行率。推进工业涂装、石化、包装印刷、木材加工、汽修等行业和油品储运销的VOCS综合治理。扩建

17、项目不涉及有机废气排放,相符。6.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广集中供热,有条件的工业聚集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扩建项目不涉及供热及喷涂工序,相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符。7.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扩能建设,强化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营管理,防止渗滤液积存或违规倾倒垃圾渗滤液至市政管网;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降低农村垃圾焚烧污染。扩建项目不属于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相符。8.新建、改建、扩建涉及重点重金属排放建设项目依照相关规定实行总量控制。扩建项目不涉及重金属排放,相符。9.新建“两高”项目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

18、水平,依法制定并严格落实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措施。按照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依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配套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扩建项目不属于“两高”项目,相符。10.加强海陆联动,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扩建项目无入海排放口,相符。11.积极治理船舶污染,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评估及相应设施建设方案,建设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船舶垃圾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扩建项目不涉及船

19、舶污染,相符。12.加强港口码头环保基础设施处理和建设。完善堆场防风抑尘设施,降低扬尘污染。钦州港区实行雨污分流和污水分质处理,防止堆场废水通过雨水沟直排入海,完善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扩建项目位于钦州市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扩建项目实施雨污分流,相符。13.污水离岸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禁止向海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废水,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标准。含病原体的医疗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必须

20、经过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能排入海域。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应当严格控制向海湾、半封闭海及其他自净能力较差的海域排放。向海域排放含热废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邻近渔业水域的水温符合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避免热污染对水产资源的危害。扩建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输送至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相符。14.按照养殖容量控制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对蓝圆觞和二长棘蜩产卵场的保护。旅游休闲娱乐区的污水和垃圾应科学处置、达标排放,禁止直接排入海域。扩建项目不属于养殖业,相符。环境风险管控1.强化环境风险源精准化管理,健全企业突发环

21、境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动态更新重点环境风险源管理目录清单,建立信息齐全、数据准确的风险源及敏感保护目标的数据库,准确掌握重点环境风险源分布情况,重点加强较大及以上风险等级风险源的环扩建项目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事故应急对策,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管理。小,通过加强管理、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环境风险可接受。2.选择涉重涉危企业、化工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区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实施分类分级风险管控。扩建项目不涉及涉重涉危企业、化工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区域,相符。3.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

22、查,加强环境风险源管理,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推进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实施水源地应急防护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和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督管理机制,实行联动监管。上述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实施,相符。4.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止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新(改、扩)建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提出并落实污染防治要求。扩建项目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园区规划;同时,扩建项目位于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内,不涉及基本农田。5.强化全域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建立矿石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

23、,禁止矿山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序排放。扩建项目不涉及矿产资源开发。6.严格管控涉海重大工程环境风险,全面排查陆域环境风险源、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环境风险隐患,完善分类分级的海上应急监测及处置预案,在石化基地、危化品储存区等邻近海域部署快速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物资设备。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扩建项目不属于涉海工程,相符。7.强化沿海工业园区和沿海石油、石化、化工、冶炼及危化品储运等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加强企业和园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扩建项目位于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不属于沿海工业园区,相符。8.加强倾倒区使用状况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废弃物向海洋倾倒活动的风险管控。扩建项目不涉及

24、海洋倾倒废弃物活动,相符。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I.能源: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绿色清洁能源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促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低碳循环化发展。推动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培育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锂电池制造及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要符合相应能源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煤炭消费。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降低碳扩建项目营运期仅消耗少量电能及水资源,相符。排放强度。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2.土地资源:严格执行自治区

25、下达的土地资源利用总量及效率管控指标要求。突出节约集约用海原则,合理控制规模,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海域空间资源的整体使用效能。扩建项目位于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范围内,未新增园区用地,相符。3.水资源: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用水总量指标管理,健全市、县区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严格按照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目标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扩建项目营运期水资源消耗量较少,且不涉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相符。4.矿产资源:严格执行市、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关于矿产资源开发总量和效率的目标要求。着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发展

26、绿色矿业;严格控制海岸线的开发建设、海砂开采活动,规范海砂资源开发秩序,加强海岸沙滩保护和矿产开发监管。扩建项目不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相符。5.岸线资源:涉及岸线开发的工业区和钦州港区,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划实施,控制占用岸线长度,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加强污染防治。建设海岸生态隔离带;有效保护自然岸线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提高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海洋碳汇功能。合理控制滨海旅游开发强度,科学有序发展海洋生态旅游。规范海岛资源开发,科学规划海岛岸线开发,保护海岛自然岸线。扩建项目不涉及岸线开发,相符。6.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和设施,已经建成的应逐步或依法限期改用天然气、电或

27、其他清洁能源。扩建项目营运期不涉及燃料使用,相符。3、扩建项目与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0号)相符性分析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0号)明确规定了使用后输液瓶(袋)的分类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属性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可回收物主要把包括未经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袋),塑料类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纸张、纸质外包装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经过擦拭或熏蒸方式消毒处理后废弃的病床、轮椅、输液架等”“对于未被患者血液、体

28、液和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袋),应当在其与输液管连接处去除输液管后单独集中回收、存放。去除后的输液管、针头等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严禁混入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及其他生活垃圾中。”“残留少量经稀释的普通药液的输液瓶(袋),可以按照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处理。医疗机构应当科学、规范、节约用药,提高药物使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药品消耗和环境承载压力。”。根据国卫办医发(2017)30号可知,未被患者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袋)属于可回收物,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扩建项目回收对象为规模医院的一般科室,不涉及钦州市辖区内的诊所,诊所产生的废弃输液瓶(袋)由钦州市卫健局委托专业收集单位收

29、集后,交资质单位处置。扩建项目仅回收已去除针头及输液管的未被患者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污染的普通废弃输液瓶(不带输液针头)进行破碎加工,不回收传染病区或用于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的其他患者的输液瓶(袋)、输液涉及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如肿瘤化疗药物等)的输液瓶(袋)、输液涉及使用麻醉类药品、精神类药品、易制毒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输液瓶(袋),不回收危险废物类废塑料,不回收废旧塑料薄膜、盛装农药、化肥、废染料、强酸、强碱及其他化学品包装瓶,工艺不涉及塑料造粒等深加工。扩建项目加工后的塑料净片不得用于原用途。4、与行业规划相符性分析(1)与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相符性分析扩建项目与废

30、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符合性分析如表1-2所不O表1-3扩建项目与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相符性分析项目情况项目企业的设规范要求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是指采用物理机械法对热塑性废塑料进行再生加工的企业,企业类型主要包括PET再生瓶片类企业、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以及塑料再生造粒类企业。扩建项目将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破碎清洗,属于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判定相符立和 布局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所涉及的热塑性废塑料原料,不包括受到危险化学品、农药等污染的废弃塑料包装物、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塑料制品等塑料类危险废物,以及氟塑料等特种工程扩建项目原料为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

31、不涉及受到危险化学品、农药等污染的废弃塑料包装物、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塑料制品等塑料类危塑料。险废物,以及氟塑料等特种工程塑料。新建及改造、扩建废塑料加工企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所在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企业建设应有规范化设计要求,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及生产装备。扩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要求,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及生产装备。相符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划确定或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新建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扩建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

32、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相符生产经营规模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30000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20000吨。扩建项目年处理3()0()吨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中生产经营规模问题的疑问答复,该规范条件是对要申报行业规范的企业有强制要求,对于不申请行业规范的企业无此项强制性要求。建设单位不申请行业规范条件,因此,建设规模无需达到30000吨Au相符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企业应对收集的废塑料进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不得倾倒、焚

33、烧与填埋。扩建项目对废塑料能够做到充分利用,不存在倾倒、焚烧与填埋的情况。相符塑料再生加工综合电耗低于500千瓦时/吨废塑料。PET再生瓶片类企业与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的综合新水消耗低于L5吨/吨废塑料。扩建项目综合电耗为66.67千瓦时/吨废塑料;新水消耗为1.36吨/吨废塑料。相符工艺与设备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应采用自动化处理设备和设施。其中,破碎工序应采用具有减振与降噪功能的密闭破碎设备;清洗工序应实现自动控制和清洗液循环利用,降低耗水量与耗药量:应使用低发泡、低残留、易处理的清洗药剂;分选工序鼓励采用自动化分选设备。扩建项目采用自动化处理设备。其中,破碎工序采用具有减

34、振与降噪功能的密闭破碎设备;清洗工序可实现自动控制和清洗液循环利用,降低耗水量与耗药量;清洗工序采用低发泡、低残留、易处理的清洗药剂;分选工序采用自动化分选设备。相符环境保护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扩建项目同时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并编制环境风险相符评价法,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建设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依法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急预案,要求企业在竣工后依法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企业加工存储场地应建有围墙,在园区内的企业可为单独厂房,地面全部硬化且无明显破损现象扩建项目四周均建设有围墙

35、,地面全部硬化,防止明显破损。相符企业必须配备废塑料分类存放场所。原料、产品、本企业不能利用废塑料及不可利用废物贮存在具有防雨、防风、防渗等功能的厂房或加盖雨棚的专门贮存场地内,无露天堆放现象。企业厂区管网建设应达到“雨朽分流”要求。扩建项目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原料、产品堆放在标准车间内的原料暂存区及成品暂存区,并做好防雨、防渗、防风措施,无露天堆放现象。厂区管网设置“雨污分流”。相符企业对收集的废塑料中的金属、橡胶、纤维、渣土、油脂、添加物等夹杂物,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企业不具备处理条件,应委托其他具有处理能力的企业处理,不得擅自丢弃、倾倒、焚烧与填埋扩建项目回收废塑料原

36、料均为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不含金属、橡胶、纤维、渣土、油脂、添加物等夹杂物。相符企业应具有与加工利用能力相适应的废水处理设施,中水回用率必须符合环评文件的有关要求。废水处理后需要外排的废水,必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企业应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泥处理工艺,或交由具有处理资格的废物处理机构,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除具有获批建设、验收合格的专业盐卤废水处理设施,禁止使用盐卤分选工艺扩建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项目排放废水浓度较低,可满足河东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污水处理站污泥不含危险成分,经压滤机压滤脱水后外售至周边制砖厂作为生产原料;项目无盐卤分选工艺。相符再

37、生加工过程中产生废气、粉尘的加工车间应设置废气、粉尘收集处理设施,通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扩建项目采用湿式破碎工艺,粉尘能够达标排放。相符噪音污染大的设备,必须采取降噪和隔音措施,企业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厂界噪声贡献值能够达标排放相符防火安全企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各项规定。生产厂房、仓库、堆场等场所的防火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扩建项目制定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配备有若干灭火设施。相符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生产厂房、仓库、堆场等场所内应严禁烟火,不可存放任何易燃性物质,并应设置严禁烟火标志。生产区、仓库等场所设置有严禁烟火标志。相符产品质量与职业培训

38、企业应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制定完善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应设立独立的质量检验部门和专职检验人员。企业建立有质量检验制度和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设立有独立的质量检验部门和专职检验人员。相符企业应建立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再生与利用等领域的相关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企业建立有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再生与利用等领域的相关培训。相符(2)扩建项目与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相符性分析扩建项目与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相符性分析如表1-4所*0表14扩建项目与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相符性分析对照内容规范要求扩建项目情况判

39、定废塑料的收集和运输污染控制要求收集要求:废塑料收集企业应参照GB/T37547,根据废塑料来源、特性及使用过程对废塑料进行分类收集;废塑料收集过程中应避免扬散,不得随意倾倒残液及清洗。扩建项目原料为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均为采购,不涉及收集分类环节。原料入厂前均已将瓶/袋内仅残存少量药剂,随清洗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相符运输要求:废塑料及其预处理产物的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扬散、防渗漏措施,应保持运输车辆的洁净,避免二次污染。扩建项目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原料采取封闭斗篷车运输,原料暂存区地面做好防渗漏措施。相符预处理污染控制要求破碎要求:废塑料的破碎方法可分

40、为干法破碎和湿法破碎。使用干法破碎时,应配备相应的防尘、防噪声设备使用湿法破碎时,应有配套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扩建项目采用湿法破碎,并配套有污水收集管道及污水处理站。相符清洗要求:宜采用节水的自动化清洗技术,宜采用无磷清洗剂或其他绿色清洗剂,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清洗剂;应根据清洗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配备相应的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清洗废水处理后宜循扩建项目采用无毒无害的无磷清洗剂或其他绿色清洗剂,并配套有污水处理站,生产废水经污水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输送至河东污水处理厂进步处理。相符环使用。再生利用和处置污染控制要求应根据废塑料再生利用过程产生的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配备相应的

41、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废水宜进行循环使用,排放的废水应根据出水受纳水体功能要求或纳管要求,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排放标准,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悬浮物、PH值、色度、石油类、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等。扩建项目拟采用污水处理站处理生产废水,尾水经处理同时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以及河东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后,排入河东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相符应收集并处理废塑料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31572或GBl6297GB37822等标准的规定,恶臭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4554的规定。扩建项目塑料破碎工序采用湿法破碎,破碎过程中粉尘产生

42、量较小,可满足GB16297规定;扩建项目从医疗机构收购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输液袋),瓶中残留物较少,恶臭污染物排放可满足GB14554的规定相符废塑料再生利用过程中应控制噪声污染,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扩建项目生产过程中厂界噪声贡献值可满足GB12348中3类标准限值。相符废塑料中的金属、橡胶、纤维、渣土、油脂等夹杂物,以及废塑料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利用废物应建立台账,不得擅自丢弃、倾倒、焚烧与填埋,属于危险废物的应交由有相关资质单位进行利用处置。扩建项目运营期拟建立台账记录各类废物产生及处理去向,产生的危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相符再生塑料制品或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不得

43、使用全氯氟燃作发泡剂:制造人体接触的再生塑料制品或材料时,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的化学助剂。扩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发泡剂,仅采用少量绿色清洁剂、无磷清洁剂对废塑料瓶片进行清洗。相符运行环境管理要求1、废塑料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和再生利用企业,应按照GB/T19001GB/T24001、GB/T45001等标准建立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废塑料收集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的相关环境管理工作;2、废塑料的产生和再生利用企业,应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3、废塑料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和再生利用企业,应本次环评要求企业按照GB/T19001GB/T24001、GBZT4

44、5001等标准建立管理体系,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废塑料收集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的相关环境管理工作,并应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培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扩建项目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总体发展相符对从业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培训;4、废塑料的再生利用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5、新建和改扩建废塑料再生利用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及其他环境保护要求。6、废塑料再生利用项目应按功能划分厂区,包括管理区、原料贮存区、生产区、产品贮存区、不可利用废物的贮存和处理区等,各功能区应有明显的界线或标识

45、。规划、用地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及其他环境保护要求,厂区内明确划分为生活管理区、原料暂存区、生产区、成品暂存区、污水处理区、危废暂存间、一般工业固废暂存间等,并设有明显的标识。(3)扩建项目与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保部、发改委、商务部公告2012年第55号)相符性分析扩建项目与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保部、发改委、商务部公告2012年第55号)相符性分析如表1-5所示。表15扩建项目与废塑料回收与再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相符性分析相关要求扩建项目情况判定禁止在居民区加工利用废塑料。禁止利用废塑料生产厚度小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

46、15mm超薄塑料袋。禁止利用废塑料生产食品用塑料袋。禁止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废塑料类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活动,包括被危险化学品、农药等污染的废弃塑料包装物,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塑料制品(如输液器、血袋)等。无符合环保要求污水治理设施的,禁止从事废编织袋造粒、缸脚料淘洗、废塑料退镀(涂)、盐卤分拣等加工活动。扩建项目位于钦南区黎合江工业园,不在居民区内,周边最近敏感点为东北面570m处的新村居民点;扩建项目原料主要为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袋),不涉及废编织袋造粒、缸角料淘洗、废塑料退镀(涂)、盐卤分拣等加工活动。相符废塑料加工利用单位应当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理废塑料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残余垃圾、滤网;禁止交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单位或个人处置。禁止露天焚烧废塑料及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残余垃圾、滤网。扩建项目运营过程中不焚烧废塑料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物,残余垃圾均能得到合理处置.相符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应当符合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以及环境保护部关于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和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相关规定。禁止进口未经清洗的使用过的废塑料。扩建项目不涉及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相符(4)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相符性分析扩建项目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相符性分析如表1-6所示。表16扩建项目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相符性分析项目相关要求项目情况判定基本原则坚持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