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祭祖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效应.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1051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族祭祖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族祭祖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族祭祖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效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白族祭祖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效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族祭祖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效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族祭祖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效应.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65三a习俗的社会功能放崇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各个民族中都具有突出的地位,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祭祖也是中国礼制的垂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几千年长盛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社会需要它,它本身有一系列的功能和积极的效应。弟子规云:“丧三年,常悲咽。居处辨,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朱子家训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白族在崇拜祖先,尊老敬贤的祭祖习俗,与汉族、纳西族、彝族、悌便族等民族祭祖习俗相互共存,既有互相融合渗透的共同性,又有保持本民族特色的独特性。白族人的祖先崇拜意识很强,极其重视克系亲属关系,相信并希望自己祖先的灵魂也像生前一样能够庇佑

2、本氏族的成员。“祭祖先白族语称森细翁V森是“祭,细翁”是先翁”的变音。以九河白族乡龙应村委会为例,考释祭祖地点,节庆时间。龙应村委会距九河白族乡人民政府10公里。座落在九河乡中段,214线西侧,老君山东麓,全村875户,人LJ3997人,白族占99%,距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56公里。龙应村委会农户的房屋座西朝东,三坊一照型民居占70%以上,二层楼房以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占98%以上,其他为砖混两层楼房。祖先牌位设在正房堂屋上面的楼房。土木结构的房屋,祖先牌位设置处用木板隔整,均匀分为三格。宽度以房屋而定高度约1米。从北往南依次是:东厨司命定福府君之神位、天地君亲师之神位,本音某氏门中历

3、代宗亲之神位。我认为,白族人去慰问吊丧持三炷香,代表祭奠了三个神位。后腹腰用木板隔整,若土墙上未经粉刷,春节贴不稳对联,这表现了白族人对祖先牌位的设置的虔诚和崇拜。祭祀的贡品:茶水酒水糯米薄片,糖米耙耙。四盘干果水果糖果,六碗佳若。九河白族祭祖的节庆:正月初四至初六,上坟祭祖。正月初六、初七到天坛祭天猪。农历三月过清明节,上坟祭祖。农历六月初四祭祖节。六月初十、初十九南龙应、中龙应村,初二十八北龙应、史家坡村,初二十三新海邑村、初二十六清江村、初二十八西坪村过“阳然节工“阳工白语意译应为“拉”,如拉松毛、拉人等,有争抢之意。然是神,这个神是白族供奉本主,前后分六天过,村村争抢者敬本主,故这个“

4、阳然”的“阳1就有了各村寨抢着敬奉本主的含义。六月初二十五是火把节,七月十四祭先翁,农历十二月初四是祭祖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除夕举行最隆重的祭祖仪式。以上所举的八个祭祖节是全村约定俗成的节日。老百姓家中办大事,首先要祭祖。订婚结婚、生儿育女、起房盖屋、金榜题名、店铺开张、购房买车等属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必先祭祖。摆宴设席,先把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敬奉祖先先分享,我们后辈才能与他们共享。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祭祖的社会功能,让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第一,祭祖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从表面上看,祭祖是一种民间的信仰,然而只要深入细致地加以研究,祭祖的文化含

5、珏非常丰富。比如为了供奉祖先,要为祖先修建石墓立碑训示后裔.,解放后,居民家“先翁房”家谱等当作“四旧”对象,统统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改革开放后,家家户户有了“先翁房”,里面小心翼翼地埋放着历代宗亲名册还有已故祖宗灵牌。北龙应村杨家典先生去世前编撰了杨氏家谱,对研窕九河历史提供了真实可兼的资料。至于名人的后代为祖先修家庙、建祠堂,留下了许多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绘画,以及因凭吊祠堂名人而产生了千古不朽,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唐代杜甫的诗歌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帽空如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磔。又如,赵藩(公元18511

6、928),字槌村,一字介庵,别号蝮仙,号石禅老人。剑川人,清光绪乙亥举人,曾任四川省按察使。他是白族近代杰出诗人、书法家、史学家和大师。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到成都武侯祠看到赵藩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占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沉思良久,大加赞赏。不嫌添足,兹录向湖村赵氏宗祠,赵藩撰书的对联如下:文风清淑湖山地,世泽绵长忠孝家。其一昭数典无忘家有乘,塾敦宗各勉赛成山。其二子弟有材有石材,气质变化归于学。祖宗无在无不在,幽明肝蛮格以诚。其三祠溯南迁,踵世爵八传,有农部高文,太常思敕。门开东向,府平原三面,见精山叠翠,剑海回澜。其四读书力稿治家,贻后世典型,当件件自己身作

7、起。尊祖敬宗睦族,体前人心志,须时时从以本想来。其五以忠孝仁恕侍家,无大盛亦无衰,先世之贻谋远矣。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布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旗。其六君子重去乡,话先世钓游,闲指点湖水东西,坨烟南北。古者家布塾范,后生心志,预安排春秋礼乐,冬蜕论书。其七赵顺平侯祠关张当代并英雄,簇拥其龙入蜀中;破敌齐推名将胆,引君尤见大臣风。三分割据归时命,勋百战名善始终;仰止常山家庙在,停车人拜文阳红。第二,祭祖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民族史,一个家庭也应该有家史,数典忘祖是极其可悲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史,又是世界上唯一连续发展的古国。这种历史的连续性靠

8、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长期的统一政权,匏的是强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中包括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祭祖又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如周代已经有礼记一书,规范了各种礼仪制度一直传承下来。然而,礼俗是不断变化的,东汉郑康成为礼记作乐图注,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礼制的专著。如三礼图礼像礼书仪礼图六经图新三礼图。清代又出现了钦室仪礼仪疏钦定大清会典图等。这些图书都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既保留了礼制的古规,又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它们都是为祭祖而作,又指导了祭礼。这些书籍就是对祭祖实践的一种经验总结,记录了作为文化传承的祭祖礼仪。第三,祭祖是感恩教育的途径。每年八个祭祖节加上“九九重阳敬老节,共有九个尊祖敬老的节庆。家里婚

9、事嫁娶、生育生日、乔迁移居、竖柱上梁、操持丧事等,无不需要全家老幼到祖宗光筠房”行三跪九叩大礼。另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节日,每有美味佳看,家家户户必先在门外敬“冷水饭”。小碗饭,菜一样一箸,洒水茶水冷水。现用温热的肉汤代替冷水。“冷水饭”边烧两柱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呈现出繁荣景象。古代云:“有酒有肉天天节工现在的节H还真多。国家法定颁布的节日:一月一日元旦节、三月八日妇女节、四月五日(四月四清明节、五月一日劳动节、五月十二日护士节、六月一日儿童节、七月一日建党节、八月一日建军节、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白族及其他民

10、族一起过的节日有正月春节、三朵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二十五火把节、六月十八至二十八阳然节、七月七的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冬至节。综上所述,龙应村村民所认可的节日有很多,几乎每月都有节目。白族子孙在餐前跟随长辈,先敬“先翁房再去门口烧香敬“冷水饭”供祖先享用,在年且一年,月豆一月,日且一日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从而强化祭祖尊老的感恩教育。从而让白族子女,即白子白女达成这样的共识:感恩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体验生命的机会;感恩抚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伴你不断成长:感恩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伴你渡过难关;感恩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恩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恩教育你的人,因

11、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恩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凡事感恩,学会感恩。“先孩房于农历七月初I三晚打开,拿出宗亲名册,访已故祖宗灵魂回家。卜四H晚烧完纸后,关闭“先蔡房”之门。春节贴春联,不但贴正房、厢房、大门之对联,最紧要的是先把后腹腰上的三个神龛的对联贴好。本人常写一些宗祠对联,其目的是对祖宗感恩戴谯、宗德报功之意。兹录于后: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世昌:祖功垂福泽,宗法衍家声:福田宗祖种,心地子孙耕;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第四,祭祖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身份所遵循的行为

12、规范,而祭祖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祭祖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对于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饮水思源不忘祖,追根溯源不忘本,继承优良传统,增进尊老敬贤睡邻友好,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九河白族、纳西族语言、习俗融合之管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白族乡下辖十一个村委会,白族、纳西族村寨错落杂居,语言、习俗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元素。九河的白族、纳西族在沿言、习俗方面的融合现象,有其渊源流长的历史沉淀。据樊绰蛮书等历史资料记载,约在公元二世纪前,九河仅仅是一个天然湖泊,水位渐渐降底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居住在玉龙雪山下、

13、金沙江畔的纳西先民,由北向南迁徙,至九河、剑川境内。弄栋(今姚安县)蛮则白蛮(白族)苗裔也。本姚州弄栋县部落并分散个磨些江(金沙江)侧,并剑共(今剑川一带)悉有之。”现在九河乡的姚氏家族,系当时姚州移民。到公元六世纪,九河坐落着九个白族、纳西族村子,取名九合九和,表达了聚居在九河这块土地上开拓垦殖、生息繁衍的汉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悌便族等民族和谐相处的愿望。道光年间,回民起义军将领姚得胜,征得杜文秀元帅准令,率部回故乡开掘河床。从白汉场小海子引水至干木河,注入剑湖。从此,结束了“小白龙不应彭家水”的传说。这条河道成了黑惠江的源头。清代拔贡姚继华倡议把“九和改为“九河,寄函水源充足,旱涝保

14、收。九河乡少数民族居住分布情况是这样的,一是纯纳西族、普米族、便便族村委会,如香格里拉、北高寨、金普、九安:二是纯白族村委会,如中和、龙应、九河:三是白族、纳西族杂居的村委会,如关上、甸头、南高、河源。以下是笔者对九河的白族、纳西族在语言、习俗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这一情况的举例说明和分析。一、九河白族村寨有纳西语地名,纳西族村寨有白族语地名。中和村委会三组,又名赤土河,相传最古村民为“出土豪。村里居住着一个纳西族士豪。家有九十九匹马,九十九头牛,九十九头猪,九十九亩好田,九百九十九只鸡。村子周围的一些地名,至今沿用纳西语。如“坡靠洛,即杀猪善”。“尔靠洛,即杀鸡普:这是白族村寨用纳西语命名的

15、例子。白王塔遗址位于中和村与甸头小阿昌相连的山坡。小阿昌村,白族语称塔北,即座落在白王塔北面而得名。甸头村委会灵芝园村,白语称为“至义顶么,即第十个村子前一村。这是上世纪五卜年代小阿昌村在云南大学历史系学习的杨运炳先生对地名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传,现在的香格里拉村委会,源于洛克向路人打听这个地名叫什么?而路人听不懂美国普通话,热情邀请这位洋人到家里做客,用白族话说嘎香里拉!之后,就在美国作家的文字中演绎出人间仙境一香格里拉。这是纳西村寨用白族语命名的例子。二、新娘进门必须用纳西语对话交涉。九河白族嫁娶仪式,新娘进门前,主人家把大门关紧,门外门内用纳西话隔着门板对话谈判。门外送亲的队伍推选一位会说

16、纳西话的人,边敲门边向宅院喊话:.尊敬的主人,请开门!”“您们从哪里来?”“我们从南京应天府来。”“你们来我家做什么?“我们运来九十九驮金子,还有五男二女的金童玉女,到新郎家安家落户!”“好!大门打开,门外门内众人呐喊喝彩助兴。相传,赤土河村土豪闺女嫁给一户白族人家。送亲队伍到新郎家门口时,“总理”想考考新娘的本事,便关上大门,插上门杠,测试新娘怎么打开门工聪明漂亮的纳西新娘子,不慌不忙地教陪娘用纳西话喊开门。主持婚事总理”是个东跑西跑的老木匠,用纳西话与门外对话,听到招财进宝、多子多福的吉利话,随即开门迎接送亲队伍。九河白族农户娶媳妇,送亲队伍到门庭附近,关门上杠,门外门内用纳西话对话是不可

17、少的结婚程序,而且是最增添情趣的一幕。这一风俗即增添欢乐祥和、民族团结的气氛,又包含了新婚夫妇克勃克俭、发家致富、格裔繁昌的祝福。三、白族村寨最盛大的节tl“阳然工源于纳西东巴做的法事。九河坝每年从农历六月初十八至七月初十五,各村寨按约定俗成的节日过节,广义理解为会亲节。“阳”是拜祭、抢夺的意思,“然”是神灵、本主的意思。“阳然”当天,以龙应村委会为例,南龙应、中龙应村农历六月二十日,史家坡、北龙应村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录马村、吉来村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宴请三朋四友是农户的事,而全村请东巴法师表演法术,祈求消灾免难是全村必不可少的村规民约。东巴祭师做驱魔灭怪的法事活动,有惊无险,叹为观止。本主庙中

18、央竖两根四丈多长的木料搭成天梯,每隔一级是用一把锋利的砍刀。东巴祭师赤足踩刀,迎刃而上,脚底却丝充无损,嘴里还衔着用烈火烧得通红的犁尖,却丝亳不灼烧,令南村北营的老百姓啧喷称奇,慑服于其神灵威力。四、白族人用纳西语取的名字。1948年至1949年5月丽江解放前夕,九河龙应村白族地下党员李戈携妻儿在老君山从事革命活动,其儿在松坪出生,当地老百姓为其儿取了纳西名字挖才,即后来九河中学退休教师李昆。龙应村委会中龙应村有兄妹名叫“挖河”挖妹,是纳西族名字,相当于白族的阿河叫阿妹”。五、白语和纳西语语音语义相近,仅有声调上变异。纳西语的阿尼玛挂,白语的“阿尼利挂”,汉语说都是“不管是谁”的意思。白语的透劳,纳西语的秃劳”,汉语意思都是指“兔子,仅仅是声调变化而已。九河乡的白族、纳西族在语言、风俗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既有两个民族杂居的客观因素,又有因生产生活交往、通婚,相互学习的主观因素。融合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全盘同化,而是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吸取有助于增进民族进步而又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与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