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5713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与成熟,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依托视频、图片、图像等信息载体,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前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必然趋势,如何能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面对以及思考的课题。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理应合理应用,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

2、习兴趣,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学情、教学内容需求等因素,对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一、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有利于为课堂后续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导入方式有很多,可采用视频进行导入,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因此,在利用视频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对视频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需求、学情等因素,尽量呈现出能够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振奋学生精神的视频内容,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后续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关于课堂导入环节融入视频,笔者有这些看法:第一,视频导入要有明确的目标。在

3、课堂导入环节采用视频,理应充分考虑到视频主要是为学生学习、教学任务而服务,因此需要紧紧围绕知识重难点进行设计,并考虑学生是否喜欢看或者是看得懂,切忌喧宾夺主。例如,在教学“种子”这部分知识时,在课堂导入环节,考虑到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明确教学主题,可以融入种子萌发的动态视频,借助视频超清效果慢慢展示植物种子萌发的细节,将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并顺其自然进入到本堂课教学学习的内容。第二,视频导入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环节应用视频,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能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磁铁磁性这部分知识时,在课堂导入环

4、节,教师可以引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段,内容是:灰太狼被喜洋洋关在铁门外,而铁门钥匙在门口的玻璃瓶里,手够不着,怎么办?”。视频播到这里可以暂停下来,然后鼓励学生思考,灰太狼要怎么样才能成功取得钥匙?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动画的情节,顺理成章的回答到用磁铁,以此为基础将直接进入到本堂课的教学主题。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动画人物及动画情节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非常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采用磁铁的磁性来解决问题,将非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第三,视频导入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天性很爱玩,对感兴趣的东西也充满着好奇心。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环节所融入的视频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将有利于学生产

5、生一种玩的积极性,再以此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奥秘”时,涉及到食物的营养方面的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呈现一个有趣的视频,即:胖子与瘦子之间的对话。胖子说:我一定要减肥!瘦子说:我要不断的增肥!整个视频内容虽然以搞笑为主,但是也引人深思。在学生笑过之后,借助此时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习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食物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二、依托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深入实践以及探究课堂理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实践、探究以及合作,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依托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

6、探究方法。微课是当前教学信息技术的热门手段,将其用于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例如,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将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的相关知识时,其中涉及到“植物的一生”的相关知识。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看到植物的一生,其难度较大,但是借助微课则能够很好实现。教师可以将植物不同的阶段生长态势以及实验图片制作成为微课,并加以旁白进行解析。通过微课能够将植物在阳关以及水分滋养下的快速生长进行动态展示;同时,非常清晰的展示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仅方便学生观察以及掌握实验方法、探手法,而且能够更好的解决知识的重难点。第二,依托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践探究过程进行合理引导与控

7、制。小学科学有很多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以及探究的实验,其中有些实验非常富有趣味性、探究性,以至于很多学生沉浸在某个环节而忘了课堂实验的目标以及时间的限制。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段来合理控制探究过程,例如,播放音乐,要求音乐响起时进行实验,音乐结束时则要停止实验等,这种巧妙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充满要把实验在规定时间之内做好的斗志,往往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第三,依托信息技术对学生探究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探究成果或者是学习状态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能够为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以及自我反馈创造有利条件

8、;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系统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不仅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练习成果反馈到投影或者白板上,并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而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则可以通过系统为学生及时提供解决思路,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上的一些解决方法,倘若学生对此仍有疑问,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深入进行引导,力求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三、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科学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最好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理应尽量为

9、学生创设一个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情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融入生活素材,拉近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有关地表形态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播放BBC经典纪录片地球脉动的一些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真实的面貌而感到震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国各地大好河山的视频并配上音乐,使其在领略祖国风土人情之后不得不为之感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学习“资源保护”这部分知识时,涉及到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宝贵矿产资源、水污染防治以及空气污染防治等各种知识。资源保护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水污染、空气污染

10、、动植物被破坏等之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要从自己做起,人人有了环保意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丽。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素材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这一块,还可以搜集本地有关环境污染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呈现,并鼓励他们尝试思考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都会用到科学,并明确科学知识的价值。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如何能够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以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应用。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学情等各方面因素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参考文献:1刘德映.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227.傅钦生,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臼.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47-148.张彩霞.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