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8961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和喜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树和喜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树和喜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树和喜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树和喜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和喜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和喜鹊》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树和喜鹊教案A教学目标1 .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等6个字。2 .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A教学重难点1.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通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2.明白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A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9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要重点指导读前后鼻音,多音字的读音应在具体的词句中进行认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不要机

2、械地进行以字义确定读音的训练。字形上,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以下方法识记:加一加。“孤、令R、招、呼”均可采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一比。“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请、晴”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记。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并识记。“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招、呼”二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打招呼的样子识记。(2)写字。在指导写字时要具体将每个字的书写要点指导清楚,可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一读、写一写。2 .朗读指导本课的朗读,读正确是首要任务,要读准“一”的变调。“一”的变调在

3、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本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要巩固读法。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指导。3 .理解运用本文需要重点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对“孤单”意思的理解,可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课文的学习中,并理解“邻居”一词的含义。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A课时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读准“一”的变调;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会写“招、快、

4、呼”3个字。4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A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1 .走进故事,揭示课题。(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学生交流听到的主人公。(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大家想读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板书课题树和喜鹊,齐读课题。2 .走进课题,认识喜鹊。(1)出示图片。课件出示:(2)简要介绍喜鹊。课件出示:喜鹊: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部为黑色,肩和腹部为白色,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

5、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板块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同桌相互读。3 .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邻”和“都”都是双耳旁;“静”是后鼻音,比较“静”与“青、清、情、请、晴”的异同。(2)认识多音字“只、种、乐”并指导组词,回到文中读一读句子。(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小老师领读。(4)认识偏旁“孑、,圈出文中带有“一”字的词组,把读音读准确。(5)出示课件。课件出示:qujlzh从前喜鹊孤单叽叽喳喳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指出“从前”和“后来”,“孤单”和“快乐”是两组意思相对的词语。4 .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读一读,读正确、读流利。【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读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7、。板块三图文结合,理解词语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圈一圈这两段话中的事物,说说你的感受。(1)交流后出示:课件出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2)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也很孤单”。5 .比较句子,对比着读,进一步体会“孤单”的感受。课件出示: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1)教师引导: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2)读出自己的理解。6 .创设

8、情境,体会心理。(1)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2)如果你就是这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1、2自然段。【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抓住“一”和“只有,理解什么是“孤单”,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说出感受,从而落实课文的重点。板块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1.重点指导“招、快、呼”。(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招、快、呼”)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1) “招”:“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横和提的下边;右边的“口”略扁,比提手旁略

9、高。(2) “快”:竖心旁左点垂,右点平;右部撇为竖撇,上段宜直,捺与撇对称,要舒展。(3) “呼”: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的下部。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4 .学生自己书写。(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该注意的问题。(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漏补缺,进行指导。第2课时A课时目标1.会写“单、居、乐”3个字,理解“邻居”的含义。5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A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1.开火车朗读。课件出示:quejlzh从前喜

10、鹊孤单叽叽喳喳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6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板块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1.朗读第36自然段,思考: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2 .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3 .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思考问题。(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一词。抓住两个“都有”,理解“邻居”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1幅课文插图)(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邻

11、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3)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4)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2幅课文插图)(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4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1)指名朗读句子。(2)思考:为什么树和喜鹊很快乐?课件出示:因为,他们再也不,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5 .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6 .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细品味,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教给了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教师范写“单、居、乐”3个字,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单、居、乐”)2 .教师指导,提示要点。(1) “单”:中间的竖要又直又正,最后一横要长。(2) “居”: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3) “乐”:竖钩在竖中线上,位置要放正;下面两点左右对称。3 .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并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4 .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A板书设计树和喜鹊从前:后来: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孤单快乐友谊带来快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