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2294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1理解内容翻译技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Ol.整体感知,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了解文章结构特点理解内容抓关键句和核心句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技巧翻译要求信、达、雅(忠于原文,准确通顺,语句文雅)翻译口诀【知识要点】一、理解内容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将课文分出层次,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大概内容及作者的思路。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二、翻译技巧1

2、.翻译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词语落实到译文中,译出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4 .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忠实原文,准确顺畅,语句文雅。5 .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留,凡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补,即补出古代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要注意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调整词序,指把文言语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贯,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指文言语句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

3、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译句是否通顺。6 .番羽译口诀:熟读课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7 .翻译要点:(1)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思,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要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2)熟读全文、领会文意,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典型例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世间万象,尽收纸上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4、甚聪惠。孔君平声(yye)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廖(yTngyng)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V”。2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孔君平诣其父造承C.儿座声答日答座3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C.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B.甚聪串考顾D.此是君家果芍子B.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D.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在对方姓氏上做文章

5、,机智应答。B.用类推的方法否认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阅读与感悟。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 .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住于南方仕:做官。B.席上峻菱啖:谈论。C.其人护其短三:短处。D.欲以去热也去:除掉、去掉。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

6、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 .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停顿两处)北人生而不识菱者4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论语中的话回答。快乐阅读吧。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带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蹩:,戴纶巾,引二小童携基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1 .上面节选的内容是出自名著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故事O2 .文中加点词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推测的依据。3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样的

7、性格特点?请说出你的理由。潜心阅读,沉着答题。王篮田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zhu)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ch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4)破即吐之。【注】鸡子:鸡蛋。箸:筷子。掷:扔。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碾:踩。瞋:发怒。啮:咬。1 .短文把王蓝田的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用“”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3 .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来哪些相关的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一个。舜耕

8、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点(yu)久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yi三年成都咒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廊(ITn),予牛羊。(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注释苦窟:粗糙质劣。苦,通盛(g。)。聚:村落。邑、者K:泛指一般城镇。大日都,小日邑。仓原:储藏米谷之所,谷藏日仓,米藏日康。1 .照样子,解释意思。“耕历山的意思是“在历山耕作。“渔雷泽”的意思是一陶河滨的意思是一2 .舜无论到哪里,都以自己的德行和仁爱感化众人。在他的感化下,人们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一3 .根据课文,说说下面的图中哪个是聚,哪个是邑,哪个是都。4 .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

9、的意思。阅读与鉴赏。世说新语一则刘义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锄菜:给菜地锄草。不异:没有什么不同。席:古人的习惯是在地上铺席,坐在上面谈话、读书或做其他事。乘轩冕:乘轩戴冕。1 .下列加点字与文中“又尝同席读书用费不巧的一项是()A.险阻艰难,备学之矣。B.王戎七岁,学与诸小儿游。C.吾堂终口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仲永生五年,未学识书具,忽啼求之。2 .文中“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句意理解亚琬的一项是()A.管宁就割断席子和

10、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B.管宁把席子割断,说:“你不是我的朋友。C.宁可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D.华歆和管宁分开来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3 .读完这则小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言文阅读。林琴南敬师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脩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释】林琴南孝廉好:林纾,字琴南,福建闵县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代对举人的称呼,亟:急忙。束脩:捆成一捆(十条)的干肉,是

11、古时学生送给教师的报酬。呼备:叫人准备。赍:携带。1 .联系上下文可知,“以袜实米中实的意思是()A.果实,种子 B.实际,事实C.放进,装满D.事实,实际2 .你认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 .下列哪一项最能表达你对老师六年来辛勤教诲你的感恩之情?()A.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 .小学六年,相信你对“好老师”定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请列举三条。小古文阅读。蜀鄙二僧天下事有难易乎?为(w&i)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b)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u)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

12、日:“子何恃(sh)而往?日:“吾一瓶一钵(b)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鄙:偏僻的地方。语:对说。恃:依赖。钵:僧人所用的食具。买舟:租船。顾:难道。1 .解释加点的字。吾欲本南海:富者有惭色:2 .文中富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对两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表达了富和尚的疑惑,第二次则表示他不相信穷和尚的话。B.两句话意思相同,都表达了富和尚的疑惑:你依赖什么去南海呢?C.第二次,富和尚以自己为例,说明穷和尚想去南海是

13、不可能的。3.本文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举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O阅读与理解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日:“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注释: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零陵】今湖南零陵。【挥洒】挥毫写字。【名】命名,起名。【庵】住所。1 .下面选项中“书”的意思与文中画曲线句子中的“书”相同的是()A.节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节之再三C.鸿雁传节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节2 .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

14、,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可书”。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3.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o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O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臼:“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锋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鼓:弹B.志:心志、情志C.若:好像D.少选:少点选择2 .给下列句子断句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 .从哪里

15、可以看出锤子期是伯牙的知音?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且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注释】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诟很深。炳:点。安:怎么,哪。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昏暗。1 .括号里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Sh舌OhaoB.Sh舌ohaoC.shaohaoD.shaohao2 .用为

16、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4 .关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B.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C.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D.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阅读古文,完成后面问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7、孟子告子上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一A.渔国交泡B.普弈与人为萼C.援弓缴而射之与考俱学D.一心多为有鸿鹄将至学?致用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翻译:虽然他们和弈秋一起学下棋,但是不如弈秋学得好。理解:这句话通过学习的结果,表明了学习的态度很重要。B.为是其智弗若与?翻译:难道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理解:这句话用反问的形式,表明学习的态度很重要,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3.文学作品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中心,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寓言故事,完成文后表格。多言何益子禽问日:“多言有益乎?”墨子日:

18、“虾蟆、蛙典咒日夜恒鸣,口干舌辩,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清)孙诒让墨子后语注释: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电(meng):金线蛙,蛙的一种。掷:同“敝”,困、疲劳。题目对比对象7忌弈秋(多言何益整天叫个不停的虾蟆、蛙电和按时啼叫的雄鸡(文言文阅读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伯牙普鼓琴善:注淮兮若江河洋洋:伯牙谓世再无期苜知音:4破琴绝弦乃:2

19、.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限划三处)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4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最后问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其为弟子,学遂为通信。【注释】蹊:踩,践踏;曷:通“何”为什么。

20、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听弓()(2)吸牵牛来货蹊田()(2)父怒,逆之()(4)冕因去()2 .翻译下列句子。(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其为弟子,学遂为通儒。3 .(1)请摘录文中最能表现王冕读书专心入迷的一句?(2)通读文章,概括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阅读与理解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泰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讴(6u):这里指唱歌。衢(qU):大路,四通八达的路。抚节:打着节拍。响:回声。谢:道歉,谢罪。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

21、意思。秦青弗止()自单尽之()遂辞归()响博行云()2 .翻译下面句子为白话文。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拿。献玉者日:“以下玉人,玉人以为宝也,茗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孝人有其宝。”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I)子罕弗熨()(2)以木玉人()(3)敢敢献之()(4)不惹人有其宝()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3 .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文中原句回答)4 .从子罕不接受玉的这一行为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文言文阅读。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

22、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Q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蜀:四川。鄙:边远的地方。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越明年:到了第二年。1 .根据你古文的阅读积累,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贫者谕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2)犹本能也。(3)西蜀之去南海。(4)子何,而往?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欲之南海,何如?(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做事前要先立下志向。B.做事不仅要立志,还要付诸行动。C.做事都不要怕困难。D.贫困是一笔财富,它有助于人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