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5822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学弈是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重点落实“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语文素养。学弈是一篇集趣味性与哲理性一体的文言文。主要讲了两人同时向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地听弈秋讲,另一个人,则一直在想着,天上会有鸿鹄飞来,拉弓射它。不一样的学习态度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援、弗、俱等3个字的生字,了解故事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从课文中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援、弗、俱等3个字的生字,了解故事的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从课文中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新课1.学生讲,老师补充。一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孟的孩子,大家称呼他的母亲为孟母。几次搬家,最终搬到了学堂边,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下孟母终于放心了。这个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文言文,只有5句话、70个字(不含标点),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2 .了解孟子:谁来给我们介绍下孟子的生平?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国

3、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3 .解释课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接下来介绍孟子,引入课题,解释课题,提纲挈领。“疑则有进”,引导学生去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读寓言1 .我们先来读这则寓言,把每一个字读准确。(着重强调“诲”“鸿鹄“缴弗”的读音。)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4、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J2 .读文言文,停顿非常重要。现在大家还不能准确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因此在哪里停顿还不能准确地判断,所以先跟着老师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3 .试着去标点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4 .反复练读,熟读课文。(1)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3

5、)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读通、读顺、读出味道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口、动脑、诵读古文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又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三、理解意思,全班交流1.我们以前学过几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一反复朗读。一一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一一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2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3 .请大家先来回答以下问题。(2)为什么两个人喜向弈秋学围棋?

6、(3)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弈秋的围棋水平很高的?(4)两个人同时向弈秋学围棋,学习结果一样吗?寓言中的两个人向谁学围棋?一一向弈秋学围棋。(2)为什么两个人都向弈秋学围棋?一一因为弈秋的围棋水平很高。(3)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弈秋的围棋水平很高的?一一“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重点抓住“通国”之”善者解释)(4)两个人同时向弈秋学围棋,学习结果一样吗?一一不一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但一个人不如另一个人。(重点解释“之俱弗)4.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个字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是哪个字?(之)数一数,出现过多少个“之”字?(6个)弈秋,

7、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学习“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4不亦皿的教口、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代词,他,指前一个人)H弗若之矣(代词,他,指前一个人)I6.文言文里有很多这样的词,这属于一词多义现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留心。四、感悟道理两个人同时向弈秋学围棋,学习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是智力不一样吗?(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画出表现两个人不同学习状态的句子。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1

8、)你能用不同的成语来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情况吗?(引导学生多说一些成语,如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漫不经心)(2)同学们在学习中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3)结论: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因为态度决定成败。(4)其实我们说的成语有很多都来自古文。如果有人问你专心致志出自哪里,你就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出自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五、拓展延伸大家感觉到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如今下棋是一门小技术,如果

9、不专心致志,那么也是学不会的。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作业:1、背诵学弈。2、写一封信劝说学习三心二意的同学,劝他改正态度。1.背诵学弈。2.写一封信劝说学习三心二意的同学,劝他改正态度。(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汇合点,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读横版文字,竖版文字,带标点,不带标点等各种各样形式的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多读,这样既能体会学文言文的兴趣,又在多种读中感悟。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文意,特别是对课文中的“之一词,弄清它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用法。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孩子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