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6646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分别描写壶口在雨季和枯水季的景象,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写法典型。本单元为“游记单元”,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主题,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游记语言对景物细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思和对祖国山水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朗读体会、感知文本的能力,求知欲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较强。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的数量

2、并不多,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小石潭记作为文言文,还属于游记的“早期形态”。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等知识。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游记文体要素,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2 .反复品读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语言运用、审美创造)3 .领会黄河精神内涵和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本文宏阔细腻、畅达凝练的语言,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感受对黄

3、河和民族精神内涵的悠远思考。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4 沃白板5、粉笔、翻页笔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朗诵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片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汹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师生合作,共赏壶口【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1段):总结概括(引出下文,所至)(第25段):两次观瀑(详略结合,所见)(第6段):赞美黄河(议论抒情,所感)初步感知并概括文章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和段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二】吟咏语句,

4、细品胜景1 .自由朗读,感瞬间之美。学生自由朗读第35段,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朗读时的情或感受描述出来。预设:激动,振奋,雄壮深沉,富有诗情画意等等。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感受是通过哪些语句获得的?学生圈画让自己产生强烈感觉的语句。2 .品味语句,体绘景之精。小组讨论:聚焦3-5段,品味枯水季壶口瀑布的特点。(请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预设:(1)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重点品读第3段文字中的动词、叠词和色彩词,品味用词之精准、壶口之特点。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揉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通过删改变形,

5、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动词的拟人化,使瀑布具有人的动作特点与力量。如:挤、撞、推推揉操、前呼后拥等。长短句的结合,表现出瀑布流速的湍急与汹涌。叠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表现出瀑布的雄壮气势。如:排排、堆堆等。3 .采用图片欣赏和朗读辨析的方法,品读第4段文字中的瀑布形态。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跌:本意是“失足”,这里有猝不及防的意思。体会一川大水在石上跌跌撞撞后具有的不同形态。感受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仿佛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学习任务三】缘景求理,以形传神世间万物,水有多种形态,人有各种情感。作者由

6、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富起来。1 .梳理视角,水石相生作者倚在一块大石头上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继而随水雾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俯观脚下的石。所谓游踪不一定都要有明显的“移步换景”,作者在某一个立足点上游目四顾,变换视角,这也是一种游踪。2 .找出作者描述石头变形、壶口位置改变的语句,理解文中所述水与石的辩证关系。启发学生进一步感受水与石在相互碰撞下,石约束水、水激荡石。这里的河水已经从“水”转向“人”。作者借用人对环境压迫的抗争本能,来展现黄河的

7、伟大性格。三、拓展迁移,共赏哲思1.资料链接,走进作者资料拓展:梁衡散文的情理与哲思,在教读课中让学生领会大家风范与用心,“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的哲理美。2.师生合作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解,也可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角度展开联想,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四、课堂小结,深刻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走到壶口,一跌千丈,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就在这生死一线的刹那,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壮举,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生存的伟大!师生配乐诵读黄河颂与课文的结尾片段:啊!黄河,您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您挟而不服,压而不弯;您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您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

8、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在黄河水与壶口情里游走,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跌跌撞撞着成长。五、课后练习,作业布置1.必做题运用课堂所学的所至、所见、所感,品味本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语言,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2.选做题推荐阅读梁衡名川大山感思录,品味其散文风格。寻找景与理的共存,得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思考。板书设计壶。暴4教学反思:在碰撞后的惊喜,在跌宕中的成长这节知识类游记散文阅读课,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山水游记是梁衡散文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法典型的游记散文,这节课不仅是

9、关于游记散文阅读的知识的引领,对于散文的朗读和品悟也给我带来了新的体会,在和学生的交流和碰撞中带来新的体会。比如在和学生多样的“趣读”里沉浸式体验壶口瀑布的湍急和汹涌,让我惊喜的点在于课堂里临时生成的用手势动作来品味叠词。学生根据朗读体会,对“排排”“推推操操和“堆堆”自主设计动作来表现和展示,给了我更多的教学启发和灵感。所谓“教学相长”便是如此吧。梁衡先生对于山水散文落实于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等三个美学层面的营构上,崇尚“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在秋思里梁衡曾说“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在壶口瀑布中,梁衡则以一种飞越的激情、壮美的意境和令人彻悟的人生哲理给我们带来灵魂的震撼。这些充满着睿智和哲理的诗一般的语句,也让我在品读和教学中陷入许多思考。上壶口瀑布这一课和敲下这些文字时,也正处在人生起起伏伏的日子里,心中百感交集。但黄河水尚且都跌宕起伏,作为教师的路需要不断摸索着成长,愿我们都能在时间的脚印里跌跌撞撞着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