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6847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陆羽隐寺之法论“茶圣”陆羽(733803),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芭翁、东冈子等。其通晓茶事,著有茶学巨著茶经三卷,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出身孤儿或弃婴,与佛门素有因缘,3岁12岁由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至德元年(756)24岁时,因“安史之乱”逃难至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僧皎然结为“缁素忘年交”。此后常到杭州天竺、灵隐寺一带活动,与高僧道标、宝达等友善,作有天竺、灵隐二寺记四标诗等,其茶经八之出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宋高僧传之唐杭州灵隐寺宝达传唐杭州灵隐山道标传均记其事迹,系灵隐乃至杭州最早或较早的佛事、茶事记载,极

2、为难得,弥足珍贵。一、宋高僧传记载陆羽与灵隐寺高僧往来陆羽何时到杭州及天竺、灵隐二寺,据宋高僧传记载,至少在“贞元中”,陆羽曾多次前往灵隐山:以其陆鸿渐贞元中多游是山述记,记达师节俭而明心之调度也。宝达禅师生平未详。这一记载大意为:贞元中,陆羽曾多次游历灵隐山并作记述,其中记有宝达禅师之节俭美德,心思清明纯正,并善于管理、调度。一句话便使高僧之形象跃然纸上,足见宋高僧传作者赞宁之文字功底深厚。其中“贞元中”为概数,贞元年号共21年,即785年至805年,取中则为795年左右,一般记载陆羽卒年约为804年,今己发现南宋祖璋编撰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等两种佛教文献,记载其卒于803年。从宋高僧传记载来

3、看,说明陆羽晚年常去灵隐寺。但陆羽青年、中年时完成的茶经,己写到天竺、灵隐二寺产茶,说明其到吴兴后,可能早已到过灵隐寺,下文有专题介绍。还有其中年时去越州(今绍兴)等地,要经过杭州,可能也会去灵隐寺,这些只是未见记载而已。宋高僧传详细记载了道标禅师事迹以及陆羽所作四标诗。道标(740823),杭州富阳人,俗姓秦氏,其远祖与羸同姓,世为济陇大族,晋时东渡为杭人。少聪颖,肃宗乾元元年(758),通经七百纸以上得度。尤善诗,与当时高僧吴兴皎然、会稽灵澈齐名,相与酬唱,时人有谚云:“l之昼,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陆羽为道标作有四标诗云: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

4、,居闲趣寂为道标。道标小陆羽7岁,为同时代人。陆羽以日月云霞、山川草木比拟道标,褒赞其道德高尚,甘于宁静寂寞,作诗赋文,富有情趣。从宋高僧传得知,陆羽曾为宝达禅师作传记,道标禅师应该亦有传记,惜陆羽它书多散佚,主要以茶经传世。二、茶经记载杭州茶与灵隐寺茶经八之出杭州名下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当时杭州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治在钱塘。茶经所记天竺寺,为下天竺寺.杭州有上、中、下三处天竺寺,其中下天竺寺建寺最早,又称南天竺寺、下竺灵山教寺,今称法镜寺。咸淳临安志之“下竺灵山教寺”记载:“下天竺寺,隋开皇十五年(595)由高僧真观法师与道安禅师建,号南天竺

5、。唐永泰(765766)中赐今额”法镜寺与灵隐寺相近,据下文咸淳临安志写到,灵隐、天竺两山由一门而入,这也是陆羽二寺并记之原因。目前法镜寺、灵隐寺周边一带,均为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地一级保护区。此为迄今文献记载杭州茶产地之最早出处。二寺之茶即今之龙井茶前身,这些茶属于原生还是引种,不得而知。近年所谓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谢灵运(385-433),将天台山茶引种到西湖,纯属好事者想象,并无任何文献记载佐证。三、陆羽天竺、灵隐二寺记原著已散佚陆羽天竺、灵隐二寺记今已散佚,仅能在南宋咸淳临安志卷8、卷23、卷36、卷80等,见到该记20多个片段,其中以卷80为最多,表述或称陆羽二寺记,或称陆羽寺记,或称

6、陆羽记,或直呼“陆羽云”。如记载“景德灵隐寺”,其文称:在武林山。东晋咸和元年,梵僧慧理建,旧名灵隐,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灵隐、天竺两山由一门而入。陆羽记云:“南天竺、北灵隐,有百尺弥勒阁、莲峰堂、白云庵、千佛殿、巢云亭、延宾水阁、望海阁”除了记载灵隐寺,该志卷八十“城西诸山”条下,另有多条片段,如“石门涧”条记载:陆羽二寺记云:“南有嵯岩,旧有卧龙石横涧中,慈云法师种松于此。”“连岩栈、伏龙栈”条记载:过石门涧之南为连岩栈,今废。伏龙者,又连岩栈之次也。陆羽二寺记云:“皆灵隐山泉涧中怪石之状。”“理公岩”条记载:在天竺山灵鹫院之右,陆羽记云:“昔慧理宴息于下,后有僧于岩上周回镌小罗汉佛、

7、菩萨像。”“呼猿洞”条记载:陆羽云:“宋僧智一善啸,有哀松之韵,尝养猿于山间,临涧长啸,众猿毕集,谓之猿父。”“醴泉”条记载:陆羽寺记:“大历六年,忽出醴泉,酌之疗疾,又有卧犀泉。”“暖泉”条记载:一名涡渚东屿,见陆羽二寺记。“袁君亭”条记载:陆羽记云:“刺史袁仁敬造。”“丹灶亭”条记载:陆羽记云:“葛洪炼丹之所。”“许迈思真堂”条记载:陆羽二寺记云:“许迈,字远游,一名映。”详具“方外门”,右自虚白亭以下并废,以前贤遗迹,姑仍旧志。从这些片段记载可知,陆羽对天竺、灵隐二寺周边之山石林泉、亭台楼阁等自然与人文景观非常熟悉。灵隐寺原有天竺、灵隐二寺记石碑,可惜南宋之后被毁。南宋诗人韩波(1159

8、1224)作有天竺灵隐观鸿渐寺记白香山泉碑云:灵隐天竺山,清流漱奇石。草木郁青葱,岩洞耀丹碧。有时闲联骑,尽日为散策。萧条怀古心,髡髭问遗迹。胜士多去来,流年几今昔。寺记喜逢陆,泉碑尚余白。因知幽绝处,得之乃无数择。所以千载后,山名转辉赫。二子有逸韵,烟霞本其癖。想当落笔时,无地著清适。嗟我复何人,长歌想英魄。该诗说明韩波当年游历天竺、灵隐二寺,观瞻陆羽二寺记碑和白居易泉碑后,引发诗兴,长句记怀,认为陆、白两位先贤寄情山水,富有闲情逸致,值得敬仰和纪念。四、结语陆羽小时被寺院收养9年,流落到吴兴后,先寄寓于寺院,与高僧皎然结为“缁素忘年交”,终生与佛门有缘,佛门亦将其作为善友,如隆兴佛教编年通

9、论记有其卒年。有此因缘,在陆羽存世不多的著作中,才有上述与灵隐寺相关之茶事、佛事记载,这些都非常难得。如关于天竺、灵隐二寺产茶之记载,己见文献中少有发现杭州唐代茶事记载,如果无此记载,也许“茶都”杭州之茶史要迟至宋代了,足见陆羽所记弥足珍贵。陆羽关于天竺、灵隐寺之相关记载,为宋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明万历灵隐寺志钱塘县志等志书,提供了不可多得之珍贵史料。陆羽天竺、灵隐二寺记和刘宋时期钱塘县令刘道镇钱塘记,是记载灵隐寺初建时期难得的两件文献之一。在2021年11月16日召开的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上,笔者建议灵隐寺为“茶圣”陆羽设立塑像,并整理出目前能搜集到的残篇,重建天竺、灵隐二寺记碑刻,以纪念陆羽之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