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7558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管理目标和质量指标11.1管理目标11.2质量指标12. 编制依据13. 测量监理的职责14. 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的内容24.1施工控制测量24.2细部放样部分34.3变形测量34.4竣工测量35. 工程施工过程的测量监理45.1施工控制测量监理45.2施工放样测量监理65.3竣工测量监理76.测量精度指标.86.1控制测量精度指标86.2施工放样测量精度指标96.3竣工测量误差9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1. 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1.1 测量管理目标是确保管段内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管线等按设计准确就位1.2质量指标1.2.1 在贯通面上,横向中误差不超过50mm,竖向不超过25

2、mm1.2.2 隧道衬砌不侵入建筑限界,设备不侵入设备限界1.2.3 建筑物、装修、设备和管线的竣工形体和位置误差满足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和广州轨道交通施工验收标准规定2. 编制依据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二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9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3、规范 (CH200192)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3.测量监理的职责3.1测量复核:方法有仪器检测,旁站监督,指令承包商复测校核,对测量方案、测量计算资料和成果进行复核等。重要的对象以独立检测为主,监理可以征用承包商的仪器和测工。3.2 编写所监理工程的施工测量监理细则,并与开工前10天报业主审批。3.3 指令承包商在开工前做出完整的施工测量设计,审定批准施工测量设计,报业主审定及备案。3.4 对承包商按设计实施测量作业进行日常监督,控制其投入的技术力量及所用的测量仪器满足要求。3.5 建立可行的批准程序,把测量放样作业作为必经工序加以核准。3.6 指令承包商结合计量支付或实地测绘完成的

4、工程(工序)形位尺寸,填绘值班竣工图或形象进度图。特别对隐蔽工程形位加以控制。3.7 建立测量报表、测量日志及测量报告制度,指令承包商执行,检查督促承包商建立完整的施工测量档案。3.8 督促承包商按时进行控制测量作业,并积极协助业主测量队进行检测。3.9 对相邻工点承包商的测量衔接问题进行协调。3.10 工程完工时督促承包商进行线路断面及车站结构及净空测量;组织承包商向业主移交施工控制点。4. 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的内容轨道交通的施工测量主要可以分为施工控制测量、细部放样测量(铺轨基标测量)、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等。施工定线和放样一般采用附合导线和符合高程路线的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线

5、时必须制定检核措施。施工和运营期间应进行线路结构和临近主要建筑物的变形测量。竣工测量工作包括铺轨基标和线路轨道竣工测量、区间和车站结构净空竣工测量、设备竣工测量和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等。4.1施工控制测量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地面高程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平面和高程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导线测量和地下控制水准测量,在隧道贯通前应独立进行3次,并以3次测量的加权平均值指导隧道贯通。4.1.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为维护施工期间的平面、完整,可靠、可用;为施工方便加密地面控制点,地面平面控制网应分级布设,首级网为GPS控制网,二级为精密导线网,应定期对GPS控制网和精密导线进行复测,复测精度不低于实测

6、时的精度。GPS控制网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独立环及复测边检核,并满足要求。精密导线应沿线路方向布设,并应采用符合导线或多个节点的导线网。应在每个井(洞)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作为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的联系测量依据。4.1.2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的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区应采用统一高程系统,并与城市原有高程系统一致,地面高程控制网是在二等水准点下布设。其线路高程闭合差应在8Lmm(L为线路长,以千米计),施工前应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4.1.3 联系测量应包括地面趋近导线测量、趋近水准测量,通过竖井、斜井、通道的定向测量以及传递高程测量以及地下趋近导线测量、地下趋近水准测

7、量;定向测量宜采用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联系三角形定向;导线定向测量;钻孔投点定向。传递高程测量宜用钢尺(钢丝)法;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4.1.4 地下平面和高程测量应包括地下导线测量、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和地下施工水准测量、施工控制水准测量。施工导线一般平均边长30米,施工控制导线直线段不短于100米,曲线段不短于60米,施工控制点最远点点位横向中误差应在25mm内。4.2 细部放样工作包括两部分:4.2.1 建筑物、构筑物、装修工程、设备、管网安装、暗挖中的施工导向、盾构机定位、纠偏和装配式衬砌的拼装测量。4.2.2 精确铺轨的测量作业。重点控制铺轨基标和保证设计位置和参数,

8、亦保证行车隧道的限界要求。4.3 变形测量包括在工程施工和运营阶段自身建筑物、工程沿线变形区内地表建筑物、道路以及地下建筑物、地下管线设施等的变形测量。变形测量包括施工阶段支护、结构工程的变形测量;施工阶段沿线环境的变形测量;运营阶段线路、结构和环境的变形测量。4.4 竣工测量主要包括与线路相关的线路轨道竣工测量、线路结构竣工测量、沿线路设备竣工测量以及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与原施工测量相同。竣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与施工测量相同,竣工测量完成后提交:竣工测量成果表;竣工图;竣工测量报告。4.4.1 线路轨道竣工测量包括铺轨基标竣工测量和轨道铺设竣工测量。

9、在隧道内应以车站控制基标为起始数据,在地面以地面控制点为起始数据,进行线路轨道竣工测量。隧道或线路产生变形时的地段应重新进行控制测量,并以其作为起始数据。线路轨道竣工测量应在线路轨道长轨锁定后进行。4.4.2 区间线路结构净空横断面的竣工测量应以钢轨基标为起始数据,直线段每隔12米,曲线段每隔5米测量一个净空断面。隧道断面结构变化处或边坡处均应加测净空断面。车站站台大厅、立柱、站台沿、两端站台角、站台上部吊顶饰物、边墙灯光广告和饰物等,应以铺轨基准为准,测量它们和其相互之间的位置、高程允许误差为10mm。4.4.3 沿线设备安装的竣(施)工测量包括接触(三轨)、接触网、隔断门、风机、风道以及行

10、车信号设施、线路标志等与线路轨道安全行车限界相关联或相接近的设备等。4.4.4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应包括施工拆迁、改移、复原的既有管线和新建管线的竣工测量和调查。5. 工程施工过程的测量监理5.1施工控制测量监理5.1.1审核承包商对所接施工控制网桩点的复测成果。承包商接桩后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对桩点进行保护,15天内上报复测报告经监理复核报业主审定。5.1.2审核承包商加密控制点测量成果。承包商应根据施工场地具体条件,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前提,加密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加密点精度应与首级控制网相同。加密控制成果经监理复核合格报业主测量队检测。5.1.3审查承包商对控制网桩点和加密控制网点进行定期检测成果

11、报告。承包商应定期对控制点进行检测,维护施工期间平面、高程控制网完整可靠,发现点位移动、变形、沉降,坐标或高程较差超限,报监理复核,上报业主测量队检测。5.1.4明挖车站施工,重点审查复核承包商引测的中线点、导线点、水准点的测量成果。地下导线及水准在施工完第一块底板后、至整个车站长度的1/2处及车站底板结构完工时应进行检测,承包商的检测成果经监理检测复核后,报业主测量队检测。5.1.5暗挖区间施工,重点审查复核竖井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测量成果。5.1.5.1竖井联系测量应首选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水准仪钢尺(钢丝)法传递高程。定向和导入高程应在隧道掘进50m、100150m、

12、距贯通面15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取三次测量成果的加权平均值指导隧道贯通。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少于2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高程点不少于2个,并应对其几何关系进行检核。5.1.5.2地下平面控制包括施工控制导线和施工导线,地下高程控制包括施工控制和施工水准水准测量。地下平面和高程起算点采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地下的近井点。起算方位边不少于2条,起算高程点不少于2个。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应经常复测。控制点标志应符合规范规定。5.1.5.2.1施工控制导线是施工导线和隧道掘进的依据,导线点平均边长150m,曲线地段一般不小于60m;采用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2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13、360较差应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2测回,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最远点点位横向中误差在25mm之内;导线每次延伸前,应对前三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延伸测量;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三次,其测量时间与联系测量同步,各次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采用逐次加权平均值作为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应通过加测陀螺方位角或钻孔投点提高施工控制导线点的精度。5.1.5.2.2施工导线是隧道掘进的依据,随着隧道掘进应首先布设施工导线。施工导线一般平均边长30m,角度观测中误差应在6之内,边长测距中误差应在10mm之内。曲线隧道施工开挖时,施工导线点宜选在曲线的元素点和整里程点上。隧道掘进

14、时也可采用激光指向仪指导隧道开挖,施工中应经常对激光指向仪进行检查校正。5.1.5.2.3地下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工水准点每50m设置一个,施工控制水准点每200m设置一个,点位标志应符合规范规定。施工水准测量可采用S3水准仪和木制水准尺进行往返观测,其闭合差应在20(L)mm(L以千米计)之内。施工控制水准测量同地面精密水准测量,须采用S1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施测。施工控制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独立进行三次,并与地面向地下传递高程同步。各次测量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并采用逐次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5.2 施工放样测量监理5.2.1检查承包商工程施工放样测量计划,并监

15、督检查执行情况。5.2.2检查承包商严格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规定的办法和允许误差进行施工放样测量。5.2.3检查承包商对重要部位的施工放线测量,进行旁站监理,并审核、批复施工放线报验单。5.2.4督促检查承包商对放样测量成果的检测。5.2.5监理应注意检查承包商对保证行车隧道(车站、区间)的空间位置测量成果,确保限界净空需要。5.3竣工测量监理5.3.1审查承包商的贯通测量成果并进行检测。5.3.2调整线路中线控制桩。5.3.3审查并检测承包商按规定进行的隧道断面净空测量成果。6. 测量精度指标6.1控制测量精度指标6.1.1地铁工程平面和高程贯通测量

16、误差如下表: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贯通中误差横向贯通中误差25mm25mm35mm50mm竖向贯通中误差16mm12mm15mm25mm6.1.2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误差: GPS控制网最弱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2mm,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8万,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10mm.精密导线精度要求:导线全长4km左右,平均边长为350m,测角中误差2.5,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4万。6.1.3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地面高程控制网分为主网及加密网,等级为二等。加密水准网布设成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线,闭合差8mm(L为往返测段、附合及环

17、线的路线长度)。6.1.4 联系测量误差竖井投点:按0、90、180、270四个方向投四点形成四边形,其边长应5mm,取其重心为最后位置。陀螺经纬仪定向:半测回间互差15,全测回互差8,暗挖区间一般独立定向三次,一次定向的方位角中误差8,取三次平均值。从地面控制点向地下通过洞口、竖井等传递坐标、方位和高程其误差:从地面控制点向近井点:俯仰角不宜大于20,相对点位中误差10mm;从地面传到正线洞内基线端点相对点位中误差12mm。高程传递误差:地面趋近水准测量按二等标准,限差不大于8mm。经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井上、下同时观测读数,共测三次,其互差3mm,取平均值。当井深超过20米时,三次互

18、差控制在5mm内。6.1.7地下导线测量误差:地下导线测量按级导线精度要求实施。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闭合差1/1.4万。地下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地下水准测量等级为二等。不符值、闭合差应8mm的精度。6.1.8地下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改点后再进行中线点检测,直线夹角不符值6,曲线上折角互差7。6.1.9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检测地上、地下导线点的坐标互差12mm,20mm;检测地上、地下高程点高程的互差3mm,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10;检测相邻高程点高差的互差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检测隧道中线点坐标的互差16m

19、m;检测经竖井悬吊钢尺传递高程的互差3mm;对影响隧道横向贯通的检测误差应严格控制。6.2 施工放样测量精度指标6.2.1明挖车站施工放样测量围护结构的地面中心线放样误差应在5mm之内;内外导墙放样误差为5mm;护坡桩地面位置放样纵向误差不应大于100mm,横向应在0+50之内;基坑边坡线位置误差为5mm;基底线路中心线纵向误差为10mm,横向为5mm;结构底板钢筋位置放样误差为10mm;结构边墙内侧、中墙中心线放样误差为10mm;结构顶板模板高程测量误差为+100mm之内,中线误差为10mm,宽度误差在+1510mm之内。6.2.2 暗挖隧道施工放样测量施工竖井、斜井的地面放样中误差应在10mm之内;隧道超前支护结构测量误差为20mm;隧道内高程测量,其往返两次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0mm。6.3 竣工测量误差6.3.1结构横断面测点误差应在10mm之内,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不应大于50mm;6.3.2区间隔断门结构净空测量误差为10mm,实测值不侵入限界;6.3.3车站站台大厅地面、立拉、站台沿、两端站台角、站台上部吊顶饰物、边墙灯光广告和饰物等的位置、高程测量误差为10m,实测的站台沿和两端站台角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与设计值较差应在10mm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