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8030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发展史.ppt.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建筑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

2、段。,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一、原始社会时期(约距今9(OO-4000年),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从栖息于巢与穴,进步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出现了干阑式与木骨泥墙的房屋。干阑的实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已有棒卯技术。木骨泥墙房屋实例以西安半坡村和陕西临潼姜寨最具代表性。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二者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其中的“大房子”是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会议事的地方。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以西安客省庄的一座吕字形平面的房屋为例,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的变小,

3、室内有供存贮的窖穴,表现了父系氏族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建筑技术的进步是地面上铺有“白灰面”。近年在浙江余杭县的瑶山与汇观山发现有祭坛,为土筑的,呈长方形。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发现用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的祭坛;在辽宁建平县发现了一处内中有女神像的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这些考古发现,使人们对于中国原始社会的建筑水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二、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 淮阳平粮台有所发 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 遗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遗址。(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

4、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著名遗址有: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嗷都。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毫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三、封建社会,战国、秦、汉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 发展阶段 秦兵马俑战国初期,奴隶制崩溃之势已不可逆转。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借助人民的力量,首先在几个大的诸侯国夺取了政权。如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世卿瓜分了晋国

5、;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国君,自立为诸侯。此后,原来许多诸侯国或灭亡,或被兼并,最后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经过变法和改革,都逐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诸侯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和人民,互相之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最后,社会变革比较彻底的秦国统一了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建立。,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明清时期,清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一百多年中,削平三藩割据,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平定准噶尔和回疆反动贵族的叛乱,击败沙俄对黑龙江的侵略,中

6、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封建国家。在这幅员广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维吾尔、壮、朝鲜、高山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程度不同,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为中华民族和祖国的繁朵昌盛作出了贡献。,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巅峰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朝由于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明代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地方建筑也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瓦的生产,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清朝于1723年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

7、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民间建筑的类型与数量增多,质量也有所提高。各民族的建筑也有了发展,地方特色更加显著。皇家和私人的园林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明未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园冶,并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北京明清故宫和沈阳故宫就是明清宫殿建筑群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博物院,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建筑木构特征概说,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2)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

8、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墙倒屋不塌之妙。,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秦国时期建筑,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建筑,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

9、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西方人称誉中国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建筑的冠冕。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只是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才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万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各种屋顶各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形式。各种单体建筑的各部分乃至用料、构件尺寸、彩画都是标准化、定型化的,在应用上,要遵照礼制的规定。宋营造法式中对各种单体建筑作了概括的原则的记述。清工部工程做法对官式建筑列举了27种范例,对应用上的等级差别、做工用

10、料都作出具体规定。这种定型化的建筑方法对汇集工匠经验、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建筑成本固然有显著作用,但后继者遵制法祖,则妨碍了建筑的创新。,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灵活安排空间布局中国建筑的室内间隔可以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使室内空间既能够满足屋主自己的生活习惯,又能够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需举行盛大宴会时)迅速改变空间划分。建筑组群的室外空间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是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庭院可以栽培树木花卉,可以叠山辟池,可以搭盖凉棚花架等等;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建筑组群的一般平

11、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大规模建筑组群平面布局更加注重中轴线的建立,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甚至城市规划也依此原则,以全城气势最宏伟、规模最巨大的建筑组群作为全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建筑的特点,北京紫禁城中心的太和殿建于公元1420年,它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座大殿,皇帝的登基、完婚、做寿以及每年的重大节日和朝延大事,皇帝都要亲临此殿,举行隆重的仪式。但在建成的第二年,太和殿就遭雷击而发生大火,连同它后面的中和、保和两座大殿也全部烧毁。据文献记载,自紫禁城建成后直到清末的400多年中,宫内主要建筑发

12、生较大的火灾就达24次。,中国古建筑多以木建筑为主,木建筑虽然以其柔韧性能防御地震,但却抵御不了雷击而往往毁于火灾,尤其是在朝代更替和战争时期也就更不免泱及池鱼了。,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圆明园:1860年10月18日,三四千名侵略者手持火把在园内到处纵火,霎时间全园化为一片火海。圆明园上空,烟雾笼罩,火光烛天。“所有宫殿、庙宇、古老的建筑,轮奂辉煌、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渐渐地,相距十多公里的北京城上空也黑云笼盖,无殊日蚀。大火三昼夜不熄,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及畅春园的大部分园林建筑也都一齐被焚。就这样,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大量血汗和智慧、经六朝皇帝150余年悉心经营的一代名园圆明园,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被闪电般劫毁而破坏殆尽。偌大的圆明三园,十六七万平方米的园林建筑,被烧之后,仅有蓬岛瑶台、双鹤斋、海岳,开襟等三处园林景群及二三十座殿阁、亭榭、庙宇、值房和园门幸存。,阿房宫: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始皇死后,秦二世继续修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西至咸阳,东至临潼,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不绝。秦末战乱,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烧,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从此灰飞烟灭,尽成灰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