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40334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工点现场核对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工程工点现场核对报告*建设指挥部:根据“*”施工图审核合同,我公司正在开展本项目施工图审核工作。依据铁道部铁建设201036号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核管理办法、工管审201076号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核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正在进行施工图现场核对工作。在2012年4月10日四方联合现场会堪和2012年6月12日线路平、纵断面现场核对的基础上,针对各工点设计施工(咨询)图,我公司协调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于2012年6月25日26日对“*”进行了逐工点现场核对。为达到现场核对全面性、准确性、专业性要求,在前期两次现场核对的基础上,我们现场核对人员冒雨徒步到达各工点接头部位和区段核对,并在核对前我们分

2、专业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我审核方资深专家和专业工程师在现场按照工点图位置、规模、功能、地形、地物、环境一致性、地质一致性等核对内容和工点位置合理性、设计方案可实施性、工程措施安全性逐工点核对、分析和评价。本次核对后*工程线路、迁改、各专业工点全部核对完成。本次现场核对对施工咨询图的总体评价是:设计图纸的地形、地物、地貌与现场基本相符,实测到位率准确率较高,工点位置、设计方案、工程措施、功能结构与地形、地物、地貌、周边环境以及地质情况总体吻合,道路、水路、水体与线路相交、相关的处理措施基本到位、合理。现将核对成果由线路设计起点向设计终点逐工点汇报如下:(1) DK395+940DK3

3、96+191.36段路基为既有*线改建路基(DK396+165191.36段为临近既有线新建路基),线路平缓,左侧边坡陡峭,整体坡度3055,既有线路堑边坡采用挡墙防护,边坡顶设有被动防护网,右侧为宽缓的河漫滩,植被不发育,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见照片一)。施工(咨询)图措施能够保证路基边坡安全,但该段路基为既有线和临近既有线路基,特别是DK396+029.25DK396+165段路基需拆除钢筋混凝土锚固桩线路侧既有路堑边坡,既有线施工安全尤为重要,建议补充该段路基的既有线防护及安全的设计措施,确保既有线施工安全。(2) DK395+968.5 1-1.25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本涵洞

4、为既有*下行线的既有1-1.00m盖板箱涵(见照片二)接长,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3) DK396+030 1-1.25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本涵洞为新建涵洞,是因DK396+029.25DK396+165段路基需拆除了既有线路边坡挡墙及挡墙顶水沟,考虑DK396+029.25至线路小里程方向既有线路路堑未拆除挡墙顶水沟(见照片三)排水需要而设,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4) DK396+321新猫儿坝双线大桥新猫儿坝大桥比邻清江,桥梁跨越处主要为河漫滩旱地,桥梁于2#、3#墩间跨越一小河,桥梁于8#墩10#台间穿越居民区并跨越居民区内水泥混凝土村道,桥梁通过出电力、通信线路

5、较多,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见照片四)。新猫儿坝大桥0#台侵占既有*线下行猫儿坝大桥线路左侧桥台一半锥坡,建议补充研究新猫儿坝大桥0#台施工对既有猫儿坝大桥和桥头路基的影响。本桥拟建桥位处有一处建设中的中石油输油管道与线路交叉,该石油管道在1#3#墩间与桥梁近距平行,1#、2#墩承台与输油管道位置冲突,输油管道于2#、3#墩间的DK396+290处斜穿本拟建桥梁,4#墩承台与输油管道位置冲突,建议建指与设计方尽快与输油管道业主协商达成共识,并签订不影响铁路建设的输油管道另位建设和保护协议。本桥9#墩侵占乡村混凝土路(见照片五),乡村混凝土路在该处设计已考虑改移,但改移后的乡村混凝土路

6、与9#墩间距离很近,宜在9#墩与改移后乡村混凝土路间设置防撞设施,确保9#桥墩安全。(5) DK396+450.98DK396+553段路基本段路基在DK396+470DK396+560与一条宽约3.5米的乡村土路小角度交叉(见照片六),设计对该乡村道路已做改移设计;线路左侧为山涧沟谷地,线路右侧为坡咀地;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6) DK396+500处乡村道路改移本乡村道路为土路,土路从杨家湾隧道洞口上方通过,并与DK396+470DK396+560段路基小角度斜交(见照片六);道路改移至杨家湾隧道进口洞顶截水沟外通过后,与拟建铁路路基平行前行至坡咀村民房屋后,沿房屋后通向既有*

7、下行线线路左侧村道接通,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道路改移后能够有效绕避本拟建铁路线路,并能够确保附近通行要求,改移道路在山体汇水处设置了涵洞,满足坡面汇水等过水需求。(7) DK396+528 1-2.0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本涵洞为疏排杨家湾隧道进口前水沟(见照片七)内坡面汇水而设,本涵洞离杨家湾隧道进口DK396+553仅24米,涵洞与隧道口间场地狭窄,施工时应做好隧道及涵洞施工统筹安排,避免相互影响;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8) 杨家湾隧道进口杨家湾隧道进口浅埋段位于崩塌堆积体,现场地形、地物、地貌与设计相符(见照片七);正洞线路两侧和平导洞口两侧均设置钢筋砼预加固桩,

8、并且正洞和平导进口均设置一环管棚进洞,能够有效改善进洞条件及保证岩堆体稳定;但鉴于进口位于堆积体不良地质条件,建议将管棚导向墙线路纵向尺寸调整为2米,导向墙脚做成L型扩大基础,并在导向墙内设置3品型钢钢架,提高导向墙的稳定性、改善导向墙基底受力情况、提高导向墙承载能力,使导向墙联合管棚在进洞开挖施工时充分发挥管棚的棚效应,确保洞口安全,防止洞口失稳。钢筋砼预加固桩在洞门开挖前施作,科学合理。杨家湾隧道进口浅埋段洞顶,有一200平方米左右的水塘(见照片九),水塘存水期间对隧道下穿该处施工不利,建议设计研究水塘存水期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并完善相关措施。杨家湾隧道进口浅埋段洞顶有一处裸露大块砾岩孤石(

9、见照片八),隧道施工前应清除,建议设计补充说明。 (9) 杨家湾隧道出口杨家湾隧道出口坡面上分部大块孤石较多,设计在洞口施工前予以清除合理;出口下方拟建东坝中桥下水沟内杂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沟内基岩出露,基岩溶蚀严重,岩体磨圆度极好;隧道洞顶线路左侧有一水沟,水沟与线路小角度斜交于洞口(见照片十);现场地形、地貌、地物与设计相符。洞顶线路左侧水沟设计改移后水沟通过隧道拱顶以“Z”字型排水路径流入隧道出口下方既有水沟,改移后水沟对隧道影响较大;建议改移后水沟不通过隧道顶,而选择从线路左侧绕开隧道口直接接入隧道出口下方既有水沟。隧道出口地质条件较好,设计采用单层小导管进洞,边仰坡采用锚网喷防护,洞

10、口边仰坡开挖后应力重新分部,洞口边仰坡三维应力复杂,为确保出口进洞施工安全及洞口边仰坡稳定,建议为隧道出口进洞单层小导管增设支撑墙。杨家湾隧道出口段距既有*线较近,既有线路左侧堑坡上出露危岩落石及危岩体较多,目前该部分已施工完成被动防护网就(见照片十一),局部主动防护网也已建成,建议设计补充研究隧道施工对近距既有线边坡危岩落石或危岩体的影响,并补充完善相关措施。另杨家湾隧道出口与既有线近距段施工时宜采取措施控制爆破震动,设计宜在施工图中补充说明。(10) 杨家湾隧道进出口渣场杨家湾隧道进口渣场位于DK396+500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洼地处,出口渣场(见照片十二)位于DK400+750线路前进方向

11、左侧洼地处,渣场四周汇水面均做了截排水设计,侵占水沟有排水行洪需要的进行了改移,渣场位置合理,存渣能力满足杨家湾隧道进出口设计存渣量需求,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11) DK400+718DK400+748.48段路基本段路基为桥隧间短小路基,路基处为山地,植被较差,基岩裸露,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12) 新东坝中桥新东坝中桥位于杨家湾隧道出口和新东坝隧道进口间,桥梁跨越山间沟谷地,跨越处沟谷地内有一条水沟和一条乡村道路(见照片十三),桥位位置及桥垮布置合理,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13) DK400+793.54DK400+813段路基本段路基为桥隧间短小路基

12、,路基处为山地,植被较差,基岩裸露,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14) 新东坝隧道隧道纵断面设计图与出口洞门设计图中的纵断面图和DK401+822分界断面中的分界里程不一致,应为DK401+022。新东坝隧道位于清江河右岸*下行线既有猫儿坝2#隧道左侧,隧道穿越青川县竹园镇银沙村村东头山坡,隧址区乡村公路通道,乡村公路在拟建隧道洞顶与拟建隧道交叉4处,隧道出口浅埋段及附近民房较多(见照片十四),应有临时拆迁、控爆和加强监控量测的措施。隧址区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根据审核意见及设计答复意见,本隧道由进口端进洞施工调整为由出口端进洞施工全隧,隧道施工进口调整后,建议:隧道出口端采用

13、大管棚进洞,隧道进口端采用双层小导管出洞比较合理。(15) DK401+060 1-1.5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本涵为解决新东坝隧道出口前沟水穿越路基而设,涵洞位置合理,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16) DK401+725.5 1-1.25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本涵为既有1.25m拱涵接长,涵洞位置合理,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17) DK401+022DK401+800段路基本段路基位于一斜坡体上,为清江河阶地上,临近既有*铁路,地势左高右低,整体坡度2030,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本段铁路路基将竹园镇银沙村一份为二,该段路基范围内仅设置了两处过水涵洞,人畜通过铁路极为

14、不便,现场情况是附近人畜直接翻越铁路通行,新建线路左侧设置声屏障后,该部分通行需求绕行较远,极为不便,核对时附近村民要求增设人畜通道意愿较高,建议在该段路局适当位置增设人畜通道(见照片十五)。新东坝隧道出口前有一地方道路被本段路基侵占,宜对该道路是否改移进行研究。该段路基临近既有线施工,建议补充该段路基的既有线防护及安全的设计措施,确保既有线施工安全。(18) 降噪工程设计图设计设置声屏障地段均为居民区,设置位置合理,现场地形、地物、地貌和设计相符。特此报告。附件1:工程设计信息现场核对汇总表附件2:现场照片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附件1: 工程设计信息现场核对汇总表序号里程工程名称位置合理性设

15、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工程措施安全性处理意见1DK395+940DK396+191.36路基工点合理可实施安全宜补充既有线防护及安全设计措施2DK395+968.51-1.25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3DK396+0301-1.25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4DK396+321新猫儿坝双线大桥合理可实施基本安全补充研究,完善设计。5DK396+450.98DK396+553路基工点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6DK396+500乡村道路改移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7DK396+528 1-2.0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8DK396+553杨家湾

16、隧道进口及浅埋段合理可实施基本安全补充研究,完善设计。9DK400+728出口合理基本可实施基本安全补充研究,完善设计。10杨家湾隧道进出口碴场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11DK400+718DK400+748.48路基工点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12DK400+771.00新东坝中桥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13DK400+793.54DK400+813路基工点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14DK400+919新东坝隧道合理可实施基本安全补充研究,完善设计。15DK401+0601-1.5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16DK401+725.5 1-1.25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17DK401+022DK401+800路基工点合理可实施基本安全补充研究,完善设计。18降噪工程合理可实施安全维持原设计参加单位:*参加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