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土,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哀公日:“莒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日:“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邑邑;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哀公日:“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土矣?”孔子对日:“所谓土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
2、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上矣J哀公日:“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日:“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君子也。”哀公日:“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日:“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蕴财,布施天下而不通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哀公日:“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日:“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据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脱肮,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
3、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大圣矣。”哀公日:“善!”(节选自荀子哀公,有删改)【注】邑邑:忧愁的样子。五凿:指喜、怒、哀、乐、怨五情。率:遵循。处:持守。缪缪盹盹:缪缪,和而美也。盹肺,精而密也。循:模仿。嗣:主宰。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所谓大A圣者B知C通乎D大道E应变F而不穷G辨乎H万物之情I性者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敢,谦辞,冒昧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敢”意思相同。B.归,指归向。与论语中“一日克己复
4、礼,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相同。C.病,文中指担忧。与杜甫登高中“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病”意思不同。D.然不,指对错,“不”为通假字,通“否”。“然不”和“取舍”都是反义对举。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以“五仪之序”将人做了等级区分,是为了让鲁哀公明辨人才,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B.孔子认为庸人口才不好,没有忧患意识,因而也难以积极向善,最终随波逐流,以致变坏。C.孔子认为贤人虽然富有但并不以储积财富为目的,所以用钱财救济天下人并不患得患失。D.圣人是孔子心目中最完美的人,他认为圣人做的事就好像是上天安排的,一般人很难企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5、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君子也。译文:(2)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译文:14 .曾子日:“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与曾子都对土提出了要求,体现了儒家的价值取向。请分别概括。(3分)【答案解析】10. BEG【解析】“所谓者”是常用提起表述对象的句式,故可在B处断开;后面陈述大圣所为,“通乎”“应变”“辨乎”为三个表行为动作的词,故可在EG处断开。11. B【解析】论语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是“称赘,称许”,与原文意思不同。12. B【解析】“庸人口才
6、不好,没有忧患意识,因而”理解有误,“口不能道善言”的意思是庸人难以说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好话,并非指口才不好;且前后句间并无因果关系。13. 【答案】(1)仁义之道充满在身而脸上并不露出炫耀的神色,思考问题明白通达而说话却不与人争辩,就是君子了。“伐”(炫耀)、“明通”(明白通达)、“辞”(说话、言语)各1分,语意1分(2)所谓贤人,就是行为符合规矩法度而不伤害根本,言论能够被天下人取法而不伤害自己。“中”(符合)、“规绳”(规矩法度)、“法”(取法,效法)各1分,语意1分14. 【答案】孔子指出土应有所追求、谨言慎行、坚定执着。曾子认为土人任重道远,所以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一点2分,两点3
7、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鉴赏能力。题目关联了教材中的内容,要求考生在理解各自语境语意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二者各自对上的要求。【参考译文】孔子说:“人有五个等级:有平庸的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至圣之人J哀公说:“请问什么样的人是平庸的人?”孔子回答说:“所谓平庸的人,嘴里不能说出好话,心里也不知道忧愁;不知道考虑选用和依靠贤人善士来为自己排忧解难;出动时不知道去干什么,立定时不知道立脚点在哪里;天天在各种事物中挑选,却不知道什么东西贵重;只知道像流水一样顺从外界,不知道归宿在哪里;为喜、怒、哀、乐、怨等情感所主宰,思想也就跟着变坏。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平庸的人了。”哀
8、公说:“好!请问怎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土人?”孔子回答说:“所谓土人,即使不能彻底掌握治国的原则和方法,但必定有所遵循;即使不能尽善尽美,但必定有所持守。所以他了解知识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掌握的知识;说话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说的话;做事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经手的事。知识已经了解了,话已经说了,事已经做了,那就像自己的生命和肌肤一样不可能再加以改变了。所以富贵并不能使他增加些什么,卑贱也不能使他减少些什么。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土人了。”哀公说:“好!请问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君子?”孔子回答说:“所谓君子,就是说话忠诚守信而心里并不自认为有美德,仁义之道充满在身而脸上并不露
9、出炫耀的神色,思考问题明白通达而说话却不与人争辩,就是君子了。”哀公说:“好!请问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贤人?”孔子回答说:“所谓贤人,就是行为符合规矩法度而不伤害根本,言论能够被天下人取法而不伤害自己。富裕得拥有天下而没有私藏的财富,把财物施舍给天下人而不用担忧自己会贫穷。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贤人了J哀公说:“好!请问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至圣之人?”孔子回答说:“所谓至圣之人,就是智慧能通晓大道,面对各种事变而不会穷于应付,能明辨万物性质的人。大道,是变化形成万物的根源;万物的性质,是处理是非对错、取舍的根据。所以,圣人做的事情像天地一样广大,像日月一样明白清楚,像风雨一样约束万物,温温和和诚恳不倦。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模仿,好像是上天主宰的一样;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认识,老百姓浅陋得甚至不能认识和它相近的事情。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至圣之人了。”哀公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