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之思考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之思考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之思考摘要:小学数学“解决问我的策略”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其内容有着较强的内在逻辑和数学思想,所以对老师和孩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孩子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达到深度探究的目的,从而真正体会策略的特点以及策略的价值。关健同:策略,探究学习,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苏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i册都安排了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学习。从三年级的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以让学生初步感知策略,到后来的画图、列表、列举、
2、转化、假设等具体策略的学习。每一种策略都有它独特的价值。然而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对这一部分内容难以把握,甚至会把握不住重难点,即便把握住了重难点,但在突破难点上常常又感到力不从心.课上完发现孩子对策略的认识以及策略的价值印象并不深刻,下面就“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一、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1 .把例巡当做习飕来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其实并不是特别难,大部分孩子在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交流后,基本能够解决。所以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产生学生“都会了”的错觉,例题很快结束,然后一节课不断的练习相关的习题,虽然学生基本也会做题J但返网头问问孩子,今天
3、的收获是什么?很少有孩子能够说清策略以及策略的应用价值,反应出孩子们并没有真正领会策略的精葩。很多孩子只是会套用模式解题而已.2 .过程探究不够深入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内容,非常适合深度探究性学习,学生或个人或小组在一步步探究中发现原来可以这样来解决。领会这一策略的价值。这个探究的过程可能比较花时间,很多老师都比较急性子,感觉讨论的差不多了,就把策略搬出来了。然而.教材的最后般都有这样个环节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这样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为什么很少有孩子能够想到,就是因为过程探究的不够深入,学生没有我正弄明白这个策略的本质。3 .及时总结不够到位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引导者、
4、组织者的作用也很揖要。孩子的发言、汇报可能有各种声音,教师应当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策略的呈现也是在学生思考之后、对比之后呼之欲出的.每环节结束教师都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如果教断不能及时的进行总结,就会导致很多孩子学得不透彻。其实在没学习”解决问即的策略”之前,很多学生用其他的方法也能解决,我觉得之所以堆独安排一个雌元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们重视它的独特性,题型的独特性、数学思想方法的独特性,不同于般的应用题,而应是典型应用题。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当独特对待。二、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几点想法1 .以问题引导探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遨义的,宓
5、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放手,充分让学生去讨论、交流以及归纳策略。可以看出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堂节内容,大多具有独立性,大多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但这些方法所折射出的数学思想却具有共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舍得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是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问题要明幽,任务要清楚。如五年级下册“解决问网的策略”,例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图1)出示图形后,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付交流如
6、下问题:1,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2 .你是怎样比较的,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在小缎中,让每一位同学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乂如,五年级上册,用“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怎样困而积最大?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时,问题的设.置既不能太宽泛,让学生摸不到头脑,又不可设置的过于细致,没了探讨的空间。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想不到根据22根1米长的木条可以得出周长22米进而得出长+宽=11米,从而列举出长和宽。如果在问题设置时,只问:你打算怎么围?学生大多都会去试着围一个他认为是最大的,而不是有序的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曾经听一位老师上课,在一问一答中,将整个思考过程用一个潦程图表示出来,何:根据22
7、根1米长的木条,想到了什么?答:周长是22米。又问:周长是22米,那么长+宽是多少?像这样,学生被老师牵着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我探究的能力。我们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开始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可能情况不是很理想,但后来却会越来越好。2,交流反馈,形成策略意识学生充分讨论之后,课堂依然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和适时点拨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五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图1)学生可能会说,可以将上面的半圆平移到下面。也可以把下面多出来的平移到上面。在交流中再进一步规范,向上平移几格或向下平移几格。利用平移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而第二幅图,显然平移不行,可以利用
8、旋转将类似花瓶形状的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汇报交流中,还要关注每种声音,因为,除了刚才介绍的最基本的方法外,还有别的转化方法,尽量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给同学们了解,从而在对比中感受到,无论怎么做,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而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体会方法之间的共性,即都是应用了转化的策略。乂如,教学”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围绕两个问题:1 .根据题中22根1米长的木条用成个长方形,你能想到什么?2 .怎样闱面积最大,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可能有部分学生没有按顺序列举,但通过交流、讨论,这部分孩子就会感受到有序列举的好处,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形成应用策略的意识。3 .总结升华
9、,感受策略的价值学生的交流反馈,往往不是那么完整,或者没有上升到一定规范程度,此时,/教师的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所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谈谈体会,这环节,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对这过程带而过。其实让我们回顾过程,就是一次重新梳理策略的过程。再次感受这个策略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在学生的反馈中,教师适时总结,并进行策略的提炼.如,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图2)学生已经在交流对比中感受到有序列举比无序列举的好处,在回颗体会这一环节,进一步让学生说说感受,意识到像这样,当长和宽都不确定时,可以通过一一列举,将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列举要按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又
10、如,五年级卜册转化策略的教学,在回顾中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本质,转化只是种策略,种方法。可以通过平移、旋转或其他方法达到转化的目的。在转化过程中,图形的大小不变,也就是转化前后,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咱们以前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平行四边形、:角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利用了转化将新知转化成了旧知,从而将问题解决。教材中都特别重视让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寻找策略的影子,就是对策略的进步感悟和提炼。4 .补充配合,发挥策略的联合作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些问题比较典型,用特定的策略就能解决,如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假设法,3张数字卡片能组成多少个不同三位数可以用列举法。但很多问题却需要用到两种展至
11、两种以上策略.例如,六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2人数的,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相信即便这个例题不学,大部分学5生也会做。所以在交流汇报中,不能因为觉得学生都会了,简单的像练习课样处理。既然是一节新授课,就有它的价值,这节课,并没有学习一些新的策略,而是史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一些策略,体会每一种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学会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策略以解决问题。如,画图的策略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的策略可以很容易将不对应的分数关系转化成对应2的关系。也可以转化成比、份数来解答。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可以转化成,5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或
12、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所以策略之间,3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可以配合若使用,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在当前“双减”环境F,提出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我想就应当从每一节常态课抓起,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有授人以海的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并不是教学生解题,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如果只会解题,那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更像是记忆学习,而数学学习,的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领悟.只有领悟了其中的数学思想,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数学学习才能走的更远!参考文献:俞正强: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31页2卜马云扇: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索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68页3教育部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芬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