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1《有关光的思考》(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1《有关光的思考》(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一1有关光的思考(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单元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光课题1.有关光的思考课时1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3.3声音与光的传播。56年级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而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科学思维以观察“黑暗中的苹果”实验
2、为证据,说明没有光进入眼睛,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探究实践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概括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态度责任感知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夜视仪、班级记录单等
3、。学生:1.手电筒、镜子、黑色的箱子或黑纸筒和纸杯、红苹果、黑布;2.记录单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光。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1.欣赏:生活中各种不同光的图片(太阳光、月光、萤火虫、烛光)。2.思考:这几幅图中都有什么?(光)3.讨论: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4.揭课:有关光的思考(板书课题)5.提示: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
4、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聚焦学生的原有认知,了解学生对光的原有认知水平。同时通过“还想知道哪些”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本单元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索:认识光源(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镜子等1.思考:光从哪里来?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2.讨论:说说这些发光物体中,哪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结论: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地球最重要的光源。4.分辨: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通过讨论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引出光源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研讨:没有光会怎样?(预设20分钟)材料
5、准备:黑色的箱子或黑纸筒和纸杯、红苹果、黑布、记录单1.思考:我们能看到光源,是因为它们自身能发光,那些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到的?2.讨论: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3.演示: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在盒子中。如果把实验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把门关上,然后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盒子,不让一点光进来。你能看见这个红苹果吗?请说明理由。4.辨析: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有三个选项(具体见作业本PI)供你参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项,完成作业本上的记录。5.活动:观察黑暗中的红苹果。6.交流: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
6、多长时间。7.研讨:现在你对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8.小结: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才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当没有光的时候,就不会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个红苹果。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才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四、课外拓展:夜视仪原理(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夜视仪1.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到物体?2.讨论:借助工具。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可以借助仪器拓宽人的视野并看清目标。3.展示:夜视仪一一将人眼看不见
7、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使学生知道夜视仪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知道夜视仪也需要光,只是将人眼看不到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呈现在屏幕上。五、练一练一、判断题1.萤火虫、月亮、太阳都是光源。()2.暗盒里能看到白色物体。()3.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4.夏夜,萤火虫和月亮都能发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5.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答案:1.义2.3.4.5.二、选择题1.下列说
8、法正确的是()。A,月光实际上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B.一盏没有打开的台灯是光源C.没有光源,我们也能看见物体D.干电池也是光源2.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A.燃放的烟花B.月亮C.萤火虫D.电灯3.下列属于光源的是()oA.波光粼粼的水面B.美丽的萤火虫C.十五的月亮D.镜子的反光4.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oA.点燃的蜡烛B.太阳C.没有通电的电灯D.萤火虫5.凸透镜成像实验把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的()oA.左侧B.右侧C.中间D.两边答案:1.A2.C3.B4.C5.C在线练习:edu.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
9、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对光的认知水平如何,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学生的认知起点要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起点,从而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首先,聚焦学生的已有认知,了解学生对光的认知水平;其次,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概念,知道光源特点,最后,通过研讨,拓宽学生的视野,感悟光的重要性。因此,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第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从学生对光”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的讨论开始,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内容上,再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引出光源的概念,为后续光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的教学活动接着安排“如果没有光,会怎样”
10、的研讨活动,让学生探讨没有光会怎样,从而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最后安排夜视仪原理这一拓展性内容,让学生从更高的视野了解光。二、教学反思写在前面的话:一到9月,新学期就开始了。特别是今年,教科版小学科学5-6年级新教材同时推出,让以前积累的教学资料都失去用途。许多老师争先恐后地挤进年级QQ群,要教学计划,要教案,要课件,要试卷,要知识点互助互享没有错,但感觉不少老师只是索取,缺乏认真的教研态度,有些让人无奈和悲哀。作为一个老师,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用心备课和客观反思,是提高教学实效和促进自身发展的不二法宝。有没有兴趣,加入教学反思的队伍?我先开
11、篇一一有关光的思考是五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一单元“光”的起始课,目的是了解学生关于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探索有关光现象和原理的兴趣。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进行交流,说说已知和未知,在此基础让学生比较各位发光体,区分光源和非光源。其二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重点聚焦“没有光会发生什么:昨天课上下来,感觉不是很满意。我采用的是全班讨论个人发言,学生交流光的认识内容不够丰富,也许可以尝试小组讨论基础上再代表发言。关于光源的辨析,我利用学生对“星光”、“月光”的争议,强调光源必须是符合3个条件,分别是“自己发光”“正在发光”和“物体”,并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同学们观察辨
12、析,成为本课一个亮点。由于准备不充分,我没有在课堂上安排完成“黑暗中的苹果”实验,只是口头讨论,导致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十分苍白,准备利用其他时间补做这个实验。另外在群里有老师提出可以用书卷、鞋盒或月相盒等材料做实验,都是值得借鉴的好办法。总体觉得,这课教材的编写有些不足,反光镜和鲜花草坪的图片和本课教学目标不怎么合群,后面的夜视仪出现也牵强。器材使用反馈:1三、实验器材.手电筒(电池)、激光笔、蜡烛、火柴和苹果,这几个材料放在学生“头脑风暴”后使用,在口头交流的基础上提供动手机会,强化对光源和非光源的辨析,尝试比较科学的表达方式,还是比较有用的,不过我采用的是演示实验,分组没有太大必要,有安全隐患还浪费时间。2.这一课的重点实验是“黑暗中的苹果”,希望能设计一个暗盒装置(类似月相观察盒),做到良好的密闭性,提供两个观察模型(比如红苹果和青苹果),再预留两个小孔,分别是观察孔和透光孔,然后进行实验,在有光的条件下观察苹果,辨别颜色,在没光的条件下再来观察苹果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