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与2024年支配草案的报告2024年1月17日在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俊阳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托付,向大会报告我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与2024年支配草案,请予审议。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2024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化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全面亚苏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转
2、型、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顺当完成全年和“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初步预料,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船高出年初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左右,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工业生产快速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9%,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复原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1213亿美元,增长28.8$,其中出口696亿美元,增长26.1%。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08亿元,增长15.9%投资小幅增长。全
3、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15亿元,增长1.9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785亿元,增长25.遥,其中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20.2%。居民存款接着增加。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78亿元,比年初增长19.3机居民消费价格温柔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8%,限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以内。(二)结构调整深化推动,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全面实施结构调整“1+26”政策,主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举办首届台博会、首届和其次届漫博会、外博会、电博会、名特优展销活动等系列展会,出台新兴物流城市发展规划,推动连锁经营、专业批发市场
4、、物流、会展等“四个十大”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0.3:51.5:48.2,服务业占比高出“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认定现代产业体系”四个30项目”,确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和电动汽车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个产业基地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7个项目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加工贸易转型发展。抓好外经贸“五个100(T工作,全年共受理125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新设立外资企业研发机构150家,外资企业内销总额增长32.7%,列入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试点城市。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完善和落实民营经济扶持措
5、施,支持组建民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3.1%,内源型经济占生产总值的62%。扶持3家企业胜利上市。引资结构接着优化。胜利引进荷兰皇家孚宝、中国电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优质项目,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增长5.3%;合同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60.7%;实际利用内资176.2亿元,增长45.4机(三)自主创新实力有效提升,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落实“科技东莞”系列政策,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松山湖等园区建设,自主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加I。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中堂再生纸和石碣电子2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新组建新能源和专用汽车2家行业技术平台。企业研发
6、实力接着提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26家、省创新百强企业8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工程中心14家、省创新科研团队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6件。专利申请量增长18%,专利授权量增长70%,总量均稳居全省其次位。企业技术改造投入198亿元,增长28.2%o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被认定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试行专利权质押融资。创建科普社区30个,科普教化基地8个。园区建设加快推动。松山湖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台湾高科技园开园,设立广东首个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虎门港正式开通对台直航,保税物流中心投入运行,泊位
7、码头建设加快,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3.7%。生态园胜利获批省级生态产业园区,扎实推动龙岗大道、生态园大道等各项市政道路及治水、绿化工程建设,首次对外公开招商。长安新区制定总体规划,完成用海申报各项规划编制并获专家评审通过。(四)重点项目统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动。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钩督导、领导小组定期会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行政问责等制度,协调解决173项实际问题。全年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88.5亿元,比去年增长71.6%。建成环莞快速一期、虎门港沙田港区7、8号泊位、城市绿道等39项市属重点工程;轨道交通R2线试验段、海昌(二期)煤炭码头等26个项目动工建设;广深
8、沿江高速、省道256及358大修、散裂中子源、市中医院新院等在建项目有序推动;轨道交通R2线可研报告获国家批更,莞番高速东莞段获省批复;。“三旧”改造进展顺当。编制“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支配,完成30万亩土地标图建库,出台“三旧”改造项目土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面积约3.4万亩的174宗地块改造,落实改造投资62亿元。城乡设施不断改善。镇村联网路顺当推动,建成镇村联网路31条。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21项,自然气管网131公里。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进展顺当,全面完成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工程。东引运输河综合整治应急工程顺当推动,建成水利防灾减灾工程71宗,完成市区三个内涝
9、点整治。(五)节能减排扎实推动,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加快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环境爱护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顺当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停小火电机组、5万吨以下纸厂,加强工业排污监管等,预料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4.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3.7乐如期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和闲置地处置,单位生产总值耗地下降8.3机有效推动环境整治。推动7个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完成电镀、漂染、洗水、印花等重污染行业入园整治等工作。推动605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5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对349家企业实现重点污染源联网监控。
10、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截污管网800多公里,基本建成黄江污泥处理工程,全面启动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225公里区域绿道游径,完成省下达年度建设任务109.2机全年植树造林18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蜴。(六)镇村扶持力度加大,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扶持镇村加快发展,主动落实“双转移”和“双到”扶贫,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镇村扶持力度。开展市内“双到”帮扶,全市90个市直单位结对帮扶90个欠发达村,8554名市镇干部结对帮扶5670个贫困家庭。接着实施欠发达镇村贴息贷款、用地收费返还、公共管理补助、生态补偿等扶持镇村发展政策,对统筹土地有
11、困难的镇街赐予43亿元额度的借款扶持。32个镇街实现可支配收入280.7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183亿元,分别增长14.8%和6机加快区域合作发展。出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加强与深惠等周边城市的合作,落实深莞惠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交通设施对接、界河污染治理、社保卡互通等重点事项进展顺当。扎实推动“双转移”战略,市财政投入1亿元推动莞韶、莞惠产业转移园建设,东莞(韶关)、东莞大岭山(南雄)、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园区各获省扶持资金1亿元。组团探望澳门特区、广州增城等周边城市,推动在交通、科技、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对口帮扶成果丰硕。映秀55个对口援建项目基本完工,投
12、入援建资金9亿元,提前一年完成援建总体任务。完成对口援疆总体规划和4个专项规划,3个试点项目竣工。推动与云浮、韶关两市“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筹集帮扶资金2.2亿元,实现50.8%的贫困户脱贫。(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全面提升。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市财政投入116.4亿元用于民生事业,获评“中国全面小康特殊贡献城市”和“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的城市”荣誉称号。切实推动教化事业发展。高考录用率达96%,每万户籍人口升本科、高校人数均位列全省首位。完成6所中学学校扩建。新招收1.5万名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文化名城战略,举办“我们的节日”、“走进东莞文明”等各类
13、文化活动,音乐剧蝶获“文华大奖特殊奖”、东莞作家首获鲁迅文学奖,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胜利承办第16届亚运会举重赛事,宏远男篮第六次获得联赛冠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院一中心”完工移交,建成并投入运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个。接着保持低生育水平。诞生率10.9%。、人口自然增长率6.23%。,分别低于全省下达支配0.6和0.47个千分点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Sfo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770元提高到92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7%,实现年初限制目标。职工和农(居)民退休金分别增长10.2%和44.8乐领先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养老保险制度。开展首届“东莞慈善日”系列活动,领先在全省发
14、放高龄津贴。为2978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54元,增长9.1%,分别比年初预期目标高出3和2.1个百分点。(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坚持先行先试,深化推动行政、社会、农业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加发展活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接着深化。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组成部门从37个调整为32个,撤销226个市直临时议事协调机构。推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审批事项232项,精简32%。实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开展公务卡结算改革试点。基层体制改革
15、不断深化。扎实推动石龙、塘厦简政强镇试点工作,在11个中心镇和3个市属园区推开下放54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稳步推动黄江、厚街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完成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确定4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稳步推动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积分制入户和居住证制度。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发展试点,扩大社工试点范围,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九)社会管理力度加强,巩固安定和谐局面。加强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平安生产等社会事务管理,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圆满完成亚运东莞赛区安保任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推动
16、综治维稳平台建设,33个镇(街、园区)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597个村级工作站、132个企业工作室建成运用。严厉打击恶性犯罪和多发性犯罪,大力开展扫黄、禁赌等专项清查整治,全市破获刑事案件宗数增长26.9乐受理群众信访总量下降23.4机加强平安保障。主动创建平安社区,开展食品药品平安整治,强化产品质量平安检测,完善粮油储备应急保障,新增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41个和市平安社区218个,新建镇街应急避灾中心17个,建成67个食品平安样板市场。加强建筑平安等生产检查和危急化学品监管,深化整治“三小”场所、出租屋、交通等重点领域,完成平安生产隐患整改1万余处,全市发生各类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
17、2%和2.2机化解劳资冲突。实施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方案,强化劳动执法监察,全市受理人力资源信访案件下降31.1%,劳资突发事务、欠薪逃匿案件分别下降3.4%和37%。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心和省的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全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细心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主动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醒悟地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冲突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压力不小:结构调整任务艰难,发展方式转变仍需加快;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不足,自主创新实力亟待增加:环境生态难以满意人民要求,社会不稳定因素仍旧
18、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必需高度重视,仔细探讨,切实实行措施加以解决。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的支配看法202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工作,对于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宜居和谐华蜜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国内外发展形势总体来说仍有望进一步持续复苏向好。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将接着保持平稳的回升态势,但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的步伐比较缓慢,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有可能低于去年。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家将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接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消费环境和支撑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
19、快,国内经济将接着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自身环境来看,“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旧”改造等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外部需求不确定、部分商品价格过快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也加大发展的难度。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一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限制在4%左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一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单位GDP能耗下降2.
20、52%;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3%以内;一人口自然增长率限制在7.3%。以内。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必需仔细实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心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根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华蜜东莞”为核心,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动力,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目标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化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加注意改善民生,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加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1、.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中心商务区、商贸区和休闲区的规划建设,突出打造商贸集聚区,主动构建现代都市商圈。加快推动东莞金融商务区和松山湖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5家。优化物流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发展保税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产业,建设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石化、船舶等先进制造业,主动扶持重点工业企业,着力提高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发展产业集群,认定“东莞老字号”企业,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实施电子商务应用推广与服务工程
22、,加快运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服装、模具、毛织、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农头企业和农夫专业合作社,主动发展精细农业和海洋渔业,保障大宗农产品供应,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大力扶持现代产业体系”四个30强”项目、商贸流通业“四个十大”项目和服务业50强项目,主动申报和推动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大力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完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出台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用好各项扶企专项资金,主动营造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完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三资或民营企业。集中资源帮扶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实施出口企业
23、内销辅导支配,激励注册商标,培育内销名牌,建立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激励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引进先进设备、设立研发机构,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外博会”品牌,举办“莞货全国行”活动,为外资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商贸流通领域搭建对接洽谈平台。主动争取国家出台有利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性措施。扎实推动园区建设。加快完善松山湖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主动推动台湾高科技园,开展1.ED、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产业链招商,组织申报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用好用活国家级园区实惠政策,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做好虎门港保税港区、省级立沙岛石化仓储及精细化学工业园、沙田港区9号10号泊位等项目报
24、批工作,主动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大力引进现代物流项目,打造“才智虎门港”,建设虎门港数据中心,力争港口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完善生态园规划体系,加快园区设施建设,筹办台湾、日本投资推介会,力争引进5家以上大型龙头企业进驻。加快长安新区用海及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报批,争取年内启动围填海工程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整合,制定改造整合镇街工业集聚区的指导看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成长型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发展龙头型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做强做大。落实企业税费减负政策,接着实施财政贷款贴息政策扶持,引导扶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着力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
25、融资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展会,激励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动搭建“走出去”平台,不断增加民营企业竞争实力。筹备首届世界莞商大会,打造莞商品牌。主动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建立健全领导挂帅招商机制、高层联络机制和外商投资大项目快速反应机制,加快引进培育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出台招商引资指导看法,落实重大及关键项目引资嘉奖措施,主动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选购中心。加大城市营销力度,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大力开展驻点招商和登门招商。扩大对重点企业和优质项目的资助额度和范围。(二)着力促进内外需协同增长,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出口稳定增长。进一步落实3
26、00强企业出口“高速通道”工作措施,扶持出口300强企业扩大出口。实施民营企业100强扶持支配,激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务。接着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深度开发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全力开拓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组建“东莞市贸促会调解仲裁中心”,建立公允贸易快速反应机制,主动应对贸易摩擦。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出台东莞市重点项目管理方法,落实完善领导挂钩督导、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等制度,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强化重点项目统筹协调,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供应,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
27、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2024年支配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85项,年度支配投资224亿元,主要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产业项目。年内竣工项目有常虎高速马路虎门港支线一期、广深铁路石龙车站迁建、联网水源一期、运输河整治B段、市区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三期、东莞篮球中心、市中医院新院、海昌煤炭码头二期、立沙岛阳鸿石油化工品库、南玻太阳能玻璃650The/D生产线等。续建项目有博深高速东莞段、从莞高速东莞段、生态园12条道路、省道256及358大修、虎门滨海大道、虎门港立沙岛联兴化工码头及配套仓储、东江梨川大桥、中远造船二期等。开工项目有环莞快速路二期、散裂中子源、市区廉租房二期、市
28、民艺术中心和工人文化宫、铁路东莞站配套、东莞市植物园等。切实增加消费需求。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主动发展中高级专业市场,扩大连锁经营规模,便利居民购物消费。推动餐饮业分等定级,宣扬推广国家级酒家,提升餐饮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热点消费活动,培育中国(道洛)美食文化节、广东国际啤酒节、南城购物节等大型节庆,办好东莞旅游文化节,刺激居民消费。完善落实刺激消费政策,开展“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接着推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动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深化分析全市经济运
29、行走势,加强对粮油、肉蛋等基本生活品和房地产等价格变动的监测,刚好发布价格监测信息,引导市场预期。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好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强价格监管,强化价格执法,坚决遏制过度性投机,努力将物价升幅限制在支配目标范围。(三)加强自主创新实力建设,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加快中科院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半导体光源产品质检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建设茶山食品、厚街家具、沙田港口物流等专业镇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设立各级各类研发机构,承接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应用。支持创新平
30、台加强核心技术联合科技攻关,激励开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抢占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扶持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民用核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编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路途图。着力打造以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物联网产业基地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广东省1.ED产业基地,争取
31、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等产业纳入省级基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气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强化科技支撑条件。完善“科技东莞”政策体系,将科技专项资金提高至每年20亿元,其中设立每年10亿元,连续5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产学研专项资金,加快组建太阳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产学研创新联盟,接着办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组织开展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活动,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启动“人才东莞”工程,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看法,大力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进一步完善学问产权质押贷款操作方法,组建种子项目投资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动
32、科技企业上市,推动科技金融试点市取得新突破。加强企业专利制度建设,激励发展专利代理机构,接着创建国家学问产权示范市。(四)加强节能减排,推动色发展深化推动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绿色信贷等节能减排激励机制,扶持一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和示范性项目。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快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动1.ED路灯节电改造、热利用发电等工程建设,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源监管,实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管理。加快次支管网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督促沙角电厂全面完成燃
33、煤脱硫设施建设,推动全市火电厂脱硝工程建设。推动7个环保专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市重污染行业布局调整。主动应对气候改变,推广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发展低碳经济,力争年内认定市级清洁生产企业200家。主动推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守耕地爱护红线。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实施清洁空气行动支配,深化机动车尾气和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大力整治电镀、漂染等六大污染行业。完善污泥收运处理体系,促进市污泥处理中心有序运营。探究推动电子废物综合处理工作,推动建立电子废物综合处理示范项目。加快四座垃圾处理厂,启动建设卫生填埋场,探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扎实推动内河涌整治和水库污染治理工作,重
34、点加强对东莞运输河、石马河等河流的综合整治。加强东江水质爱护,建立健全东江水平安预警制度,保障东江水质平安。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生态限制线,加强环境爱护。有序推动东莞市绿道网建设,完善绿道网体系,发挥绿道网经济社会效益。加快黄旗山城市公园建设改造,主动完善大岭山、大屏崎、银瓶山森林公园设施配套,启动凤岗南门山、清溪山水天地等森林公园建设。主动推动塘厦镇创建省“宜居城镇”、中堂镇潢涌村创建省“宜居村庄”,遴选宜居城镇、村(社区)创建示范点,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五)统筹推动城乡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发展加大镇村扶持力度。强化基层财力保障,接着执行财政超收激励分成、公共管理支出补助、结对帮扶等
35、政策措施,扶持镇村加快发展。接着实施欠发达镇村借贷款贴息政策,扩大欠发达镇贴息贷款运用范围,延长欠发达村扶贫贴息借款期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镇街治安、教化、社保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赐予补助,提高契税、城镇公用事业费附加等5项收入的镇街分成比例,接着实施欠发达镇村用地收费返还。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市轨道交通R2线、穗莞深、穗莞惠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统筹推动广深沿江高速东莞段、东莞大道延长线等高快速路,主动推动沿海马路、疏港大道及镇村联网道路建设,加快推动主干马路交通堵塞点改造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公交和自行车专用道,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电力、水利、燃气等
36、基础设施,加快推动140宗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16项、自然气管网140公里、改造供水管网600公里。推动“三网”融合,建设“无线城市”和“数字城市”。加快推动“三旧”改造。开展完善历史用地手续报批,切好用好政策实惠期。探讨出台资金扶持政策,引导推动各镇街启动一个旧村改造项目,强化试点项目示范带动效应,力争年内推动100宗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主动引导“三旧”改造项目投向公共设施配套、民生发展、生产制造等领域。推行并联审批和逾期同意制。加强政策宣扬辅导,有效破解征地拆迁、项目报批等难题。开展实施“三旧”改造利益共享机制方面的土地管理理论探究和制度创新建设工作。加强区域合作
37、发展。实施我市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同编制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探究设立深莞惠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三地年票互通互认,接着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界河流联合治理、科技合作、社会公共事务协作等重点事项。落实“双转移”战略,加快建设莞韶、莞惠产业转移园,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主动推动与云浮、韶关两市“双到”扶贫开发,力争提前实现80%贫困户脱贫目标。深化与台港澳在教化、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做好援疆、援藏等对外帮扶资金支配,着力加快援疆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援建汶川映秀项目的验收、结算和移交等后续工作。(六)加强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加
38、发展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推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全流程网上办理,加快实现跨部门网上并联审批。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推动中心镇和市属园区加快人员机构设置,加快落实542项事权,争取基本完成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推动中心镇成立法制机构,主动申请“较大的市二加快推动投融资改革。大力推动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动代建制,落实主体功能区政府投资政策。出台重点项目并联审批方案,完善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审批集中、节点牵头等制度。加快东莞银行上市,探究东莞农商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主动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
39、公司等地方性中小经济金融组织,完善多层次融资机制。推动富邦银行东莞代表处、玉山银行东莞代表处升格为分支机构,支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基层体制改革。指导黄江、厚街完成村级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农业土地经营权流转,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窕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激励集体经济从单一的物业租赁型向投资、服务型转变。稳步推动社区建设,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扎实做好第五届村(居)委会和第三届农村股份经济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新莞人积分制入户政策,推动新型社区建设,便利新莞人入户。主动稳
40、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紧探讨探究公立医院改革等重大问题,在全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动水价和污水处理费改革,建立健全环境价格机制。完善交通运输、房地产和保障性住房价费政策。稳步扩大居家养老覆盖面,推动社会福利机制多元化发展。扩大社工试点规模。(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设立每年10亿元、连续5年的文化名城专项资金,主动推动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市博物馆新馆等项目建设,推动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一批艺术精品,主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力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编制实施学前教化3年行动支配,统一义务教化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经
41、费供应标准,完善新莞人子女受教化保障机制,加快中学布局调整实施进度,创建广东省职业教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和职业病防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规划建设中国篮协东莞篮球学校,完善各项体育设施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着力改善民生。实施更加主动的就业政策,重点推广“村民车间”等敏捷就业模式,大力落实4050就业补贴、就业培训、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帮扶政策,实施青年就业见习和培训支配,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应用服务平台,全力促进市民就业创业。主动扩大社保覆盖面,调整养老保险费率,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整低
42、保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增加对特困低保家庭的生活补助。加快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着力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难题。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大力开展市内“双到”扶贫,年内帮助60%有劳动实力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巩固发展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和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加快推动儿童哺育楼、福利中心综合楼以及市残疾人康复试验学校和体育训练中心建设。接着优化公交线路,完善核心城区公交、镇内公汽和跨镇公汽三级公交网络,进一步解决市民交通出行问题。切实完成粮食储备任务,加快建设市直属粮食储备库,完善粮食市场管理体系,提高粮食保障水平。保障公共平
43、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设施,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完善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建设,建设市人民来访接待厅,强化冲突排查调解,预防和妥当处理群体事务。开展执法评议考核,主动化解行政争议。加快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扩大企业调解组织覆盖率,主动化解劳资纠纷。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危急化学品、“三小”场所、建筑、交通运输、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平安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力争实现各镇街建设一个应急避灾中心。各位代表!202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实现加速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让我们接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全力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