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8313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地方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修订)编制说明一、工作情况(一)任务来源为了进一步规范城镇供水管网建设与应用,加强管网智能化、科学化管理,2022年12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下达2022年度第四批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沪市监标技2022524号),下达了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DB31/T800-2014)修订任务。任务牵头单位为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具体由水务企业、行业管理单位、设计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及高校共同开展。(一)修订必要性原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自2014年颁布实施以来,为水务企业、设计单

2、位和运行维护单位等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很好的推进了上海市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但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及通讯技术在供水系统管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管网系统信息化和管网水力模拟软件的多样化已经成为管网系统管理和运行的主要趋势,且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规范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加强管网智能化、科学化管理,需对原标准进行修订,以适应供水模型建设发展需求。(三)修订的目的和意义编制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修订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城镇供水管网模型的建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修订后的导则将强调模型数据录入、参数测定、精度评估、更新维护和模型应用等

3、方面的规范,提高模型建设的质量和操作性,推动城市供水科学化管理的水平。修订后的技术导则对城市供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将支持城市供水科学化管理的发展,为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和指导。其次,修订后的导则有助于推动供水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引导行业按照规范进行模型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此外,修订后的导则还将指导生产和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供水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综上所述,修订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对推动城市供水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规范模型建设和管理流程、支持科学化管理和提高供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执行修订后的导则,将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市场行为,推动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

4、。(三)主要工作过程1 .成立修订组2022年12月,本标准获得立项批准后,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启动准备工作,邀请行业单位代表、专家参加启动会议,经会议讨论研究成立了修订组,由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和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水务企业、行业管理单位、设计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及高校等共同开展修编工作。2 .编制工作大纲修订组通过收集分析相关资料,起草标准修订工作大纲、制定修订工作计划、进度安排和修订人员及分工等。2023年3月24日,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工作大纲专家审查会。3 .开展修

5、订根据工作大纲,修订组于2023年4月开始进行研究和起草修订工作。在市市场监管局标准技术处的指导下,结合水务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在建设与应用中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2024年3月完成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修订)(征求意见稿)。4 .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表)2023年10月,市水务局发函向各区水务局、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等涉水单位进行意见征询,共收到有效反馈意见X条。修订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讨论和逐一分析,编制了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其中,采纳X条,部分采纳0条,未采纳0条。在此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完善,形成城镇

6、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修订)(审查稿)。5 .技术审查2023年12月18日,市水务局组织召开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修订)(审查稿)行业专家技术审查会,会议组成专家组,就标准修订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经济、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是否准确反映水务信息管理服务的实践经验、修订的技术数据和参数有无可靠依据,与相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体例是否符合编写规定等内容进行审查。经审查,专家组一致认为,标准修订依据充分、方法得当;修订的内容适用,具有可操作性;修订后的文件可为水务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提供技术基础,一致同意标准修订通过审查。二、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1)积极引用室外给

7、水设计标准GB5001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GB/T39204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规定,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并与现行有关标准相协调。(2)结合上海市供水管网微观模型的使用条件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对城市供水管网微观模型的技术要求,提出可量化的指标。使标准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上海供水管网微观模型建设与运行维护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3)本导则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8、的规定进行编写。三、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确定依据本次修订与原标准(DB31/T8002014)相比(见附录A),除编辑性、格式性修改外,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范围根据上海市历年来供水管网模型的应用情况,调整该导则的适用范围,由原来的“适用于从事城镇供水管网管网模型建设和应用的供水单位、规划设计单位、研究院所、咨询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等。”修改为“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模型(以下简称管网模型)建设、更新和运行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按照行业最新标准对标准引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更新。一是国家标准中废止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因此删除了该项引用文件,更新为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

9、26);二是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更新为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三是因为数据安全问题,引入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GB/T39204)3、术语根据上海市管网模型未来发展的需求及该导则的标准术语的需要,将微观模型修改为管网模型,同时删除宏观模型,增加了离线模型、在线模型、模型更新维护和插值算法。4、总则考虑上海市管网模型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对该导则的总则进行了修订,主要是将离线模型与在线模型进行了区分,并对对后续各章中管网建模的基础条件、建模方案、更新维护进行了总体规定。5、模型分级(1)考虑管网模型在控制漏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国家提出漏损率

10、的相关要求,在模型应用目标中增加了“供水管网漏损分析”,同时增加了根据不同应用目标建立管网模型的步骤。(2) 5-1条文说明a)管网运行工况分析:分析管网中管道瓶颈问题,以此掌握和分析实际管网运行工况;b)供水管网规划设计: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网更新改造、管网分区及各类预案的制定等;C)运行调度优化和节能:应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监测点优化布置,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压力、管道流速、水流方向、管道水龄等结果的比较,得到优化的方案;d)供水管网漏损分析:模型可以辅助开展泵站节能分析、压力管理、漏损区域识别等智能化应用;e)应急响应和故障处理:当发生管网供水事故,如爆管、水质污染事故,已经建立实时在线模

11、型系统的供水企业宜用实时在线模型对管网事故进行仿真,并对处理方案进行评估;f)管网水质分析与控制:水质总体情况分析应包括管网水龄和余氯等水质指标的动态分析等。(3) 5-3条文说明不同简化程度(最小管径)的管网模型满足不同层面的应用需求,管网模型的建设需要根据信息化基础条件和应用需求,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数据基础和应用需求,建立不同简化程度和不同精度等级的管网模型。有条件的可一步到位建设一个高精度的微观模型,可同时满足规划设计、状态评估、运行调度和水质模拟等应用需求。6、软硬件要求(1)根据上海市管网模型建设中软硬件的配备情况,在6.2.1中增加了软件界面的友好性、扩展性;软件技术售

12、后服务完备性和软件升级更新的及时性和便利性等。根据模型软件在应用过程的难易程度,调整模型软件基本功能的顺序;同时增加基础数据的检查与纠错、图表分析等功能。(2)考虑到用户对供水管网水质的敏感程度,原文件中模型软件扩展功能“污染物扩散模拟与污染源追踪”修改为“时间溯源与追踪分析”O(3)考虑到网络版的管网模型数据安全的问题,增加了宜配备相应的局域网和专网环境。(4) 6-条文说明模型应用配置的软硬件及环境应满足数据输入、模型计算、属性管理、成果输出、数据存储、数据安全、系统兼容、显示效率、数据交互、网络环境等技术要求。模型系统配置的软硬件宜为后期应用预留扩展空间,后期管网资产或数据增长应具有扩展

13、性和可持续性。7、数据采集(1)考虑到离线模型和在线模型在采集数据方面的区别,增加了数据应按通用格式和接口进行整理和提供;同时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增加了数据处理和符合的相关内容。(2)考虑到远传水表、分区计量技术在实际管网中的应用,在数据采集中增加远传水表,分区计量获取到的用水量数据。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管网模型建设的不断成熟,用水量数据采集间隔修改为不小于15Inino(3)考虑到管网模型需要进行维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增加了现场维护人员需要对模型初步结果进行检查确认。(4)7-4-2条文说明管网运行数据采集时,测量仪表和数据远程系统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监测数据中的异常部分应结合管网实际

14、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错误数据应予以筛除或修正。采集时间段宜选择平稳运行期,异常数据应予以剔除;采集时间间隔应小于等于15min;必要时,可补充进行现场测试和复测。8、离线模型建设与校核(1)考虑到管网模型在建设过程关键设施的作用,在8-1-1模型参数测定中增加了关键阀门开启度、模型中相关设施的局部阻力系数。(2)随着上海市基础高程的逐渐完善,在8-3-2中节点高程确定的依据修订为上海市基础测绘高程系统。(3) 8-1条文说明用水模式与水量节点绑定时,应先分配大用户节点水量,再进行其他用户节点流量分配。用水模式可利用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按照建模软件数据格式,导入软件中。(4) 8-

15、2-3条文说明用水模式测定可考虑所监测用水量的不确定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或低漏损区块进行用水模式测定。(5) 8-3-2条文说明插值算法:由有限数量的采样点数据估计单元中的未知值。本文件中它可以用来估计任何地理点高程数据的未知值,包括最近邻法、单线性插值法和双线性插值法。(6) 8-4-1条文说明对于不确定的水量可采用按区域、按沿线比的方式分配下去,用水模式采用公共模式。(7) 8-6条文说明模型校验应遵守以下原则:校验标准数据需准确可靠;可以先检验水厂泵站再校验管网,在校验管网时可以先边界后内部。依照水源开始顺流而下校验,先处理大误差后处理小误差,最后反复试算直至成功。(8) 8-6-5

16、条文说明模型校验过程中所用到的对比数据其精度应该高于模型模拟数据。可对校核点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去除数据噪声,消除波动。(9) 8-7条文说明静态模型精度要求应满足CJJ207的相关规定。建设部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对管网模型精度要求如下:1)管网节点压力模拟计算结果与压力监测点数据误差:90%压力监测点平均误差应小于20kPa;2)管网管段流量模拟计算结果与管段流量监测点数据误差:90%流量监测点平均误差应小于10%。不同用途动态模型的精度要求是不同的,针对管网状态评估和运行调度的管网模型,该文件提高了对压力计算精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了管道流量计算精度的要求;

17、而针对水质模拟的管网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压力和流量的计算精度,并提出了水质计算的精度要求。9、在线模型建设与校核(1)随着上海市“智慧城市”和市水务局“智慧水务”示范工程的推进,对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当前和在线模型管理的精细化,增加了在线模型建设与校核。(2)考虑到城镇信息化的发展,本章是新增章节。在建立在线模型时,须先明确与离线模型交互关系,并设置在线模型的基本功能,便于使用。在基础数据、数据更新以及数据采集方面应符合导则规定,满足在线模型建立的数据要求。10、模型应用(1)考虑到管网模型的不同应用场景,将模型应用划分为规划设计应用、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应用和水质模拟应用。(

18、2)考虑到工程规划设计实际情况,宜建立多种规划设计方案择优选取,并建立规范的档案库进行管理。(3)考虑到节假日、用水高低峰的不同供水工况,在进行状态评估时需要多工况评价,包括供水现状分析、阀门操作评估、辅助调度等全面评估。(4)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用户对水质的关心程度,增加了余氯、水龄和二次供水水质模拟。11、更新维护(1)根据上海市在线模型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增加了宜建立在线模型精度的综合评估和报警机制。(2)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工程竣工图验收的复杂情况,修改为“管网模型应在工程并网后定期更新模型拓扑结构和管道属性”O四、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随着经济水

19、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供水管网建设方面也在完善与扩展,目前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城镇供水管网系统体系。由于上海市人口密集,城镇供水管网需要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覆盖范围,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的用水需求。因此该文件的修订基础是根据上海市供水管网的地域特点,以适应上海市供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DB31/T800-2014)是我国首个城镇供水管网微观模型建设地方标准。国内外都没有供水管网模型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标准可依。建设部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中虽有一个章节提出了管网模型总体要求,但无法满足“大中小”城区和郊区不同规模,不同管理

20、水平供水管网微观模型运行维护的需求。2022年,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CUWA20059-2022城镇供水管网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规程,相比该团体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DB31/T8002014)修订版优越性如下:模型分级更加详细:明确了供水管网模型的应用目标和应用层次,并提供了相关的建设步骤和要求,使模型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软硬件要求更加完善:对模型系统的软硬件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建模软件的选择、数据库管理、模型软件的功能要求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配置,确保模型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数据采集和模型校核更加准确:规定了管网基础数据、用水量数据和管网运行控制数据的

21、采集要求,并对模型校核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在线模型建设和校核更加全面:对在线模型的建设和校核进行了规定,包括数据要求、构建与校核方法、应用功能等,使模型能够实时更新和在线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报警和预警功能。更新维护机制更加规范:规定了管网模型的更新维护机制,包括维护内容和更新频率的要求,确保模型始终与实际管网保持一致,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这些提升和优越性使得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城镇供水管网模型的建设、校核、应用和更新维护,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关系本标准引用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室外

22、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规定,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并与现行有关标准相符合。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标准实施建议1、建议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等相关协会、学会开展本文件应用实施的宣贯。2、建议上海市水务局加强标准的实施应用。3、建议对供水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时,引用本文件作为评估的依据。八、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若管网模型构建标准宽于国家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准,并及时进行修改,以体现上海市供水管网模型构建和应用的水平。

23、附录A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技术导则DB31/T800-2014局部修订条文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1范围1范围本文语和定义据采集、新维护等本标件规定了土、总则、才参数设定、O准适用于成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的术英型分级、软硬件要求、数模型校核、模型应用和更理城镇供水管网管网模型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供水管网模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模型分级、软硬件要求、数据采集、模型建设、模型校核、模型应用和更新维护等。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模型(以下简称管网模型)建设、更新和运行维护。建设和应用的供水单位、规划设计单位、研究院所、咨询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等O2规范

24、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凡是注日用于本文件。新版本(包括所GB50013对于2期的匕凡是7,有的-2006K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1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2主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建外给水设计丽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5026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T39204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CJJ9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20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GB50788

2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ICJJ9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20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3.1宏观模型macroscopicmodel采用数理统计等方式建立水厂泵站出口压力(或流量、水质等)与管网监测点压力(或流量、水质等)之间宏观映射关系,预测管网监测点压力(或流量、水质)等运行状态的计算机仿真系E3.2微观模型microscopicmodel3.1管网模型pipenetworkmodel利用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数学算法描述供水管网中节点和管段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用以表达和分析整个管网内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其运

26、行状态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数学算法描述供水管网中节点和管段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用以表达和分析整个管网内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其运行状态的计算机仿真系统。3.6离线模型OfflilIemodel基于离线数据,对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进行模拟的管网模型。3.7在线模型Onlinemodel基于离线模型和在线监测数据,对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进行模拟的管网模型。3.7模型校核modelcalibration通过核实基础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状态变量(压力、流量、水质等)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3.8模型校核modelcalibration通过核实基础数据、调整模型参

27、数,采用多种工.况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与验证,使管网系统的状态变量(如压力、流量、水质等)实测值与计算值的误差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3.9模型更新维护modelUPdateandmaintenance根据管网拓扑结构(含阀门开度变化等)和运行工况的变化,对管网模型基础数据和运行参数进行动态更新和精度维护的过程。4总则4总则4.1供水单位应编制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4.1管网模型建设应科学规划,根据供水数字化转型要求,合理确定应用发展路线,为城镇供宜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与水管网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监控系统(SCADA)和营业收费

28、系统等供水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管网微观模型。4.2针对供水管网微观建模工作应制定工作计4.2管网模型建设应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宜以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划和实施方案,包括远期计划和近期计划;远与监控系统(SCADA)、营业收费系统、远传期计划应包括远期应用目标、总预算、软硬件水表及分区计量系统等供水信息化系统为基础。升级和数据更新维护等,近期计划应包括预算、人员分工和阶段工作安排等。4.3供水管网微观建模应包括下列主要步骤,4.3管网模型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和校核,明确更新维护的内容、机制及更新频率。在线模型宜每半年更新维护一次,离线模型宜每一a)模型选择:针对应用需

29、求,选择表1中合适的模圉年更新维护一次。bl模型建立:建立管网拓扑结构,确定管段、节点等各种组件在模型中的数学表达c)模型校核与验证;通过实测数据,合理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精度满足要求H)模型应用:针对管网工程和运行需求,开展相关模型应用;同模型维护与更新:根据管网结构与运行状态的变化进行模型的维护与更新,保持模型应用修订征求意见稿现行规范条文效果。4.4模型应用单位应建立供水管网模型更新维护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主动进行数据更I新维护和模型校核。4.5模型应用单位应建立供水管网模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落实人员责任、权限与数据备份I工作。5模型分级5模型分级5.1容a)b)C)d)e)供水管网

30、掌握和分析管网模型I应用目标应包括下列内管网运行工况;5.1应用目标供水管网模型应实现以下目标:a)管网运行工况分析;供水管网规划设计;优化运行调度;应急响应和故障处理;水质分析与控制等。b)供水管网规划设计;c)运行调度优化和节能;d)供水管网漏损分析;e)应急响应和故障处理;0管网水质分析与控制等。5.2应根据建模应用目标分层次建设管网画5.2应用层次应根据建模应用目标分层次建设管网模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逊,见度征;纳入模型的最小管径宜结合供水规模、应用需求等确定,见即型,管网模型应用层次可分为规划设计、状态评估与运行调度和水质模拟,详见附录A表AJ;纳入模型的最小管径宜结合供水规模

31、、应用需求等确定,见附录A表A.2。5.3建模步骤a)模型选择:针对应用目标,选择附录A表A.1合适的模型;b)模型建立:建立管网拓扑结构,确定管段、节点、阀门等各种组件在模型中的数学表达,设置模型参数,进行水量分配。C)模型校核与验证:通过比对实测数据,合理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精度满足要求。6软硬件要求6软硬件要求6.1.1模型应用单位I应配备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软件等软硬件系统。6.1.1模型系统应配备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软件等软硬件系统。6.1.2膜型应用单位用设置系统管理员,负责供水管网模型系统的账户管理与软硬件系统维护,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安全。I6

32、.1.2模型系统应配备系统管理员,负责供水管网模型系统的账户管理与软硬件系统维护,建立数据备份等数据安全机制。6.2.1建模软件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a)管网规模、模型应用定位目标与层次;b)软件性能,包括用户界面友好性、软件功能完善程度;C)接口及配套软硬件要求;d)技术支持、培训服务完备性;e)城镇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等。6.2.1建模软件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a)管网规模、模型应用目标与层次b)软件性能,包括用户界面友好性、软件功能完善程度、稳定性、扩展性等C)接口及配套软硬件要求d)技术支持、培训服务和售后服务完备性e)城镇基础设施数据安全f)更新升级的及时性、便利性等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

33、意见稿6.2.3模型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a)与GIS、SCADA等系统的数据接口;b)数据查询、统计、编辑、打印等;c)管网拓扑检查与纠错;d)管段与节点水量分配;e)静态水力模拟和动态水力、水质模拟分析;f)模型组合、拆分及简化;g)模型校核分析。6.2.3模型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a)基础数据的输入、检查与纠错;b)数据查询、统计、编辑、打印等;c)管网拓扑输入、检查与纠错;d)管段与节点水量分配;e)模型组合、拆分及简化;D模型校核和图表分析;g)与GIS、SCADA等系统的数据接口;h)静态水力模拟和动态水力、水质模拟分析。6.2.4根据用户需求,模型软件宜具备下列扩展功能:6.

34、2.4模型软件宜具备下列扩展功能:a)模型应用的方案管理;a)模型应用的方案管理;b)水力水质在线模拟;C)模型自动校核;d)污染物扩散模拟与污染源追踪;e)管网系统运行能耗分析。b)水力水质在线模拟;c)模型自动校核;d)事件溯源与追踪分析;e)管网系统运行能耗分析。6.3.1根据系统运行需求,配备相应的硬件,宜包括下列硬件设施:6.3.1根据系统运行需求,配备相应的硬件,宜包括下列硬件设施:a)I数据库服务器2台(双机热备份),|用于存储模a)用于存储模型基础数据、运行分析过程及型基础数据、运行分析过程及结果数据;结果数据的数据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b)I图形工作站1台,用于实现模型的高效运

35、算Ib)显示屏、图形工作站、打印机等配套硬件I与模拟结果的图形快速显示c印机等其他硬件设施。设施。6.3.21根据下列需求,宜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及网I6.3.2宜根据资产规模和系统运行需要,配置性络系统:能满足模型应用需求的计算机。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a)对于大规模供水管网系统建模,宜配置高性能i十算机系统:b)对于网络版的管网模型,模型应部署在应用单位内部局域网系统中,供相关部门访问和使用。对于具备公众Web发布功能的管网模型软件,应具备访问Imemet的网络环境6.3.3管网模型应用宜配置相应的局域网或专网环境,并采取数据安全保障措施。7数据采集7数据采集7.1.1管网撒观模型建立I应

36、采集三类基本数据,包括管网基础数据、用水量数据和管网运行控制数据。7.1.1管网建模应采集三类基本数据,包括管网基础数据、用水量数据和管网运行控制数据。7.1.2模型应用单位应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模7.1.2所需数据应按通用格式和接口要求进行整理和提供,满足离线和在线模型建设的要求。型数据的编辑修,并立记录文档,包括数据来I源编辑时间和责任人。7.1.3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保存应采用通用的数7.1.3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应进行有效行、完整性判断和规范化处理,处理内容应包括数据甄别、据格式或者EXCE1.、TXT格式。评估和清洗处理;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补充测试和数据确认。7.1.4应根据所采集的数

37、据进行模型数据的编辑修改,并建立记录文档,包括数据来源、编辑时间和责任人。7.2.1管网基础数据应通过管网GIS系统或管网竣工资料获取,生成管网模型的拓扑结构、节点、管段等模型要素和相关属恺(见表3)I7.2.1管网基础数据应通过管网GIS系统或管网竣工资料获取,生成管网模型的拓扑结构、节点、管段等模型要素和相关属性,见附录B表B.1。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7.2.2应对采集的管网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复核,重点对孤立节点、孤立管段、交叉跨越管段等进行复核。7.3.1需要采集的用水量数据见表4。7.3.1应按照附录B表B.2采集管网模型的用水量数据。732用水量数据宜通过营业收费数据、总表抄表

38、数据、绿化和道路浇洒水量调查、产销差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7.3.2用水量数据宜通过分区计量、远传表、营业收费数据、总表抄表数据、绿化和道路浇洒水量调查、产销差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7.3.4囿通过在线流量1取用户1周的用水量变间隔宜采用15min,并K测、现场测试等手段获化情况,水量采集时间通过计算各时段相对于7.3.4应通过在线流量监测、现场测试等手段获取各种用水模式中典型用户1周的用水量变化情况,水量采集时间间隔应小于等于于min,制作用水量变化模式表及用水量变化模式曲线。平均水量的比例系数制作用水量变化模式表及用水量变化模式曲线。7.4.1T需要采集的管网运行控制数据见表5。7.4.1应按

39、照附录B表B.3采集管网运行控制数握。7.5.1建模前需对管线、用水量和管网实时运行7.5.1管网建模前应对管网基础数据、用水量数I数据白q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估。据和管网运行控制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估。7.5.2数据导入后应再次进行检查并与原始数据核对,确认管道管径、管长、材质、敷设年代、阀门开关状态、关键节点标高等数据正确无误,并应保存数据导入的日志及报警记录等。7.5.2管网数据导入后应再次进行检查并与原始数据核对,确认管道管径、管长、材质、敷设年代、阀门开关状态、关键节点标高等数据正确无误,并应保存数据导入的日志及报警记录等。7.5.3管网拓扑结构检查宜通过建模软

40、件拓扑检查与纠错功能模块实现;针对管段交叉连接等应结合竣工图纸、管网GlS园模型初步计算结7.5.3管网拓扑结构检查宜通过建模软件拓扑检查与纠错功能模块实现;针对管段交叉连接等应结合竣工图纸、管网GIS、模型初步计算结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果等进行检查确认。果及现场运维人员等进行检查确认。7.5.4数据中的析,管网运行数据采集时,传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异常部分应结合管网实际其中的错误数据应筛除。f确保测量仪表和态,对监测数据运行状况进行分7.5.4管网运行数据采集时,应确保测量仪表和数据传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监测数据中的异常部分应结合管网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处理。8惨数测定8离线模

41、型建设与校核8.1.1式、衰减参数测定内容包括水泵特性曲线、用水模摩阻系数|、监测点节点高程、余氯(或总氯)系数等。8.1.1模型参数测定应包括:水泵特性曲线、用户用水模式、监测点高程、管段余氯衰减系数、关键阀门开启度、模型中相关设施的局部阻力系数等。8.1.4应对模型数据文件进行数据加密,数据安全保护应符合GB/T39204-2022相关规定。8.2.1测定水泵特性曲线时,有条件的应对单台水泵进行测定,无条件进行单台测定的,采集匣泵运行区段的流量、压力数据进行特性曲线的8.2.1测定水泵特性曲线时,有条件的应对单台水泵进行测定;无条件进行单台测定的,采集泵组运行区段的流量、压力数据进行特性曲

42、线的拟合。拟合;在泵站内泵的运行搭配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可将多泵运行的泵站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合。8.2.2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CJJ207的规定;根据模型校核需求,可布置临时测压点。8.2.3回月水量计量宜采用在线智能水表,并可生成用水模式曲线。8.2.3典型用户水量计量宜采用在线智能仪表,并可生成用水模式曲线。8.2.5体反温度建立余氯衰减模型时,f对各出厂水的水立室测定,并根据度下的取值。8.2.5建立管网水质模型时,应对各出厂水的水应系数Kb按季节进行实空变化进行拟合测算其他温体反应系数Kb按季节进行实验室测定,并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拟合测算其他温度下的取值。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8.3.

43、1管道摩阻系数宜根据管材管龄分组设定,不同管材管龄的管内壁海曾-威廉系数因值取值参考!表d。8.3.1管道摩阻系数宜根据管材管龄分组设定,不同管材管龄的管内壁海曾-威廉系数Q1.值取值参考附录C表C.1。8.3.2节点高程可依据胧市高程系统I进行插值计8.3.2节点高程可依据上海市基础测绘高程系统进行插值计算生成节点高程数据,或通过数字算生成节点高程数据,或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生成节点高程数据。高程模型自动生成节点高程数据;压力监测点高程应现场测定。8.4.1应优先在已计量的用水量数据基础上进行8.4.1应优先在已计量的用水量数据基础上进行节点用水量分配,I对于不确定的水量可采用建I节点用水量

44、分配,也可采用建模软件相关功能自动分配。模软件相关功能自动分配。8.5模型测试完成模型拓扑结构、属性数据输入、参数及工况设置后,应对模型计算正确性进行下列测试:8.5模型测试8.5.1 完成模型拓扑结构、属性数据输入、参数及工况设置后,应进行模型计算测试,内容包a)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满足管网流量守恒和能I括检查是否报错、参数设置是否超出正常范围I量守恒法则卜等;对于出现错误报告的,应及时排查原因和b)选取爆管、泵房停电等极端工况条件进行测试计算,确保模型可以正确运行。纠错。852直选取爆管、道近、泵房停电等极端工况条件进行测试计算,确保模型可以正确运行。9.1.2模型校核应包括下列一般步骤:a)

45、模型精度评估;8.6.2模型校核应包括下列一般步骤:a)明确模型应用场景与校核要求进行模型精b)人工宏观校核;度评估;C)参数灵敏度分析;d)微观校核。b)模型粗调与手工校核;c)参数灵敏度分析;d)微观校核;e)误差特征与误差源分析、误差合理性解释笠。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8.6.3b)流量校核:宜选取所有出厂干管、增压泵站的进水管道以及不同供水区域之间的连接萱等进行校核。8.6.3b)流量校核:宜选取所有出厂干管、增压泵站的进水管道以及不同馈水区域之间的边界管道等进行校核。9.1.5校核点数据宜采用多日数据以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8.6.5校核点的数据宜采用在正常情况下不少于3天的数据以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9.1.6模型校核前应对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估,评8.6.6模型校核前应根据本文件8.7的要求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估。I估标准参见9.3节O9.2.1规划设计模型应按GB500137.1.10规定的3种工况和要求进行验ii-2006Eo中8.6.7规划设计模型应按GB500G-2018中7.1.10规定的3种工况和要求进行壁9.2.2规GB50013-划设2006计模型中的漏损水量按中4.0.7规定的总水量的8.6.8规划设计模型中的基本漏损水量按GB50013卫区中4.0.7规定的综合生活用水、10%12%计算,按CJJ92相关要求进行修正。工业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