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黑色字体:必背重点蓝色字体:了解熟记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原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美)桑代克(英)沛西能错误混淆人与动物界限心理起源:(美)孟禄错误认为对成人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苏)凯洛夫交往起源:叶澜教育原理3 .古代社会教育奴隶社会.西周:1在官府政教合一古希腊: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雅典:从事商业与政治古印度:宗教教育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友封建社会: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唐:科举制宋:程朱理学四书五经明:八股文清:废科举,
2、兴学堂西方:教会学校骑士学校4 .20世纪后教育新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5.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学记是世界最早的论述教学问题的著作。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启发性);学不蹑等(循序渐进)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俳不启,不愤不发;学而不思则罔)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以其雄辩与智者问答)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理性引导欲望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算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教育是公共的;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6创立阶段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3、”“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大教学论独立学科的标志;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高度尊重儿童、自然教育康德:在大学里讲授;发展人的自然禀赋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化;情感教育;教育与劳动生产结合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学之父”;提出: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四段教学法。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学;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7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
4、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现代教育理论:赞可夫教育与发展:高难度;高速度;理论主导;理解学习;学生一般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结构主义;倡导发现学习法瓦根舍:范例教学原理苏姆霍林斯基: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三大领域8 .教育的功能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主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性质划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形式划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9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学校结构.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口诀:摩羯组内不择手段提高速度促进(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科学知识
5、拓展: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口诀:两权一目的加内容影响: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口诀: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11 .教育与文化制约:文化影响教育I目的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12 .人的发展规律个体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顺序性:由浅入深;阶段性:不
6、同年龄不同教育;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互补性: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13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内发论:孟子;佛洛伊德;格尔赛(双生子爬梯)外银论:荀子;洛克(白板);华生;斯金纳14 .遗传的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3)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4)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15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才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
7、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16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7 .现代学制发展历程双轨制(英):资产阶级;劳动人民单轨制(美)分支制(苏联):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中国:单轨制发展成为分支制18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壬寅学制:只颁布未实行(钦定)癸卯学制: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奏定)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新中国:1951第一个学制:关于学制改革的规定
8、1958“三结合,六并举”“两条腿”1985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3两全面两重点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 .教育目的理论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无目的论:杜威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生活本位论:斯宾塞20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口诀:社会主义接
9、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21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口诀: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22 .五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23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0、3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24 .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25 .教师必备的知识素养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第二章:中学课程1.课程类型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杜威)分科课程:1)强调知识本位,从不同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2)以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为核心编制课程3)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活动课程:1)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
11、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综合课程: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要求角度: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设计等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2 .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克伯屈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4 .教材的编写基本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
12、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5 .课程开发目标模式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6 .综合活动实践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7 .课程实施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
13、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8 .基础教育课程改
14、革的理念基本理念:三维目标观;综合课程观;内容联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校本课程观核心理念: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养成9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4)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5)实行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10 .程序教学斯金纳:强调把教学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适合能力强且个性独立的学生,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互动性。第
15、三章:中学教育1 .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2 .教学任务及教学意义形式教育:洛克;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赫尔巴特;斯宾塞1)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3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感,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4 .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
16、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引导性;简捷性)5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规律是指:教学现象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特殊性规律)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发
17、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口诀: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6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口诀:一动机四知识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价口诀: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上课是中心环节其基本标准是: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
18、序;态度从容口诀;明确内容;方法清晰;组织热烈;板书从容8 .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己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掌握知识。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和语言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启发性: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9、3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发扬教学民主巩固性: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循序渐进: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不蹦等”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由具体到抽象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材施教: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
20、异,有的放矢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口诀: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量力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1 .要保持教学的科学性2 .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的教
21、育性因素,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 .要把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口诀:(总体八条)直起系巩,理因思量9教学方法国外:探究研讨法;纲要图式教学法(字母、单词等组成的图表沙塔洛夫)暗示教学法(利用联想、音乐等强化);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重视态度)我国:讲授法;谈话法(问答);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地测量;植物栽培);实践活动法(社会活动);欣赏教学法(体验真善美);情景教学法;发现法(布鲁纳:再发现)谈话法实施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善于提问和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10 .班级授课制定义
22、:又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体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缺点:教学活动多由老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就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口诀: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多方面;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11 .特
23、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2Omin);个人独立研究12 .教学评价概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种类:诊断性: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形成性: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总结性: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相对性:常模参照绝对性:目标参照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指导性;整体性13 .新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4 .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14 .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24、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 .适应时代发展,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口诀: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绝对阈限:引起这种感觉的绝对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阈限:最小差别量(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2.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
25、因素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记忆力)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4 .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口诀: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
26、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5 .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6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概括性3)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口诀: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7 .奥苏伯尔成就动机认知驱动力: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最重要而稳健的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为得到老师和家人的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早期最为突出8.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关系:处于中等位置,有利于
27、任务的完成9学习动机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斯金纳(采用奖惩法激励学习)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通过练习克服障碍)成败归因理论:六因素和三维度(其中能力稳定;任务难度稳定;努力程度可控)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影响因素:(自身成败经验;对他人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10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1)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11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
28、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口诀: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12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将一般原理运用到具体事例中)具体迁移(将原有经验重新组合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水平迁移(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垂直迁移(处于不同水平先行后续之间产生的影响)同性化迁移(如举一反三)顺应性迁移(调整原有经验或加以概括,形成包容性的认知结构)重组性迁移(如将以掌握的字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13 .学习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对有效的技术加以训练,重视能力培养共同要素说: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互相影响概括化理论:水下击靶实验:将原理进行概括与
29、了解关系转换理论:小鸡啄米实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14.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知识15 .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多种感官;画线;整体部分;排除相互干扰;有意无意)2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用背景联系实际)3 .组织策略(列提纲;用图形;用表格;网络关系图;)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环境;努力;资源利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
30、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1 .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2 .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 .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16.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狗的分泌变化实验(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分化与泛化)2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饿猫逃笼实验(学习定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小白鼠实验(强化;惩罚;消退)4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模仿学习(榜样的力量)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木棒取食)2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动机;结构;程序;强化)4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1 .建
31、构主义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 .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3 .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7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口诀: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
32、爱幻想。1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口诀:环境+个性+课程19.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口诀: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20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内部
33、: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外部: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地运用表扬21 .知识的类型陈述性/描述性:XX是什么”程序性/操作性:“XX怎么做”22 .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3 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24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25 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23 .思维的形式有哪些概念、判断、推理24 .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语文能力;数量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用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
34、差异性25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在三岁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在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自我主观时期):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形成26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 .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 .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 .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 .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5 .注意力的培养A.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B.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C.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E.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5 .中学
35、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要优于词语(3)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6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7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流体: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晶体: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8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认识发展的机制图示: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适应同化: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示里适应顺应:
36、不能利用原有图示接受新刺激,用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二)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的平衡过程(三)认识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在头脑中用符号表征事物前运算阶段(2-7):运用言语表征事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育生命的(泛灵论)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重复;独白;集体独白);思维只能前推,具有刻板性,集中化的特点具体运算阶段已获得事物守恒并运算,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思维可逆,去逐渐化是该阶段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形式运算阶段(11-16):认识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10 .维
37、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能力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二)心理发展观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在低级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内化学说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四)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对教学的影响:首先,心理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结合的过程其次,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过程第三,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11 .情绪
38、情感的两极性动力性:愉快不愉快紧张度:紧张-轻松激动水平:激动-平静强度:强-弱12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地震,火灾)13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用一定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获得的情感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获得的情感美感:用一定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获得的情感14 .情绪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理论:情绪源于身体的反馈(二)坎农巴德理论:情绪产生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三)阿诺德的兴奋说:1.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
39、境-评估情绪2 .情绪产生是到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3 .理论模式: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环境得以评估,使纯粹的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心率加快,手出汗等)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当前情景的评估,核心部分是认知。(五)拉扎勒斯的评价理论初评价(确认);次评价(调节);再评价(反馈)(六)伊扎德情绪的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七)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八)卡特尔的人格
40、特质理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现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15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不;急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16 .良好情绪的培养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方法17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同时并存两种满足需要的目标,只能选其一双避: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目标,只能避其一趋避: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多重趋避:面对两个或以上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而引起的心理冲突18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社会性19 .人格的结构
41、气质:胆汁质:兴奋型(热情;好冲动;暴躁易怒)多血质:活泼型(能说会道;适应性强;热爱交际)粘液质:安静型(稳重踏实;可塑性差;缺乏生气)抑郁质:抑郁型(行为孤僻;多愁善感;适应力差;反应迟缓)认知风格:场独立型(不会体察入微)和场依存型(考虑对方感受)冲动型(反应快)和沉思型(反应慢)同时型和继时型20 .佛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追求最大限度快乐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主要是监督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追求完美21 .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
42、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22 .短时记忆的特点1)短时记忆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不会超过一分钟2)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编码以及视觉编码4)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觉醒状态,组块及对材料的加工深度等23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
43、于主导地位2)在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24 .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1 .中学生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2 .中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3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1 .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稳定协调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3 .
44、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操作条件疗法):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老师及家长对学生好的行为或态度表扬;因撒谎而遭到训斥)(2)系统脱敏法: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一: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建立焦虑层次三: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3)认知疗法:注重改变不良的认知-:建立求助的动机二: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培养观念竞争四:改变自我的认知(4)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人本主义)在整个治疗过程咨询者不给予指导(5)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对其的解释引起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减少不合理观念对他们产生的不良影
45、响A:诱发性事件B:对事件的看法评价C: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4 .压力源的种类躯体性: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紧张心理性: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社会性:个人或生活中的变化文化性: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5 .挫折的应对升华:不可接受.可接受补偿:追求的目标失败,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幽默:用诙谐自嘲的良性刺激来化解内心失衡合理的宣泄:自由抒发压抑情绪认同:将自己与崇拜的人视为一体认知改变;对挫折环境的重新认识第七章:中学德育1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3)最终根源相同,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2 .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重要标志